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憂心忡忡,金母笑曰:“坤道載物,厚德有情。神仙若不知情為何物,又如何滋養萬物?隻需設下考驗,不使沉溺私情即可。”遂立情劫之規,欲成大道者,須經情關考驗。
忽有巡天玄女急報:“西天門震動,似有異寶出世!”金母率眾前往,見西天門裂開一隙,太陰之氣外泄。原來是常羲生月時遺留的一處裂隙,此刻因星軌錯亂即將崩裂。
金母不顧危險,隻身踏入太陰秘境。但見月華如瀑,寒冰徹骨,仿佛重歸太初。運大法力定住四方,卻發現裂隙中心懸浮一物,竟是常羲大神的一縷青絲。青絲感應到金母氣息,忽然化作銀光沒入其眉心。
金母頓時明悟前因後果——自己原是常羲大神一絲執念所化,使命便是滋養天地萬物。當下與青絲合一,道行圓滿,周身放出無量月華,照徹三十六重天。揮手間補全裂隙,西天門恢複如初。
經此一事,金母神通更進一層,達到太陰無極玄妙之境。卻仍日日端坐瑤台,處理三界女事。這日批閱仙冊至深夜,見月光如水,忽然心有所感。
喚來司命仙姑,問:“朕執坤道,可曾有失?”仙姑呈上善惡簿,金母親自查閱。見一樁舊案:某年某地產難,自己因與相柳殘魂爭鬥,遲了半刻施救,致母子雙亡十有三例。
金母默然良久,卸簪解佩,自囚於瑤台思過崖。三界女仙皆來勸解,金母道:“母儀天下,豈能免責?”遂取打仙鞭,自鞭三百。每鞭落下,皆有銀光迸射,乃金母散修為補償亡靈。
鞭畢,三界同悲。坤道感其至慈,降下玄黃功德,那些亡靈竟直接超脫輪回,化為三百護法仙娥。金母傷愈出關,見殿前多出三百銀甲仙娥,皆跪拜曰:“願永世護衛瑤池。”
忽聞下界喧嘩,原是北俱蘆洲有妖後聚會,欲反瑤池。金母不怒反笑:“朕正欲完善女戒,需集思廣益。”竟降下法旨,請妖後赴蟠桃會。
群妖戰戰兢兢至西天門,卻見金母撤去守衛,親自相迎。宴間道:“萬物本同源,何分仙妖?隻要心存善念,皆可成道。”遂修訂仙規,增設妖仙司,準妖族修行正道者錄入仙籍。
妖後感佩,儘數歸順。唯白骨夫人倔強,金母也不強求,賜金丹一枚道:“且去修行,何時悟了,瑤池永開。”
自此三界賓服,萬類和諧。金母仍日日臨台,事必躬親。常對諸仙言:“朕非統禦女仙,而是服務眾生。坤道無私,唯載萬物;母儀天下,隻在慈悲。”
這一日,金母忽見人間長安城中紫氣衝霄,推算是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正要查看姻緣,忽感東方道韻悠長,原來老君正開丹元大會。遂喚來九天玄女:“朕欲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化作遊方道姑,行至祁連山下。見一老嫗哭訴:孫女被山神強娶為妻。金母暗驚:“朕治下竟有此等事?”暗中查訪,發現是假冒山神的狼精作祟。正欲出手,卻見一牧羊女持鞭而來,竟是西王母座下青鳥轉世。
金母隱去身形,暗助牧羊女打敗狼精。見其勇毅果敢,特賜驅山神鞭。待救回民女,方現真身道:“勇毅可嘉,然觸犯天條亦當受罰。”令牧羊女鎮守祁連百年,將功補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百姓感激涕零:“陛下執法如山,有情有義。”金母歎道:“天條不外人情,然法度不可廢。爾等好自為之。”駕雲歸天時,忽見祁連山巔映出七彩霞光,原是民女善心感動天地,竟顯出一樁大機緣——此又是後話。
回到瑤池,金母召集群仙,修訂天條中不近人情之處。忽見西天門外祥雲陣陣,女媧乘彩鳳而來,笑曰:“妹妹已得坤道真諦矣。”金母忙降階相迎。
女媧道:“坤德運轉,如月盈缺。妹妹可知為何每隔九千九百年便有情劫?”金母沉吟:“可是陰陽消長之理?”女媧點頭又搖頭:“然也,不然也。天地亦有情數,唯慈心永恒。”
金母恍然,即開太陰道場,為三界眾生講說《太陰真經》。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無論神仙凡人、花草樹木,皆得聞大道。講經七七四十九日,竟有三千女修立地成仙,八萬生靈開啟靈智。
這日講經完畢,金母獨坐蟠桃園。望見月宮中玉兔搗藥,天河畔織女紡紗,凡間萬家炊煙,地獄度鬼誦經。忽覺心念通達,頭頂月輪凝聚成實體,胸中五氣結成寶珠——竟是勘破了那太陰無極之上的境界。
嫦娥奉桂酒而來,笑問:“陛下證得大道,可喜可賀。”金母卻道:“道無止境,朕方才入門耳。”取昆侖鏡照向人間,見長安城中,文成公主正在梳妝。
“起駕。”金母整簪起身,“朕該去送嫁了。”
群仙訝然:“此等小事,何勞聖駕?”
金母已踏雲而去,唯有天音回蕩:
“天地大事,在婚一嫁;三界至要,乃人倫始。朕為金母,豈敢輕乎?”
雲靄深處,但見萬道銀光灑向人間,百花齊放中,隱隱傳來新人的歡笑。那笑聲穿過九重天,竟在瑤池殿前凝成一株並蒂蓮,迎風搖曳,生生不息。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