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間,江南應天府有個叫柳青的書生,生得眉目清秀,性情溫良,隻是家道中落,父母雙亡,獨自住在城南一座舊宅裡。這柳青雖飽讀詩書,卻屢試不第,年過二十仍是個白衣秀才。這日正值清明,柳青備了香燭紙馬,往父母墳前祭掃。歸來時天色已晚,行至城西桃花巷,忽見一戶人家門前圍著許多人,內中傳出啼哭之聲。柳青本是個熱心腸的,便駐足詢問。鄰人告訴他,這戶姓周的人家,主人周老丈前日病故,留下個十六歲的女兒玉娘,今日債主上門,說周老丈生前欠下百兩銀子,要拿玉娘抵債。
柳青撥開人群進去,隻見一個瘦弱女子跪在靈前,哭得梨花帶雨,旁邊幾個凶神惡煞的漢子正要拉扯。柳青心中不忍,上前拱手道:“諸位且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何苦為難一個孤女。”那為首的債主冷笑道:“你是什麼人?既要充好人,便替她還了這百兩銀子。”柳青摸摸懷中,隻有三五兩散碎銀子,一時語塞。正為難時,忽想起祖傳的一塊玉佩尚值些錢,便咬牙道:“諸位隨我回家取錢便是。”
當下柳青領著債主回到家中,取出玉佩。這玉佩是柳家祖傳之物,通體碧綠,雕著雙龍戲珠,少說也值二百兩銀子。債主見了,眼睛發亮,正要伸手去接,忽聽門外有人道:“且慢!”隻見一個青衫老者飄然而入,取出一錠金子放在桌上,“這百兩債我替他還了,玉佩還請收好。”債主見了金子,歡天喜地地去了。柳青忙向老者施禮:“多謝老丈相助,不知高姓大名?”老者笑道:“老夫姓白,單名一個雲字。適才路過,見公子義舉,甚是敬佩。”二人敘話間,柳青方知白雲是遊曆四方的隱士,當下煮茶相待,談至深夜。
次日清晨,柳青醒來,見桌上留書一封,白雲已飄然而去。信中寫道:“公子心地仁厚,他日必有大成。今贈《青囊經》一部,好生研習,可濟世救人。”柳青翻開經書,見是醫家典籍,內載諸多疑難雜症治法。自此柳青白日讀書,夜間研習醫理,不覺半年過去。
這年夏天,城中突發時疫,患者上吐下瀉,不過三兩日便虛脫而死。官府張榜求醫,應者寥寥。柳青想起《青囊經》中恰有治疫良方,便揭了榜文,按方配藥,在城中設棚施診。不出半月,疫情漸止。知府大喜,欲保舉他做官,柳青婉拒,隻求將祖宅修葺一番。自此柳青醫名遠播,每日求醫者絡繹不絕。
一日,柳青正在診病,忽見周家玉娘攜著個老嬤嬤前來。原來玉娘自父親去世後,寄居在姑母家中,如今姑母病重,特來求醫。柳青隨玉娘前往,見病人已昏迷不醒,診脈後道:“此是中風之症,尚可救治。”取出金針,在病人頭頂、手足幾處穴位施針。不過半個時辰,病人悠悠轉醒。玉娘感激不儘,取出繡帕一方相贈。柳青見帕上繡著並蒂蓮花,針腳細密,知是玉娘親手所繡,心中感動。
此後玉娘常來請教醫理,柳青也時常規勸她好生度日。二人漸生情愫,隻是未曾說破。卻說城中有個富商趙員外,年過五旬,妻妾成群,這日在街市偶見玉娘,驚為天人,立即遣媒人來提親。玉娘姑母貪圖財禮,滿口應承。玉娘聞訊,連夜來找柳青,哭訴道:“那趙員外最是狠毒,前年娶了城西李家的女兒,不過半年就把人折磨死了。我寧死也不從他!”柳青沉吟良久,道:“既如此,我有一計。”附耳低語一番。
