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儒學之爭4_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3章 儒學之爭4(1 / 1)

西安行宮大殿內,崇禎帝那句“可有憑據”剛落,宋應星眼底便閃過一抹精光。他不等眾人反應,猛地扯過身旁長子宋士慧的胳膊,從少年背後的布囊中抽出一疊裝訂整齊的書稿——正是《天工開物》的副稿。

“啪”的一聲,書稿被他狠狠甩在溫體仁麵前的金磚上,紙頁翻飛間,墨跡淋漓的“天工開物”四字赫然入目。宋應星聲音鏗鏘,字字砸在殿內:“此書乃草民曆時十載所著!裡頭包藏冶鐵鑄器、舟車營造、農耕育種、衣食織造,上至礦冶開掘,下至麥稻種植,皆是格物致知的實務之學!草民畢生夙願,便是讓這天下工學、農學不再失落,讓百姓有衣穿、有糧吃,而非聽著‘仁政’空話餓肚子!”

溫體仁盯著腳邊的書稿,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王承恩已快步上前,撿起書稿躬身呈給崇禎。朱由檢指尖撫過粗糙的紙頁,剛翻開第一頁,目光觸及“巧奪天工,開物成務”八字,心頭猛地一震——上一世困守煤山時,他曾在殘籍堆裡見過這本《天工開物》,隻可惜彼時國破家亡,再無機會踐行書中之法。如今重見,書頁間的農耕圖譜、冶鐵草圖依舊清晰,他指尖微微發顫,翻至“稻宜”篇時,更是凝眉細看,半晌才合上書稿,遞還給王承恩:“拿給溫大人看看,這才是能救百姓的好書。”

王承恩將書稿送到溫體仁手中。溫體仁抖著手翻開,入眼儘是他從未見過的農耕圖譜:渭水流域的水渠設計圖、麥種選育的“穗選法”圖解、冶鐵爐的鼓風裝置示意圖……雖大半技藝術語看不懂,卻能分明感受到字裡行間的“務實”——沒有之乎者也,隻有“如何讓畝產多收三鬥”“如何讓渠水不淹田”的實在法子。他捧著書稿,嘴唇動了動,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溫大人看明白了?”宋應星上前一步,語氣依舊犀利,卻少了幾分醉態的狂放,多了幾分篤定,“草民也是儒生!孔老夫子講‘仁義禮智信’,是教世人做人的根本;他周遊列國傳儒道,是要把‘以民為本’的信念紮進天下人心裡!孟夫子的‘仁政’並非不好,可他隻說‘製民之產’,卻沒說怎麼種糧、怎麼治水——這便是他的理想高逸,卻少了務實之法!”

他指著溫體仁手中的書稿,聲音陡然拔高:“孔孟之學傳承數千年,不是讓你們抱著扭曲的程朱理學,在廟堂上空談大義!要把他們的學問,變成治國安邦的實招,變成百姓碗裡的飯、身上的衣,那才是真儒學!若像你這般,隻會拿‘孟子’當擋箭牌,卻連麥種怎麼選都不懂,那便是禍國殃民的蛀蟲!”

“先生說得痛快!”殿門口突然傳來一聲朗笑,李清大步上前,一把攬住宋應星的肩,滿眼惺惺相惜,“朝堂上那些儒生,張口‘孟子’閉口‘仁政’,問他‘麥種何時下種’‘水渠如何修造’,竟無一人能答——我等鑽研實務之學的人,最是看不慣這等虛頭巴腦的做派!今蒙先生仗義執言,正好印證這腳踏實地的實務之學,才是救民之根本!”

宋應星轉頭見是李清,拱手回禮,朗聲道:“兄台所言極是!若能多些做實務的人,少些空談大義的儒生,百姓的日子定能好過些!”

兩人正說著,溫體仁被宋應星連番駁斥,又聽李清附和,隻覺得胸口發悶,眼前一陣發黑,身子晃了晃便要栽倒。一旁的李念見狀連忙上前,伸手搭住他的脈搏,從藥囊裡摸出一顆護心丸塞進他嘴裡;而始終守在溫體仁身側的嶽承嗣與溫玉薇,早已快步上前,一左一右穩穩扶住了他。溫玉薇急得聲音發顫:“父親,您撐住些!”嶽承嗣也眉頭緊鎖,對著崇禎躬身道:“陛下,溫大人氣火攻心,身子實在不適,臣與玉薇懇請先送他回府歇息。”

“準了。”崇禎帝點頭應允,目光掃過溫體仁蒼白的臉色,又看向宋應星,語氣帶著期許,“宋應星,你這《天工開物》若真能為國為民,朕便給你機會驗明實效——可願在西安試點,先讓陝西百姓嘗嘗格物之學的好處?”

宋應星聞言,眼睛瞬間亮了,“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陛下真肯給草民機會?草民不求官職,哪怕給溫大人當義子,隻要能一展所學,讓百姓得實惠,便心滿意足!”

“你!”溫體仁剛緩過一口氣,聽聞這話頓時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宋應星,嘴唇哆嗦著吐出兩個字,“庶子!”

“溫大人息怒。”崇禎帝擺了擺手,語氣帶著幾分開導,目光在宋應星與溫體仁之間轉了一圈,“朕給你指個道——溫大人,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你何不拋去那些教條的孟子學說,跟著宋應星學學格物之道,看看如何把孔夫子的‘民本’與實務結合,讓儒道也能革新?”

溫體仁雖心有不甘,卻也知道崇禎是給台階下,再想到方才書稿裡的務實之法,又想到百姓哭求的模樣,最終垂頭躬身:“臣……遵旨。”

嶽承嗣與溫玉薇見狀,便扶著溫體仁緩緩退出殿外。三人出了行宮,翻身上馬,一路往嶽府而去。

喜歡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請大家收藏:()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九天仙辰決 轉生,從零開始的玄幻冒險 轉生異世界貴族開局獲得萬能鑒定 我回京城積功德,以待飛升 玄辰界:星脈覺醒 戰靈人 道士下山: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 丹禦九霄 開局被廢,我以劍塚斬神明 逆命西遊:我以國運護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