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莊襄王時期,率軍攻克韓國成皋、滎陽,設立三川郡,打通秦國東出中原的門戶。
多次率軍攻趙,奪取趙國太原、榆次等三十七城,進一步壓縮趙國戰略空間。
攻魏期間,拿下魏國高都、汲等地,削弱魏國實力,使秦國疆域持續向東擴張。】
【蒙驁不僅自身戰功赫赫,還開創了“蒙氏家族”在秦國的軍事地位,其子孫蒙武、蒙恬、蒙毅均為秦國重要人物,尤其蒙恬在秦始皇統一後負責北擊匈奴、修築長城,成為秦朝支柱。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享年約七十歲,其一生征戰為秦國統一六國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和地理優勢。】
【蒙恬是秦朝著名將領,出身將門,一生以抗擊匈奴、修築長城和直道聞名,最終因政治鬥爭含冤而死,是秦朝軍事史上的重要人物。
蒙恬出身於世代將門的蒙氏家族,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為秦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早年投身軍旅,憑借家族聲望和自身能力逐步嶄露頭角,曾參與滅齊之戰,因功被封為內史秦朝京城最高行政長官),成為秦始皇信任的重臣。】
【秦朝統一後,匈奴頻繁襲擾北方邊境。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任命蒙恬為帥,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
他率軍收複“河南地”,擊敗匈奴主力,將匈奴勢力驅逐至陰山以北,徹底扭轉了秦朝北方的邊患局麵。
戰後,蒙恬奉命長期鎮守北疆,長達十餘年,期間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為北方邊境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為鞏固北疆防禦,蒙恬奉命主持修繕、連接戰國時期各國遺留的長城,形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裡長城”,成為秦朝抵禦匈奴的重要軍事屏障。
他還主持修建了從鹹陽直達九原的“秦直道”,全長約1800裡,路麵寬闊平坦,既是重要的軍事通道便於軍隊快速調防),也促進了北方地區的交通與經濟交流。】
【秦始皇晚年,蒙恬的弟弟蒙毅因得罪趙高秦始皇寵臣),埋下政治隱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東巡途中,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遺詔,擁立胡亥秦二世)繼位,並賜死太子扶蘇蒙恬的支持者)。
隨後,趙高以“蒙氏兄弟謀反”為由,派人前往北疆逼迫蒙恬自殺。
蒙恬雖據理力爭,表明自己忠心耿耿,但在秦二世的逼迫下,最終吞藥自儘,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他死後,蒙氏家族逐漸衰落,而秦朝的統治也因內部混亂加速走向滅亡。】
【蒙毅是秦朝名將蒙驁之孫、蒙武之子、蒙恬之弟,核心身份為秦朝重要文臣,主要輔佐秦始皇處理朝政,最終因政治鬥爭被秦二世賜死。
蒙毅出身於秦國世代將門“蒙氏”,家族為秦統一六國和穩定統治立下汗馬功勞,其兄蒙恬是秦朝著名軍事將領,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深受秦始皇信任。】
【秦始皇時期,蒙毅官至上卿,常伴隨始皇左右參與決策,權力僅次於丞相。
他曾依法審理中車府令趙高的犯罪案件,判處趙高死刑後被秦始皇赦免),因此與趙高結下仇怨。
秦始皇病逝後,趙高聯合丞相李斯、公子胡亥發動“沙丘之變”,偽造遺詔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
蒙毅因此前與趙高的矛盾,被趙高誣陷“不忠”,先被囚禁於代郡,最終被秦二世胡亥遣使賜死。】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