三日後,趙家來迎親,卻見周家門窗緊閉,玉娘已不知去向。原來柳青將玉娘扮作藥童,藏在自家藥鋪之中。趙員外大怒,告到官府,說柳青拐帶民女。知府素知柳青為人,又感他治疫之功,便道:“無憑無據,豈可誣賴良醫?”將趙員外斥退。
柳青恐趙員外報複,正思對策,忽接京城來信,原是白雲先生邀他入京。柳青遂帶著玉娘北上。到了京城,見白雲住在一條僻靜胡同裡,宅院雖不大,卻清雅異常。白雲見柳青攜玉娘同來,撫掌笑道:“好事成雙,老夫便做個媒人如何?”擇吉日為二人完婚。婚後,白雲引柳青結識太醫院院使,柳青以醫術精湛,被破格錄入太醫院。
卻說當朝宰相嚴嵩,權傾朝野,其子世蕃更是橫行無忌。這日嚴世蕃得了個怪病,渾身奇癢,抓破處流黃水,太醫院無人能治。有人舉薦柳青,嚴嵩便召他入府。柳青診脈後,道:“公子此病,是濕熱內蘊,兼有外毒。”開方後,又取出金針施治。三日後,嚴世蕃病愈,嚴嵩大喜,欲留柳青在府中為專用醫師。柳青婉拒道:“在下誌在濟世,不敢專侍一家。”嚴嵩不悅,卻也不好強留。
誰知半年後,嚴世蕃舊病複發,較前更重。嚴嵩再召柳青,柳青診脈後暗自吃驚:這病狀與先前大不相同,似是中了奇毒。施針用藥,皆不見效。嚴嵩疑心柳青先前未儘全力,大怒之下,將柳青打入天牢。
玉娘聞訊,哭求白雲相救。白雲道:“此事蹊蹺,待我查探。”三日後,白雲來見玉娘,道:“原來嚴世蕃強占民女,那女子的兄長是江湖中人,暗中下毒。如今要救柳青,須得找到解藥。”玉娘道:“這卻如何是好?”白雲道:“我有一計,但須冒險。”便在玉娘耳邊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次日,京城來了個遊方郎中,在嚴府附近擺攤,專治疑難雜症。這郎中不是彆人,正是白雲所扮。恰逢嚴府管家出來,見白雲仙風道骨,便請入府中一試。白雲診視嚴世蕃後,道:“此毒名曰‘七日斷腸散’,中毒者七日之內渾身潰爛而死。幸而今日才是第五日,尚可救治。”嚴嵩急問解法。白雲道:“需用天山雪蓮為引,配以三十六味草藥,連服三日。隻是……”嚴嵩催問。白雲道:“隻是此毒非同一般,下毒之人必在附近,若不解開冤仇,隻怕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
嚴嵩老奸巨猾,立即命人暗查,果然查出下毒之人。原來那民女被嚴世蕃淩辱致死,其兄誓要報仇。嚴嵩為救兒子,隻得答應重金撫恤,又承諾好生安葬其妹。白雲這才取出解藥,其實這解藥是柳青早已配好,由白雲帶入的。嚴世蕃服後,三日便愈。
嚴嵩欲重謝白雲,白雲道:“老夫不敢受賞,隻求釋放柳青。”嚴嵩這才知道中了計,但話已出口,隻得放了柳青。柳青出獄後,知京城不可久留,遂攜玉娘辭彆白雲,返回應天府。
誰知剛到家門,卻見宅院煥然一新,仆從如雲。正在驚疑,忽見一個錦衣人迎出,竟是當年那個債主。那人跪地叩頭:“小的有眼無珠,昔日衝撞了先生。如今先生名滿天下,小的特來投效。”柳青扶起他,問起緣由。原來柳青在京期間,治愈無數疑難雜症,名聲早已傳遍大江南北。這債主悔不當初,變賣家產來投。
柳青也不計較,依舊行醫濟世。忽一日,門外來了一隊官兵,為首官員下馬施禮:“奉旨召柳青入宮。”原來嘉靖皇帝偶感風寒,太醫院久治不愈,有人舉薦柳青。柳青不敢怠慢,即刻啟程。入宮診視後,道:“陛下此病是虛火上升,需靜養調理。”開方後,又教皇帝一套養生功法。旬日之後,皇帝痊愈,大悅,欲封柳青為院判。柳青堅辭,隻求返鄉行醫。皇帝嘉其誌,賜“妙手回春”金匾,另賞金銀無數。
