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黑暗。寂靜。巨大的水壓從四麵八方擠壓過來,仿佛要將鋼鐵和血肉一同碾碎。深潛服上的強光燈刺破濃稠的墨綠,光束在懸浮的微粒中形成一道孤獨的光柱。李玄策穩定地操控著推進器,沿著聲呐指引的方位,朝著大壩基岩與混凝土結合部的深處潛去。
越往下,光線越暗,水溫越低。隻有儀表盤上跳動的數字和生命維持係統輕微的嘶嘶聲,提醒著他依然身處現實。巨大的壩體基座在燈光下顯現出粗糙而古老的岩石肌理,上麵覆蓋著厚厚的泥沙和水生物。水流在這裡變得異常複雜,暗湧無聲地推擠著他。
終於,強光燈掃到了目標。在壩體基岩與混凝土接合處的一道深邃裂縫旁,岩石的陰影裡,赫然出現了一個向內凹陷的巨大洞口!洞口邊緣犬牙交錯,像一張黑暗巨口。更令人心悸的是,洞口附近的岩石裂縫中,竟然閃爍著星星點點、極其微弱的幽藍色熒光!那熒光如同鬼火,在絕對的黑暗中勾勒出裂縫猙獰的輪廓。
李玄策的心猛地一沉。這幽藍色的熒光……他太熟悉了!在不久前破獲的一起涉及國家戰略資源的稀土走私大案的關鍵物證照片上,就出現過這種特殊熒光標記!這是走私分子用於追蹤和標記高純度稀土礦物的手段!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難道這空腔的形成,竟與稀土走私、與那些覬覦國家資源的蛀蟲有關?還是……這熒光本身就是某種探測設備留下的痕跡?
他強壓下心頭的驚濤駭浪,小心翼翼地靠近洞口邊緣。深潛服上的機械臂緩緩伸出,小心翼翼地清除掉洞口邊緣的淤泥和附著物。燈光聚焦處,就在那閃爍著幽藍熒光的裂縫旁邊,堅硬的基岩上,赫然出現了一行深刻而遒勁的刻字!字跡已被水流和時光衝刷得有些模糊,但依舊清晰可辨:
“水能載舟1977”
1977年!那是三峽工程啟動大規模前期地質勘探的年代!這字跡……是父親李長庚的!當年作為地質力學專家的父親,一定曾親自潛入這百米深水,考察壩址基岩!這行字,是他當年在勘探間隙,懷著怎樣的心情刻下的?是對自然偉力的敬畏?是對未來工程的期許?抑或是對“載舟覆舟”古老哲思的感悟?
一股難以言喻的洪流瞬間衝垮了李玄策所有的心理防線。冰冷刺骨的深水,巨大的壓力,詭異的熒光,潛藏的危機……這一切,在父親三十四年前刻下的這行字麵前,仿佛都失去了分量。他伸出手,隔著厚重冰冷的潛水手套,指尖顫抖著,輕輕撫摸著那冰冷的、承載著父親體溫與意誌的刻痕。水能載舟……這深水之下,承載的何止是巨輪,更是億萬生民的安危!父親當年的警醒,穿越三十四年的時光,在此刻與他無聲交彙。
就在這時,腰間特製的安全繩——一根包裹著高強度纖維和精密信號傳輸線的複合纜索——突然傳來一陣極其微弱卻異常清晰的、有節奏的震動。緊接著,一個熟悉而溫柔的旋律,如同最清澈的溪流,透過纜索的震動,直接傳遞到他頭盔內的骨傳導耳機中,流入他的心底:
“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方清墨!是她在水麵保障船上,輕輕地哼唱著那首《紅莓花兒開》!沒有歌詞,隻有那舒緩而堅定的旋律,帶著妻子的體溫和無限牽掛,穿透了百米深水的黑暗與重壓,輕柔而堅定地包裹住他。
冰冷的頭盔內,李玄策的眼眶瞬間發熱。他仿佛能看到清墨站在船舷邊,望著幽深的江水,用這種方式傳遞著無聲的支持和守護。父親刻下的箴言在眼前,妻子的歌聲在耳邊……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所有的雜念瞬間沉澱。李玄策的眼神重新變得如同深潭般沉靜銳利。他不再猶豫,操縱機械臂,精準地從腰間的耐壓容器中取出那塊深綠色的青蒿素凝膠塊。強光燈下,凝膠內部流動的光點如同星辰。
