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南門外的告示欄前,擠得裡三層外三層,百姓們踮著腳往牆上看,有的還大聲念著告示上的字,引來陣陣驚歎。告示是用粗墨寫的,字大清晰,末尾蓋著皇宮的朱印,最顯眼的是中間那句——“招聘新式學堂先生,無需飽讀聖賢書,會算賬、懂手藝、能畫者優先,待遇從優,管三餐”。
“無需聖賢書?還管三餐?”賣菜的張大媽湊在最前麵,指著“會算賬”三個字,笑著對旁邊的李大爺說,“這不就是說張掌櫃嗎?他天天給人算布價,比誰都精,去當先生正好!”
李大爺也點頭,眼睛盯著“懂手藝”那欄:“俺看王師傅也合適!他修農具、做杆秤,啥都會,教孩子們‘巧勁’肯定行!”
人群裡的小李子擠來擠去,手裡舉著張剛畫的表情包,上麵是個卡通先生在教算賬,邊擠邊喊:“還有畫匠!春桃姐姐畫得好,俺也能幫忙!陛下說了,要教孩子們畫漫畫學曆史!”
告示貼出去不到半個時辰,就有人主動找上門——先是張掌櫃,他穿著新漿洗的布衫,手裡拿著個賬本,賬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是他這幾年給百姓算的布價、糧價。“陛下,俺聽說學堂招算賬先生,”張掌櫃把賬本遞到林風麵前,有些緊張地說,“俺沒讀過聖賢書,就會算賬,用賬本教孩子們,保證他們能學會怎麼算饅頭錢、布價,以後不被坑。”
林風翻開賬本,上麵不僅有數字,還有張掌櫃畫的小圖——比如算“三尺布兩文錢”,他就畫三根短橫線代表布,旁邊寫著“兩文”,簡單明了。“太好了!”林風笑著說,“就用你的賬本當教材,教孩子們‘算賬課’,你平時怎麼給百姓算賬,就怎麼教他們。”
張掌櫃剛放下心,外麵就傳來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是工匠王師傅,他扛著個工具箱,裡麵裝著小杆秤、短木棍、小木桶,都是之前準備物理課的工具。“陛下,俺來應聘‘巧勁課’先生!”王師傅放下工具箱,拿起根木棍和塊石頭,當場演示起來,“您看,這木棍墊塊石頭,就能撬起石頭,俺教孩子們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動手試,保證學得快!”
林風看著他熟練的動作,又看了看工具箱裡打磨得光滑的小杆秤特意做小給孩子用的),立刻點頭:“就你了!孩子們動手實踐,比光聽道理強,你這工具準備得正好。”
最後來的是畫匠陳小哥,他是春桃的遠房表弟,平時在街頭畫肖像,也會畫些年畫,聽說學堂招畫漫畫的先生,特意帶著自己的畫稿來的。畫稿上有“農夫種地”“商販算賬”的場景,線條簡單卻生動,還有幾幅是模仿春桃的表情包,畫著卡通人物認假幣,逗得林風直笑。“俺能把曆史故事畫成這樣,”陳小哥指著畫稿上“先帝送糧”的場景,“孩子們一看就懂,比寫字記得牢。”
林風接過畫稿,覺得和春桃、小李子的風格很搭,當即決定讓他和春桃一起負責“漫畫曆史課”,還讓小李子當他的幫手,一起修改教材插圖。
師資剛定下來,張掌櫃就迫不及待地想試教——他在青龍廟的大殿裡擺了幾張木桌,找了幾個附近的孩子當學生,手裡拿著賬本,開始教“乘法口訣”。“二三得六,就是兩個三文錢,加起來六文,”張掌櫃指著賬本上的小圖,“比如兩個饅頭,每個三文,一共六文,記住了嗎?”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頭,小李子在旁邊急了,湊過去說:“張掌櫃,俺有個辦法更簡單!比如算‘二三得六’,就先算2+2+2=6,或者3+3=6,用湊十法,比如算‘三七二十一’,先算3x10=30,再減3x3=9,309=21,算得更快!”
