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魔神戰鬥機甲_星空鬥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星空鬥士 > 第134章 新魔神戰鬥機甲

第134章 新魔神戰鬥機甲(2 / 2)

接下來的半個月,試驗場上每天都回蕩著機甲出刀的呼嘯聲和金屬碰撞的脆響。陳默將追魂刀法拆解成“裂風”“纏雲”“破月”“穿霄”等八個基礎式,逐個手把手教學——不是簡單的動作模仿,而是通過靈力感應裝置,將自己的靈力運轉軌跡同步到另外三人的駕駛艙,讓他們直觀感受每一招的靈力流動節奏。

潘紅的進步最快。作為團隊的科技大佬,她對數據和節奏的把控極為敏銳。在練“纏雲式”時,這一招要求機甲手腕靈活轉動,讓刀身纏繞靈力形成漩渦,纏住敵人武器。起初“靈韻”的手腕關節總是卡殼,潘紅便拆開機甲手腕,重新設計了集成電路的觸點分布,將靈力傳導效率提升了20。再次練習時,淡粉色苗刀在空中靈活轉動,刀身纏繞著淡藍色的靈力漩渦,竟真的將陳默拋出的合金鎖鏈纏住,輕輕一拉便將鎖鏈扯斷。“太好了!”潘紅的聲音帶著雀躍,高馬尾在駕駛艙內微微晃動,“我發現調整靈力頻率和手腕轉動速度同步,漩渦的力道會更大!”

阿奇則在“破月式”上卡了殼。這一招需要機甲躍起後在空中轉身,借著下落的力道劈出刀氣,對身體平衡和時機把控要求極高。阿奇試了十幾次,要麼轉身時失衡,要麼刀氣劈偏。“陳默大哥,我總是找不到落點和出刀的銜接點。”阿奇的聲音帶著沮喪,“數據顯示轉身角度誤差在3度左右,就是這3度,讓刀氣偏離目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默見狀,操控“魔神一號”與“武魂”並肩而立:“你跟著我做,我做一步,你跟一步。注意機甲背部羽翼的角度——躍起時羽翼向後展,轉身時左翼向下壓,右翼向上抬,這樣能精準調整角度。”他放慢動作,“魔神一號”緩緩躍起,背部黑色羽翼展開,在空中優雅轉身,苗刀劈出一道金色刀氣,精準擊中遠處的靶心。阿奇跟著模仿,起初仍有偏差,但在陳默的反複示範和數據微調下,終於在第二十次嘗試時,銀白色刀氣精準擊中靶心,靶體瞬間炸裂。“成了!”阿奇興奮地歡呼,眼鏡後的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把羽翼角度和轉身速度的對應數據記下來了,下次就能精準把控!”

劉江的難點在“穿霄式”。這一招需要機甲快速突進,用刀刃刺穿敵人防禦,要求力量與速度兼備。劉江的“磐石”裝甲厚,突進速度始終上不去。“要不我減薄一點裝甲?”劉江提議。陳默卻搖了搖頭:“‘磐石’的定位是防禦型,減薄裝甲會失去優勢。你可以優化靈力肌腱的爆發功率,在突進瞬間集中輸出靈力,提升短距離速度。”劉江恍然大悟,回去後重新煉製了腿部的靈力肌腱,加入了“疾風草”的靈根粉末,提升肌腱的爆發力。再次練習時,“磐石”猛地向前突進,速度比之前快了40,暗金色斬馬刀帶著厚重的靈力,瞬間刺穿了厚厚的合金鋼板,鋼板上還殘留著土係靈力的紋路。

基礎式練熟後,陳默開始教他們組合招式。追魂刀法的精髓在於“快、準、纏、破”的銜接,比如“裂風”接“纏雲”,先以快刀劈砍打亂敵人節奏,再用纏雲式纏住武器,最後接“破月”給予致命一擊。

