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號”商船隊在印度洋上顛簸了一個多月後,終於在一個清晨,看到了遠方隱約的陸地輪廓。負責了望的水手阿福激動地揮舞著旗幟,高聲呼喊:“前麵就是俱屍那揭羅港!我們到天竺了!”
船員們紛紛湧上甲板,朝著陸地的方向眺望——晨曦中,俱屍那揭羅港的輪廓漸漸清晰,港口內密密麻麻的桅杆像一片森林,來自波斯、阿拉伯、東非的商船錯落有致地停靠在泊位上,船帆上的各色圖案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碼頭邊的倉庫鱗次櫛比,搬運工們扛著香料、象牙、棉花等貨物,往來穿梭,吆喝聲、腳步聲、船隻的汽笛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熱鬨非凡的景象。
“終於到了!”李逸站在甲板上,看著眼前繁華的港口,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下。這一個多月的航程,他們不僅要應對海盜的威脅,還要克服海上的惡劣天氣——中途遇到的一場暴雨,差點讓“逸品三號”的船帆受損,好在船員們及時搶修,才化險為夷。如今終於抵達目的地,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報。
商船隊緩緩駛入港口,在當地引航員的指引下,停靠在指定的泊位。剛拋錨完畢,幾名身著白色長袍、頭戴頭巾的天竺官員便登上了主艦“逸品一號”。為首的官員是俱屍那揭羅港的市舶司總管,名叫阿羅憾,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波斯語,而李逸隨行的工匠孫師傅曾去過西域,懂一些波斯語,正好能擔任翻譯。
“歡迎來自大唐的朋友!”阿羅憾雙手合十,向李逸行禮,“我國國王早已接到貴國市舶司崔大人的書信,得知你們要來,特意命我前來迎接。國王已在宮殿備好宴席,邀請您即刻前往拜見。”
李逸也雙手合十回禮,笑著回應:“多謝總管大人,也多謝貴國國王的盛情。我們此次前來,不僅為了貿易,更希望能促進大唐與天竺的友好往來。”
隨後,阿羅憾帶著李逸、老張與兩名工匠負責攜帶織布機圖紙與模型),乘坐一輛由四匹白象牽引的華麗馬車,前往國王的宮殿。馬車行駛在港口的街道上,兩側的景象讓李逸大開眼界——街道兩旁的房屋多為白色大理石建造,屋頂覆蓋著紅色的陶瓦,牆壁上繪著色彩鮮豔的壁畫,內容多為神話故事與生活場景;路邊的商鋪裡,擺滿了各色商品,有散發著濃鬱香氣的香料、晶瑩剔透的寶石、色彩斑斕的棉織物,還有各種新奇的水果,如芒果、菠蘿蜜等,商販們用熱情的語氣招攬著顧客。
沿途的天竺百姓對這支來自大唐的隊伍充滿好奇,紛紛圍攏過來,有的孩子還跟在馬車後麵奔跑,眼中滿是好奇。李逸不時掀開馬車窗簾,向百姓們揮手致意,心中感慨:天竺果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度,這裡的文化與大唐截然不同,卻同樣繁榮昌盛。
國王的宮殿建在港口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通體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遠遠望去,像一座潔白的城堡。宮殿的大門兩側,矗立著兩尊高大的石象雕塑,象牙上鑲嵌著彩色的寶石,顯得格外威嚴。走進宮殿大門,是一個寬敞的庭院,庭院中央有一座噴泉,泉水從雕刻精美的蓮花狀噴嘴中噴出,落入下方的水池,濺起陣陣水花。庭院兩側,種植著高大的棕櫚樹與開著紅色花朵的鳳凰木,空氣中彌漫著花香與香料的混合氣息。
穿過庭院,便是國王的議事大殿。大殿內鋪著厚厚的棉織地毯,踩上去柔軟舒適,地毯上織著複雜的幾何圖案與花卉圖案;牆壁上掛著色彩鮮豔的絲綢掛毯,上麵繡著天竺的神話故事;大殿兩側的柱子上,纏繞著金色的藤蔓裝飾,柱子旁站立著手持長矛的衛兵,他們身著鎧甲,表情嚴肅,眼神銳利,守護著大殿的安全。
大殿儘頭的高台上,擺放著一張巨大的黃金寶座,寶座上鑲嵌著各色寶石,閃閃發光。天竺國王坐在寶座上,身著華麗的絲綢長袍,頭戴鑲嵌著寶石的王冠,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他的兩側,坐著幾位大臣,都身著正式的服飾,表情莊重。
“來自大唐的使者,歡迎來到俱屍那揭羅。”國王的聲音溫和而有威嚴,通過孫師傅的翻譯,傳入李逸耳中,“我從崔大人的書信中,得知大唐是一個繁榮強大的國度,盛產絲綢、瓷器等珍貴商品。聽說你們此次帶來了大唐的特產,不知有何珍貴之物,能讓我們大開眼界?”