張掌櫃愣住了,他這輩子算賬都是靠口訣和算盤,從沒聽過“湊十法”。林風笑著接過話,拿起個小石子演示:“比如你有三堆石子,每堆七個,不用一個一個加,先算三堆十個是三十,再減去三堆多算的三個每堆多算三個),就是二十一,是不是快多了?”
張掌櫃趕緊用算盤算了一遍,果然比傳統口訣快,忍不住驚歎:“陛下,這方法太妙了!俺之前算大數字總出錯,用這湊十法,又快又準,以後教孩子們就用這個!”
孩子們也興奮起來,拿著小石子跟著算,不一會兒就學會了“三七二十一”“四八三十二”,還能自己算“五個饅頭多少錢”,引得王師傅和陳小哥都圍過來看,忍不住跟著學。
可熱鬨沒持續多久,廟門口就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李老儒帶著幾個國子監的儒生,手裡捧著《論語》,臉色比上次看到漫畫時還嚴肅。“陛下,您怎麼能讓賬房、工匠、畫匠當先生?”李老儒走到大殿中央,聲音裡滿是不滿,“教書育人是聖賢之事,豈能讓這些‘市井之人’沾染?臣請陛下任用儒生,教孩子們讀聖賢書,明禮義廉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旁邊的儒生也跟著附和:“是啊陛下!賬房隻會算賬,工匠隻會做活,畫匠隻會畫些小兒科的畫,他們懂什麼禮教?孩子們跟著他們學,隻會變得市儈,忘了聖賢之道!”
林風沒生氣,反而笑著說:“老儒彆急,不如你們先聽聽課,看看他們教的是不是‘市儈’,孩子們是不是願意學。要是你們覺得不好,再商量任用儒生也不遲。”
李老儒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他倒要看看,這些“市井之人”能教出什麼來。
眾人重新坐下,張掌櫃繼續教“湊十法”,孩子們拿著小石子算得不亦樂乎,有的還舉手提問“四個饅頭多少錢”;王師傅則帶著幾個孩子,用小木棍撬石頭,教他們“杠杆省勁”,孩子們親自試過,都興奮地喊“真的省勁!”;陳小哥和小李子一起,畫“先帝送糧”的漫畫,孩子們圍著看,還能說出“先帝給百姓送糧”的故事,比背《論語》時認真多了。
李老儒和儒生們站在旁邊,一開始還皺著眉,可看著看著,漸漸鬆了眉頭——張掌櫃教的算賬,孩子們能用在買東西上;王師傅教的“巧勁”,孩子們能用來幫家裡乾活;陳小哥畫的漫畫,孩子們能記住曆史故事,這些都是聖賢書裡沒教,卻對百姓過日子有用的東西。
尤其是聽到張掌櫃用“湊十法”算對了一個複雜的糧價,李老儒忍不住從懷裡掏出個小本子,偷偷記下來——他之前算國子監的糧賬,總因為數字大出錯,這“湊十法”正好能用;看到王師傅教孩子們用木棍修好了廟門口的破板凳,另一個儒生也悄悄摸出紙筆,記下“杠杆修東西的竅門”;甚至有個年輕儒生,湊到陳小哥旁邊,問“怎麼畫才能讓孩子們記住曆史故事”,想回去教自己的弟弟。
課上完後,林風笑著問李老儒:“老儒,您覺得他們教的怎麼樣?是不是‘市儈’?”
