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深處,方清墨的實驗室像一片被科技與靈感浸潤的淨土。恒溫恒濕係統發出幾不可聞的蜂鳴,過濾著京城夏日的喧囂與燥熱。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臭氧味、特種溶劑的冷冽氣息,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仿佛來自生命本源的清新味道——那是她團隊心血的結晶。
方清墨站在一張寬大的白色實驗台前,白大褂纖塵不染,襯得她沉靜的麵容愈發清雅。她沒有戴眼鏡,專注的目光落在台麵中心幾塊奇特的材料樣品上。它們並非金屬的冷硬,也非塑料的輕浮,更接近某種溫潤的玉石,卻又透著一股強韌的生命力。一塊呈深邃的墨玉色,表麵布滿了細密、流暢、仿佛天然生長出的脈絡;另一塊則是半透明的琥珀色,內部隱隱有微光流轉,如同凝固的晨曦。這便是她們團隊曆經數年,從極端環境生物的細胞壁結構中獲得靈感,最終突破合成的仿生複合結構材料——“墨玉”與“曦珀”。
她伸出指尖,輕輕觸碰那塊墨玉色的樣品。觸感溫涼而堅韌,指尖傳來的回彈力帶著一種奇妙的韻律感。她拿起旁邊一把小巧的合金錘,掂量了一下,然後,對著樣品一個特意留出的薄弱點,輕輕敲了下去。
“叮!”
一聲清脆卻絕不刺耳的鳴響在安靜的實驗室回蕩。錘子落下之處,墨玉色的表麵瞬間如水波般蕩漾開細微的漣漪,那漣漪沿著材料內部天然的脈絡迅速傳導、分散。預想中的碎裂或變形並未出現,敲擊點甚至連一絲痕跡都未留下。材料仿佛擁有生命,將衝擊力瞬間化解於無形。
“成了!”旁邊一個年輕的助手忍不住低呼出聲,聲音裡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和難以置信。其他幾位團隊成員也圍了上來,臉上洋溢著疲憊卻異常明亮的笑容。他們深知這看似簡單的一敲背後,是多少次失敗的數據建模、多少回分子結構的推倒重來,是多少個日夜與極端環境微生物樣本的無聲對話。
方清墨嘴角也漾開一絲淺淡卻極富感染力的笑意,如同冰層下湧動的春水。她放下小錘,拿起那塊琥珀色的“曦珀”,對著頂燈的光源。光線穿透材料,在內部複雜的分層結構中折射、散射,最終均勻而柔和地透射出來,宛如一塊天然的光導體。“‘墨玉’主防禦,‘曦珀’主疏導,”她清越的聲音在實驗室響起,帶著一種洞悉造物奧秘的平靜,“其性至柔,其質至堅,遇強則強,遇光則融。這便是我們向戈壁風沙、向凍土嚴寒、向一切惡劣環境‘問道’得來的答案。”
她珍重地將樣品放回特製的恒溫箱,目光投向實驗台另一端早已架設好的高清視頻會議設備。屏幕那端連接的,是數千公裡之外,西疆腹地一個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的現場指揮部。風沙,是那裡永恒的背景音。
視頻接通了。屏幕瞬間被一片刺目的土黃色占據。簡陋的板房內,擠著十幾位工程技術人員和現場指揮員。他們大多膚色黝黑,嘴唇乾裂起皮,臉上帶著長期暴露在極端環境下的風霜痕跡,工裝上蒙著一層洗不掉的沙塵。呼嘯的風聲即便隔著麥克風也能清晰地傳入京城這間潔淨的實驗室,帶著戈壁灘特有的粗糲與蒼茫。
“方院士!”一位頭發花白、戴著厚重眼鏡的老工程師湊近鏡頭,聲音被風沙刮得有些嘶啞,但眼神卻異常熱切,“信號終於穩了!這鬼地方,一陣妖風就能把通訊塔吹歪咯!您說的那個‘寶貝疙瘩’,真……真有那麼神?”
