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的晨曦尚未完全驅散薄霧,李念墨的臨時實驗室內,隻有服務器機櫃低沉的嗡鳴和她自己略顯急促的呼吸聲。巨大的屏幕上是她為加州理工學院畢業典禮精心準備的演講稿框架,旁邊則運行著一個複雜的神經網絡模型——這是她嘗試將祖父李長庚關於“信息流與意識底層關聯”的理論具象化的一次大膽實驗。她想讓ai不僅僅分析文字,更要嘗試捕捉古老語言韻律中可能蘊藏的、超越字麵的“信息場”。
指尖在鍵盤上跳躍,輸入最後一段調試指令。屏幕上的模型參數開始飛速滾動,如同無數星河在數字宇宙中奔流。突然,一陣刺耳的、如同金屬摩擦玻璃的尖嘯從音響裡爆出!屏幕劇烈閃爍,五彩斑斕的亂碼瘋狂跳動,整個模型構建的虛擬世界仿佛在崩潰的邊緣尖叫!
“不!”念墨低呼,手指本能地想去強製終止程序。就在這失控的亂流之中,一個極其短暫、如同幻覺般的畫麵碎片,硬生生擠進了屏幕的角落,頑強地閃爍了不到半秒——
一個模糊卻無比熟悉的側影,坐在簡陋的土牆根下,手指靈巧地敲擊著書鼓,嘴唇開合。背景音是嘈雜的市聲,但一段蒼涼而遒勁、帶著黃土地粗糲質感的鼓詞旋律,卻異常清晰地穿透了數字的雜音:
“…天塌西北傾,地陷東南陷…煉就五色石,補天莫等閒…青石板上釘銀釘…哎嗨喲…”
畫麵右下角,一個娟秀的字跡標注著時間和地點:趙小滿采錄,冀中定州,1978年秋。《女媧補天》。
碎片消失,屏幕徹底陷入一片死寂的漆黑。隻有機箱風扇還在徒勞地轉動,發出空洞的喘息。
李念墨僵在原地,心臟在胸腔裡沉重地撞擊。趙小滿阿姨…那是父親和方阿姨心中永遠的痛與惦念。她采錄的鼓詞…怎麼會出現在自己調試的ai核心數據流裡?那半句“青石板上釘銀釘”,旋律的尾音…為何讓她瞬間聯想到祖父李長庚書房裡,那張神秘的黑水城星圖殘片的調式?一種冰冷的戰栗順著脊椎爬升。這不是巧合,更不是係統錯誤。有什麼東西,被她的模型,從某個極其古老的、被遺忘的角落,硬生生“拽”了出來。
她抓起加密通訊器,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顫:“爸!出事了!小滿阿姨的鼓詞…黑水城的調子…在我調試的ai裡…閃現了!係統崩潰前…它自己‘吐’出來的!”定州,槐花飄香的六月午後。一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駛離喧囂的國道,拐進一條被高大槐樹蔭蔽的幽靜村路。
車內,李玄策沉默地望著窗外飛逝的田野。方清墨坐在他身邊,纖細的手指無意識地絞在一起,泄露著她內心的波瀾。女兒淩晨那通跨越重洋的電話,帶著驚疑和某種宿命般的牽引力,將他們帶回了這片與趙小滿生命軌跡緊密相連的土地。目的地,是鼓詞信息碎片裡指向的最後傳承人——一位年逾九旬、據說已完全失明的老嫗,柳阿婆。
“玄策,”方清墨輕聲開口,打破了車內的寂靜,目光落在李玄策輪廓分明的側臉上,帶著擔憂和探尋,“念墨的模型…觸及到了什麼?小滿的鼓詞…怎麼會和長庚叔研究的星圖調式產生關聯?”她試圖用科學邏輯去解構,卻感到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在湧動。
李玄策的目光依舊投向窗外鬱鬱蔥蔥的田野,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種洞悉的穿透力:“清墨,記得我們大學時討論過信息場的‘共振’嗎?有些東西,看似湮滅,其實隻是沉入了更深的水底。念墨的模型,或許就是一塊投入深潭的石子…驚醒了某些沉睡的‘回響’。小滿當年采錄的,恐怕不止是唱詞…”他頓了頓,眼神銳利起來,“是‘鑰匙’。一把我們從未意識到其存在的鑰匙。這柳阿婆…是關鍵。”
