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玉簪奇緣_古風故事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古風故事集 > 第159章 玉簪奇緣

第159章 玉簪奇緣(1 / 1)

萬曆二十三年仲春,蘇州府閭門外車水馬龍,運河上舳艫相接。岸西有陋巷蜿蜒,青石板路被梅雨浸得濕滑。巷底小院柴扉半掩,但見一書生正俯首臨帖,簷下雨珠串串墜入陶甕,叮咚聲裡雜著喃喃誦經之聲。此人姓柳名彥,字文修,原是書香門第,奈何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唯餘這老屋棲身。

這日雨霽雲開,柳生推開支摘窗,忽見隔牆老梅探過三五斜枝,落英簌簌,竟沾滿端硯。方欲拂拭,卻聞牆外嬌聲道:“阿香速取竹竿來,奴的羅帕掛在那枝頭了!”其聲清越,如新鶯出穀。柳生不覺起身張望,但見鄰家院中立著一位少女,約莫二八年華,身著杏子紅綃衫,雲鬢半偏,正踮足探取枝頭素絹。春風倏起,那羅帕飄飄蕩蕩,竟越牆而來,不偏不倚落於書案。

少女輕呼一聲,隔牆斂衽道:“妾不慎遺帕,唐突君子了。”柳生忙拾起那方素絹,見角上繡著並蒂蓮,針法精妙,幽香隱隱,乃作揖道:“小生柳彥,敢問小娘子芳名?即刻將帕子奉還。”少女垂首答:“妾家姓沈,小字雲湄。”言罷雙頰飛紅,似曉霞映雪。正此時,忽聞老嫗喚聲“小姐”,少女匆匆接過從牆頭遞還的羅帕,閃身不見了。

柳生怔怔望著粉牆,但見數瓣梅花猶自紛落。這沈家他素有耳聞,原是詩禮傳世,雲湄父早亡,與母親並一老仆婦相依。兩家雖僅一牆之隔,卻從未通過往來。是夜挑燈夜讀,忽聞窗外窸窣聲。推窗視之,見梅枝上係著小小錦囊,解看竟是三枚琥珀粽子糖並一紙花箋,上書秀逸小楷:“日間失禮,特奉家製糖食謝罪。”柳生心下怦然,取出平日珍藏的鬆煙墨錠,亦以素紙包裹係於枝上。

自此尺素傳情,或詩詞唱和,或互贈小食,竟成常例。某日雲湄箋中忽現愁語:“家母咳疾日重,延醫用藥皆不見效。”柳生憶及先父醫書中有止咳良方,連夜抄錄係於枝頭。三日後果聞牆內歡聲:“夫人飲藥大愈!”柳生喜不自勝,卻見枝頭懸一繡囊,內盛青絲編織的同心結。

轉眼端陽將至,蘇州城龍舟競渡,閭門內外人聲鼎沸。柳生正閉門苦讀,忽聞叩門聲急。開門見沈家老仆婦神色惶惶:“求柳相公救急!我家夫人舊疾複發,醫館路遠,夜禁將至...”柳生不待說完,當即取出赴考盤纏:“媽媽速請良醫,藥資我這裡有。”更深入靜時,又聞牆頭輕叩,雲湄隔窗哽咽:“蒙君高義,家母已轉安。隻是...”欲言又止,淚光瑩然。柳生寬慰道:“千金散儘還複來,令堂安康最要緊。”

誰知禍不單行。三日後突有公差叩門,手持海捕文書,竟將柳生鎖拿見官。原來府庫銀兩失竊,賊人遺落賬冊上赫然寫著“柳彥”名諱。公堂之上,知府嚴刑逼供,柳生屈打成招,銀鐺入獄。雲湄聞訊五內俱焚,變賣所有首飾賄賂獄卒。暗夜探監時,見柳生遍體鱗傷,泣道:“君為妾家散儘錢財,反遭此橫禍...”柳生強笑:“清者自清,姑娘莫做此兒女態。”

雲湄歸家後夜不能寐,忽見妝奩中母親舊物——支碧玉簪瑩瑩生光。持簪入夢,見一碧衣仙姝踏月而來:“吾乃汝祖姑母明德真人,修行南溟三百載。今感應沈氏有難,特來相護。”言罷拂塵一掃,雲湄驚醒,枕邊竟多出一卷帛書。

翌日雲湄跪稟母親:“柳郎仁厚,今蒙奇冤,兒欲效緹縈救父故事。”沈夫人垂淚:“吾兒癡矣!你一介女流如何申冤?”雲湄取出帛書:“此有祖姑母指引,欲往杭州求李大人相助。”原來杭州刑獄司李恪正是雲湄父生前同窗。老夫人見帛書上字跡確為祖姑手書,終是應允。

雲湄女扮男裝星夜兼程,方至吳江地界卻遇暴雨。錢塘江上波濤洶湧,渡船行至中流忽傾覆。落水刹那,懷中玉簪化作青光托身,恍惚見碧衣仙姝立於浪頭:“此去杭城多有險阻,吾賜你避水訣。”又授錦囊曰:“至官衙方可開啟。”

