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桐君錄_古風故事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2章 桐君錄(1 / 1)

永樂二十二年深秋,金陵城西秦淮河畔,錦衣衛千戶沈墨然奉旨查抄兵部侍郎宅邸。月黑風高夜,但見沈千戶玄色披風拂過枯枝,腰間繡春刀未出鞘,隻冷眼覷著家仆抬出二十八口樟木箱。忽聞內室傳來七弦琴斷音,沈墨然按刀疾入,見侍郎幼女崔琬凝正焚香操縵,冰弦驟裂處,鮮血染紅焦尾桐木。

“聖旨已下,崔小姐節哀。”沈墨然示意校尉鎖人,目光卻膠在古琴“枯木龍吟”上——琴腹隱隱透出暗紅紋路,竟是傳聞中的血檀木。少女突揚琴軫,弦絲如箭射向梁間密匣,匣中滾出遼東輿圖,赫然標著九邊軍鎮虛實。沈墨然色變按刀,卻見崔琬凝嫣然一笑:“大人可知,此琴乃先太祖賜予家祖?”

押送詔獄途中,暴雨摧折官道。囚車陷於泥淖時,突有響馬劫道。沈墨然獨戰群寇,忽聞車中琴聲幽咽,匪首竟抱頭痛呼:“魔音貫耳!”趁亂間,崔琬凝已破枷鎖,素手輕撫琴腹:“千戶大人,可知這琴中藏著比遼東輿圖更緊要的物事?”雨幕中拋來半塊虎符:“今夜子時,雞鳴寺塔頂相見。”

沈墨懷揣虎符複命,北鎮撫司卻空無一人。掌印太監王瑾似笑非笑現身:“聖上口諭,著沈千戶即赴大同督軍。”忽有番役急報:詔獄暴動,崔犯遁走!沈墨然策馬追出金陵城,懷中虎符突燙如烙鐵,展開竟顯出血篆:“速往杭州靈隱,尋辯光和尚。”

三日後西湖殘雪間,沈墨然於冷泉亭遇一老僧正掃落葉。忽見掃帚柄端刻著與虎符吻合的雲雷紋,疾步上前亮出信物。老僧合十:“沈施主來遲了,崔姑娘昨夜已隨商船往日本國去也。”袖中滑出焦尾琴碎片:“此物關係成祖爺一樁心病,施主可願聽老衲講段洪武舊事?”

原來洪武三十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奉密旨追查藍玉餘黨,於南海獲前元國師遺留的《海疆萬裡圖》。為防圖紙落入藩王之手,蔣瓛將圖卷縮微刻於七弦琴腹,琴身則以暹羅血檀木包裹。此琴輾轉流入燕王府,朱棣靖難時曾憑圖中海路奇襲南京。登基後深忌此圖,遂將製琴師崔嵬滅口,豈料崔家竟暗留複製琴圖……

沈墨然駭然:“那崔琬凝?”老僧苦笑:“正是崔嵬曾孫女。她攜真圖東渡,實為換回被倭寇擄走的幼弟。”忽有箭矢破空,番子圍寺而來。老僧推倒經幢阻敵,塞來羊皮卷:“快去寧波府找市舶使鄭大人,唯有海船追得佳人!”

寧波三江口萬帆雲集,沈墨然方亮出錦衣衛腰牌,卻被市舶司兵丁扣下。堂上端坐的鄭大人竟是被貶多年的前兵部尚書鄭賜!老尚書冷笑:“沈千戶可知,王瑾早與倭寇勾結?此番派你追圖,實為借刀殺人。”忽遞來密報:崔琬凝所乘商船遭風暴,墜海前將琴匣縛於信鴿。

眾人追至舟山島,果見崖洞中臥著重傷少女。崔琬凝見沈墨然至,泣抱殘琴:“他們奪走了《海疆圖》摹本…”原來倭寇首領竟是王瑾義子,已攜圖奔往雙嶼港。沈墨然率水師圍剿,血戰中忽聞琴聲裂空,崔琬凝立於艨艟艦首操縵,弦音激蕩處,倭船相繼帆索俱斷——竟是借琴音操控風向!

奪回圖卷那夜,崔琬凝於燈下展琴,刀刻圖案在鯨油燈下顯形。沈墨然驚見圖中標注的不僅是海路,更有白銀礦脈與海外藩王屯兵處!少女忽以金釵抵喉:“大人若將此圖獻於皇上,琬凝當即自儘——成祖爺當年允諾‘片板不下海’,今上卻私開銀礦以充北伐軍餉,與倭寇何異?”

