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貧驚疑不定。是夜,崔九鬼魂竟滿麵焦急,穿透牆壁而來:“恩公!禍事了!陰司大亂!‘文判殿’首席判官崔鈺大人崔九遠祖)奉旨赴天庭述職期間,副判官‘黑心判’吳良弼勾結‘刀山獄主’、‘油鍋獄主’等一乾邪神,發動叛亂!他們篡改部分生死簿,阻塞陰陽通道,更縱容鬼差勒索陽世!此刻正圍攻‘孽鏡殿’,欲奪孽鏡本體與主秤,徹底掌控陰司審判大權!閻君被暫時困於‘輪回殿’!白無常大人浴血苦戰,命我尋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濟貧大驚:“我乃戴罪之身,魂弱力微,如何能助?”
崔九急道:“唯恩公手中這副‘孽鏡秤’可破此局!此秤雖為副秤,然與孽鏡台本源相連,更因恩公曾受其罰,魂印相係!叛神雖篡改簿冊,卻無法完全蒙蔽此秤!請恩公攜秤,隨我魂遊陰司,以秤為憑,揭穿吳良弼篡改生死簿、顛倒功過之罪!此乃唯一生機!白無常大人已拚死打通一條臨時陰路!”
周濟貧望了望桌上沉寂的孽鏡秤,又想起陽世亂象,一股浩然之氣湧起:“好!為陰陽兩界清明,周某舍此殘魂,再走一遭酆都!”
崔九取出一枚陰氣森森的符籙貼於周濟貧額前,其魂立時出竅。二魂持秤,投入崔九撕開的一道幽暗裂縫。
再臨孽鏡殿,已非昔日景象!殿外鬼哭神嚎,陰兵邪靈混戰不休。殿內,高懸的孽鏡本體竟被一層汙濁血光籠罩,鏡麵模糊不清。那“黑心判”吳良弼身著篡改的閻君袍服去十二章紋),高坐王座,麵目猙獰。階下,白無常鎖鏈斷裂,魂體暗淡,被數名夜叉以汙魂叉死死釘在地上!吳良弼正手持篡改的生死簿副冊,狂笑:“順我者超生,逆我者永墮血池!白無常,汝冥頑不靈,今日便叫你魂飛魄…嗯?!”他猛地瞥見闖入的周濟貧與崔九,尤其看到那杆孽鏡秤,臉色驟變。
“吳良弼!”周濟貧魂體雖弱,然手持孽鏡秤,昂首怒喝:“汝篡改陰律,阻塞陰陽,縱鬼勒索,罪大惡極!孽鏡昭昭,豈容汝一手遮天!”他奮力將孽鏡秤高舉過頭!
秤砣黑心感應叛神邪氣,又得周濟貧正念激發,驟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璀璨金光!金光如利劍,直刺殿頂汙濁血光!籠罩孽鏡本體的血光如冰雪消融,鏡麵漩渦瘋狂旋轉,射出一道恢弘清光,瞬間籠罩整個孽鏡殿!
“不——!”吳良弼驚駭欲絕,想逃已遲。清光照射下:
孽鏡中清晰顯現吳良弼如何勾結獄主,篡改生死簿,將善人壽元移給惡人,將橫死惡報轉嫁良善!
更顯出他縱容鬼差勒索陽世,所得“買命錢”儘數私吞!
其坐下的“閻君寶座”在鏡光中化為腐朽白骨與汙血!
同時,周濟貧手中的孽鏡秤劇烈反應!秤盤內浮現吳良弼滔天罪業,黑氣滾滾,重如山嶽!秤砣黑心卻變得輕如鴻毛,秤杆高高翹起,直指穹頂,顯示出其罪孽之深重,已無法用斤兩衡量!
“孽鏡秤顯聖了!叛神罪證確鑿!”被釘在地上的白無常精神大振,厲聲高呼。殿中忠於閻君的鬼吏、陰兵士氣大振!
“啊——!”吳良弼被鏡光秤影雙重鎖定,如遭萬仞加身,篡改的閻君袍轟然炸裂,露出其本相——青麵獠牙,渾身流淌著汙濁的業火!他瘋狂嘶吼,撲向周濟貧欲奪孽鏡秤!
