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鐵律丹心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8章 鐵律丹心(1 / 2)

紫禁城的輪廓在破曉的晨光中逐漸清晰,那沉鬱而宏大的鐘聲,一聲接著一聲,厚重地撞擊著北京城尚且沉浸在薄霧與靜謐中的空氣。聲波仿佛實質的漣漪,蕩開夜幕最後的殘餘,驚起了棲息在宮簷下的雀鳥,撲棱著翅膀飛向泛著魚肚白的天空。

金色的晨曦,如同熔化的金液,開始小心翼翼地塗抹在層層疊疊的琉璃瓦上,瓦當下的陰影被驅散,反射出耀眼光芒的殿頂,仿佛一條條蟄伏蘇醒的金龍。然而,這片愈發燦爛的光輝,在試圖湧入武英殿那深邃的門窗時,卻似乎遭遇了無形的阻礙,難以完全穿透殿內彌漫的、幾乎凝成實質的肅殺與沉重。

武英殿內,光線晦明不定。巨大的蟠龍柱投下長長的陰影,空氣裡浮動著微塵,卻聽不見尋常的聲響,隻有一種近乎壓抑的寂靜。侍立的太監和宮女們如同泥塑木雕,屏息垂首,連衣料的摩擦聲都刻意放輕到了極致,仿佛生怕一絲動靜就會驚擾禦座上的君王,引爆那積聚已久的雷霆之怒。

李自成端坐在那象征天下權柄的龍椅之上,身姿依舊挺拔,但眉宇間籠罩著一層難以化開的疲憊與冷峻。他麵前的禦案,奏章與卷宗堆積如山,那不僅僅是待處理的政務,更是剛剛審結的關震、牛成飛一案的最終定讞。厚厚的紙頁,用濃墨寫就的罪狀、證詞、判詞,似乎還殘留著詔獄中特有的陰冷潮氣,以及更為深重的、由絕望和血腥混合的氣息。更深層處,仿佛能嗅到從那難以根除的貪腐膿瘡中散發出的、令人作嘔的腐朽味道。

他修長而帶著習武之人粗糲痕跡的手指,緩緩拂過最後一份卷宗的封麵,然後將其合上。動作很慢,帶著一種審慎的力道。他的指尖無意識地在那寫著最終判決的墨字上劃過——“淩遲”、“夷三族”、“滿門抄斬”。朱砂的印記鮮豔刺目,觸感卻是冰涼的,透過指尖,直抵心扉。那不僅僅是對幾個罪臣的判決,更是對他登基近十年來,整飭吏治努力的一次沉重拷問。

他的目光抬起,掃過殿下垂手恭立的內閣諸臣。首輔李岩,麵容清臒,眼神中帶著憂慮與深思;次輔牛金星,眉頭緊鎖,似乎在權衡著什麼;還有幾位新任的閣員,臉上同樣寫滿了凝重。他們顯然都深知,今日這場非同尋常的朝議,將決定大順朝未來吏治的走向,甚至國運的興衰。無人敢在此刻輕易出聲。

“都看完了?”李自成的聲音終於響起,不高,卻在這落針可聞的大殿中異常清晰,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以及更深層的、不容置疑的決絕。

他頓了頓,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看到了那已經身首異處的罪臣:“關震,朕曾寄予厚望。”他的聲音平穩,卻字字千鈞,“他是前清滿洲舊族出身,歸順我大順後,在順天府任上,勸課農桑,整頓治安,口碑亦算尚可。朕以為他熟知民事,可堪大用,擢其入刑部,委以審刑斷獄之重責。”他的話音逐漸轉冷,如同數九寒天的冰淩,“誰知……沈陽老家,三所豪宅,亭台樓閣,雕梁畫棟;良田萬頃,阡陌縱橫,皆是民脂民膏。辦案期間,收受牛家父子金銀逾萬兩,欺上瞞下,玩弄律法於股掌之間,視朝廷綱紀如無物!”他的手指在禦案上輕輕一叩,發出沉悶的聲響,“其行可誅,其心當剮!”

他的視線掃過卷宗上另外幾個名字,語氣更添寒意:“還有那潘一楠、王碩、李延赫之流,沆瀣一氣,朋比為奸,將國法視為兒戲。牛成飛父子,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竟能以銀錢買命,逍遙法外,致無辜者冤死,讀書人含恨!”他的聲音裡壓抑著怒火,“此案,若非舉人方傑民不惜自身安危,拚死鳴冤;若非千總焦舜生堅守道義,舍命追查,幾乎就要石沉大海,成為又一樁千古沉冤!”