李逸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錦袍,上前一步,雙手合十躬身行禮,恭敬地回答:“陛下,首先感謝您的盛情款待。我們此次帶來的商品,既有供貴族享用的精美棉衣與香料肥皂,更有一件能讓天竺百姓受益的寶貝——改良織布機的圖紙。”
說著,李逸示意隨行的工匠劉師傅,將隨身攜帶的織布機圖紙展開。劉師傅小心翼翼地從一個特製的木盒中取出圖紙——圖紙用桑皮紙繪製,長約三尺,寬約兩尺,上麵用墨線詳細標注了織布機的各個部件:底座用堅硬的橡木打造,呈長方形,底部裝有四個小木輪,方便移動;中間裝有“腳踏提綜”裝置,由踏板、連杆與提綜杆組成,通過腳踩踏板帶動提綜杆上下運動;上方是經線架,用於固定經線,經線架上裝有調節裝置,可根據需要調整經線的鬆緊;還有緯線梭,梭子用輕質木材製作,內部可放置緯線,方便穿梭。圖紙旁邊,還附有織布流程的示意圖,從經線的固定、緯線的穿梭,到布匹的收割,每一個步驟都標注得清晰明了,甚至連每個零件的尺寸都精確到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羅憾將圖紙呈給國王,國王接過圖紙,仔細端詳起來。當他的目光落在“腳踏提綜”裝置上時,眉頭微微皺起,疑惑地問:“使者,這個叫做‘腳踏提綜’的裝置,真的能讓織布速度變快嗎?我們天竺的織布機,需要兩人配合,一人坐在織機前投梭,一人在旁邊提綜,一天最多也隻能織半匹布,而且織出的布花紋也比較簡單。”
“陛下若不信,臣早已準備好織布機模型,可當場為您演示。”李逸早有預料,當即讓劉師傅取出提前製作的小型織布機模型。模型按13的比例製作,所有部件都與實際織布機一致,小巧玲瓏,卻五臟俱全。劉師傅將一團提前準備好的棉紗用天竺當地的棉花紡製而成)固定在模型的經線架上,然後腳踩踏板,雙手握住緯線梭,開始演示織布過程。
隻見劉師傅輕輕踩下踏板,提綜杆隨之升起,將部分經線提起,形成梭口;他迅速將緯線梭從梭口穿過,然後鬆開踏板,提綜杆落下,經線複位,將緯線夾緊;接著,他轉動織機上的卷布軸,將織好的布向前卷起,再踩下另一個踏板,重複之前的動作。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原本需要半個時辰才能織出的一小塊棉布約一尺見方),短短十分鐘便完成了,布麵上還織出了簡單的“雲紋”圖案,紋路清晰,排列整齊,比天竺當地織出的布更加精美。
“太神奇了!”國王看著織好的棉布,忍不住拍手稱讚,眼中滿是驚喜與讚歎,“這台織布機,竟然隻需一人操作,速度還這麼快,織出的布也這麼好看!我們的織布機,一個工匠一天隻能織半匹布,這台機器,至少能織兩匹,效率提升了四倍啊!”
他轉頭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各位大臣,你們都看到了吧?我們天竺盛產棉花,每年產出的棉花不計其數,卻因為織布效率低,大部分棉花都隻能堆積在倉庫裡,百姓們也穿不起高質量的棉布。若是能用上這種改良織布機,不僅能提高棉布的產量,還能提升棉布的質量,讓百姓們都能穿上便宜、漂亮的棉布,這對我們天竺的民生發展,可是天大的好事!”
大臣們紛紛點頭讚同,其中一位負責農業與手工業的大臣,名叫陀羅笈多,上前一步對國王說:“陛下所言極是!這種織布機若能在全國推廣,定能推動我國的棉紡織業發展,增加國庫收入,還能改善百姓生活,確實是難得的寶貝。”
國王的目光重新回到李逸身上,語氣更加熱情:“使者,這張織布機圖紙,朕非常感興趣。朕願用三百匹上等絲綢交換,另外再附贈一百斤胡椒、五十斤豆蔻,不知使者意下如何?”
