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間,江南有個叫清河縣的地方,縣裡有個破落書生姓柳名文淵。這柳生本是官宦之後,奈何家道中落,父母雙亡,隻留得城西一所老宅並三畝薄田。他每日裡隻知讀書作畫,雖才學不凡,卻屢試不第,眼看年近三十,仍孑然一身。
這日黃昏,柳文淵正對窗臨摹前人畫作,忽聞叩門聲急。開門見見個白發老翁顫巍巍立在階前,懷中緊抱個青布包裹。“公子可是善畫之人?”老翁氣息微弱,“老朽命不久矣,此物乃祖傳至寶,望公子善加保管。”說罷不由分說將包裹塞進柳生手中,轉身沒入暮色。柳生怔忡間回屋打開包裹,見是幅古畫,展開來看,但見墨色蒼茫,畫中一株老梅斜逸,樹下立著個素衣女子,眉眼含愁,似有萬般心事。畫角題著“梅娘”二字,墨跡已泛黃。
當夜風雨大作,柳生將畫懸在書房,忽聞幽香浮動。抬頭見畫中女子衣袂微動,竟盈盈走下畫來!柳生驚得倒退三步,那女子斂衽施禮:“妾身梅娘,蒙公子收容,特來拜謝。”聲如碎玉,眸若秋水。柳生畢竟是讀書人,強自鎮定道:“姑娘是仙是鬼?”梅娘垂淚道:“非仙非鬼,乃畫中精魂。百年前遭惡道封印,今日得遇明主,方得重見天日。”自此梅娘夜夜現身,或紅袖添香,或素手烹茶,二人漸生情愫。
這日柳生赴文會歸來,見街口新開一家當鋪,匾額上書“聚寶齋”。掌櫃的是個胖大漢子,姓胡名來,原是徽州商人。這胡來雖做著正經生意,暗地裡卻專收贓物。他有個相好的喚作玉麵狐,原是風塵女子,最善鑒寶。這日柳生從當鋪前經過,懷中古畫不慎露出一角,恰被玉麵狐瞥見。這女子原是有些道行的,一眼看出畫中靈氣,當夜便與胡來密謀。
卻說城裡有個告老還鄉的劉禦史,最喜收藏古玩。這日胡來上門,悄悄告知:“小的得著件奇寶,乃前朝吳道子真跡。”劉禦史心動,命取來觀看。胡來卻道:“此物現在個窮書生手中,須得如此這般......”次日便有衙役上門,說柳生盜取貢院財物,要搜檢房屋。混亂中那幅古畫不翼而飛。柳生正焦急時,梅娘現形道:“公子莫慌,妾身真身雖被困,魂魄尚能相隨。那劉府後院有口枯井,今夜子時......”
原來這劉府本是前朝王府改建,後院那口井直通地下密室。當夜柳生依言潛入,果然在密室中尋得畫軸。正要離去,忽聞腳步聲近,情急之下躲入屏風後。但見劉禦史與胡來舉燈進來,身後還跟著個黑袍道士。那道士鷹目鉤鼻,冷笑道:“大人放心,此畫精靈已被貧道符咒鎮住,待七七四十九日煉化,便可驅使如意。”柳生聽得心驚,不慎碰倒花架。三人厲聲喝問,柳生抱畫欲逃,卻被道士袖中飛出的繩索捆個正著。
正在危急時,畫中飄出梅娘虛影,袖袍揮處燭火儘滅。柳生趁亂掙脫,忽覺有人拉住他手:“隨我來!”卻是個青衣丫鬟模樣。二人七拐八繞從假山暗道逃出,那丫鬟喘息道:“奴婢小翠,原是府中婢女,因撞破老爺私通倭寇之事被滅口,怨魂不散,今見公子遇險特來相救。”柳生大驚:“劉禦史竟通倭?”小翠泣道:“後園桂花樹下埋著往來書信,公子若能告發,可救萬千百姓。”
柳生回宅後思忖整夜,翌日便去尋好友趙捕頭。這趙捕頭本是江湖豪俠,因受柳生亡父恩惠,在衙門當差報恩。聽聞此事勃然大怒,當即稟明知縣。當夜率眾圍住劉府,果然搜出密信並倭刀數十把。誰知開堂審理時,劉禦史竟反咬柳生勾結妖邪,請來黑袍道士作證。那道士當堂灑出符水,梅娘被迫現形,滿堂皆驚。知縣本是個糊塗官,當即要判柳生妖術惑眾之罪。
