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宋仁宗年間,汴京城外三十裡有個清水鎮,鎮東頭住著個年輕後生名叫陳實,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卻是個父母雙亡的苦命人。這日清晨,天剛蒙蒙亮,陳實便挑著擔子往城裡趕,擔子兩頭各掛著一個竹筐,左邊裝著新編的竹器,右邊疊著些山貨。行至半道,忽見路旁草叢裡閃過一道銀光,撥開亂草一看,竟是個繡工精致的香囊,銀絲盤成纏枝蓮紋,底下綴著三串珍珠流蘇,聞著隱隱有龍涎香的貴氣。
陳實捏著香囊左右張望,隻見晨霧彌漫,四野無人。他本要趕路,轉念又想:失主丟了這般貴重物件,必定心急如焚。索性將擔子擱在道旁老槐樹下,自己坐在石墩上等候。直等到日上三竿,方見個青衣小帽的家仆慌慌張張沿路尋覓,看見陳實手中的香囊,頓時喜形於色:這正是在下遺失之物!
原來這仆從是城中永濟藥鋪掌櫃趙守仁的家仆,今早奉命往城外送藥,不慎將主家小姐的貼身之物遺落。陳實正要歸還,忽聽得馬蹄聲響,三匹快馬疾馳而來,當先是個穿錦袍的公子,揚鞭指道:那香囊是本公子的!
這下可熱鬨了,兩家爭搶一件香囊,各執一詞。錦袍公子聲稱香囊是自家傳世之寶,那家仆卻說這是小姐及笄禮時所得。正爭執間,又來了個須發皆白的老道,拄著根九節竹杖,哈哈笑道:不過是個香囊,也值得這般搶奪?
誰知老道話音未落,香囊突然裂開道細縫,掉出顆龍眼大的夜明珠,珠光瑩瑩,照得眾人目瞪口呆。更奇的是,珠子裡還裹著張絹帛,上書四行小字: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重恩怨深如海,隻在香囊方寸中。
那錦袍公子見狀,竟拔出腰間佩劍要來搶奪。老道竹杖輕點,公子手腕一麻,寶劍落地。家仆趁亂拾起香囊並夜明珠,拉著陳實便跑。二人穿林過澗,直到確認無人追趕,方才停在一處溪邊歇腳。
家仆喘著氣道:實不相瞞,這香囊關係著我家小姐的身世。今日得遇君子,還請隨我回府見過家主。陳實推辭不過,又惦記著那擔貨物。家仆笑道:這個容易。取出枚銅錢朝空中一拋,立時有個樵夫打扮的漢子從樹林裡鑽出,將擔子穩穩挑起。
三人回到趙府,但見青磚碧瓦,五進院落,藥香彌漫。趙守仁是個五十上下的儒商,看過香囊後神色凝重,將陳實請入書房,屏退左右,竟撲通跪下:恩公救了我全家性命!
原來這趙家本是太醫之後,十八年前宮中德妃誕下皇子,當晚卻離奇夭折。時任太醫正的趙守仁之兄趙守義奉命查驗,發現皇子實是中毒而亡。正要上報,卻見德妃貼身宮女偷偷將個香囊塞入繈褓。當夜趙守義便遭滅口,臨死前將香囊轉交弟弟,囑他攜家眷速離京城。
那宮女三天後投井自儘,德妃也在冷宮鬱鬱而終。趙守仁老淚縱橫,我隱姓埋名在此開藥鋪,將侄女當作親生女兒撫養。如今看來,當年那小皇子恐怕尚在人間...
正說到緊要處,忽聽窗外一聲脆響。陳實推窗望去,隻見個翠色身影一閃而過。趙守仁歎道:必是玉娘那丫頭。話音未落,房門被猛地推開,個穿翠羅裙的少女闖進來,粉麵含嗔:爹爹好狠心!瞞了我十八年!
這趙玉娘生得明眸皓齒,此刻珠淚盈盈,更顯得楚楚動人。她抓起香囊道:既然事關我的身世,我這便上京討個公道!陳實忙攔在門前:小姐三思!方才那搶香囊的公子絕非尋常人物...
說話間,管家慌慌張張來報:門外來了隊官兵,說是查緝江洋大盜!玉娘急中生智,將香囊塞進陳實懷中,推他進了密室。剛藏好,官兵已闖進書房,帶隊的是個黑臉軍官,目光如電:趙掌櫃,有人舉報你窩藏欽犯!