千鈞一發之際,殿外傳來威嚴龍吟與無儘佛號!但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閻羅天子法駕降臨!身後跟隨脫困的崔鈺判官及諸殿閻王!閻君怒目如電:“邪神吳良弼,罪不容誅!鎮!”
一隻遮天蔽日的金光巨掌自虛空拍下!吳良弼及其黨羽連慘叫都未及發出,便被拍入殿中地麵,化為一座不斷噴湧汙血與哀嚎的嶙峋黑山——正是新立的“叛神獄”!其名永刻山壁,受萬世血泉衝刷、陰火焚燒之苦!
第七回鎮孽山血泉滌罪汙返陽世清名伴秤眠
叛亂平息,陰陽通道複開。閻君升殿,論功行賞。崔九護駕、傳訊有功,擢升為“文判殿”掌案鬼吏。白無常忠勇可嘉,賜還魂金丹療傷。
閻君目光落向魂體搖搖欲墜的周濟貧,聲如洪鐘:“周濟貧,汝雖前有過失,然此次持秤入陰,揭穿叛神,正本清源,於陰陽兩界皆有莫大功德!功過相抵,前罪儘銷!更積下無量陰德!特賜汝陽壽增補一紀十二年),福澤家門。然此‘孽鏡秤’終是陰司重器,不可久留凡塵…”
周濟貧跪拜:“謝閻君恩典!小人能贖前愆,已屬萬幸。此秤自當奉還。”
“且慢。”崔鈺判官出列,“閻君,此秤因緣際會落入陽世,又經周濟貧之手曆劫,更在平叛中顯聖,已沾染其魂印與陽世煙火氣。強收之,恐損其靈性。不若暫存於彼處,為陰司留一陽世‘監察使’。令其持秤,不行私測,唯遇陰陽倒錯、邪祟亂世、大冤難雪之時,方可用之,以為陰司耳目,代天巡罰!並囑其世代守護,非大德大善大勇者,不可輕傳。”
閻君沉吟片刻,頷首:“善。周濟貧,汝可願領此‘陽世監察’之職?此乃重任,亦是大因果。”
周濟貧肅然叩首:“小人蒙陰司不棄,敢不儘心竭力!必持身以正,守秤如心!”
閻君遂施法,於秤杆之上烙下一枚小小的閻君法印,形如泰山。“此印既為憑信,亦為約束。汝當慎之!慎之!”
周濟貧魂歸本體,恍然如夢。額前閻君法印微熱,桌上孽鏡秤幽光內斂,秤杆處多了一枚泰山紋印。他知此秤已成傳家重器,亦是護道之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後餘生,周濟貧謹守承諾。孽鏡秤深藏秘室,非天地有邪、奇冤難明,絕不輕動。他活至耄耋,無疾而終。臨終,將孽鏡秤與閻君法印之秘傳於獨子,囑曰:“此秤非祥瑞,乃業鏡!能照人心鬼蜮,亦能焚身招禍!持之如持火,唯正心明德,方可守衡。莫忘‘濟貧’之誌,莫墜幽冥之托!”
孽鏡台前一杆秤,能稱人心重幾錢?
善功惡業星鬥列,黑心白氣秤上懸。
莫道陰司路遙遠,舉頭三尺有青天。
周郎曾誤窺壽算,刀山魂裂血淚漣。
幸有忠鬼酬厚義,更持法秤鬥邪奸!
叛神鎮入汙血獄,寶秤長留人世間。
勸君早修功德滿,莫待孽秤照影寒!
君不見:
河間城外孽鏡潭,濁浪翻湧鎖叛山。
濟貧棺鋪今猶在,秤影不現人自安。
終篇判詞:
一副棺槨葬陰吏,換來法秤通九泉。
初持寶器明善惡,義膽照破刀筆奸。
貪念忽起窺壽算,鬼差鎖魂孽鏡前。
刀山受刑魂欲碎,方知天道忌私權!
陰司忽起邪神亂,篡改生死索冥錢。
魂遊地府持秤戰,鏡光秤影照叛愆。
閻君敕封陽世使,法印烙秤代巡天。
濟貧臨終傳家訓:
“孽鏡非祥乃業火,守衡全憑心似蓮。
莫道幽冥無報應,舉頭三尺法秤懸!”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