他小心翼翼地將凝膠塊塞進那道閃爍著幽藍熒光的、最深的裂縫邊緣。凝膠塊接觸冰冷江水和高水壓的刹那,內部的光點驟然明亮!它如同擁有了生命般,開始急速地膨脹、延展!深綠色的物質像最靈巧的根須,瞬間滲入岩石的每一條細微縫隙,然後迅速固化,形成一層堅韌無比、閃爍著玉石般溫潤光澤的生物礦化結構體,牢牢地將那道危險的裂縫“縫合”起來!幽藍色的熒光,被這充滿生機的綠色光芒徹底覆蓋、吞噬。
“天樞!投放諧振傳感器!”李玄策的聲音通過通訊器,清晰地傳到水麵。
“收到!爸爸看我的!”李天樞稚嫩卻充滿力量的聲音傳來。
水麵上,李天樞屏住呼吸,小臉繃得緊緊的,雙手熟練而穩定地操控著手中的遙控器。那架特製的航模發出一聲輕嘯,如同靈巧的雨燕,在江麵上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精準地懸停在李玄策正上方水域。機身下方的銀白色諧振圓柱體脫離掛鉤,悄無聲息地沉入墨綠色的江水深處。
深潛保障船的指揮艙內,巨大的屏幕上原本雜亂無章的水下聲呐回波圖像,在諧振傳感器入水後短短幾秒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撥開了厚重的迷霧,空腔內部的三維結構圖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它的形狀、深度、岩壁的應力分布、水流狀態……所有關鍵數據,都化作精確的線條和色彩,實時呈現在眾人眼前!
“數據穩定!傳輸清晰!空腔結構建模完成!”技術員激動的聲音響起。
方清墨緊盯著屏幕上那被綠色生物礦化結構體加固的區域,以及旁邊父親那行清晰的刻字,淚水無聲地滑落。那不是悲傷的淚,是震撼,是驕傲,是跨越時空的守護終於得到回響的釋然。
百米深水之下,李玄策懸浮在巨大的壩體基座旁。他完成了關鍵裂縫的初步加固。頭頂上方,兒子操控的航模投下的諧振器,如同天眼,洞悉著水下的一切秘密。安全繩傳來的旋律依舊輕柔流淌。他再次伸出手,指尖最後一次拂過父親刻下的那行字——“水能載舟1977”。
冰冷堅硬的岩石,滾燙無聲的箴言。頭頂是兒子投下的科技之眼,腰間是妻子用歌聲係住的牽掛,手中是妻子用智慧凝結的守護之力。而他自己,則是連接這一切的紐帶,是此刻立於這靜水深流處的定海之針。
李玄策的目光穿透深水的幽暗,仿佛看到了三十四年前在此潛水的父親年輕而專注的身影;看到了水麵上兒子全神貫注操控航模的小臉;看到了船舷邊妻子溫柔哼唱的側影;也看到了萬裡之外,女兒和外公在實驗室裡緊盯著數據流的凝重麵容。
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守護著同一片土地,同一條江河,同一個關於家國安寧的夢想。科技與人文,在此刻的深水之下,在古老的箴言旁,在溫暖的歌聲裡,完成了最深沉、最有力的交融。
他推動推進器,開始仔細探查空腔的其他區域。強光燈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更多需要加固的縫隙,也照亮了前方未知的挑戰。但此刻的李玄策,心如磐石。這百米深水的靜流之下,湧動的已不再是單純的危機,而是一股彙聚了祖輩智慧、親人摯愛、家國責任與科技力量的磅礴暗流,無聲,卻足以托起萬鈞之舟。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