趙守仁連稱不敢。那軍官在房中踱步,突然用刀鞘敲擊牆壁:這牆後是何處?正當千鈞一發之際,後院突然火光衝天,有人高喊:走水了!官兵們亂作一團。
混亂中,陳實覺得有人拉住他手腕,卻是玉娘。二人從暗門潛出,但見府中亂哄哄的,便趁機從角門溜出。才轉過街角,迎麵撞見個賣炊餅的老漢,低聲道:二位隨我來。
老漢引著他們在巷陌間七拐八繞,進了一處僻靜小院。但見方才那老道正在井邊打水,笑道:貧道早算到你們有此一劫。又道出樁驚人秘密:那黑臉軍官其實是當朝太師龐吉的心腹,而龐太師正是十八年前負責審理皇子夭折案的主審。
龐太師與德妃娘家是世仇,此事恐怕另有蹊蹺。老道說著從袖中取出半塊玉佩,這是當年德妃托宮女轉交的信物,另半塊應在皇子身上。
玉娘聽得神色恍惚,陳實忙扶她坐下。老道忽然掐指一算:今夜子時,城南土地廟有人接應。說罷化作清風而去,那賣炊餅的老漢也不知所蹤。
是夜月黑風高,陳實護著玉娘來到土地廟。忽聞廟後傳來打鬥聲,悄悄探頭,隻見白天那錦袍公子正與三個黑衣人纏鬥。公子劍法精妙,卻難敵眾手,漸漸落了下風。玉娘看得心急,低呼:他使的是宮中侍衛的招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實不及細想,抄起根木棍衝出去。他自幼跟著鎮上學過幾年拳腳,此刻情急拚命,竟也打翻一個黑衣人。那公子精神大振,劍光暴漲,又刺倒一人。剩下那個見勢不妙,吹響哨子,頓時四麵八方亮起火把。
三人慌不擇路,逃進座廢棄宅院。公子這才道謝:在下姓趙名瑜,在禁軍當差。又盯著玉娘看了半晌,忽然取出半塊玉佩:姑娘可認得此物?玉娘驚呼一聲,也掏出香囊裡的半塊玉佩,兩相合一,嚴絲合縫!
原來趙瑜才是真皇子,當年德妃心腹宮女用計將兩個孩子調包,真皇子被侍衛長收養。那香囊本是德妃遺物,裝著能證明身份的夜明珠和密信。日前龐太師得知香囊現世,便派人追殺。
正說話間,追兵已至。突然牆頭落下張巨網,將官兵儘數罩住。日間那老道站在屋頂笑道:貧道這張天羅地網可還使得?又肅然道:你三人速往白雲觀避禍,觀主是德妃舊識。
這白雲觀藏在深山老林,觀主是個瞎眼道姑,聽得玉娘聲音,顫聲道:可是小主子來了?取出個鐵匣,裡麵竟是德妃血書,揭露龐太師在安胎藥中下毒的罪行。
誰知當夜觀中突起大火,龐太師之子龐煜帶兵圍山。混亂中,陳實為護玉娘中了毒箭,趙瑜被生擒,隻有玉娘在觀主相助下僥幸逃脫。
卻說陳實醒來時,身在間竹舍中,個采藥女正在煎藥。見他醒了,笑道:你命真大,箭上有孔雀膽,若非遇到我師父,十條命也沒了。原來那老道竟是江湖聞名的妙手神醫薛真子。
養傷期間,陳實才知趙瑜被關在龐府地牢。這日薛真子帶回個驚人消息:仁宗皇帝昨夜夢到德妃泣血,已下旨重查舊案。陳實聞言,當即要下山救人。
玉娘卻道:龐府守衛森嚴,不如智取。她女扮男裝,假稱太醫後人,到龐府獻長生方。那龐太師最信煉丹之術,果然召見。玉娘在丹房裡瞧見個紫檀匣子,與記憶中裝血書的匣子一般無二!
當夜三更,陳實與薛真子潛入龐府。薛真子用迷香放倒守衛,二人在地牢找到趙瑜。正要離開,卻聽密室傳來龐太師父子的談話:
當年那件事手腳乾淨否?
父親放心,知情人都滅口了。隻是那香囊...
香囊定要找到!聽說仁宗這幾日總往冷宮去...
陳實心中一動,示意薛真子先救趙瑜出去,自己潛往冷宮。果然在德妃舊榻下找到本日記,記載著龐太師與當今太後合謀的罪證!
次日朝會,仁宗正為夢境煩憂,忽聽登聞鼓響。陳實手捧血書、日記上殿,趙瑜亦現身作證。龐太師還要狡辯,八王爺忽然上殿,呈上香囊中的絹帛:此乃先帝密旨,命朕保全德妃母子!
原來這八王爺早年與德妃有舊情,十八年來一直在暗中查訪。那薛真子本是他府中門客,那賣炊餅的老漢、采藥女等,都是他安排的護衛。
真相大白,龐太師父子問斬,太後被打入冷宮。仁宗與趙瑜兄弟相認,要封陳實為官。陳實卻辭而不受,隻要回鄉繼續做他的小本生意。
最奇的是玉娘。她本是宮女之女,卻與趙瑜在患難中生出情意。大婚那日,陳實送去對鴛鴦香囊,笑道:這回可要收好了。新娘子抿嘴一笑,從袖中取出個荷包:這是我親手繡的,望君早日覓得良緣。
三年後,陳實的竹器鋪子開遍汴京,這日有個婉約女子來訂做妝匣,竟是當年那個采藥女。窗外春光正好,一對蝴蝶落在新編的竹簾上。
這正是:一囊香餌釣風雲,十八年冤海樣深。莫道民間無義士,紅塵自有真情在。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