第一次組合練習時,三人配合得一塌糊塗。潘紅的“靈韻”劈出“裂風”後,沒能及時銜接“纏雲”,被陳默的“魔神一號”抓住空隙,用苗刀輕輕一挑便卸了力;阿奇的“武魂”急於出“破月”,提前躍起,反而暴露了下盤,被劉江的“磐石”不小心撞得踉蹌;劉江則因為出刀太慢,組合招式的間隙長達1秒,完全達不到實戰要求。

“彆急,組合招式的關鍵是‘順’,靈力要順著招式流轉,不能斷。”陳默操控“魔神一號”收起苗刀,“我們先練兩人配合,再練四人合擊。潘紅,你和我一組;阿奇,你和劉江一組。”

陳默與潘紅的組合堪稱“快慢相濟”。陳默的“魔神一號”力道厚重,出刀沉穩;潘紅的“靈韻”靈活敏捷,招式多變。兩人練習“裂風+纏雲+破月”的組合時,陳默先以“裂風”劈開模擬敵人的裝甲,潘紅立刻接“纏雲”纏住敵人的武器,陳默再順勢躍起,用“破月”劈中敵人核心。起初兩人的節奏總對不上,要麼潘紅纏慢了,要麼陳默劈早了,陳默便讓潘紅將“靈韻”的靈力頻率調整到與自己一致,通過靈力波動傳遞出刀信號。練到第五天,兩人的配合已天衣無縫——“魔神一號”的金色刀氣與“靈韻”的藍色刀氣交織,精準擊中模擬目標,目標瞬間被絞成碎片。

阿奇與劉江的組合則是“穩準互補”。劉江的“磐石”負責正麵防禦和牽製,阿奇的“武魂”負責側麵突襲。他們練習“穿霄+裂風+纏雲”的組合時,劉江先以斬馬刀抵住模擬敵人的攻擊,阿奇趁機從側麵突進,用“穿霄”刺穿敵人側裝甲,接著劉江接“裂風”擴大傷口,阿奇再用“纏雲”纏住敵人內部零件,將其扯碎。剛開始阿奇總是把握不好突襲時機,劉江便刻意放慢防禦節奏,給阿奇留出反應時間;阿奇則將突襲時機的數據編成程序,輸入機甲控製係統,實現“自動預判”。一周後,兩人的配合也漸入佳境,“磐石”的厚重防禦與“武魂”的精準突襲完美結合,連陳默都忍不住稱讚:“這個組合,實戰中能頂住大部分敵人的正麵進攻。”

四人合擊的練習是最難的。陳默製定的合擊招式名為“四象追魂陣”,以“魔神一號”為中,“靈韻”為右,“武魂”為左,“磐石”為後,四人分彆使出“破月”“纏雲”“穿霄”“裂風”,四刀氣交織成陣,形成範圍性攻擊。

第一次嘗試時,陣法剛成型就散了。潘紅的“靈韻”位置偏右,導致刀氣銜接出現缺口;阿奇的“武魂”靈力不足,刀氣過早消散;劉江的“裂風”出晚了,沒能跟上陣法節奏。“沒關係,我們一步步來,先調整站位,再同步靈力。”陳默沒有氣餒,他在試驗場上畫出精準的站位標記,讓三人按照標記站位,再將自己的靈力作為“主線”,連接另外三人的靈力波動,形成一個閉環。

第二次嘗試,四人站位精準,靈力也初步形成閉環,但刀氣交織時卻相互碰撞,產生了爆炸。“靈力頻率不統一,我的火靈靈力和潘紅的水靈靈力衝突了。”陳默迅速分析原因,“潘紅,你把靈力頻率調低10;劉江,你的土靈靈力調高5;阿奇,你的雷靈靈力保持不變,作為中間調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直到第十次嘗試,四台機甲的靈力終於完全同步。“魔神一號”的金色刀氣居中,“靈韻”的藍色刀氣纏繞其上,“武魂”的紫色刀氣左右伸展,“磐石”的黃色刀氣在下方托舉,四色刀氣交織成一個巨大的刀陣,緩緩旋轉。“放!”陳默大喝一聲,刀陣猛地向前推出,擊中遠處的模擬敵群——十台廢棄的老式機甲瞬間被刀陣絞碎,連金屬碎片都化為齏粉。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通訊器裡傳來三人興奮的歡呼聲。潘紅的聲音帶著喘息,卻難掩激動;阿奇不停地報著數據,語氣裡滿是狂熱;劉江則爽朗地大笑,連“磐石”的裝甲都似在震動。