李逸心中大喜——要知道,此類技術圖紙在西域的售價通常隻有一百匹絲綢,天竺國王給出三倍價格,還附贈珍貴的香料,足見其對改良織布機的重視,也體現了天竺的誠意。但他並未立刻答應,而是趁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陛下如此慷慨,臣感激不儘。不過,臣還有兩個小小的請求,希望陛下能應允。”
“使者請講,隻要朕能辦到,定不推辭。”國王爽快地說道。
“第一,我們大唐的嶺南地區氣候溫暖,非常適合種植棉花,卻缺乏優質的棉花種子,希望陛下能提供一些顆粒飽滿的棉花種子,供我們帶回大唐種植;第二,我們大唐的工匠們一直在研究玻璃製造技術,卻始終未能掌握關鍵的工藝,聽聞天竺的玻璃製造技術非常先進,希望陛下能安排國內最頂尖的玻璃工匠,向我們的工匠傳授技術。”李逸誠懇地說道,“若陛下能應允這兩個請求,臣願再額外贈送五十塊我們大唐改良的香料肥皂,這種肥皂去汙力強,還帶有淡淡的香氣,很適合日常使用。”
國王聞言,毫不猶豫地答應:“這兩個請求都不算難事!棉花種子我們天竺有的是,朕立刻讓人給你裝十箱,保證每一顆都是顆粒飽滿、品質優良的種子;至於玻璃製造技術,朕會讓國內最頂尖的玻璃工匠,從石英砂的篩選、窯爐的搭建,到玻璃溶液的燒製、器皿的塑形,全程向你們的工匠傾囊相授,絕不藏私。”
“多謝陛下!”李逸躬身行禮,心中滿是喜悅。此次天竺之行,不僅能換回足夠逸品軒使用兩年的香料,還能獲得優質的棉花種子與玻璃製造技術,可謂滿載而歸。
當天下午,國王便派人將三百匹上等絲綢、一百斤胡椒、五十斤豆蔻與十箱棉花種子送到了“逸品號”商船上。絲綢質地柔軟,色澤鮮亮,有紅色、藍色、綠色等多種顏色,都是天竺最優質的產品;胡椒與豆蔻顆粒飽滿,散發著濃鬱的香氣,一看便知是上等貨色;棉花種子裝在特製的陶罐裡,罐口用蠟密封,防止受潮,每一顆種子都飽滿圓潤,充滿生機。
李逸也如約將五十塊香料肥皂送到了國王的宮殿。肥皂呈淡黃色,表麵光滑,散發著淡淡的安息香氣息,國王試用後,對肥皂的去汙效果讚不絕口,當即決定將肥皂作為貴族的日常用品,並表示未來會從大唐大量采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俱屍那揭羅港的海麵上,波光粼粼。李逸站在商船上,看著天竺官員與百姓們友好的笑容,心中滿是感慨。此次天竺登陸,不僅開啟了大唐與天竺的貿易新篇章,更為兩國的文化與技術交流搭建了橋梁。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逸品號”還會帶來更多的大唐物產,也會將天竺的特色商品帶回大唐,讓兩國百姓都能享受到貿易帶來的紅利。
而此刻,隨行的工匠孫師傅已經開始與天竺的玻璃工匠交流,兩人坐在船艙裡,拿著圖紙,一邊比劃一邊討論,時不時還會用筆記錄下關鍵的技術要點。李逸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玻璃製造技術的引進,將為大唐的手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這,正是他此次遠航天竺的重要目標之一。
夜色漸深,俱屍那揭羅港的燈火漸漸亮起,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點綴在黑暗的海麵上。“逸品號”商船上,船員們也開始慶祝此次順利登陸與貿易的初步成功,大家圍坐在甲板上,吃著從天竺購買的水果,喝著帶來的葡萄酒,暢談著未來的貿易計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與期待。
李逸看著眼前熱鬨的場景,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知道,此次天竺之行,隻是“逸品號”遠洋貿易的一個起點,未來,他們還會駛向更遠的波斯、阿拉伯,甚至歐洲、非洲,將大唐的文明與物產帶向更廣闊的世界,也將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帶回大唐,在海上貿易的道路上,書寫新的傳奇。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