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親征陝西2_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0章 親征陝西2(1 / 1)

崇禎十一年四月十二,太和殿內的鎏金銅爐燃著清淡的龍涎香,煙氣繞著案上的沙盤、兵力冊與民生簿緩緩升騰。剛敲定“招降運糧守險”的閉環部署,朱由檢指尖還停在沙盤上“陳倉流民寨”與“鞏昌漢八旗營”的標識間,忽然收回手,指節輕輕叩了叩案麵,語氣比方才沉了幾分:

“方才的謀劃,環環相扣看著周全,但有個關鍵窟窿沒補上——陝境裡,誰來當這個‘穿針引線’的人?”

他抬眼掃過四人,目光在溫體仁的民生簿、徐光啟的糧道圖上轉了圈,最後落在洪承疇手裡的官吏冊上:“要招降流民,得是能跟百姓坐一塊說話的人,知道他們怕闖軍報複、怕沒地種、怕餓肚子;要策反漢八旗,得是能讓降兵信得過的人,懂他們怕後金清算、怕歸降後被當‘賊’辦。這樣的人,得有威望、知民心、通軍務,陝境現在能找出幾個?”

這話一出,殿內原本舒展的氣氛瞬間凝住。溫體仁先放下民生簿,躬身回話時,眉頭又擰成了川字:“陛下問到了根上。陝境遭兵禍十餘年,前幾任陝西巡撫要麼殉國、要麼被東林黨構陷去職,現存的地方官多是去年西安收複後臨時補的,最大的不過是個同知,連下轄的村落都認不全,哪來的威望讓流民信他?”

他頓了頓,從袖裡掏出份皺巴巴的呈文:“上月臣收到陝西布政使的奏報,說有個小吏去扶風縣招流民,剛說‘明軍給糧種’,就被流民扔石頭趕了出來——流民說‘前幾年官也這麼說,轉頭就把糧種扣了’,可見沒威望的人去,隻會適得其反。”

徐光啟也跟著俯身,指尖在沙盤“子午道西安”段畫了道虛線:“招撫比運糧更難。臣算過,要穩住三十萬流民,至少得有十個‘能鎮場’的人分赴各州縣;要策反三萬漢八旗,得有懂後金習性、又跟鞏昌降將有舊的人去談。可現在陝境的官吏裡,能清點糧草、登記戶籍就不錯了,真要讓他們去跟闖軍督戰隊、後金甲士對峙,沒一個敢接差事。”

秦良玉沉默片刻,抬手按在腰間玉帶扣上:“臣倒想起陝西有個老臣叫李若星,前幾年任陝西按察使時,曾開倉賑過災,流民都認他的恩。可去年闖軍攻西安,他帶著家眷逃去了江南,就算現在八百裡加急召回來,一來一回至少四十天,等他到了陝境,流民怕是早被闖軍逼得散了。”

洪承疇最後開口,聲音裡帶著幾分無奈:“臣查過陝西都司的冊子,軍中將領裡,嶽承嗣善打硬仗、孫傳庭懂練兵,可讓他們跟流民說‘回家種地’,跟漢八旗說‘歸降免罪’,他們連話都未必說順。至於曹變蛟、周遇吉,現在忙著清剿子午道殘匪,根本抽不開身。”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竟把“無人可用”的困境擺得明明白白。王承恩站在一旁,捧著檀木盒的手不自覺攥緊了——他跟在朱由檢身邊多年,知道陛下最忌諱“謀而不行”,如今謀劃得再好,沒人去執行,終究是紙上談兵。

殿內靜了足有半盞茶的功夫,陽光從窗欞漏進來,在朱由檢腳邊投下斑駁的光影。忽然,他直起身,雙手按在案上,目光掃過四人,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既然陝境沒人,那朕去。”

“陛下!”

秦良玉第一個跨步上前,銀白蟒袍的下擺掃過地麵,語氣帶著從未有過的急切:“萬萬不可!陝境現在是什麼地方?李自成七萬兵囤在陳倉,後金鐵騎離西安不過百裡,您是天子,龍體安危是國本,怎能往刀槍堆裡闖?”

溫體仁也跟著跪了下去,手裡的民生簿“啪”地掉在地上:“臣請陛下三思!土木堡之變才過去幾十年,英宗爺當年就是輕信王振,輕出塞北,才落得兵敗被俘、京畿震動的下場!今日陛下若去陝境,一旦有閃失,太子年幼,朝堂無主,東林餘黨再趁機作亂,大明就真的完了!”

