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七月的夜,悶熱尚未完全退去。書房厚重的窗簾隔絕了城市的霓虹,隻留一盞暖黃的台燈,在寬大的紅木書桌上投下一圈靜謐的光暈。空氣裡彌漫著舊書頁特有的油墨香、宣紙的草木氣息,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來自加密通訊設備散發的微弱電子味道。
李玄策坐在書桌後,身上是一件半舊的藏青色圓領衫,袖口隨意挽到小臂。他麵前攤開一本厚重的、頁邊已微微泛黃的線裝《鬼穀子》,旁邊則是一個攤開的硬皮筆記本,上麵用紅藍兩色墨水畫滿了錯綜複雜的線條和符號,像一張精心編織的蛛網。紅藍鉛筆夾在他修長的手指間,無意識地在指尖轉動。
“沙沙……”
筆尖在紙上劃過,留下新的印記。他正凝神於筆記本上一處關鍵節點的推演,眉心微蹙,仿佛在無聲的戰場上排兵布陣。窗外,隱約傳來樓下庭院裡孩童追逐嬉鬨的笑聲和幾聲模糊的呼喚“天樞,慢點跑!”,那是妻子方清墨帶著兒子在夏夜裡納涼。
就在這時,書桌一角那台造型獨特、線條冷硬的加密通訊終端,屏幕無聲地亮起,隨即發出一種極輕微、如同老舊收音機調頻般的“滋啦”聲。這聲音打破了書房的寂靜,也瞬間吸引了李玄策全部的注意力。他放下鉛筆,身體微微前傾,按下了接聽鍵。
“玄策?”一個沉穩、略帶滄桑,卻又異常清晰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電流雜音,穿透一萬多公裡的距離,從太平洋彼岸傳來。正是他的父親,李長庚。
“爸,是我。”李玄策的聲音低沉而平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放鬆。在這個位置上,能讓他卸下部分心防的對話者,寥寥無幾,父親是其中之一。
“嗯,信號還算穩定。”李長庚的聲音頓了頓,背景裡似乎有紙張翻動的細微聲響,“時間不多,我們直接切入正題。關於你托我梳理的那幾位關鍵目標人物,資料和風險評估我已經反複推敲過。”
李玄策立刻拿起那支紅藍鉛筆,筆尖懸在筆記本上那個標記著“芯片領域:林景明教授”的名字上方。
“先說林景明。”李長庚的聲音如同手術刀般精準,“斯坦福電子工程係終身教授,矽光子芯片方向的絕對權威。歸國意願強烈,他夫人是國內頂尖的戲曲研究學者,思鄉情切是主要動因。但阻力巨大。其一,他目前主持的darpa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項目已進入關鍵期,美方絕不可能輕易放人,技術封鎖是明牌。其二,他唯一的女兒正在麻省理工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研究方向高度敏感,其導師與某些特殊機構關係密切。我懷疑,對方已將此視為控製林教授的重要籌碼。其三,”李長庚的聲音沉了沉,“我收到一個未經完全證實的消息,林教授近期在一次私人聚會上,曾對其助手隱晦地表達過對實驗室設備‘偶發性數據異常’的疑慮,他可能已察覺到某種監控的存在。”
李玄策的筆尖迅速在“林景明”的名字旁畫下一個醒目的紅色三角標記,代表高風險。又在旁邊標注了“夫人戲曲)”、“女兒it,生物醫學)”、“darpa項目”、“監控疑雲”。
“第二位,航天動力領域的陳哲博士。”李長庚繼續道,語速平穩,“洛克希德·馬丁高級研究員,火箭燃料穩定性專家,年輕,銳氣十足。他本人對歸國發展充滿激情,認為國內在相關領域的投入和魄力更大。顧慮主要來自外部環境。其一,其妻是德裔美國人,社區關係深厚,對遷居東方有強烈的不安。其二,他本人三年前曾因工作簽證問題被fbi短暫約談過,雖無後續,但留下了心理陰影,對官方層麵的接觸非常警惕。其三,據我所知,至少有兩家大型航天私企,開出了極其優渥的條件試圖挖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將他牢牢綁在現有體係中。”
李玄策在筆記本上“陳哲”的名字下,用藍色筆畫了一條波浪線,代表情緒波動風險,標注“德裔妻子社區關係)”、“fbi約談史”、“私企挖角”。