李老儒臉上有些發燙,收起小本子,拱手道:“陛下,臣之前確實有失偏頗。這些先生教的雖然不是聖賢書,卻都是百姓用得上的學問,孩子們願意學,也能學會,比光教《論語》管用。隻是……臣還是希望,能在學堂裡加一節聖賢課,讓孩子們既懂過日子,也懂禮義,兩全其美。”
“當然可以!”林風點頭,“以後每天下午,就請您和儒生們來教一節聖賢課,不用教晦澀的,就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結合孩子們學的算賬、手藝,讓他們知道怎麼做人,怎麼好好過日子。”
李老儒喜出望外,趕緊答應下來,還主動提出要幫張掌櫃整理算賬口訣,把聖賢道理融入進去,比如算“公平買賣”時,教孩子們“不坑人、不騙人”,讓課程更有意義。
師資團隊徹底組建起來後,眾人立刻忙起來:張掌櫃和李老儒一起整理“算賬課”教材,把“湊十法”和聖賢道理結合,編出“公平算賬,不欺弱小”的口訣;王師傅帶著工匠們,做了更多適合孩子用的小工具,比如迷你杆秤、小木桶、短木棍,還在廟院裡挖了個小水坑,方便教“浮力”;陳小哥、春桃和小李子一起修改漫畫曆史稿,把李老儒講的聖賢道理融入進去,比如在“先帝送糧”的漫畫旁,加了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們既看畫,也懂道理。
可忙到傍晚,新的問題出現了——王師傅做的小工具太多,廟院裡擺不下,孩子們動手實踐時容易擠到;陳小哥的漫畫稿雖然簡化了線條,刻版工匠還是覺得“人物太多,刻起來費時間”,批量印刷恐怕趕不上學堂開課的日子。
“這可咋辦?”王師傅看著堆在院裡的小工具,愁得直撓頭,“總不能讓孩子們輪流實踐吧?那樣學得太慢了。”
陳小哥也皺著眉:“要是刻版趕不上,孩子們開學隻能看手抄稿,既麻煩又不清楚。”
林風看著院裡的工具和桌上的漫畫稿,沉吟道:“工具的事,咱們把廟院的角落隔成幾個小區域,每個區域放一種工具,孩子們分組實踐,既能保證安全,也能學得快;刻版的事,讓工匠們先刻常用的插圖,比如‘算賬’‘杠杆’‘先帝送糧’,其他的後續再補,先保證開學能用上教材。”
眾人點頭,剛想按這個辦法籌備,邊境密探又匆匆趕來,手裡拿著封信:“陛下,邊境將軍來信說,百姓們聽說學堂要開課,都盼著能儘快派先生過去,還說他們能幫忙建校舍、做工具,就是缺會算賬和畫漫畫的先生,想請京城先派兩位過去指導。”
林風接過信,心裡清楚——邊境的需求迫切,可京城的學堂還沒開課,師資也剛組建好,派誰過去成了難題。他看著眼前忙碌的張掌櫃、王師傅和陳小哥,又看了看信上“百姓盼先生”的字眼,陷入了沉思。
夜幕降臨時,青龍廟的燭火還亮著——張掌櫃在整理教材,王師傅在調整小工具的尺寸,陳小哥在修改漫畫稿,李老儒則在旁邊幫忙,把聖賢道理融入課程;小李子跑前跑後,幫著遞紙筆、搬工具,還時不時湊到林風身邊,問“邊境啥時候能有學堂,俺能不能去教漫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風站在燭火旁,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滿是感慨——新式學堂的師資雖然組建起來了,卻還麵臨著實踐場地、教材印刷、邊境支援等諸多難題,可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看著他們對“教百姓學知識”的熱情,他又充滿了信心。
“邊境的事,咱們先派陳小哥和張掌櫃的徒弟過去,”林風終於下定決心,對眾人說,“陳小哥教他們畫漫畫,張掌櫃的徒弟教算賬,等京城的學堂走上正軌,再派更多先生過去。咱們一步步來,既要辦好京城的學堂,也要讓邊境的百姓能學知識、過好日子。”
眾人齊聲應和,陳小哥更是興奮地說:“陛下放心!俺一定把漫畫教好,讓邊境的孩子們也能看著畫學曆史,記住先帝的功勞!”
廟外的夜色中,密探拿著林風的回信,快馬加鞭趕往邊境——信裡寫著“京城學堂即將開課,先派兩位先生支援,後續會有更多師資和教材”,這封信,承載著邊境百姓對知識的渴望,也承載著大炎“教化興邦”的希望。
一場圍繞“新式師資”的招聘與籌備,在解決難題和響應邊境需求中推進著。而這賬房、工匠、畫匠組成的多元師資團隊,不僅打破了“隻有儒生能教書”的傳統,更成為新式學堂的核心支撐——他們用百姓熟悉的語言、實用的技能,讓知識真正走進百姓的生活,讓大炎“好日子”的根基,在教書育人中紮得更穩、更深。
喜歡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請大家收藏:()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