方清墨看著屏幕上那一張張被風沙刻蝕、寫滿疲憊卻閃爍著執著光芒的臉龐,心頭微熱。她拿起那塊“墨玉”樣品,穩穩地舉到攝像頭前,讓它占據了大半個屏幕。墨玉在實驗室柔和的燈光下,流淌著內斂而深邃的光澤。
“劉工,各位奮戰在一線的同誌們,”她的聲音透過清晰的音質傳過去,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穿透了風沙的呼嘯,“這就是我們團隊最新的成果,‘墨玉’複合結構材料。請看。”
她示意助手將早已準備好的演示視頻同步傳輸過去。畫麵裡,是“墨玉”在模擬西疆極端環境下的嚴苛測試:零下五十度的液氮噴射、裹挾著礫石的高速風洞衝擊、強紫外線的長期輻照、強酸強堿溶液的浸泡……每一次,那墨玉色的材料都如同擁有生命般,在衝擊下微微“呼吸”,將破壞性的能量沿著內部精妙的脈絡傳導、分散、吸收,最終巍然不動。當高速沙礫撞擊時,表麵甚至泛起水波般的漣漪,將衝擊力化於無形。
板房指揮部裡響起一片壓抑的驚歎和吸氣聲。那位劉工推了推眼鏡,幾乎要把臉貼在屏幕上,乾裂的嘴唇無聲地翕動著。
“它不僅極其堅韌,耐候性超群,更重要的是,”方清墨的聲音帶著一種篤定,“它的‘呼吸’特性,能主動適應溫度劇變帶來的應力,有效防止結構開裂。想象一下,用它作為關鍵節點的防護層、作為輸氣輸水管道的外殼,甚至作為建築表皮……它將極大地提升我們工程在戈壁、凍土、鹽堿等惡劣環境下的服役壽命和安全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屏幕上,一雙雙眼睛亮了起來,像荒漠裡被點亮的星辰。風沙似乎都小了些。
“我知道,大家麵對的環境,比我們模擬的更加嚴酷百倍。”方清墨的目光掃過每一張風塵仆仆的臉,聲音裡注入了一種深沉的理解和敬意,“這讓我想起《山海經·西山經》裡記載的一種異獸,名曰‘猙’。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傳說它生於鐘山之下,那裡‘無草木,多瑤碧’,環境極其惡劣。然而‘猙’卻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強大,靠的是它赤色皮毛蘊含的禦火之力,五條尾巴帶來的驚人平衡,以及那能破開頑石的獨角!它生於險惡,卻以自身的稟賦,成為了那片土地的守護者。”
她頓了頓,看到屏幕那端,不少人眼中流露出一種被觸動的神采,連那位劉工也微微挺直了佝僂的背脊。
“我們的工程,何嘗不是紮根於西疆這片‘鐘山’之下的壯舉?我們麵對的,是風刀霜劍,是沙海戈壁。而我們研發的‘墨玉’與‘曦珀’,便是我們工程人的‘猙’之甲、‘猙’之力!它汲取了自然造化的智慧,承載著我們對這片土地的責任。我們或許沒有五尾一角,但我們有科學的利劍,有堅韌的意誌,更有如同‘猙’守護鐘山一樣,守護國家命脈工程、守護一方發展的決心!惡劣的環境磨礪我們,也終將被我們所征服!”
方清墨的話語,如同清泉注入乾渴的土地。屏幕那端,西疆的工程師們臉上疲憊的溝壑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認同、被鼓舞的激動和自豪。有人用力點頭,有人攥緊了拳頭,劉工更是摘下眼鏡,用粗糙的手背飛快地抹了下眼角。
“方院士!有您這‘猙’之甲,有您這番話,我們心裡就有底了!”劉工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卻異常洪亮,“再大的風沙,再冷的冬天,我們也一定把這條‘大動脈’給國家打通、護好!”
