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微涼,斯坦福大學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館裡,暖黃燈光暈染著木質桌麵。李長庚的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深灰色西裝剪裁合體,手中骨瓷杯裡的咖啡已涼透大半。他坐在角落,視線平靜地掠過對麵略顯局促的中年男人——凱文·米勒,“百靈鳥”林薇所在實驗室的負責人。
“米勒博士,”李長庚的聲音低沉和緩,帶著歲月沉澱的從容,“林博士最近的研究,關於神經網絡的輕量化架構,令人印象深刻。她的才華不該僅僅局限於理論推導的閉環。”他輕輕放下咖啡杯,杯底與托盤發出細微清脆的磕碰聲,在安靜的角落格外清晰。
凱文·米勒的指節下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節奏略顯雜亂:“李教授,您知道,darpa那個項目……林博士是核心。她的安全許可級彆非常高。最近有些……不合時宜的接觸和背景核查。”他藍色的眼睛帶著審視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警告,“項目正處在關鍵期,任何變動,尤其是核心人員的變動,都極其敏感。”
窗外的街道上,一輛深色suv緩緩駛過,短暫的車燈掃過咖啡館的玻璃窗,在李長庚平靜無波的臉上投下瞬間的光影,又迅速隱入夜色。
“敏感,往往源於不必要的誤解和過度的戒備。”李長庚微微前傾,目光深邃如古井,“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林博士懷念故鄉的山水,也渴望一片更自由、更能施展抱負的科研沃土。這不是背叛,凱文,這是最樸素的人之常情,如同倦鳥歸林。”他刻意停頓,讓“歸林”二字在空氣中產生微妙的共鳴,“斯坦福很好,但對她而言,是否已是金絲編織的鳥籠?她需要的,是更遼闊的天空。”
凱文·米勒的眉頭緊鎖起來,手指停止了敲擊,緊緊攥住咖啡杯柄:“李教授,您這是……”
“我隻是一個關心後輩的老學者,”李長庚打斷他,臉上浮現出溫和卻不容置疑的微笑,“希望她能在最適合的地方,發出最動聽的鳴唱。科學家的價值,在於創造,而非禁錮。”他抬手,看似隨意地招呼侍者續杯,指尖卻在不經意間,輕輕拂過桌上那份攤開的、印有複雜神經網絡圖的學術期刊扉頁。一個極其微小的、幾乎難以察覺的銀色芯片,如同水銀瀉地般滑入期刊內頁的夾縫中,瞬間隱沒不見。
同一時刻,地球的另一端,京城已是上午。國家戰略和地球發展戰略智囊團首席顧問辦公室內,厚重的防彈窗簾隔絕了外麵的喧囂。李玄策並未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而是立於占據一整麵牆的巨大電子屏幕前。屏幕被分割成數個區域:實時更新的國際航班信息流、加密通訊的波形圖、一幅詳儘的世界地圖,以及一個不斷閃爍跳躍的、代表“百靈鳥”生命體征和位置信息的綠色光點。
屏幕幽藍的光映著他輪廓分明的側臉,神色沉靜如淵。他聽著加密耳機裡傳來的實時彙報,是父親李長庚與凱文·米勒交談的同步轉譯。
“……金絲鳥籠…歸林…”李玄策低聲重複著父親的話語,眼神銳利如電光一閃。他迅速在麵前的虛擬鍵盤上輸入一串指令,屏幕上的世界地圖瞬間放大,聚焦在太平洋上空一條特定的航線。幾個預設的紅色“接應點”在地圖上亮起。
“獵鷹一組,”李玄策的聲音通過加密頻道,清晰冷靜地傳遞出去,“‘百靈鳥’歸巢航線初步確認,目標區域b空域。立刻啟動‘暖巢’預案,執行‘雲霧’級偽裝。確保路徑淨空,做好一切地麵引導準備。重複,目標區域b,‘雲霧’級。”
“獵鷹一組收到!目標區域b,‘雲霧’啟動!”頻道那端傳來乾脆利落的回應。
指令發出,李玄策的目光並未離開屏幕,反而更加專注地凝視著那個代表林薇的綠色光點。他拿起桌上一份關於“長庚計劃”引進人才回國後科研環境評估的厚厚報告,指尖劃過其中一頁:“引才引心……心之所安,方為沃土。國內配套的量子計算實驗室,必須在她落地前完成最後調試,精度要達到她論文裡提出的理論極限值。還有,”他頓了頓,加重語氣,“生活助理團隊,要找到懂她家鄉口味、會做那道‘清蒸鰣魚’的師傅。細節,決定成敗。”
