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正月初二,天剛蒙蒙亮,街頭的燈籠還未熄滅,空氣中已飄滿了喜慶的氣息。從蘇瑤居住的城南小院到逸品軒的街道兩旁,百姓們早已自發聚集,有的搬來小板凳坐在路邊,有的踮著腳趴在院牆頭上,孩子們手裡攥著逸品軒的喜糖,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今天李大人和蘇姑娘的婚禮”——這場被長安百姓盼了半年的婚事,終於在新年伊始拉開帷幕,成了開年最熱鬨的盛事。
蘇瑤的小院裡,燭火通明。柳大娘與逸品女紅坊的繡娘們圍著蘇瑤,正為她做最後的梳妝。蘇瑤身著那件正紅的流雲錦嫁衣,金線繡的並蒂蓮在晨光中熠熠生輝,裙擺的珍珠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曳,宛如碧波中的紅蓮。柳大娘拿起一支鑲嵌著珍珠的發簪,小心翼翼地插在蘇瑤的發髻上,笑著說:“蘇姑娘,這發簪是我們女紅坊的姐妹們一起做的,上麵的‘同心結’紋樣,祝你們永遠同心同德,白頭偕老。”
蘇瑤對著銅鏡,看著鏡中身著嫁衣的自己,臉頰微紅,眼中滿是幸福。她輕輕撫摸著嫁衣上的並蒂蓮,想起半年前與李逸一起設計嫁衣紋樣的場景——李逸說“並蒂蓮象征同根同心,就像我們一起為百姓做事,永遠不分開”,如今,這句話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姑娘,李大人的迎親隊伍快到了!”侍女小桃快步跑進房間,語氣中滿是激動。蘇瑤聞言,心跳不由得加快,她深吸一口氣,對著銅鏡露出一個溫柔的笑容——她知道,從今天起,她將與李逸攜手,不僅是夫妻,更是並肩推動民生改革的夥伴。
此時的街頭,一陣歡快的鼓樂聲由遠及近。李逸身著深紅色的三品官袍,腰束玉帶,胸前彆著一朵大紅綢花,騎著一匹雪白的駿馬走在迎親隊伍最前方。他身姿挺拔,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不時向路邊的百姓揮手致意。迎親隊伍足足有百米長:前麵是吹嗩呐、敲鑼鼓的樂師,中間是抬著嫁妝的隨從嫁妝多是逸品學院的教材、市舶司的貿易報表,還有蘇瑤親手繡的“民生圖”,沒有金銀珠寶,卻滿是兩人的初心),後麵是逸品軒的員工組成的“喜糖方陣”,每隔幾步便向百姓分發喜糖,引得孩子們歡呼著追在隊伍後麵。
“李大人好!”“蘇姑娘一定很漂亮!”路邊的百姓紛紛揮手,有的還自發撒起了五穀雜糧,寓意“五穀豐登,吉祥如意”。賣糕點的王大娘從攤位上拿起一碟剛做好的桂花糕,遞到李逸麵前:“李大人,嘗嘗我的桂花糕,祝你們甜甜蜜蜜!”
李逸翻身下馬,接過桂花糕,笑著道謝:“多謝王大娘,您的心意我們收下了。”他掰下一塊放進嘴裡,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開,正如他此刻的心情——滿是溫暖與幸福。
迎親隊伍行至廣濟路時,百姓的歡呼聲達到了頂峰。這條半個月前剛拓寬的街道,如今擠滿了圍觀的人群,大家看著寬敞的路麵上整齊的迎親隊伍,紛紛感歎:“多虧了李大人拓寬街道,不然這麼長的隊伍,早就堵在路上了!”“李大人和蘇姑娘都是為百姓辦事的好人,他們的婚禮就該這麼熱鬨!”
隊伍行至蘇瑤的小院門前,李逸下馬,手持一把紅綢花,快步走進院內。蘇瑤正站在廊下等候,看到李逸,眼中滿是笑意。李逸走到她麵前,輕聲說:“瑤兒,我來接你了。”蘇瑤點點頭,伸出手,李逸輕輕握住她的手,兩人並肩走出小院,在百姓的歡呼聲中,坐上了裝飾著紅綢與鮮花的馬車。
迎親隊伍朝著逸品軒的方向返回,途中,突然傳來一陣“砰砰”的巨響——隻見遠處的泉州港方向,升起了一朵朵絢爛的煙花,有的像盛開的牡丹,有的像漫天的星雨,最令人驚歎的是,有幾簇煙花在空中組成了“同心”“民生”的字樣,照亮了半邊天空。
“是‘逸品號’的煙花!”有人高聲喊道。百姓們紛紛抬頭,看著空中的煙花,臉上滿是驚喜。原來,“逸品號”的船隊得知李逸與蘇瑤今日成婚,特意從泉州港運來改良的煙花將火藥與顏料結合,製成觀賞性煙花),在婚禮當天鳴炮助興,既表祝賀,也向長安百姓展示“逸品號”的實力。
李逸與蘇瑤坐在馬車內,透過車窗看著空中的煙花,心中滿是感動。蘇瑤輕聲說:“逸哥哥,你看,連‘逸品號’的兄弟們都來為我們祝賀了。”李逸握緊她的手,眼中滿是堅定:“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婚禮不僅是個人的喜事,更是所有為民生努力的人的共同喜悅。”
半個時辰後,迎親隊伍抵達逸品軒。逸品軒早已布置得煥然一新:門前懸掛著唐太宗親題的“同心濟世”匾額,兩側的柱子上貼著“為民辦事結同心,務實利民共此生”的對聯,院內的空地上擺著數十張圓桌,桌上整齊擺放著同心鏡、喜糖與逸品酒莊的葡萄佳釀,既有皇家的莊重,又有民生的溫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宗派來的主婚人魏徵早已等候在院內。魏徵身著紫色官袍,手持主婚文書,看到李逸與蘇瑤走來,笑著迎上前:“李侍郎,蘇姑娘,陛下特意讓我轉告你們,祝你們新婚快樂,未來繼續攜手為民,不負初心。”
李逸與蘇瑤躬身行禮:“謝陛下恩典,謝魏大人。”
程處默、秦懷玉等李逸的好友也紛紛上前祝賀。程處默拍著李逸的肩膀,大笑著說:“李兄,你可算娶到蘇姑娘了!以後咱們不僅是同僚,更是親家程處默的女兒與李逸的侄子定了娃娃親),還要一起支持你推動改革!”