幾乎在視頻會議結束的同時,一份關於“墨玉曦珀”材料及其在西疆重大工程應用前景的加密簡報,連同會議記錄的要點,已經安靜地躺在國安部常務副部長李玄策的辦公桌上。
李玄策剛剛結束一個關於海上絲綢之路安全形勢的研判會,眉宇間還帶著未散的凝重。他解開領口的第一粒扣子,拿起那份還帶著油墨清香的簡報。目光迅速掃過材料特性描述和西疆團隊的強烈反響,當看到方清墨引用《山海經》“猙”的典故來鼓舞士氣時,他的嘴角幾不可察地向上彎了一下,眼底流露出一絲獨屬於家人的溫柔與驕傲。
然而,這份溫柔瞬間被更深的思慮取代。他放下簡報,踱步到懸掛在牆上的巨幅“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示意圖前。目光精準地鎖定在西疆那片廣袤而複雜的區域。一條代表規劃中重要能源通道的粗壯紅線,正艱難地穿行於代表高山、沙漠、凍土的色塊之中。方清墨團隊的材料突破,無疑是給這條紅線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但李玄策看到的遠不止技術本身的價值。他看到的,是這項技術一旦成功應用,將極大加速這條戰略通道的建成與穩固,提升國家在歐亞大陸橋西端的影響力。同時,他也清晰地嗅到了其中蘊含的、看不見的硝煙。如此具有戰略價值的技術突破和工程節點,必然成為某些勢力覬覦和破壞的目標。技術泄密、工程破壞、輿論抹黑……無形的暗流,可能比西疆的風沙更致命。
他回到辦公桌前,拿起那支沉重的紅藍鉛筆。在簡報扉頁西疆工程節點位置,畫了一個醒目的藍色圓圈。隨後,他沉吟片刻,在藍色圓圈旁,用遒勁有力的筆鋒寫下八個字:
潤物無聲,文化築基。
這既是對妻子方清墨在視頻會議中巧妙運用傳統文化激發團隊歸屬感和戰鬥力的高度讚賞,更是他即將部署工作的核心原則。
他按下內部通訊:“明遠,陳思,立刻到我辦公室。”聲音沉穩,不容置疑。
幾分鐘後,負責技術安全和國際情報分析的核心乾將張明遠與精通國際法與隱蔽行動的年輕乾將陳思肅立桌前。
“西疆‘磐石’工程,關鍵技術節點取得重大突破,應用材料具有極高戰略價值。”李玄策言簡意賅,將簡報推向他們,“這是國家發展的利刃,也必然招來暗處的毒蛇。我們要做的,不是大張旗鼓地炫耀,而是悄無聲息地守護。”
他指著地圖上那個藍色圓圈:“第一,技術安全組張明遠),立刻啟動最高級彆保護預案。材料配方、生產工藝、關鍵參數,實行物理隔離與電子迷宮雙重防護。所有接觸核心信息的人員,進行忠誠與背景的二次深度篩查。任何試圖窺探技術機密的異常信號,無論來自內部還是外部,必須第一時間預警、溯源、掐滅。記住,‘墨玉’的防禦特性,就是我們工作的榜樣——於無聲處化解衝擊。”
“第二,外勤與情報協同組陳思),”李玄策的目光轉向陳思,銳利如刀,“目標:西疆工程現場及所有潛在風險區域。任務:編織一張無形的安全網。排查所有可能威脅工程安全的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於間諜滲透、破壞活動預謀、針對性的輿論煽動。利用我們在當地的‘線’,密切關注異常動向。行動原則:低調、高效、精準。就像‘曦珀’導光一樣,把威脅的能量引導、分散、消弭於無形。同時,”他加重了語氣,“全力保障方院士團隊與西疆前線的技術交流通道安全、順暢、無乾擾。他們的對話,是技術落地的橋梁,也是凝聚人心的紐帶,不容有失。”
“是!李部!”張明遠和陳思齊聲應道,神色凜然。
“還有,”李玄策補充道,手指輕輕點了點簡報上“猙”的典故,“文化的根紮得深,抵禦風沙的力量就強。後續所有與西疆工程相關的內部簡報、安全宣傳,可以適當融入這種紮根奮鬥、守護家園的精神內核。讓我們的戰士,無論是科技尖兵還是安全衛士,都明白他們守護的是什麼——不僅是鋼鐵管道,更是國家發展的血脈,是像‘猙’守護鐘山一樣,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張明遠和陳思領命而去,步伐沉穩有力。
李玄策重新拿起那份簡報,目光再次落在妻子引用《山海經》的那段文字上。窗外,京城的華燈初上,流光溢彩。而在遙遠的西疆,風沙依舊在蒼茫的暮色中呼嘯。他知道,一場圍繞國之重器、圍繞發展命脈的無聲守護戰,已在方清墨那番充滿墨韻古風的激勵之後,由他親手拉開了序幕。潤物無聲,文化築基,守護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人心凝聚的根,是那條穿越風沙、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