陳默也露出了笑容,操控“魔神一號”收起苗刀。他看著眼前三台並肩而立的機甲,心中滿是欣慰——從最初的同步率不足80,到如今能完美施展合擊招式,這背後是三人無數次的調試、修改和練習。潘紅為了優化電路,曾三天三夜沒合眼;阿奇為了精準計算數據,把自己關在數據室裡反複推演;劉江為了煉製更優質的靈力肌腱,差點被熔爐的火焰灼傷手臂。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開始進行實戰模擬訓練。陳默將試驗場布置成各種複雜場景——隕石帶、廢棄空間站、峽穀地形,模擬真實戰場的突發情況。

在隕石帶模擬訓練中,無數塊巨大的隕石從四麵八方襲來。陳默操控“魔神一號”在隕石間靈活穿梭,苗刀劈出的刀氣精準擊碎擋路的隕石;潘紅的“靈韻”憑借輕盈的身形和靈活的羽翼,在隕石縫隙中快速移動,同時用指甲裡的激光發射器擊碎小型隕石;阿奇的“武魂”則借助雷電靈力的爆發,瞬間突破隕石群,搶占有利位置;劉江的“磐石”則守在後方,用厚重的裝甲擋住散落的隕石碎片,保護團隊安全。一次,一塊直徑十米的巨型隕石突然從上方墜落,陳默大喊:“劉江,頂住!潘紅、阿奇,繞後攻擊!”劉江立刻操控“磐石”舉起斬馬刀,穩穩頂住隕石,裝甲發出不堪重負的“咯吱”聲;潘紅和阿奇則迅速繞到隕石後方,兩人同時出刀,藍色與紫色刀氣交織,瞬間擊碎隕石核心。

在廢棄空間站模擬訓練中,空間站內通道狹窄,障礙物眾多,不利於大型機甲展開。陳默教他們將追魂刀法改編成適合狹窄空間的短距離招式,比如將“裂風式”改成短劈,“纏雲式”改成繞腕削擊。潘紅的“靈韻”在通道中最為靈活,她操控機甲側身避開障礙物,手腕靈活轉動,苗刀精準削斷模擬敵人的武器;阿奇的“武魂”則利用雷電靈力麻痹敵人,再用短劈擊中要害;劉江的“磐石”雖然靈活不足,卻能憑借厚重裝甲撞開障礙物,為團隊開辟道路。一次,他們在空間站的走廊遭遇“埋伏”——十台模擬機甲從兩側衝出,陳默立刻喊出合擊指令:“四象陣,縮小範圍!”四台機甲迅速靠攏,刀陣縮小成圓形,將模擬機甲全部籠罩,瞬間將其摧毀。

在峽穀地形模擬訓練中,峽穀兩側懸崖陡峭,易守難攻。他們遇到了模擬的“敵方機甲群”,對方憑借地形優勢,從懸崖上不斷發起攻擊。陳默決定兵分兩路:“阿奇,你和我從正麵突破;潘紅,你繞到懸崖上方,從高處攻擊;劉江,你在下方防禦,防止敵人突襲。”分配完畢,陳默和阿奇操控機甲正麵衝鋒,金色與紫色刀氣齊發,擊潰前方的敵人;潘紅則駕駛“靈韻”展開羽翼,飛到懸崖上方,苗刀劈出的藍色刀氣自上而下,精準擊中懸崖上的敵人;劉江則守在下方,斬馬刀橫掃,將衝下來的敵人全部擊退。戰鬥中,一台敵方機甲突然從懸崖後方偷襲潘紅,陳默察覺後,立刻操控“魔神一號”躍起,從空中劈出一道刀氣,精準擊中那台機甲,大喊:“潘紅,小心身後!”潘紅感激地回應:“收到!謝了陳默!”

