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明嘉靖年間,山東青州府有個名叫周福的破落子弟,祖上原是做過知縣的,到他父親這代家道中落,隻留下城東一座老宅並三十畝薄田。這周福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卻是個不通世務的,整日隻知與幾個酸秀才吟詩作對,把家產漸漸耗儘。這年臘月裡,債主上門逼債,周福隻得將祖宅抵押給城中富戶趙員外,換得五十兩銀子度日。
誰知這趙員外有個獨子趙虎,是個橫行鄉裡的惡霸,早看上周家宅後那片桃林。原來自周福曾祖時栽下三百株桃樹,每年結的蜜桃甘甜無比,在青州府是獨一份的營生。趙家父子使了個連環計,先誘周福抵押宅院,又在契約上做了手腳,將桃林也圈了進去。待到次年開春,周福方才醒悟,卻為時已晚。
這一日細雨霏霏,周福被趕出祖宅,隻抱著個舊書箱站在街口。眼見趙家仆役將“周宅”匾額取下,換上“趙府”金字牌匾,不由得心如刀絞。正要轉身離去,卻見個白發老嫗顫巍巍拄著拐杖,在雨地裡滑了一跤。周福忙上前攙扶,又將僅有的半塊炊餅給了老嫗。老嫗也不道謝,隻眯著眼打量他許久,忽然從懷中掏出個油布包塞給他,轉眼就不見了蹤影。
周福打開布包,見是枚古銅錢,用紅繩係著,錢文磨得模糊不清。他隻當是尋常物件,隨手係在腰間。當夜宿在城西破廟,夢見老嫗對他說:“此錢乃聚財之寶,卻需遇水方顯靈異,切記切記。”周福驚醒,見銅錢在月光下泛著青光,心知遇到了異人。
卻說周福有個姑母嫁在臨縣,隻得去投奔。行至沂水河邊,正遇上山洪暴發,渡船停擺。周福腰間銅錢不慎落入河中,但見水中忽然泛起漩渦,竟托起個黑漆漆的木箱。周福撈起木箱,打開一看,竟是全套雕版印製的《齊民要術》,書中還夾著張秘製果脯的方子。
這果脯方子非同小可,乃前朝禦膳房流傳出來的秘法。周福在姑母家借住後,依方試製,做出的桃脯杏乾竟比彆家香甜數倍。恰逢青州知府夫人害喜,遍尋蜜餞不得,嘗了周福做的桃脯後大喜,一次就買了十斤。不出三月,周福的果脯名聲傳遍四鄉八鎮。
再說趙家得了桃林,卻不懂栽培,不過兩年光景,三百株桃樹枯死大半。趙虎又因爭風吃醋打死了人,被下在大牢。趙員外散儘家財打點,終究人財兩空。這時周福已重振家業,不僅贖回家宅,還買下趙家田產。念在鄉裡情分,仍留趙員外在後院頤養天年。這正是:
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樹開花。
善惡終須有報,隻爭來早來遲。
這一日周福查點倉庫,見新到的青梅堆積如山,便想起《齊民要術》中記載的釀梅酒古法。親自帶著夥計選梅、去核、入缸,忙到月上柳梢。忽然庫房梁上跳下個黑影,竟是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周福認出是舊日同窗李貴,當年也是個富家子弟,如今卻落魄至此。
李貴跪地哭訴,原來他染上賭癮,將家業輸得精光,妻子帶著孩兒改嫁,如今被債主追得無處容身。周福想起自己當年窘境,心生憐憫,留他在鋪中做賬房。這李貴起初倒也勤勉,不出三月便將往來賬目整理得清清楚楚。
誰知狗改不了吃屎。這年臘月裡,周福要去江南采辦鮮果,將銀庫鑰匙交與李貴保管。李貴見庫中存著三千兩雪花銀,又動了邪念。暗中與城外土匪勾結,約定除夕夜動手。恰巧周福提前歸來,那日在銀庫查賬,見地磚有鬆動痕跡,挖開一看,竟是李貴私藏的迷香、匕首。
周福不動聲色,當夜設宴請李貴飲酒。酒過三巡,周福忽然歎道:“李兄可記得當年在縣學,先生教我們讀《史記》,說到‘一飯之恩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李貴聞言變色。周福又道:“我今日在銀庫拾得些物件,想必是李兄不慎遺失的。”說著將迷香、匕首放在桌上。
李貴麵如死灰,跪地求饒。周福扶起他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明日給你百兩銀子,你自去他鄉謀生罷。”次日李貴離去,途中想起周福恩情,愧悔難當,竟在客店懸梁自儘。周福聞訊,親自去收了屍首,替他立了墓碑。
轉眼又過三年,周福已是青州府數一數二的富戶。這年朝廷選秀女,青州府要送三十名少女入京。城中王裁縫的獨女玉娘也在名冊,父女倆抱頭痛哭。原來玉娘早與鄰家書生張文舉訂親,二人青梅竹馬,感情甚篤。
