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初冬之夜,寒意漸深。窗外,乾枯的梧桐枝椏在路燈昏黃的光暈中投下疏朗的影子,偶爾有風掠過,發出沙啞的輕響。屋內,暖氣開得很足,驅散了窗欞邊滲入的冷意。書房裡隻亮著一盞暖黃色的落地閱讀燈,光線柔和地籠罩著沙發一角,將巨大的書櫃和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都推入了靜謐的暗影之中。
李玄策和方清墨並肩坐在寬大的布藝沙發上,中間隔著一小方矮幾,上麵放著兩杯氤氳著熱氣的龍井茶。茶香清雅,混著書卷特有的油墨氣息,彌漫在溫暖的空氣裡。矮幾上還攤著幾份打印出來的資料,頁邊空白處寫滿了娟秀或遒勁的批注——那是李念墨最近發來的研究簡報摘要,以及李長庚附上的一些關於西方學界對前沿技術倫理爭議的觀察。
落地燈的光線落在方清墨專注的側臉上,為她柔和的輪廓鍍上了一層溫潤的金邊。她剛放下手中那份關於量子算法潛在應用的簡報,指尖無意識地在紙頁邊緣摩挲著,眼神望向虛空,仿佛穿透了牆壁,看到了兒子李念墨在加州理工那間堆滿設備的實驗室裡,正對著糾纏的光子或冰冷的超導電路屏息凝神的樣子。
“念墨上次視頻裡,說起他們那個量子糾纏態控製的新模型……”方清墨的聲音很輕,帶著母親特有的柔軟,也帶著科學家對未知的純粹興奮,“如果真能實現穩定的大規模糾纏和精準操控,玄策,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可能擁有遠超現在想象的計算能力。模擬複雜的蛋白質折疊、破解最難的密碼、優化全球物流……許多現在困住我們的難題,或許都能迎刃而解。那將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她的眼眸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如同蘊藏著星辰。
李玄策沒有立刻回應。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在水麵的嫩綠芽尖,淺啜一口。溫熱的茶湯帶著微澀的回甘滑入喉嚨。他的目光落在矮幾上另一份關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最新進展的報告上,眉頭卻微微蹙起。父親李長庚在郵件裡的那句箴言——“根基在實業與民生”——此刻異常清晰地回響在耳邊。這根基,能否承受得住如此顛覆性的科技洪流?
“革命……往往也伴隨著巨大的未知和風險。”李玄策放下茶杯,聲音低沉而平緩,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方清墨思緒的漣漪。“清墨,想想看,”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變得深邃,“當計算能力強大到可以瞬間分析我們所有人的行為數據、消費習慣、社交網絡,甚至……情緒波動,預測我們的每一步選擇。掌握這種力量的人或組織,會擁有什麼樣的權力?它會不會成為一座無形的‘透明牢籠’?我們以為是自由的選擇,是否早已在算法的精密計算和引導之下?”他頓了頓,指尖輕輕敲擊著那份量子簡報,“這就是你上次提到的‘算法霸權’吧?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支配形式。”
方清墨眼中的興奮光芒微微收斂,染上了一層凝重。她想起念墨也曾半開玩笑地說過,他們的研究可能正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是的,算法霸權。”她點點頭,聲音沉靜下來,“更可怕的是,這種支配可能是隱形的、潤物無聲的。它不會用槍指著你,但會巧妙地引導你走向預設好的方向,讓你心甘情願。個體自由意誌的邊界,將在何處?”她拿起那份基因編輯的報告,“而這邊,當我們擁有了如同‘上帝的手術刀’般精準修改生命密碼的能力時……”
“生命的定義將被徹底改寫。”李玄策接口,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嚴肅。他拿起那份報告,卻沒有翻開,隻是注視著封麵,“治愈遺傳病,根除癌症,延長壽命……這些都是無比誘人的光明前景,如同伊甸園的蘋果。可隨之而來的,是更深邃的倫理深淵。”他的目光銳利起來,“誰能決定哪些基因是‘缺陷’需要修複?標準由誰製定?是醫學共識,還是資本的需求,或者……某種被定義的‘完美’標準?會不會出現‘定製嬰兒’?富人的後代天生擁有更強的體魄、更高的智力?長此以往,‘人’這個物種內部,會不會出現基於基因的、難以逾越的鴻溝?一種新的、根植於生命密碼的……不平等?”