秦懷玉則遞上一份賀禮——一把精致的銅製農具模型:“這是我從江南帶來的‘逸品犁’模型,祝你們以後的日子像這農具一樣,腳踏實地,為百姓耕耘出更好的生活。”
婚禮儀式在辰時準時開始。魏徵站在院中高台上,手持主婚文書,聲音洪亮地說道:“今日,戶部侍郎李逸與蘇瑤姑娘喜結連理。李逸自入仕以來,鹽鐵改革穩定民生,海上貿易充實國庫,街道拓寬便利百姓;蘇瑤姑娘輔佐李逸,創辦女紅坊,推廣女子技藝,惠及萬千女子。二人皆以‘務實利民’為初心,今日成婚,不僅是個人之喜,更是大唐百姓之喜!朕代傳聖意)特賜‘同心濟世’匾額,祝二人同心同德,共促大唐繁榮!”
魏徵話音剛落,院內院外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百姓們紛紛叫好,有的甚至激動地流下眼淚——他們知道,李逸與蘇瑤的結合,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民生工程落地,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接下來是交換信物的環節。李逸從懷中取出一麵同心鏡,鏡麵刻著“同心永結”,正是之前逸品軒婚慶係列的樣品;蘇瑤則取出一把小巧的玉尺,正是太宗賜給李逸的“國器”玉尺的縮小版蘇瑤特意讓工匠製作的)。
“瑤兒,這麵同心鏡,象征我們永遠同心,無論未來遇到多少困難,都一起麵對。”李逸將同心鏡遞給蘇瑤,語氣堅定。
蘇瑤接過同心鏡,將玉尺遞給李逸:“逸哥哥,這把玉尺,是我仿照陛下賜你的‘國器’做的,希望你永遠記得‘丈量民生,不失分毫’的囑托,我們一起為百姓辦事,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兩人交換信物後,院內的喜宴正式開始。喜宴的菜品充滿了“民生特色”:有江南的水稻做成的“五穀飯”,有逸品酒莊的葡萄佳釀,有江南芒果做成的“芒果糕”,還有西域商路運來的香料烹製的“香料雞”——每一道菜都與他們推動的改革相關,既是對過往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喜宴不分權貴與平民:魏徵、程處默等官員坐在主桌,與李逸、蘇瑤共飲;張掌櫃、王大娘等百姓坐在院內的圓桌,與逸品學院的學子、“逸品號”的船員一起用餐。程處默端著酒杯走到百姓桌前,與張掌櫃碰杯:“張掌櫃,之前李兄推動街道拓寬,沒少麻煩你,我敬你一杯!”
張掌櫃連忙起身,受寵若驚地說:“程將軍客氣了!李大人是為百姓辦事,我們支持是應該的!祝李大人和蘇姑娘新婚快樂!”
席間,逸品學院的學子們還表演了節目:商科的學子朗誦了《民生賦》,農科的學子演唱了《江南豐收曲》,工科的學子展示了改良的小型織布機模型,醫科的學子為百姓免費測量身體——整個喜宴熱鬨非凡,既有權貴的祝福,又有平民的歡笑,真正實現了“平民與權貴共慶”。
午後,婚禮進入尾聲。李逸與蘇瑤並肩站在逸品軒的二樓,看著院內院外仍在歡慶的百姓,心中滿是欣慰。蘇瑤輕聲說:“逸哥哥,你看,這麼多百姓來為我們祝賀,我們以後更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負他們。”
李逸點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長安城——街道上的百姓仍在討論著這場婚禮,空中偶爾還能看到“逸品號”放的煙花,整個長安都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中。“瑤兒,我們的婚禮,是長安百姓給我們的‘民生答卷’。未來,我們要繼續拓寬更多的‘路’——不僅是街道,還有民生改革的路、海上貿易的路、人才培養的路,讓大唐的每一個百姓,都能走在幸福的路上。”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逸品軒的“同心濟世”匾額上,為這場盛大的婚禮鍍上一層溫暖的光芒。百姓們漸漸散去,卻仍在街頭巷尾討論著“今天的婚禮真熱鬨”“李大人和蘇姑娘真是好人”,孩子們則拿著煙花的殘骸,興奮地向小夥伴炫耀。
這場婚禮,沒有皇家婚禮的奢華排場,卻有著最真摯的百姓祝福;沒有世家婚禮的門第之見,卻有著權貴與平民的平等共慶。它成了長安史上最特彆的婚禮,不僅記錄了李逸與蘇瑤的愛情,更見證了“務實利民”理念的深入人心——正如唐太宗親題的“同心濟世”,李逸與蘇瑤的結合,不僅是個人的同心,更是與百姓的同心,與大唐繁榮的同心。
夜色漸深,長安的燈籠再次亮起,照亮了寬敞的街道,也照亮了李逸與蘇瑤未來的路。他們知道,這場婚禮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他們將以夫妻之名,繼續攜手,為大唐的民生與繁榮,書寫更多溫暖而堅定的篇章。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