柳青回到應天,用賞銀建醫館,收學徒,不論貧富,一視同仁。這年江南大旱,饑民遍地,柳青開倉放糧,活人無數。百姓感其恩德,聯名送“萬家生佛”匾額。
卻說白雲先生飄然而至,見柳青醫館興旺,欣慰道:“公子仁心仁術,不負老夫所望。”柳青拜謝道:“若非先生當年贈書相助,焉有今日?”白雲笑道:“你可知那《青囊經》來曆?”柳青搖頭。白雲道:“此是華佗真傳,因戰亂失傳多年。老夫年輕時偶得,參詳三十年不得要領,知是緣分未到。那日見你義救孤女,知是仁厚之人,故轉贈於你。”柳青這才恍然。
是夜,白雲與柳青在月下對弈,忽道:“天下將有大疫,你當早作準備。”柳青驚問其詳。白雲道:“老夫夜觀天象,見紫微晦暗,恐有三載瘟疫。你可將《青囊經》中治疫方劑廣為傳播,或可少救蒼生。”言畢,取出一卷書冊:“此是《青囊經》下卷,載有針灸秘法,你好生研習。”柳青正要道謝,抬頭卻不見白雲蹤影,隻有明月在天,清風拂麵。
柳青知是異人,望空拜謝。此後依言準備藥草,編纂醫書。果然次年春,南北十三省爆發大疫,柳青率眾弟子四處行醫,依《青囊經》方劑救治,活人無數。三年後疫情平息,柳青卻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
彌留之際,柳青將《青囊經》傳於得意弟子,囑道:“醫者仁心,切記莫存門戶之見,莫分貴賤之彆。”又對玉娘道:“我這一生,無愧於心,隻是虧欠你太多。”玉娘泣道:“夫君濟世救人,功德無量,妾身與有榮焉。”柳青含笑而逝,年僅四十。出殯之日,滿城縞素,百姓沿途哭祭,香煙百裡不絕。
玉娘守節撫孤,將柳青醫道傳於子孫。其後代皆以醫傳家,世稱“青囊柳氏”,三百年不衰。而那塊雙龍玉佩,據說在柳青去世那夜化作青光飛去,有人見白雲先生乘龍而去,袖中隱約有碧光閃爍。此後每逢瘟疫流行,常有人見青衫隱士施藥救人,疑是柳青魂魄不滅,仍遊走人間行醫濟世。這正是:青衫隱俠去無蹤,仁心妙手濟世窮。莫道善緣無果報,萬家生佛頌高風。
再說那趙員外,自柳青攜玉娘離去後,家道日漸衰落。不過數年,因勾結官府、欺壓良善事發,被抄沒家產,流放邊關,餓死途中。而那嚴嵩父子,專權誤國,最終嚴世蕃被斬,嚴嵩削職為民,乞食街頭,凍餓而死。天理循環,報應不爽,觀此豈不令人警醒?
柳青雖早逝,然其醫術醫德流傳後世。那《青囊經》上下兩卷,經弟子整理刊行,造福後世醫家。至萬曆年間,有醫聖李時珍編《本草綱目》,曾引用其中諸多方劑,盛讚“青囊秘術,實乃醫家瑰寶”。而柳青與玉娘的愛情故事,也被編成話本,在勾欄瓦舍傳唱,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這年清明,玉娘攜子孫祭掃柳青墓,見墳前不知何人供著一枝新鮮桃花。玉娘恍然憶起當年桃花巷初遇,那個青衫書生仗義相助的情景,不由淚濕衣襟。忽有清風拂過,桃花紛飛如雨,空中似有藥香彌漫。孫兒扯著玉娘衣袖問:“祖母,祖父當真成了神仙麼?”玉娘遙望天際,微笑道:“你祖父啊,他不過是換個地方行醫救人去了。”暮色漸濃,遠山如黛,仿佛真有個青衫隱士,背著藥簍,踏歌而行,漸漸隱入雲霧深處。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