“最後一位,生物醫藥領域的周敏院士。”李長庚的聲音帶上了一絲敬意,“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技術臨床應用先驅,真正的國寶級人物。她的歸國意願……非常複雜。一方麵,她年事漸高,落葉歸根的情結很深,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的爆發式發展也極為關注。另一方麵,她的顧慮也最深。其一,她畢生研究的核心數據庫和樣本庫都在哈佛,規模龐大,轉移難度和潛在阻力難以想象。其二,她最得意的門生兼助手,是一位美籍華裔青年才俊,被視為她的學術衣缽傳人,此人目前並無回國打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李長庚停頓了一下,聲音壓得更低,“周院士與某些西方大型藥企有深度合作,簽訂了複雜的保密和競業協議。這些協議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某些情報機構的影子,是套在她身上最沉重的枷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玄策在“周敏”的名字周圍畫了一個藍色的圓圈,代表長期性和複雜性,標注“核心數據庫樣本庫”、“衣缽傳人美籍)”、“藥企協議情報關聯?)”。
書房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隻有加密頻道那恒定的、微弱的“滋啦”聲,以及李玄策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窗外,李天樞清脆的笑聲似乎又飄近了些,無憂無慮,與筆記本上這密密麻麻的代號、箭頭、風險標記形成刺眼的對比。
“情況比預想的更複雜,阻力來自四麵八方。”李長庚的聲音打破了沉默,帶著一種久經沙場後的冷靜,“硬碰硬,隻會玉石俱焚。孫子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我們得走‘奇’路。”
李玄策的筆停了下來,目光銳利地盯著屏幕,仿佛能穿透虛空,看到父親沉思的麵容。
“所謂‘正’,就是國家提供的世界級科研平台、對頂尖人才的尊重禮遇、以及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這是根基,要持續夯實、宣傳,但不必過分強調。”李長庚條理清晰,“而‘奇’,在於針對每個人的‘痛點’和‘契機’,利用我們的資源和網絡,於無聲處落子,化解阻力,創造無法拒絕的‘勢’。”
“比如林景明,”李長庚分析道,“darpa項目是枷鎖,也是突破口。項目本身存在幾個關鍵節點依賴外部合作方。如果我們能通過‘非官方’渠道,巧妙地將其中某個合作方近期卷入的財務醜聞或技術剽竊爭議的‘邊緣信息’,在不暴露來源的前提下,讓林教授‘偶然’獲悉呢?這足以動搖他對項目純粹性和安全性的信任。至於他女兒,it的生物醫學實驗室並非鐵板一塊。她的研究需要一種極其特殊的稀有生物樣本,目前全球隻有三個地方有條件提供。如果,其中條件最優、審批最便捷的那個渠道,恰好在她需要的時候向她敞開了大門,並且整個過程看起來完全是學術合作的‘正常流程’呢?這能大大緩解她的壓力,也間接解除了林教授的後顧之憂。關鍵在於‘自然’,‘意外’,讓他覺得是運氣,而非安排。”
李玄策在“林景明”的名字旁,快速地寫下了“項目醜聞非官方泄露)”、“女兒樣本學術通道)”,並在旁邊畫了一個小小的問號。
“陳哲的突破口在他妻子。”李長庚繼續道,“她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源於不了解。我們可以安排一次‘偶然’的文化之旅。讓她‘恰好’結識一位在國內生活多年、同樣熱愛社區活動、德裔背景的資深文化學者夫人。讓這位夫人以朋友的身份,分享真實、生動、充滿人情味的中國社區生活體驗,展示其包容性。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至於fbi的陰影和陳哲的警惕心,則可以利用他對技術的癡迷。安排一次高水平的、非官方的國際技術沙龍,地點選在第三國。邀請他感興趣的國內頂尖同行‘恰好’參加,進行純粹的學術碰撞。讓他感受到國內同行的實力與熱忱,消除對官方接觸的天然戒備。那些私企的挖角?”李長庚輕笑一聲,帶著洞悉世事的冷冽,“隻要讓他們‘偶然’得知,陳博士正在接觸一個能實現他更大技術抱負的‘潛在機會’,並且這個‘機會’背後的支持力量深不可測,足以讓那些私企的優厚條件相形見絀,他們的熱情自然會降溫。虛實結合,製造迷霧。”
筆記本上,“陳哲”的名字旁添上了“妻子文化橋梁)”、“技術沙龍非官方接觸)”、“挖角虛實迷霧)”。
