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任相時期
張九齡手持朝笏,立於朝堂虛影之中,目光落在“拒絕寵臣濫封、力諫防範安祿山”的文字上,神色堅定卻帶一絲憂慮:
“吾居相位,唯以‘守正’為念——官員選拔若徇私,朝綱必亂;藩將若放任,邊疆必危。雖知直言可能觸怒陛下,但若因怕得罪人而不言,何談‘賢相’之名?隻願陛下能明辨是非,莫讓奸人鑽了空子。”
唐朝,被貶荊州時期
他身著地方官袍,立於荊州官署窗前,望著天幕上自己寫詩抒懷的記載,指尖輕撫案上詩卷,輕聲歎道:
“貶謫雖遠,心仍在朝堂。‘草木有本心’一句,既是言誌,也是自勉——吾之初心,從來不是為了官位,而是為了大唐百姓與盛世安穩。縱使身處江湖,這份心,不會變。”
清·乾隆年間北京)
乾隆帝把玩著玉如意,盯著天幕上的記載,笑道:“這張九齡既有文才,又懂治國,‘嶺南詩祖’的名號果然不虛!
他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寫得倒有幾分風骨。隻是他過於剛直,不懂迎合君主,若能圓滑些,或許能在相位上多做些事,也不至於被貶。”
天幕繼續在播放著唐朝的文人,這次是在後世中有諸多影視劇的人,在劇中多是斷案的偵探,他就是!“狄仁傑!”
【狄仁傑是唐代武周時期傑出政治家,以斷案公正、直言敢諫著稱,核心貢獻是輔佐武則天穩定政局、維護李唐宗室延續。
早年以明經科入仕,曆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等職,因精通律法、斷案精準,在大理寺丞任上一年內判決積壓案件1.7萬餘起,無一人申訴,奠定“神探”基礎正史中其斷案側重政務司法,非民間傳說的偵探故事)。
狄仁傑先後任寧州刺史、江南巡撫使等職,在寧州妥善處理民族關係,獲百姓立碑稱頌;任豫州刺史時,為被誣陷的數千百姓平反,減輕賦稅,重視民生。
狄仁傑在被調回中央後,曆任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多次當麵勸諫武則天,反對濫用刑罰、大興土木,曾力阻武則天立武氏子弟為太子,以“姑侄不如母子”的論述說服其複立廬陵王李顯唐中宗)為儲君,為李唐複辟埋下關鍵伏筆。
晚年期間仍受武則天信任,封梁國公,曾率軍抵禦突厥入侵,穩定邊境。
公元700年病逝,享年71歲,武則天為其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唐中宗複位後追贈司空,唐玄宗時追諡“文惠”。
其一生核心是在武周時期平衡政局,既維護武則天統治的穩定,又暗中保護李唐宗室,為後來“神龍政變”恢複李唐江山奠定了政治基礎,被後世譽為“唐室砥柱”。】
秦朝鹹陽)
李斯手持竹簡,目光從天幕上“斷案公正”“一年判案萬餘起”的記載掃過,指節輕叩案幾,沉聲道:“此人治獄之能,倒有幾分商君‘明法審令’的影子。
秦以法治天下,若得此等精通律法、不偏不倚之臣,刑獄自會清明。隻是他身處武周,竟能以‘直言’動君主,勸立李唐儲君——這般‘挾私念於公權’,在秦法之下,怕是難容。”
身旁小吏低聲附和,李斯卻又搖頭:“然其護民生、穩邊境,倒也算‘儘臣責’,秦之官吏,當學其‘務實’,棄其‘戀舊朝’之念。”
西漢·文景時期長安)
賈誼立於朝堂側,望著天幕中狄仁傑“減輕賦稅、為百姓平反”的記載,眼中泛起亮色,上前對漢文帝拱手道:“陛下!此人治豫州之策,與我朝‘休養生息’之念不謀而合!百姓安則天下安,狄仁傑不因權貴誣陷而屈從,敢為數千人正名,此乃‘仁政’之臣也。
若我朝官吏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興?隻是他輔佐武氏卻暗護李唐,雖為‘忠’,卻多了幾分迂回,不如我朝‘直道事君’來得坦蕩。”漢文帝頷首:“其‘守民生’之念可取,然‘權謀’之事,非文景所倡。”
明朝·洪武時期南京)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手指敲擊扶手,盯著天幕中“斷案精準、反對濫用刑罰”的記載,語氣沉冷:“狄仁傑一年斷萬餘案無申訴,此等治獄效率,倒合朕‘肅貪腐、明律法’之意。
他為百姓平反、拒徇私,比那些貪贓枉法的贓官強百倍!隻是他‘輔佐武氏’卻‘暗護李唐’,這般‘兩麵事主’,在朕的朝堂上,便是‘欺君’!”
西漢·漢武帝時期長安)
衛青身披鎧甲,剛從軍營趕回,抬頭見天幕上“抵禦突厥、穩定邊境”的文字,朗聲道:“好一個‘臨危護疆’!狄仁傑以宰相之身鎮邊境,與我朝擊匈奴、守河山,皆是為護家國。
隻是他勸武則天‘防藩將’,倒與主父偃‘推恩令’異曲同工——藩鎮過強必成禍,此人有遠見!”
董仲舒一旁補充:“其‘直言進諫’雖佳,卻少了幾分‘尊君’之禮。今上崇‘大一統’,若狄仁傑在我朝,當以‘春秋大一統’為念,少些‘護舊朝’的私念,方為完臣。”
明朝·崇禎時期北京)
袁崇煥剛從遼東馳援回京,見天幕上狄仁傑“力諫防範安祿山、穩定邊境”的記載,眼眶泛紅,對崇禎帝叩首道:“陛下!此人‘防藩將為禍’的遠見,正是如今我朝所需!後金虎視眈眈,國內流寇四起,若朝中多些狄仁傑這般‘敢言、能鎮邊’的大臣,何至於此?他‘貶謫仍念朝堂’的初心,比那些畏縮避禍的官員強萬倍!隻是他能‘說服君主’,而臣如今進言,卻難動陛下之心……”崇禎帝望著天幕,神色落寞:
“狄仁傑遇武則天尚可得信任,朕卻難辨忠奸。若有此等能臣,朕何愁江山不穩?可惜……”話未說完,便長歎一聲。
明朝·永樂時期北京)
解縉手持紙筆,一邊記錄天幕內容,一邊對明成祖笑道:“陛下!狄仁傑‘直言敢諫’,與解縉當年‘冒死進言’倒有幾分相似!他力阻立武氏子弟為太子,以‘姑侄不如母子’說服君主,此乃‘以理服人’,非‘強諫’可比。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