經過一個月的實戰模擬訓練,四人不僅對追魂刀法的運用愈發熟練,彼此的配合也達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無需過多指令,隻需一個靈力波動的信號,就能明白對方的意圖。

礦星試驗場的風卷著細沙,掠過四台魔神機甲的裝甲表麵,留下細碎的劃痕。陳默望著遠處被刀氣劈出的深穀,突然開口:“追魂刀法雖強,但麵對擅長法術的修真者,單憑刀法未必能占優。我們得讓機甲也能施展修真的法術。”

這句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三人的討論熱情。潘紅的“靈韻”機甲羽翼輕顫,淡粉色裝甲下的集成電路閃爍著微光:“法術需要靈力引導,隻要在機甲上加裝‘靈術傳導模塊’,把駕駛員的靈力轉化為法術符文,應該就能實現靈力來源用靈石作為能源基礎和機甲的動力源分割開來,這樣就儘可能地減少自身的靈力輸出機甲能源核心的壓力。”阿奇點了點虛擬金息影像,屏幕上立刻彈出法術運行的數據流:“還要計算不同法術的靈力消耗,避免機甲能源核心過載。比如火球術和冰錐術的靈力波動頻率不同,需要單獨設計適配靈石的程序。”劉江的“磐石”機甲重重踏地,暗金色斬馬刀插入地麵,激起一圈土紋:“我可以在武器和裝甲上刻法術陣紋,讓法術威力更強。比如在苗刀上刻‘烈焰陣’,釋放火球術時能疊加火焰傷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默點頭,操控“魔神一號”走到試驗場中央,胸前陣法紋路亮起:“先從基礎法術開始,我來試火球術。潘紅,你把靈術傳導模塊接入我機甲的靈力核心;劉江,你在我苗刀上刻臨時烈焰陣紋;阿奇,實時監測靈石的靈力消耗數據。”

三人立刻行動。潘紅帶著工具爬上“魔神一號”的肩部,將一枚巴掌大的銀色模塊嵌入裝甲縫隙,模塊上的引腳迅速與機甲內部的靈石卡槽靈力線路連接,亮起淡藍微光:“模塊已接入,能將你的靈力轉化為火球術符文,傳輸延遲控製在0.05秒內。”劉江則取出特製的刻刀,蘸著融化的星隕鐵,在“魔神一號”的苗刀刀身刻下繁複的紅色陣紋,陣紋刻完的瞬間,便有細碎的火星從紋路中滲出:“烈焰陣紋刻好了,能提升30的火焰威力,但持續使用會讓刀身溫度升高,需要定時冷卻。”阿奇則將便攜終端與“魔神一號”的控製係統連接,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靈力輸出曲線:“數據監測已開啟,能源核心當前負載率40,火球術預計消耗8的靈石中的靈力儲備。”

一切準備就緒,陳默深吸一口氣,將靈力注入機甲操控杆。靈力順著線路流入靈術傳導模塊,模塊瞬間將靈力轉化為紅色的火球術符文,符文沿著苗刀的陣紋流轉,刀身頓時燃起熊熊烈火。“喝!”陳默操控機甲揮刀,一道巨大的火球從刀刃飛出,帶著呼嘯的熱浪砸向遠處的岩石,“轟”的一聲巨響,岩石被炸成碎片,火焰在碎石堆上燃燒,久久不熄。

