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帶孩子的家庭顧客時,蘇東坡又會蹲下來,對著小朋友說:“小娃娃,你看這豆腐,雖不及往日滑嫩,然方正潔白,如同做人,首要便是這堂堂正正。味道稍淡,恰可讓你嘗出這豆香本味,可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家長:“!!!”感動!這老板居然還寓教於樂!這頓飯值了!)
他甚至開發了“東坡題詞”服務。隻要顧客要求,他可以即興為某道菜賦詩或歪詩)一首,用毛筆寫在特製的宣紙卡片上,送給顧客。
雖然他的毛筆字在這個時代看來可能不算頂尖,但那畢竟是實打實的“蘇東坡真跡”來自宋朝的)!而且內容往往幽默詼諧,緊扣菜品和當下情景,極具紀念意義。
比如對於那碗火候不足的水煮魚,他題曰:“金鱗隱波光,溫湯亦徜徉。莫嫌火德暫歇力,且品魚鮮自在香。”對於那盤研磨不夠細的麻婆豆腐,他題曰:“麻姑手段偶失準,豆蔻年華略顯痕。然這麻辣渾厚意,仍是人間煙火魂。”
客人們哪裡見過這個?頓時覺得新奇無比,搶著要題詞!一道普通的菜,因為附贈了一首蘇東坡他們以為是spay的)的親筆題詩,瞬間逼格飆升,價值翻倍!那點口味上的不足,完全被這種文化體驗和情感價值所掩蓋了。
甚至很多客人根本不是來吃飯的,就是衝著蘇東坡的題詞和“人生哲理”來的!點個最便宜的菜,就為了跟蘇東坡聊幾句,求幅字。
蘇東坡也樂在其中。他發現自己在這個時代,除了吃,竟然還能靠“賣弄”學問和口才賺錢雖然錢是薑小勺的),這極大地滿足了他的文人雅趣和社交需求。他仿佛找到了當年在西湖邊與文人墨客唱和酬答的感覺,隻是現在的“酬答”變成了好評和營業額。
於是,時味居出現了一個奇景:菜品質量暫時下降,但客流和口碑反而因為蘇東坡的個人魅力而穩住了,甚至吸引來更多好奇的“文化體驗型”顧客。
薑小勺對此是又驚又喜又慚愧。驚的是蘇東坡的應變能力和影響力;喜的是生意沒垮;愧的是自己這個掌櫃的,關鍵時刻還得靠“老古董”出來撐場麵。
“蘇先生,您真是…救我於水火啊!”薑小勺由衷感謝。
蘇東坡大手一揮,豪爽笑道:“哈哈,小勺掌櫃何出此言?吾等皆在一條船上,自當同舟共濟。況且,與人說文解字,本就是人生一大樂事。觀眾生相,品百味人生,其樂無窮啊!”
然而,蘇東坡的“文化帶貨”能力也有失控的時候。
有一次,一個美食主播來探店,剛好趕上菌泥罷工,菜品普通。主播本來有點失望,但被蘇東坡一番“人生如菜,淡中有真味”的理論說得雲裡霧裡,又得到了一首題詞,一高興,直播時把蘇東坡誇成了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哲學廚神”、“文化餐飲第一人”,把那首歪詩吹得天花亂墜。
結果直播效果爆炸,無數網友被蘇東坡那獨特的古人氣質和貌似高深莫測的話術吸引,紛紛慕名而來,不是為了吃飯,就為了“朝聖”和“求開光”求題詞)。
時味居門口居然排起了長隊,很多人拿著手機對著蘇東坡猛拍,求合影,求簽名,求人生指導…
蘇東坡倒是來者不拒,談笑風生,應對自如。但薑小勺和趙四可就慘了,工作量暴增,光是維持秩序和解釋“題詞需要消費”就累得夠嗆。
更離譜的是,有人開始高價收購蘇東坡的題詞卡片,甚至出現了黃牛倒賣!
薑小勺看著被圍得水泄不通、仿佛大型粉絲見麵會現場的時味居,再看看後廚那三個依舊死寂的菌泥罐子,心情複雜。
這算什麼事啊!飯店的核心競爭力居然從美食暫時變成了…古代文人的脫口秀和簽名會?
但他不得不承認,蘇東坡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扛過了這次菌泥罷工的危機,甚至歪打正著地打開了新的市場。
“看來,得儘快給蘇先生設計個周邊產品了…比如簽名照?文化衫?或者…出本《東坡時味語錄》?”薑小勺摸著下巴,思維又開始朝著奇怪的方向發散。
而此刻,遠在北宋的童貫,終於收集到了足夠多的“火煞果”粉末,並精心準備了一套說辭,懷著激動的心情,秘密返回了東京汴梁,準備開始他的“獻寶”大業。
他並不知道,他差點弄報廢的菌泥,間接導致另一個時空的飯店,走上了一條“文化網紅”的歪路…
時空的因果,總是如此奇妙而令人啼笑皆非。
喜歡膳時通古今請大家收藏:()膳時通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