周福在街口看見官差貼告示,忽聽得身後有人說話:“周員外可知,這選秀女背後另有文章?”回頭見是個遊方道士,手持“鐵口直斷”布幡。周福請道士茶樓敘話,道士低聲道:“宮中太監與山東巡撫勾結,要將這些女子轉賣與江南鹽商。”周福大驚,忙問對策。
道士說:“除非能找到三十戶人家頂替,還要打通宮裡關節。”周福想起《齊民要術》書頁中夾著張名帖,竟是司禮監某秉筆太監舊物。當即修書一封,連同一千兩銀票,派心腹日夜兼程送往京城。這邊又暗中聯絡窮苦人家,許以重金,買得自願頂替的女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卻說玉娘與張文舉連夜逃婚,被官差追至周家果園。周福將他們藏在地窖中,又在名冊上做了手腳。一月後,京城傳來消息,因周福打點得當,青州府秀女全部留在宮中織造局,未遭轉賣。那些頂替的人家得了銀錢,也都安居樂業。
玉娘與張文舉在周福相助下,遠走他鄉。臨彆時,張文舉發誓道:“他日若得功名,必報員外大恩。”周福笑道:“隻願你二人白頭偕老,不負我今日冒險相助。”
這年秋天,周福果園大豐收。雇了百十個短工采摘,其中有個叫翠姑的姑娘,手腳麻利,歌聲動人。周福之母周老夫人見這姑娘眉宇間有顆朱砂痣,想起失散多年的姐姐也有這般印記。細細盤問,果然翠姑祖母姓周,正是老夫人親姐。原來當年戰亂離散,翠姑祖父帶著家人逃到沂蒙山中,如今聽說周家興旺,特來投奔。
周老夫人與姐姐重逢,抱頭痛哭。翠姑父母早逝,便留在周家。這姑娘不僅容貌秀麗,更難得的是通曉文墨,幫著周福打理賬目,分毫不差。日久生情,周福央姑母做媒,娶了翠姑為妻。婚後夫婦和睦,第二年就生了對雙胞胎兒子。
再說那張文舉,果然高中進士,放了青州府通判。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來拜謝周福。見周家生意越做越大,便建言道:“如今海上開禁,員外何不將果脯販到南洋?”周福早有此意,當即與幾個商人合夥造了三艘海船。
首航那日,周福親自押船。船隊行至舟山海域,忽遇颶風。周福乘坐的主船觸礁沉沒,眾人紛紛落水。周福抓住塊船板,在風浪中漂浮一日一夜,最後被衝到一個荒島上。醒來時見腰間銅錢閃閃發光,循著光亮竟在岩洞中發現前朝海盜藏寶,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正在此時,忽聽得洞外有人聲。周福躲到暗處,見幾個倭寇押著個書生進來。細看那書生竟是張文舉!原來文舉擔心周福安危,乘了快船來尋,不料被倭寇所擒。周福急中生智,抓起把金沙撒向洞外陽光處。倭寇見金光閃耀,紛紛去搶,周福趁機救下文舉,二人從暗道逃出。
這暗道直通海岸,正遇上前來尋人的船隊。眾人帶著寶藏返回青州,周福將寶藏大半捐給官府修築海防。知府上奏朝廷,嘉靖皇帝禦筆親題“義商周福”金匾。
俗話說樹大招風。周福有個表親王二,在府衙做書辦,見周家富可敵國,心生嫉妒。這王二與按察使司的師爺勾結,誣告周福私通倭寇。那藏寶洞中確有倭寇物品,周福被下在大牢。
翠姑變賣家產營救丈夫,卻處處碰壁。這日正在家中垂淚,忽有個遊方和尚敲門化緣。翠姑給了和尚一錠銀子,和尚道:“女施主眉帶愁雲,可是家中逢難?”翠姑如實相告。和尚道:“明日午時三刻,去城隍廟前買條金色鯉魚放生,自有奇遇。”
翠姑依言而去,那賣魚的老者收錢時低聲道:“告訴你家員外,當年沂水河畔的故人來訪。”翠姑回報周福,周福猛然想起落水得書往事。當夜那和尚竟潛入大牢,原來是當年贈錢老嫗的兒子!老嫗本是白蓮教長老,這些年在暗中關注周福。
和尚道:“按察使受賄十萬兩,贓銀藏在書房地窖。”周福大喜,讓翠姑去找張文舉。張通判早就在搜集按察使罪證,得了這個線索,連夜帶人查抄,果然人贓並獲。按察使革職問罪,周福無罪釋放。
經此一劫,周福看破世情,將生意交給夥計打理,自己在老宅後園建了座書齋,終日與文人雅士談詩論畫。這年重陽節,周福在書齋設宴,酒至半酣,忽見窗外金光閃動。眾人出門觀看,見三百株桃樹無風自動,枝頭綻放灼灼桃花。
正當九月,怎會桃花盛開?賓客嘖嘖稱奇。周福卻見當年那白發老嫗站在桃林中,對他微微一笑,化作青煙散去。第二日,周福發現腰間銅錢已化成金粉,隨風而逝。
此後周福活到九十九歲,無疾而終。下葬那日,有白鶴百隻繞棺三周方去。子孫綿延,至今青州周家仍是山東望族。這正是:
貧富由來不可期,時運交替豈能知。
心存善念天必佑,常行義舉神亦慈。
金穴珠山終有儘,仁心義膽永無涯。
勸君早種福田籽,莫待白頭空自悲。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