“成功了!”通訊器裡傳來三人的歡呼聲。潘紅興奮地拍了下手:“靈術傳導模塊的轉化效率達到92,比預期還高!”阿奇推了推眼鏡,調出數據報告:“火球術消耗靈力7.8,能源核心負載率最高達到45,完全在安全範圍內。”劉江則走到岩石殘骸旁,查看火焰的燃燒情況:“烈焰陣紋確實起作用了,火焰溫度比普通火球術高500度,燃燒時間延長了3倍。”

接下來,四人開始逐一攻克其他基礎法術。潘紅負責優化靈術傳導模塊,讓其能適配不同法術;劉江負責在機甲和武器上刻製對應的法術陣紋;阿奇負責計算法術數據,確保能源穩定;陳默則負責測試法術效果,總結使用技巧。

冰錐術的難點在於靈力的低溫轉化。潘紅將靈術傳導模塊的核心芯片換成了能承受低溫的“冰魄晶芯片”,並在模塊外加裝了隔熱層,防止低溫損壞機甲線路。劉江則在“靈韻”機甲的苗刀上刻製了“寒晶陣紋”,陣紋呈淡藍色,能將靈力轉化為寒氣。測試時,潘紅操控“靈韻”機甲揮刀,淡藍色的冰錐術符文沿著陣紋流轉,刀刃瞬間覆蓋一層薄冰,一道鋒利的冰錐從刀刃飛出,刺穿了遠處的鋼板,鋼板上瞬間結滿冰霜,連周圍的空氣都變得冰冷。“冰錐的硬度達到了鑽石的80,刺穿厚度比普通冰錐術提升了40!”潘紅的聲音帶著雀躍,“而且寒晶陣紋能讓冰錐保持低溫,即使在高溫環境下也不會融化。”

雷電術的關鍵在於靈力的高頻震蕩。阿奇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雷電術的靈力波動頻率是火球術的3倍,普通的靈術傳導模塊無法承受如此高的頻率。他重新編寫了模塊的控製程序,加入了“高頻震蕩緩衝算法”,能將靈力波動的峰值降低20,同時保證法術威力不受影響。劉江則在“武魂”機甲的苗刀上刻製了“驚雷陣紋”,陣紋呈紫色,能增強雷電的導電性能。測試時,阿奇操控“武魂”機甲揮刀,紫色的雷電術符文在陣紋中流轉,刀刃上劈啪作響,一道粗壯的雷電從刀刃飛出,擊中遠處的金屬架,金屬架瞬間被雷電擊穿,火花四濺。“雷電的電壓達到了100萬伏,擊穿厚度比普通雷電術提升了35!”阿奇興奮地報出數據,“而且高頻震蕩緩衝算法效果很好,靈術傳導模塊沒有出現任何故障。”

土牆術的難點在於靈力的塑形和穩定性。劉江在“磐石”機甲的裝甲上刻製了“厚土陣紋”,陣紋呈黃色,能將靈力轉化為堅固的土牆。他還在機甲的手掌部位加裝了“土元素彙聚器”,能快速聚集周圍的土元素,增強土牆的厚度。測試時,劉江操控“磐石”機甲抬手,黃色的土牆術符文沿著陣紋流轉,機甲手掌的彙聚器瞬間聚集大量土元素,一道三米厚的土牆從地麵升起,穩穩擋住了陳默發出的火球術。“土牆的抗壓強度達到了鋼筋混凝土的10倍,能承受相當於10噸炸藥的爆炸衝擊!”劉江的聲音透著自豪,“而且土元素彙聚器能讓土牆的生成速度提升2倍,實戰中能快速搭建防禦工事。”