“周敏院士最難,也最關鍵。”李長庚的聲音透出凝重,“她的核心數據庫轉移,需要時間和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國內頂尖的數據機構,以‘學術備份’或‘災難恢複’的名義,提供一套無縫銜接、安全等級極高的雲同步方案,先解決技術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擔憂。這個過程本身就可以是漫長而低調的。她的衣缽傳人,需要耐心。國內是否有他極為感興趣的、處於世界前沿且恰好缺乏頂尖領軍人的研究項目?可以通過周院士的渠道,‘不經意’地透露給他。用事業的前景,而非生硬的召喚,去吸引。至於那沉重的協議枷鎖……”李長庚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辭,“‘奇’中之‘奇’,在於尋找協議的‘裂縫’。那些大型藥企並非鐵板一塊,內部利益糾葛複雜。如果能找到與周院士合作項目存在競爭關係的另一方勢力,將協議中某些可能涉及‘過度限製學術自由’或‘潛在技術壟斷’的條款,‘匿名’透露給相關學術倫理監督機構或媒體呢?當輿論和監管的壓力讓藥企自顧不暇時,套在周院士身上的枷鎖自然會出現鬆動。這需要極其精密的操作和對時機的完美把握,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李玄策在“周敏”名字旁重重寫下“數據庫雲同步方案)”、“傳人事業吸引)”、“協議製造裂縫)”,並在最後四個字下麵劃了兩道橫線。
書房裡隻剩下加密頻道輕微的電流聲和李玄策筆尖的沙沙聲。他凝視著筆記本上那幅由父親口述、他親手描繪的“奇兵圖”,紅藍線條交織,箭頭指向不同的破局點,看似分散,實則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引鳳歸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鬼穀子·捭闔篇》有言:‘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李玄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帶著一種棋手審視棋局的冷靜,“父親此計,深得縱橫捭闔之妙。明修棧道平台前景)為正,為陽;暗度陳倉化解阻力)為奇,為陰。針對每個人的‘痛點’落子,或開如為陳哲妻打開了解之窗),或闔如對林景明項目隱患的沉默泄露),或陽如展示給陳哲的同行實力),或陰如對藥企協議的暗中施壓)。開闔有度,陰陽相濟,方能於無聲處聽驚雷,在看似固若金湯的壁壘上,找到那‘幾微’的縫隙,撬動全局。”
他拿起紅藍鉛筆,在筆記本複雜的圖譜中心,畫了一個小小的陰陽魚圖案,將所有的策略囊括其中。
“我明白了,爸。”李玄策的聲音透出決斷,“‘彙智’小組會立刻行動。林景明那邊的‘項目信息’和‘樣本渠道’,由海外三號站負責,啟用‘蒲公英’傳遞模式,確保絕對間接和自然。陳哲夫人的文化引路人選,國內‘文樞’小組有儲備,立刻啟動接觸。陳哲的技術沙龍,由念墨通過她在加州理工的學術網絡牽頭組織,地點放在新加坡。至於周院士,”他頓了頓,筆尖在“製造裂縫”上點了點,“這是險棋。我會讓陳思親自負責,動用我們在歐洲的‘影子’資源,精準定位藥企內部矛盾點,選擇最合適的‘裂縫’和最安全的‘投遞’方式。數據庫同步方案,請母親方清墨)協調中科院計算所和生物信息中心,製定最高安全等級的預案。”
“好!”李長庚的聲音帶著讚許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玄策,你已得‘捭闔’之精髓。記住,人心是最大的戰場,也是最複雜的棋局。落子要準,更要‘仁’。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回歸故土,施展抱負,而非製造新的傷痕。這其中的分寸,你要時刻把握。”
“是,父親。”李玄策鄭重應道。
通話結束的提示音輕輕響起,加密屏幕暗了下去。書房裡重新被台燈暖黃的光暈籠罩,隻剩下筆記本上那幅由紅藍線條和陰陽魚構成的、無聲的戰場。
李玄策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窗外,李天樞清脆的笑聲似乎已經遠去,夜更深了。而一場跨越重洋、關乎國運未來、以頂尖人才為棋子的宏大棋局,就在這靜謐的書房裡,隨著父子間加密電波的消散,正式布下了第一枚關鍵的棋子。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鬼穀子的智慧,孫子的謀略,以及,一顆對這片土地深沉而熾熱的仁心。他睜開眼,目光再次落在《鬼穀子》泛黃的書頁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那枚壓在書角的溫潤玉璧。無聲的博弈,已然開始。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