危急時刻,忽聞堂外鳴鑼開道,原來是巡按禦史程大人路經此地。這程禦史與柳生父親乃同科進士,當下重審此案。那道士見勢不妙,化作黑煙欲逃,被趙捕頭甩出鎖鏈纏住。忽聽半空雷聲滾滾,一道金光降下,現出太白金星法相:“孽障!爾等可知這梅娘本是瑤池侍墨仙子,因私助文曲星遭貶下界?今文曲星有難,玉帝特命老夫前來相助!”道士現出原形,竟是隻修行千年的蝙蝠精。
真相大白後,程禦史作主,擇吉日為柳生與梅娘完婚。花燭之夜,梅娘忽道:“妾身塵緣已儘,當返天庭。望公子勤勉讀書,來年必中皇榜。”言畢化作清風而去。柳生悵然若失,從此閉門苦讀。次年春闈果中進士,殿試時見考題竟與梅娘平日所論如出一轍。後官至翰林,一生未娶,隻在書房懸著那幅古畫。每逢月明之夜,常見畫中梅枝輕搖,似有暗香浮動。
這年柳生奉旨巡查江南,夜宿姑蘇寒山寺。忽聞鐘聲悠遠,信步至藏經閣,見壁上題著首偈子:“畫裡真真,真真畫裡,百年姻緣,一朝風絮。”墨跡猶新。詢問寺僧,說昨日有位白衣女子在此駐足良久。柳生追出山門,但見江霧茫茫,唯有數點寒鴉掠水而去。自此常有人見柳大人對畫獨酌,酒至半酣便喃喃自語,細聽卻是:“梅娘梅娘,何時再煮新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卻說那蝙蝠精被收服後,民間又生新禍。清河縣近來接連有少女失蹤,趙捕頭明察暗訪,發現都與城外清風觀有關。這道觀新來了個煉藥師,專取處子精血煉丹。柳生得知後微服探查,喬裝成香客進入道觀。在丹房暗格裡竟發現梅娘留下的玉簪,簪上刻著“遇難喚我”四字。原來梅娘早料到他有一劫,特意留下信物。
當夜柳生被困迷陣,危急時擦拭玉簪。忽見梅娘駕雲而至,身後跟著天兵天將。原來她歸位後奏明玉帝,特來相助。那妖道見勢不妙,祭起攝魂幡,卻被梅娘用瑤池淨瓶收去。正當此時,妖道突然擄過旁邊小道童:“再上前我就殺了他!”柳生細看那道童,竟是當年劉府逃生的庶子。原來這孩子隱姓埋名在此臥底,已收集諸多罪證。
三年後柳生官至禮部侍郎,主持修訂《永樂大典》。這日在史館查閱前朝檔案,忽見“梅妃”條目下小字注著:“開元年間有梅精化人,與才子江采萍有一段情緣。”恍然間明白前世因果。是夜夢見梅娘來說:“妾本梅精,公子原是轉世文曲星。天上人間情緣未了,特求王母許我降世相伴。”次日便有媒人上門,說城外李翰林有女年方二八,名喚素梅,願結秦晉。
大婚之日,新娘蓋頭掀開,容貌與畫中梅娘一般無二。陪嫁物事裡赫然有那幅古畫,隻是畫中多了個書生與女子並肩賞梅。此後柳生官運亨通,夫婦偕老。八十壽終之日,滿室異香,有雙鶴繞梁三匝而去。子孫整理遺物時發現畫軸背後題詩:“丹青結奇緣,紅塵證仙道。他年瑤池會,再煮梅花茶。”墨跡浸潤,似淚痕斑斑。
這年清明,有個遊方道士在柳生墓前駐足,拂塵輕掃間,但見兩株梅樹破土而出,頃刻花開並蒂。道人笑歎:“七世修行,終成眷屬。”化作青煙散去。此後每逢雪夜,常見有白衣男女在梅林對弈,棋子落處暗香襲人。有膽大的夜半偷窺,卻隻見月照空枝,風過留香而已。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