基礎法術攻克後,四人開始挑戰更複雜的組合法術。組合法術需要多種法術符文同時運行,對靈術傳導模塊、法術陣紋和能源核心都是巨大的考驗。

陳默提出嘗試“火雷複合術”——將火球術和雷電術結合,形成帶雷電的火球,既有爆炸傷害,又有麻痹效果。潘紅將“魔神一號”的靈術傳導模塊升級為“雙法術並行模塊”,能同時轉化兩種法術符文,並通過獨立線路傳輸到苗刀。劉江則在苗刀上刻製了“火雷共生陣紋”,陣紋分為紅黃兩色,紅色部分傳導火球術靈力,黃色部分傳導雷電術靈力,兩種靈力在陣紋末端交彙融合。阿奇則重新計算了能源消耗,將火球術和雷電術的靈力消耗數據輸入控製係統,確保能源核心能穩定輸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測試時,陳默深吸一口氣,同時將兩種靈力注入操控杆。紅色的火球術符文和紫色的雷電術符文分彆沿著陣紋流轉,在刀刃末端融合,形成一個帶著雷電的巨大火球。“喝!”陳默操控機甲揮刀,火球帶著劈啪的雷電飛向遠處的模擬敵機甲,“轟”的一聲巨響,敵機甲被炸成碎片,同時雷電在殘骸上蔓延,即使是金屬碎片也在雷電的作用下不斷抽搐。“火雷複合術的威力是單一火球術的1.8倍,雷電的麻痹效果能持續5秒!”阿奇興奮地報出數據,“能源核心負載率最高達到65,仍在安全範圍內。”

潘紅則嘗試開發“冰霧隱匿術”——將冰錐術轉化為冰霧,既能遮擋視線,又能降低敵人的行動速度。她在“靈韻”機甲的背部羽翼上加裝了“霧態轉化器”,能將冰錐術的靈力轉化為細小的冰霧顆粒,再通過羽翼的扇動將冰霧擴散。劉江則在羽翼上刻製了“寒霧陣紋”,能讓冰霧保持低溫,同時增強霧的濃度。測試時,潘紅操控“靈韻”機甲展開羽翼,淡藍色的冰霧符文沿著陣紋流轉,轉化器瞬間將靈力轉化為冰霧,羽翼扇動,冰霧迅速擴散,形成一片直徑五十米的霧區。霧區內的溫度驟降,模擬敵機甲的行動速度明顯變慢,視線也被完全遮擋。“冰霧的濃度能讓可見光穿透率降低到10,敵機甲的行動速度降低了30!”潘紅的聲音帶著得意,“而且寒霧陣紋能讓冰霧持續10分鐘,足夠我們完成突襲或撤離。”

阿奇則研究出了“雷網束縛術”——將雷電術轉化為網狀,纏住敵人後釋放雷電,既能束縛行動,又能造成持續傷害。他在“武魂”機甲的苗刀上刻製了“雷網陣紋”,陣紋呈網狀分布,能將雷電術靈力轉化為電網。同時,他編寫了“電網塑形程序”,能通過操控杆調整電網的大小和形狀,適應不同體型的敵人。測試時,阿奇操控“武魂”機甲揮刀,紫色的雷電術符文沿著網狀陣紋流轉,一道巨大的電網從刀刃飛出,纏住了遠處的模擬敵機甲。電網瞬間收緊,敵機甲被牢牢束縛,同時雷電不斷擊中敵機甲,裝甲上的陣法紋路被雷電破壞,失去了防禦能力。“雷網的束縛力能承受50噸的拉力,持續雷電傷害每秒能造成相當於10發子彈的破壞!”阿奇推了推眼鏡,“而且電網塑形程序能調整電網大小,最大能纏住直徑20米的目標,最小能纏住直徑1米的目標。”

劉江則開發了“土石傀儡術”——將土牆術轉化為傀儡,既能輔助戰鬥,又能吸引敵人火力。他在“磐石”機甲的手掌部位加裝了“傀儡核心生成器”,能將土牆術的靈力轉化為傀儡的核心,再通過土元素彙聚器聚集土元素,形成傀儡的身體。同時,他在傀儡核心中加入了“簡易控製芯片”,能通過機甲的控製係統遠程操控傀儡的行動。測試時,劉江操控“磐石”機甲抬手,黃色的土石符文沿著陣紋流轉,生成器瞬間生成傀儡核心,土元素彙聚器聚集大量土元素,形成一個高10米的土石傀儡。劉江通過操控杆發出指令,傀儡揮舞著巨大的拳頭,砸向遠處的模擬敵機甲,將其打翻在地。“傀儡的力量達到了機甲的60,能承受相當於5發炮彈的攻擊!”劉江的聲音透著憨厚,“而且簡易控製芯片能同時操控3個傀儡,實戰中能形成‘傀儡陣’,包圍敵人。”