車子在村尾一座爬滿青藤的土坯小院前停下。院門虛掩,院內靜悄悄的,隻有風吹過老槐樹葉的沙沙聲,和一種極其微弱、帶著歲月包漿的“吱呀”聲,如同某種古老的韻律,固執地從屋內傳出。
推開吱嘎作響的木門,光線陡然暗了下來。土炕邊,一架極其古舊、木色深沉的紡車占據了屋子中央。一位身形佝僂、滿頭銀絲如雪的老嫗,穿著洗得發白的青布褂子,閉著雙眼,枯瘦得如同老樹根般的手指,正以一種近乎禪定的節奏,緩緩搖動著紡車的木柄。棉絮在她指間被撚成細線,纏繞上錠子。那“吱呀”聲,正是紡車木軸承轉動時發出的、帶著獨特韻律的摩擦音。
空氣裡彌漫著陳年木頭、乾燥棉絮和淡淡草藥混合的氣息。時間在這裡仿佛凝固,隻有紡車在不知疲倦地低吟。
“柳阿婆?”李玄策的聲音放得極輕,帶著一種對歲月本身的敬意。
老嫗的動作沒有絲毫停頓,布滿皺紋的臉上也毫無波瀾,仿佛早已隔絕了外界的聲息。
方清墨的目光卻如同最精密的掃描儀,瞬間被紡車木軸承與鐵質搖柄連接處吸引。那裡,在經年累月的油泥和木屑覆蓋下,似乎有一道極其細微、與周圍木質紋理格格不入的、規則到近乎刻意的縫隙!她心頭一跳,不動聲色地靠近,借著從糊著高麗紙的窗戶透進來的、蒙塵的光線,仔細分辨。那縫隙的形狀…像一個被巧妙嵌入的微型接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朝李玄策使了個眼色,手指極其輕微地指向那個位置。李玄策眼神一凝,瞬間明白了妻子的發現。這架看似與時代脫節的古老紡車,其核心轉動的軸承裡,竟暗藏玄機!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搖著紡車的柳阿婆,毫無征兆地停下了動作。她布滿老年斑的枯瘦手掌,輕輕搭在了那藏著秘密的軸承上,仿佛隻是隨意地扶著。接著,她那乾癟的嘴唇微微翕動,一段蒼老、沙啞、卻帶著奇異穿透力的哼唱,如同地底湧出的泉水,流淌在寂靜的屋內:
“…煉石火…熔熔…補天裂…痕痕…青石板上…釘銀釘…釘是釘,卯是卯…一顆不多…一顆不少…天河的水…順著釘…往下澆…澆得心田…苗兒青…哎…喲…”
正是趙小滿采錄的《女媧補天》片段!但更讓李玄策和方清墨渾身血液幾乎凝固的是——這哼唱的調性、轉折的節點、那種蒼茫孤寂的韻味,與李長庚耗費無數心血複原的黑水城遺址中,那幅描繪著神秘星群排列的“天河星圖”石刻所隱含的聲波韻律,幾乎一模一樣!
這不是演唱,這是某種古老的…星圖吟誦!李天樞小小的身影,此刻正蹲在紡車旁。他仰著小臉,好奇地看著這位閉著眼睛、仿佛在唱“星星歌謠”的奇怪婆婆。方清墨深吸一口氣,從隨身攜帶的、看似普通公文包的便攜式分析儀裡,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帶有微型探針的連接線。
“阿婆,我們…幫您看看這紡車,它好像有點舊了…”方清墨的聲音溫柔得如同對待一件稀世珍寶,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她屏住呼吸,將探針極其精準地、無聲無息地探入柳阿婆枯手下方的那個微小縫隙。
“哢噠”一聲輕響,微不可聞。探針完美契合!
李天樞立刻把自己隨身帶著的、那台塗著卡通貼紙卻性能強悍的小型筆記本電腦抱了過來,熟練地將數據線接上分析儀。屏幕亮起,李天樞的小手指在觸摸板上飛快滑動,調出一個他自己編寫的、用於分析爺爺李長庚發來的各種“星星聲音”的簡易程序。
“媽,接好啦!”李天樞的聲音清脆,帶著孩童特有的專注。
方清墨點點頭,指尖在分析儀上輸入啟動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