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金簪記其四_古風故事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古風故事集 > 第279章 金簪記其四

第279章 金簪記其四(1 / 1)

宋仁宗年間,汴京城西有個叫張青的青年,原是官宦之後,因父親遭奸臣陷害,家道中落,隻得在街市支了個書畫攤子度日。這日正值暮春,細雨霏霏,張青見生意清淡,正要收攤,忽見個衣衫襤褸的老嫗跌倒在泥濘中。他忙上前攙扶,見老嫗額角磕破,鮮血直流,便撕下衣襟為她包紮,又將她背到附近醫館。

老嫗醒來後,從懷中掏出個布包,層層打開,竟是支赤金點翠鳳頭簪,鳳眼鑲著兩顆紅豆大小的明珠,熠熠生輝。老身原是宮裡的繡娘,因年邁放出。這簪子是我舊主所賜,如今我命不久矣,望郎君替我尋個有緣人。說罷氣絕身亡。張青悲痛之餘,典當玉佩,將老嫗好生安葬。

卻說這日晚間,張青對燈觀簪,忽聽窗外有女子啜泣聲。推窗望去,見個素衣女子立在槐樹下,身形模糊,似真似幻。奴家乃二十年前冤死的宮人,感念郎君仁義,特來相告。此簪關係一樁宮廷秘案,切莫示人。言畢化作青煙消散。張青驚疑不定,將金簪貼身藏好。

次日,張青照常出攤。忽見一頂八人抬的青綢轎子停在攤前,轎中走下個戴帷帽的女子,身後跟著四個丫鬟。那女子在攤前駐足,輕聲道:敢問先生可曾見過一支赤金點翠鳳頭簪?聲如鶯啼。張青心頭一震,抬頭細看,帷帽輕紗被風掀起一角,露出半張芙蓉麵。

女子見張青神色有異,又道:此簪乃家傳之物,三月前被歹人劫去。若先生知曉下落,必有重謝。張青思及夜半異事,搖頭否認。女子歎息一聲,留下錠銀子離去。張青捏著尚帶餘溫的銀錠,心中悵然若失。

當夜二更,張青忽被一陣急促敲門聲驚醒。開門見是個蒙麵人,壓低聲音道:快將金簪交出,否則性命難保!張青急中生智,假意應承,轉身時抓起案上硯台砸去。蒙麵人閃避不及,肩頭中擊,倉皇逃走,落下一塊腰牌。

張青拾起腰牌,見上麵刻著永寧郡王府四字,心中驚疑更甚。忽聞屋頂瓦片輕響,忙吹熄燈火。隻見月光下,日間那女子悄然躍下,低聲道:郎君莫怕,我乃永寧郡主貼身侍女秋雯。那金簪關係郡主清白,還請郎君相助。

原來永寧郡主的生母早逝,留下這支金簪。半月前郡主及笄禮上,金簪不翼而飛,隨後便有謠言說郡主與禁軍統領有私。若不能在三日內尋回金簪,郡主便要被迫出家。那蒙麵人定是陷害郡主之人所派。秋雯淚光盈盈,如今隻有郎君能救郡主了。

張青熱血上湧,當即取出金簪。秋雯卻道:賊人既已尋來,此地不宜久留。郎君可願隨我入府作證?張青略一思忖,收拾行裝隨她出門。二人穿街過巷,來到一處僻靜宅院。秋雯叩門三長兩短,門應聲而開。

院內燈火通明,堂上端坐著個華服少女,約莫十六七歲,眉目如畫,氣質雍容。秋雯上前行禮:郡主,金簪尋回來了。永寧郡主接過金簪,細細查驗,忽然變色:這簪子是假的!張青大驚,上前細看,果然見鳳頭翠羽色澤稍暗,明珠也失了光彩。

便在此時,四周忽然湧出十餘個持刀漢子。為首之人哈哈大笑:好個癡心書生,中了我們設的局!秋雯臉色煞白,顫聲道:劉管家,你...原來這劉管家是郡王府舊人,因貪墨被老郡王責罰,懷恨在心,與外人勾結欲毀郡主名節。

張青護在郡主身前,厲聲道:真簪在我手中,若敢傷害郡主,立時毀去!劉管家投鼠忌器,命人圍住二人。僵持之際,忽聞牆外馬蹄聲急,一隊禁軍破門而入。當先的年輕將領銀甲白袍,正是禁軍統領趙元昊。