洪承疇與徐光啟也跟著跪下,異口同聲道:“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由檢看著四人跪在地上,卻沒叫“平身”,反而彎腰撿起溫體仁掉在地上的民生簿,指尖拂過上麵“流民日死二百”的字樣,語氣沉了下來:“你們說的,朕都懂。可你們沒去過陝境,沒見過流民啃樹皮、沒見過漢八旗被後金逼著當炮灰的模樣——他們現在就像懸在崖邊的人,伸伸手就能拉回來,可要是沒人敢伸這個手,他們就隻能掉下去,變成闖軍、後金的刀。”

他走到沙盤前,指尖重重落在“西安”:“朕去陝境,不是去跟李自成、後金拚殺。朕是天子,朕站在西安城樓上,流民就知道‘大明不會丟他們’,漢八旗就知道‘歸降後真有活路’——這比任何臣子去說一百句都管用。當年太祖爺打天下,不也常親臨前線?朕雖不如太祖,但也知道,民心不是靠奏折堆出來的,是靠朕親自去接、去暖出來的。”

說著,他轉向跪在地上的四人,又道:“至於京師,朕早有安排。朕離京後,太子監國,皇後從旁輔政——皇後在河南賑災時,能把三十萬流民安置得妥妥當當,還能典當首飾補糧餉,比朝中不少大臣都懂民生;朝堂諸事,秦良玉你總掌軍事,溫體仁管民政糧餉,徐光啟抓漕運與常糧道,洪承疇調邊軍協防京畿,你們四人聯名署印,可代朕批答日常奏疏,遇著殺頭、調兵的大事,再快馬報陝境,朕一日內必回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從王承恩手裡拿過檀木盒,打開後,一把鎏金鞘的天子劍赫然在目——劍鞘上雕刻的龍紋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正是太祖朱元璋傳下的“鎮國劍”。朱由檢將劍“啪”地按在案上:“這把劍,朕留給你們。若有官吏不服調度、或東林餘黨敢趁機生事,你們可持劍先斬後奏,事後朕回京,不管是誰,都認這個賬。”

秦良玉看著案上的鎮國劍,又看向朱由檢眼底的堅定,忽然明白——陛下不是一時衝動,是真的把“親赴陝境”的前因後果、風險與後手全想透了。往日陛下議事,總愛問“你們覺得該怎麼辦”,今日卻把“去陝境”的理由、“守京師”的安排、“鎮亂臣”的後手全擺出來,連“太子曆練”的長遠打算都考慮到了,哪裡還有半分“魯莽”的模樣?

溫體仁也漸漸直起身,他看著朱由檢,忽然躬身道:“陛下既已深思熟慮,臣不敢再阻。隻是《安撫陝境詔》與《討闖賊檄文》,需把‘分田、免賦、封爵’的條款寫得再細些——比如流民分多少地、免幾年稅,漢八旗降兵能封什麼官,都得寫清楚,這樣陛下到了陝境,才能讓百姓真信。”

“說得對。”朱由檢點頭,拿起案上的紙筆,“朕今日就跟你一起擬這兩道文書,把‘流民歸降者,每戶分田五畝、免三年苛捐雜稅’‘漢八旗倒戈者,士兵賞銀五兩、小校升一級,將領論戰功封遊擊、參將’這些條款全寫進去,明日早朝昭告天下,三日後啟程。”

徐光啟這時也躬身:“臣這就去傳信曹變蛟,讓他派五千輕騎沿子午道清剿餘匪,再在沿途設三個驛站,陛下每日行程、安危,臣讓驛站快馬報回京師,一日三報,絕不讓臣等斷了消息。”

洪承疇則道:“臣即刻傳信嶽承嗣,讓他派一萬精銳在西安東門外三十裡處接駕,再提前清理西安內城的巡撫官署,備好安置流民的糧種、耕牛與房屋——等陛下到了,就能直接著手招撫。”

見四人不再反對,反而開始分工準備,朱由檢拿起筆,筆尖落在紙上,“親赴陝境”四字剛寫一半,忽然抬頭道:“還有件事——朕離京後,太子每日的功課,你們四人輪流去東宮輔導,教他看民生簿、看兵力冊,讓他知道,江山不是坐在宮裡就能守住的。”

“臣遵旨!”四人齊聲應下。

陽光漸漸西斜,透過窗欞,把朱由檢伏案擬詔的身影拉得很長。案上的鎮國劍泛著冷光,沙盤上的紅藍小旗靜靜矗立,而那份剛起筆的《安撫陝境詔》上,“與民休息、共複陝境”八字,正隨著筆尖的移動,一點點變得清晰——這不僅是一道詔書,更是朱由檢走出朝堂、走向民心的第一步,也是大明穩固西北、重煥生機的關鍵一步。

喜歡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請大家收藏:()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京圈大佬們的重生妹寶,又甜又乖 這個賞金獵人有點強! 明珠映夜 重生之我絕不當舔狗 炮灰重生後逆襲,渣夫全家悔斷腸 被趕到狗窩住趙老太手握千萬巨款 無限戰警 末世重生:終末堡壘 殘土紀元 開局被電死,穿越後用電稱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