就在這九天的時間裡,吳三桂暗中做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吳三桂心裡清楚得很,憑他手下那五萬大軍,絕對不是李自成的對手。
那麼,他該怎麼辦呢?他又有什麼計劃呢?
走投無路的吳三桂,想出了一個辦法——借兵。
向誰借呢?自然是向大清借兵。
當時,大清國的皇太極剛剛去世,順治帝才剛即位。
而此時的大清國,實際掌權者是攝政王多爾袞。
於是,吳三桂給多爾袞寫了一封信。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吳三桂給多爾袞寫的這封信,出自於《清世祖實錄》。
吳三桂在信中慷慨陳詞:“乞念吾乃亡國之孤臣,忠義之語發自肺腑,望速選精兵,如利劍直入中協、西協。
三桂願親率所部,與諸軍合兵一處,直抵都門,將那流寇於宮廷中剿滅,以彰顯大義於華夏。
如此,則我朝報答北朝之恩,豈止是區區財帛?必將割地相酬,絕不食言!”
吳三桂的這封信,乃是借兵的信。
吳三桂承諾,隻要幫助我打敗李自成,我大明將割地給大清。
到時候我大明位於長江以南,都城金陵。
長江以北,儘歸於大清。
吳三桂信中也寫道,讓清軍從中協喜峰口、西協古北口入關,直接進攻北京城的大順軍。
而吳三桂在東協山海關出兵,與大清夾擊李自成的大順軍。
就在此時,多爾袞已經接到了吳三桂借兵的信。
多爾袞看完書信之後冷笑一聲:“這吳三桂狼子野心!他哪裡是要向我們借兵,分明是想利用我們來對抗李自成。他以為我們會輕易上當嗎?”
多鐸問道:“吳三桂此舉不正是與我軍路線相同?正好與我軍夾攻李自成?”
多爾袞搖搖頭:“你太天真了。李自成攻占了北京,我們也得到了消息。
現在吳三桂占據了山海關,我們必須小心應對。
如果我們貿然行動,可能會陷入李自成的陷阱。”
原來,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後,多爾袞得知了這個消息。
由於吳三桂占據了山海關,多爾袞決定分兵兩路,一路從古北口入關,另一路從喜峰口入關,試圖進入大明的土地,尋找戰機。
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稱為三協。
然而,多爾袞深知這一策略存在巨大風險。
多爾袞又是冷哼一聲:“若我大清二十萬大軍自古北口和喜峰口入關,屆時李自成在山海關的二十萬人,與北京城的八十萬人正好夾攻我軍,我軍危矣。”
多鐸瞪大了眼睛:“那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放棄嗎?”
多爾袞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當然不會。我們要改變策略,讓吳三桂成為我們手中的棋子。
他不是想要借助我們的力量嗎?那就讓他如願以償,但同時也要讓他付出代價。”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