正當僵持,鄭賜疾步入艙:“京師急變!皇上駕崩,太子早夭,漢王舉兵靖難!”海浪顛簸間,羊皮卷落火盆,顯出新字:真圖需以人血浸煆。崔琬凝咬牙割腕,血染處浮出洪武禦批:“朕留此圖,非為征伐,實防子孫困守陸疆。後世帝王若違海禁,當依此圖通四海。”

三人決議護圖南行,借鄭和舊部海船直抵滿剌加。途中遭漢王水師截殺,崔琬凝以琴音誘引鯨群破敵。月夜泊岸時,她忽道出驚天之秘:原來王瑾乃前元梁王後裔,欲借海圖複國。沈墨然猛然想起詔獄檔案——永樂三年溺亡的翰林學士崔誌,實為崔琬凝生父,因發現王瑾與倭寇往來書信遭滅口!

船至舊港宣慰司,忽遇當地土人圍攻。混亂中圖卷被劫,追蹤至雨林神廟,卻見王瑾親信正以血祭圖。原來真圖需處子血與龍涎香共煆,方能顯完整海路。沈墨然奪刀破祭壇,火光中圖卷化為灰燼,崔琬凝卻笑指自己心口:“真圖早烙在此處——崔家女兒皆以藥汁浸膚,遇熱則顯!”

宣德登基後下詔開海,沈墨然卻辭官隱於泉州。某日市舶塔忽起大火,眾人見崔琬凝白衣登塔操縵,弦音如浪遏飛焰。火熄後塔心現出洪武鐵券,刻著海外諸國朝貢路線。忽有番使驚呼:“此女所奏竟是失傳的《廣陵散》!”

原來崔嵬當年將海圖編碼入琴譜,唯有崔氏血脈能以心血奏響真圖。新帝聞訊三下泉州,崔琬凝卻閉門不見,隻傳出血書:“民女唯願泛舟四海,為陛下繪就《萬國航路圖》。”宣德三年驚蟄,雙桅寶船自刺桐港啟航,沈墨然竟以布衣身份執舵,船頭坐著懷抱焦尾琴的崔琬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後三十年,寶船遍訪西洋諸國。歸航時總攜來異域琴譜,漸與中原古調融合成《滄海龍吟曲》。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也先鐵騎直逼京城。危難時,已白發蒼蒼的崔琬凝於德勝門城樓奏響焦尾琴,弦音激越處,南洋諸國援兵循海圖而至,終解京師之圍。

天順三年,夫婦二人於海南榆林港建“聽濤琴院”。有生員夜聞密室傳來機樞聲,窺見兩位老人正操作精銅所製海圖儀,星辰軌跡與琴弦共振,牆上巨繪赫然是《坤輿萬國全圖》!門生驚問:“恩師早知西洋人有此圖?”沈墨然撚須笑曰:“非早知也,實乃共繪之。”

成化帝南巡時親臨琴院,崔琬凝已目不能視,猶能憑手感修訂海圖。臨彆獻上新撰《海國弦歌譜》,帝問:“太夫人可知國朝海禁當開當閉?”老太太指間流出一串《漁舟唱晚》:“陛下可聞曲中潮聲?海禁開閉,不過潮汐往來。”

弘治元年仲秋,百歲高齡的崔琬凝無疾而終。送葬船隊排出十裡,每船皆奏《滄海龍吟》。棺木入海時,忽有巨鯨躍波,馱著焦尾琴遊向深藍。沈墨然大笑三聲,躍入驚濤,後人常見月夜雙鯨戲珠,珠光映出海上絲路星圖。

正德年間,有葡萄牙使者獻《世界輿圖》,兵部侍郎陸完哂笑:“此圖尚不及永樂舊版精詳。”使臣不服,陸完遂開密庫,展十丈長卷《大明混一海疆諸國圖》,落款處鈐著雙鯨印——方知沈崔二人早繪就寰宇海圖。

萬曆二十三年,湯顯祖遊海南謁雙鯨祠,夜夢夫婦二人乘鯨而來,授《桐君錄》三卷。醒後果得殘譜,編入《牡丹亭》“驚夢”一折。至今瓊州漁人仍傳:月圓夜伏桅聽濤,隱約可聞琴簫合鳴,那是沈千戶與崔小姐在續寫《萬國航路新篇》。

這正是:

血檀弦斷金陵秋,滄海龍吟動九州。

萬裡煙波藏鐵券,百年肝膽照蜃樓。

誰言紅顏終禍水?自有餘音繞鬥牛。

今見雙鯨騰浪處,猶送雲帆出瀛洲。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