組合法術的成功,讓四人信心大增。他們開始嘗試將法術與追魂刀法結合,創造出更具威力的“靈術刀法”。

陳默將火球術與“裂風式”結合,創造出“烈焰裂風”。使用時,機甲揮刀劈出“裂風式”,同時釋放火球術,火球隨著刀氣飛出,形成一道帶著火焰的刀氣。測試時,“魔神一號”揮刀,金色的刀氣裹著紅色的火球,劈向遠處的岩石,岩石不僅被刀氣劈開,還被火球點燃,火焰順著刀氣的軌跡燃燒,形成一道火牆。“烈焰裂風的刀氣長度比普通裂風式提升了50,火焰還能在地麵持續燃燒,阻擋敵人追擊!”陳默總結道,“而且法術與刀法的靈力流轉非常順暢,沒有出現衝突。”

潘紅將冰錐術與“纏雲式”結合,創造出“寒霧纏雲”。使用時,機甲揮舞苗刀施展“纏雲式”,同時釋放冰霧,冰霧隨著刀身的轉動形成漩渦,纏住敵人武器的同時,還能降低敵人的行動速度。測試時,“靈韻”機甲揮刀,淡藍色的刀氣裹著冰霧,纏住了模擬敵機甲的武器,敵機甲試圖掙脫,卻發現身體越來越沉重,行動速度大幅降低。“寒霧纏雲的纏繞力比普通纏雲式提升了30,冰霧還能讓敵人的行動速度降低25!”潘紅興奮地說,“實戰中,這招能有效限製敵人的武器和行動,為隊友創造機會。”

阿奇將雷電術與“破月式”結合,創造出“驚雷破月”。使用時,機甲躍起施展“破月式”,同時釋放雷電術,雷電順著刀氣劈下,形成一道帶著雷電的劈砍。測試時,“武魂”機甲躍起,紫色的刀氣裹著雷電,劈向遠處的模擬敵機甲,敵機甲被刀氣劈成兩半,同時雷電還波及了周圍的兩台敵機甲,將它們麻痹。“驚雷破月的攻擊範圍比普通破月式擴大了40,雷電還能造成範圍性麻痹!”阿奇推了推眼鏡,“而且躍起時,機甲的羽翼能調整雷電的方向,讓攻擊更精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江將土牆術與“穿霄式”結合,創造出“土石穿霄”。使用時,機甲突進施展“穿霄式”,同時釋放土牆術,土牆在機甲前方形成一道屏障,阻擋敵人攻擊的同時,機甲還能借助土牆的反作用力,提升突進速度。測試時,“磐石”機甲突進,黃色的刀氣裹著土牆,土牆擋住了模擬敵機甲的攻擊,機甲則借助反作用力,速度提升了30,瞬間刺穿了敵機甲的裝甲。“土石穿霄的防禦能力比普通穿霄式提升了60,突進速度也提升了30!”劉江憨厚地笑了笑,“這樣一來,突進時既能攻擊,又能防禦,安全性大大提高。”

靈術刀法的成功,讓四台魔神機甲的戰鬥力實現了質的飛躍。但他們並未滿足,開始研究更高級的“領域法術”——以機甲為中心,展開一個法術領域,在領域內提升自身能力,削弱敵人實力。