書房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隻有暖風機發出低沉的嗡鳴。窗外的風似乎大了一些,吹得樹枝搖曳,影子在窗簾上晃動,如同潛行的巨獸。
方清墨端起已經微涼的茶,卻沒有喝,隻是感受著杯壁傳遞來的最後一點餘溫。“玄策,你說得對。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哲學問題,是關乎‘人何以為人’的根本命題。”她的聲音帶著一絲憂慮,也帶著學者的冷靜,“技術的狂奔,有時會甩開倫理的韁繩。我們需要新的‘馬嚼子’,一套能跟上技術步伐的、全球性的倫理框架和治理機製。否則,‘進步’的列車,可能會駛向失控的懸崖。”
“框架……治理……”李玄策輕輕重複著,眼神望向牆上那幅在幽暗光線中顯得格外深沉的世界地圖,“這比製定一部法律,締結一項貿易協定,要艱難千百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生命、對公平、對未來的理解,差異巨大。如何在擁抱共同進步的同時,又能守住各自珍視的底線?如何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又能為人類套上‘理性的韁繩’?”他像是在問方清墨,又像是在叩問自己,叩問那幅地圖上承載的紛繁世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方清墨放下茶杯,目光堅定地看向丈夫,“需要像你這樣的人,在更高層麵去思考、去預見、去布局。技術本身無善惡,但引導它方向的手,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道德羅盤。就像沙盤推演,我們要預判技術突破可能帶來的社會結構衝擊、地緣格局變化,甚至是……人心失衡的風險。”
她想起了兒子床頭那片在黑暗中幽幽發光的熒光貼紙,那點微弱卻堅韌的光。“也許,最終的邊界,不在技術能達到多遠,而在於我們能否始終守護住人性中那些最珍貴的東西——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這些,才是麵對任何‘未來’時,我們真正的定海神針。”
李玄策深深地看著妻子。暖黃的燈光下,她清亮的眼眸如同最純淨的水晶,映照出對真理的執著和對未來的深切關懷。他伸出手,輕輕覆在她微涼的手背上,傳遞著無聲的認同與力量。她的智慧,她的清醒,她的溫度,是他穿透複雜迷霧時最可依靠的錨點。
“守護……”李玄策低聲呢喃,目光再次投向幽暗中的世界地圖。那些代表不同國家的色塊,仿佛都蘊藏著關於未來的巨大問號。量子比特的幽靈在矽晶片間遊蕩,基因的密碼在試管中被改寫,無形的算法編織著信息的巨網……未來的邊界在哪裡?是星辰大海,還是人心深處那道無形的深淵?
“父親說得對,根基在實業與民生。”李玄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磐石般的定力,“再宏大的未來,也要從腳下的土地和真實的生活中汲取養分。科技可以拓展邊界,但絕不能讓它割裂我們的根脈,異化我們的人性。”他反手緊緊握住了方清墨的手,仿佛汲取著力量,“這‘理性的韁繩’,需要我們共同去鍛造,去握緊。為念墨他們探索的星辰大海,也為天樞他們將要生活的那個……既充滿無限可能、又不失人性溫度的未來。”
書房裡再次安靜下來。茶香似乎也沉澱了,隻剩下兩人交握的手傳遞著無聲的交流和對未來的深沉思慮。窗外的風聲不知何時停了,萬籟俱寂。唯有那盞暖黃的落地燈,依舊忠實地散發著光芒,在這初冬的寒夜裡,固執地照亮著這方小小的、卻思考著人類宏大命題的書桌,如同黑暗海洋中一座不滅的燈塔,默默指向那尚在迷霧中的、需要智慧和勇氣去共同定義的——未來邊界。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