瑞士蘇黎世,國際量子計算前沿研討會會場。巨大的水晶吊燈下,身著素雅淡紫色套裝的方清墨院士,正從容不迫地在台上闡述團隊在拓撲量子材料方麵的最新突破。她語調清晰,邏輯縝密,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科學家的嚴謹與東方女性的溫潤魅力。
“……因此,我們認為,基於這種新型異質結構界麵調控,實現量子比特的長程相乾性操控,是未來實用化量子計算機極具潛力的路徑之一。”方清墨的發言結束,台下掌聲響起。她微笑致意,目光不經意地掃過台下前排一個位置。
林薇就坐在那裡,穿著合體的深藍色職業裝,頭發一絲不苟地盤在腦後,鼻梁上架著一副無框眼鏡。她專注地聽著方清墨的演講,手指在攤開的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偶爾推一下眼鏡。當方清墨的目光掃過時,林薇似乎有所感應,抬起了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的視線在空中短暫交彙。方清墨的眼神溫和依舊,帶著學者間的欣賞,隻是極其細微地,右眼睫毛幾不可察地輕輕眨動了一下——一個早已約定好的、安全的信號。
林薇握著鋼筆的手指微微收緊了一下,指節有些泛白。鏡片後的目光深處,翻湧著複雜難言的情緒:對未知前程的忐忑,對多年心血可能付諸東流的不甘,還有一絲即將掙脫樊籠的決絕與期待。她迅速低下頭,繼續在筆記本上書寫,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似乎比剛才更急更快。沒有人注意到,她在剛才那一頁的頁腳空白處,飛快地畫下了一個極其簡略的、形如展翅飛鳥的符號。
茶歇時間,衣香鬢影,咖啡香氣彌漫。方清墨端著一杯清水,自然地穿過交談的人群,走向獨自站在巨大落地窗前的林薇。窗外是蘇黎世湖深藍色的浩渺水麵和遠處阿爾卑斯山連綿的雪頂。
“林博士,”方清墨的聲音輕柔,帶著恰到好處的學術探討意味,“剛才您似乎對拓撲保護機製在強噪聲環境下的魯棒性有疑問?我們團隊最近有一些新的模擬數據,或許能提供一點參考。”她說著,從隨身的手袋裡拿出一枚小巧的銀色u盤,遞了過去。
林薇接過u盤,指尖冰涼。入手微沉,並非普通u盤的重量。她緊緊攥住,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指尖因為用力而微微顫抖。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非常感謝您,方院士。拓撲絕緣體邊緣態的穩定性,確實是製約實用化的關鍵瓶頸之一。”她抬起頭,直視方清墨的眼睛,鏡片後的目光裡,那份決然終於壓倒了所有猶豫,“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全新的、或許有些激進的躍遷模型,需要最先進的實驗平台去驗證。不知……是否能有幸,在不久的將來,借用貴所的‘九章’原型機?”她的聲音很輕,但“九章”二字卻咬得格外清晰,帶著孤注一擲的試探。
方清墨嘴角的笑意加深,溫暖而堅定,如同拂過冰麵的春風:“‘九章’的大門,永遠向真正渴望探索真理的人敞開。我們期待,”她微微頷首,聲音壓得更低,卻字字千鈞,“聽到百靈鳥在故鄉森林裡的第一聲清鳴。那一定會是最美的聲音。”
林薇隻覺得一股滾燙的熱流猛地衝上眼眶,鼻子瞬間發酸。她慌忙低下頭,借著推眼鏡的動作掩飾瞬間的失態,用力眨了眨眼,將那不合時宜的濕意逼退。再抬頭時,她臉上已恢複了一貫的冷靜,隻是眼底深處,那簇名為希望的火苗,已被徹底點燃,熠熠生輝。
“謝謝您,方院士。”林薇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更多的卻是磐石般的堅定,“我想……我很快就能親自去‘九章’,驗證我的模型了。”她將那個沉甸甸的銀色u盤,緊緊貼在心口的位置,感受著那冰冷的金屬外殼下傳遞而來的、令人安心的力量。窗外的蘇黎世湖光山色依舊寧靜,但林薇知道,一條通往未知卻充滿召喚的歸途,已然在腳下清晰地鋪展開來。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