趙元昊目光掃過郡主,眼中滿是痛惜:末將來遲了。轉身對劉管家冷喝:爾等陰謀早已敗露,還不束手就擒!劉管家見事敗,突然撲向郡主。張青不及思索,以身相護,肩頭被利刃劃傷。趙元昊及時出手,將劉管家製住。

郡主扶住搖搖欲墜的張青,取出絹帕為他包紮。四目相對時,張青見她眼中淚光閃爍,心中不由一顫。趙元昊看在眼裡,神色複雜。

原來趙元昊與郡主青梅竹馬,早有婚約。金簪失竊後,他暗中查訪,得知劉管家與廢太子餘黨勾結,欲借玷汙郡主名聲打擊永寧郡王。今日得密報,及時趕來相救。

郡主將張青安置在彆院養傷,日日親來探望。這日煎藥時,郡主輕聲道:那日郎君舍身相救,永寧無以為報。張青忙道:郡主金枝玉葉,在下豈敢...話未說完,郡主已將一枚玉佩放入他手中:這是母妃遺物,望郎君好生保管。

趙元昊來探病時,見張青腰間玉佩,臉色微變。夜間邀張青飲酒,坦言道:我知郡主對先生有意,但郡王府水深,望先生三思。張青默然良久,道:在下明白。

次日,張青不辭而彆,隻留書一封,言說回鄉備考。郡主見信淚如雨下,命人四處尋找。而此時張青已在百裡之外,忽遇山賊劫道。混亂中包袱散落,那支真金簪滾落在地。賊首見簪大喜:得來全不費工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原來這夥山賊也是劉管家同黨,奉命搜尋金簪。張青被擄上山寨,關在柴房中。深夜,忽聞窗外有人輕喚,竟是秋雯。那日分彆後,我始終覺得事有蹊蹺,一路暗中跟隨。她撬開鎖鏈,快隨我走。

二人逃至山澗,追兵已至。秋雯為護張青,中箭跌落懸崖。張青悲憤交加,與山賊搏鬥時忽見官兵趕來,為首竟是趙元昊。原來自張青離去後,郡主終日鬱鬱,趙元昊不忍,請命追查金簪真相。

剿滅山賊後,趙元昊在賊巢找到本賬冊,記錄著劉管家與朝中權臣往來。他沉吟片刻,對張青道:此事牽涉甚廣,先生不如暫避鋒芒。張青卻道:在下願作人證,徹查此案。

二人返京途中,屢遭刺殺。這夜宿在荒廟,張青夢見那素衣女子再次現身:郎君切記,金簪暗格藏有密信。醒來後忙查驗金簪,果在鳳口處發現機括,內藏血書一封,竟是當年永寧郡王生母被毒殺的證詞。

真相大白,原來當今太後為扶親子登基,害死永寧郡王生母。劉管家等人欲用金簪脅迫郡王就範。仁宗皇帝得知後震怒,將太後黨羽一網打儘。

塵埃落定,永寧郡主卻一病不起。張青入府探望,見她消瘦許多,心疼不已。郡主握著他的手道:我知你為何離去,但若兩情相悅,何懼風雨?窗外趙元昊默默轉身,將請婚奏折撕得粉碎。

三月後,張青高中進士,禦前欽點時,仁宗見他名字,笑道:可是那個護簪有功的張青?遂賜婚永寧郡主。大婚之日,張青為郡主簪上那支曆經磨難的金簪,在她耳邊輕道:願以此簪,綰卿青絲,白頭不相離。

洞房花燭夜,郡主卻取出個錦盒,內盛另一支一模一樣的金簪。這才是母妃遺物。她嫣然一笑,那支贗品,原是我故意遺失的餌。張青愕然,隨即恍然——這一切竟是郡主為查生母冤案設的局。

郎君可怪我?郡主依偎在他懷中。張青輕撫她的秀發:若不是這局,你我怎得相遇?二人相視而笑,紅燭高燒,映著這對曆經磨難的新人。

窗外明月皎潔,照著汴京萬家燈火。誰家歌女在唱:金簪記取前生約,玉鏡台前今生緣...歌聲嫋嫋,隨風散入重樓深院。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什麼我的光之力是黑神給的 第一滴熱血 東莞盲妹 開局極樂功法,女帝跪求放過! 從村支書到仕途巔峰 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 華夏丹師的異界之旅 我在大乾靠係統偷偷無敵 頓悟快樂,無限頓悟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