陳默提出開發“烈焰領域”——在領域內,提升己方機甲的火焰法術威力,削弱敵人的火焰抗性。潘紅將“魔神一號”的靈術傳導模塊升級為“領域核心模塊”,能釋放出覆蓋範圍更廣的法術能量;劉江則在機甲的全身裝甲上刻製了“烈焰領域陣紋”,陣紋呈環形,能將靈力擴散到周圍形成領域;阿奇則編寫了“領域能量分配程序”,確保領域內的能量均勻分布,同時計算敵人抗性的削弱數據。

測試時,陳默操控“魔神一號”激活領域核心模塊,金色的烈焰領域陣紋在機甲周圍亮起,一道直徑百米的紅色領域以機甲為中心展開,領域內的空氣瞬間變得灼熱。陳默再釋放火球術,火球的體積比之前大了一倍,威力也提升了50;而遠處的模擬敵機甲進入領域後,裝甲上的火焰抗性陣紋瞬間變暗,防禦能力大幅下降。“烈焰領域內,己方火焰法術威力提升50,敵人火焰抗性削弱30,領域持續時間15分鐘!”阿奇興奮地報出數據,“能源核心負載率最高達到75,需要定時補充靈力。”

潘紅則開發了“寒霧領域”——在領域內,提升己方機甲的冰係法術威力,降低敵人的移動速度和攻擊速度。她在“靈韻”機甲的羽翼上加裝了“寒霧擴散核心”,能將冰霧擴散到更大範圍;劉江則在羽翼上刻製了“寒霧領域陣紋”,能讓領域內的冰霧保持低溫;阿奇則編寫了“速度削弱程序”,計算敵人在領域內的速度變化數據。

測試時,潘紅操控“靈韻”機甲激活寒霧擴散核心,淡藍色的寒霧領域陣紋在羽翼周圍亮起,一道直徑八十米的藍色領域展開,領域內的溫度驟降,地麵結滿薄冰。潘紅釋放冰錐術,冰錐的數量比之前多了3倍,速度也提升了40;模擬敵機甲進入領域後,移動速度和攻擊速度都降低了40,機甲關節還出現了結冰現象,行動更加滯澀。“寒霧領域內,己方冰係法術威力提升40,敵人速度削弱40,領域持續時間12分鐘!”潘紅的聲音帶著得意,“而且領域內的薄冰還能讓敵人更容易滑倒,進一步限製行動。”

阿奇開發了“驚雷領域”——在領域內,提升己方機甲的雷電法術威力,增加敵人被麻痹的概率。他在“武魂”機甲的苗刀上刻製了“驚雷領域陣紋”,陣紋呈網狀,能將雷電能量擴散到周圍;潘紅則為“武魂”機甲加裝了“雷電增強模塊”,能提升領域內的雷電能量強度;阿奇則編寫了“麻痹概率計算程序”,確保敵人在領域內被麻痹的概率達到60。

測試時,阿奇操控“武魂”機甲激活驚雷領域陣紋,紫色的雷電領域以苗刀為中心展開,直徑九十米的領域內劈啪作響,細小的雷電在空氣中穿梭。阿奇釋放雷電術,雷電的強度比之前提升了50,攻擊範圍也擴大了30;模擬敵機甲進入領域後,每被雷電擊中一次,就有60的概率被麻痹,即使沒有被擊中,也會因為領域內的雷電能量,導致機甲線路出現短暫故障。“驚雷領域內,己方雷電法術威力提升50,敵人麻痹概率60,領域持續時間10分鐘!”阿奇推了推眼鏡,“而且領域內的雷電能量還能乾擾敵人的通訊,讓他們無法互相配合。”

劉江則開發了“厚土領域”——在領域內,提升己方機甲的防禦能力和土牆術威力,削弱敵人的攻擊力度。

喜歡星空鬥士請大家收藏:()星空鬥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四合院:悠閒人生,拒絕內卷 豪門重生之萌娃攻略 暗戰:滬上喋血,大嫂愛我癡狂 頂級大少,開局拿下女主 宗武世界,遊曆江湖 天闕歸來 穿越淚海:輪回終章 幽魂重生:殺戮就能變強 偵察兵攜犬逃荒建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