及至杭州,李大人見故人血書甚為震動。拆看錦囊,內藏盜首畫押供詞並府庫失銀藏處。原來仙姑施術令盜賊夢中吐實,墨跡自現於素絹。李大人狐疑:“此等法術恐非正道...”忽聞堂外鶴唳,見雲湄懷中玉簪發出湛湛青光,空中現出“明德真人”四字金文。方知是南海仙真顯聖,即刻行文重審。

卻說蘇州大牢內,柳生奄奄一息之際,忽見牢房金光大作。一碧衣女子憑空出現,指尖甘露滴落,創傷立愈。“吾乃沈氏祖仙,念汝仁厚,特來相救。”又悄語,“且忍數日,冤屈將雪。”言罷化作青煙沒入玉簪——原是雲湄探監時暗中留下的信物。

重審之日,知府堂上忽起怪風,卷來賬冊真本。盜首當堂突發癔症,自供與知府師爺勾結誣陷。柳生冤屈得雪時,已在獄中熬過三季。出獄那日,見雲湄素衣荊釵候在門外,清減不少。二人執手相看,淚眼朦朧。忽聞鑼鼓喧天,竟是李大人親臨宣讀:“察生員柳彥品學兼優,特補廩膳生員!”原來李大人愛才,特為爭取恩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佳期定在三月三,柳生卻愁無聘禮。夜半對月長籲時,碧衣仙姝踏月而來:“癡兒尚記梅花聘否?”擲下錦盒而去。啟視之,內盛赤金鴛鴦一對,明珠十斛,泥金庚帖上書:“明珠本為鮫人淚,金鳳曾棲合歡枝。”翌日下聘,沈家回禮竟是一支碧玉簪,正是當日仙姑所佩。

花燭之夜,柳生掀開蓋頭,見雲湄髻上玉簪流光溢彩,笑問:“娘子可知仙姑何以相助?”雲湄抿嘴一笑,自妝奩底層取出一卷殘破《道德經》,扉頁朱批:“三百年前,沈氏淑娘入山修行,道號明德。曾受書生柳清源一飯之恩,發願護其子孫七世。”柳生愕然:“莫非...”雲湄頷首:“妾整理舊籍時方知,君之先祖正是那位書生。”

婚後二人琴瑟和鳴。某日整理老屋舊籍,忽從梁上墜落鐵函,內藏先祖手稿《南溟仙蹤記》,詳載明德真人修仙始末。原來當年書生柳清源赴考途中,曾在破廟救一重病道姑,贈其半塊炊餅。道姑臨彆言:“君後七世當有奇緣。”算來柳彥正是第七世孫。

次年春闈,柳生攜妻赴京應試。途經鎮江忽遇風浪,舟將傾覆之際,雲湄額間玉簪再顯靈光。但見巨鼇負舟,直送金陵。考場之中,柳生文思泉湧,竟高中二甲第十八名。瓊林宴上,宰相欲招為婿,柳生堅辭:“寒微時已娶糟糠。”滿座動容。

外放杭州通判期間,恰逢錢塘大潮毀堤。柳生率眾抗災時,見潮頭有銀甲神人作祟。雲湄夜祭玉簪,請得仙姑降世。原來乃是當年水盜怨氣所化瘟神。明德真人與之鬥法三日,最終以玉簪化劍斬妖。堤壩合龍之日,百姓見空中二女仙攜手西去,皆焚香叩拜。

柳生因治水有功,擢升蘇州知府。到任首日即重審舊案,為三十七名冤者昭雪。每逢斷案,公堂梁上玉簪隱現青光,奸佞者往往自吐實情。百姓傳言柳大人得仙眷顧,稱其“玉簪青天”。

沈夫人壽至耄耋無疾而終。送葬之日,有白鶴百隻翔集靈堂,銜來南海靈芝。雲湄知是仙姑來迎,夜半見母親托夢:“吾已隨祖姑修行去矣。”次日開棺,唯見玉簪一雙。

萬曆四十五年中秋,夫婦二人攜子登虎丘賞月。忽聞仙樂陣陣,明德真人駕雲而來:“汝二人塵緣將滿,可願隨我修行?”柳生笑指山下萬家燈火:“百姓仍需玉簪青天。”仙姑頷首,解佩玉簪一分為二:“留此仙根,護佑蒼生。”

柳彥晚年致仕歸隱,創辦“雙仙書院”。雲湄將仙姑所授醫術整理成《南海藥鏡》,活人無數。夫婦皆壽逾百歲,無疾而終。歿後弟子開棺,隻見雙簪交纏化作碧玉,中有龍鳳盤旋。後人建祠祀之,香火不絕。

這正是:

明珠暗投亦生輝,玉簪緣定豈嫌遲。

莫道仙凡終有隔,一點情根破鴻蒙。

寒梅曆雪香愈烈,滄海遺珠光轉奇。

雙仙祠畔春常在,猶見青鸞踏月時。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