他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身,明黃色的龍袍帶動空氣,發出獵獵的聲響,打破了殿內凝固的氣氛。“關震等人,已依律嚴懲,明正典刑。然,一案之結,非萬事皆休!”他的目光如電,射向殿下的群臣,“朕近日夜不能寐,反複思量。我大順立國近十載,太祖皇帝在位時便定下嚴刑峻法以懲貪墨,《大順律》、《大誥》條文不可謂不嚴厲,緣何仍有此等駭人聽聞、動搖國本之弊案發生?是律法本身尚有疏漏,給了蠹蟲可乘之機?還是執行不夠堅決,讓某些人心存僥幸!”

內閣首輔李岩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躬身奏對,他的聲音沉穩而清晰:“陛下明鑒。前明之亡,吏治腐敗、貪墨橫行乃是重要禍根,甚至可說是首要禍根。我朝雖承明製,亦定《大順律》、《大誥》,強調重典治吏,然貪腐如同原上野草,根基深藏,稍有不慎,春風一吹便死灰複燃,甚至蔓延更烈。關震之案,暴露出此前懲貪法令,或失之於粗疏,條款不夠具體,難以涵蓋層出不窮的貪墨手段;或失之於遲緩,對某些隱蔽罪行反應不夠及時;尤其重要的是,對貪墨之行的區分不夠細致,未能明確區分其對社會、對百姓造成的不同危害,導致震懾之力有所不足,亦未能充分體察民情民心,以致某些官員心存僥幸,甚至相互包庇,結成利益網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輔牛金星緊接著接口,他的語氣更為急切,帶著一種尋求製度完善的迫切:“李閣老所言,切中要害。臣細細思之,以為當借此案震動朝野之機,重新厘定、細化懲貪法令,務求細致分明,輕重有度,如同工匠手中既有斤兩,亦有尺規。既要有雷霆萬鈞之勢,對罪大惡極者施以嚴懲,以儆效尤,使後來者望而生畏;亦需有菩薩慈悲心腸,甄彆具體情節,區分罪惡輕重,使最終刑罰與所犯之罪相當,罰當其罪。如此,方能令百官心服口服,不敢怨懟,亦使天下百姓親眼目睹、親耳聽聞,知曉朝廷反腐之決心、律法之公正,從而重拾對朝廷之信心。”

李自成微微頷首,臉上的線條似乎柔和了少許,但目光依舊銳利如鷹。他重新坐下,身體前傾,雙手按在禦案之上,掃視著眾臣:“二位愛卿所言,正合朕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終非長久之計。唯有從根本上完善律法,織密法網,方能遏製貪腐之源。今日,我等便在這武英殿,拋開繁文縟節,務求實效,議定一部更細致、更嚴明、亦更合乎情理、更能震懾人心的懲貪新法!”他的聲音斬釘截鐵,“務必讓貪官汙吏無所遁形,讓清廉之士得以伸張,讓天下百姓看得明白,聽得清楚,我大順朝廷,與貪腐勢不兩立,永無妥協!”

殿內的氣氛瞬間被點燃,變得熱烈而緊張。內閣大臣們,連同被急召入宮的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大理寺卿等司法主官,迅速圍繞著一項項具體的條款展開了激烈而深入的討論。引經據典者有之,援引前朝案例者有之,權衡當下國情者有之。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可能關係到無數人的身家性命,關係到吏治的清濁,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李岩首先提出了核心原則:“貪墨之罪,首重其心,次觀其行。其心之惡,在於以權謀私;其行之害,在於程度不同。下官以為,若官員隻收受賄賂,但並未借此直接盤剝、迫害具體百姓,或可視為貪財而未完全喪失良知,對黎民百姓尚存一絲敬畏,或至少是忌憚。此類罪行,雖然國法難容,但或可依據情節,酌情從輕發落,給予一線生機,以觀後效。”

新任刑部侍郎陳定生,年富力強,思維敏捷,立刻補充道:“李閣老所言甚是。但‘酌情’需有明確的尺度,否則易生新的弊端。下官建議,以貪墨數額為基礎,結合是否造成惡劣後果來劃分等級。例如,受賄貪墨數額在五十貫以下,且未造成人命、冤獄等嚴重後果者,或可視為情節輕微,依律杖責、降職、罰俸;五十貫以上至一百貫,則需削職為民,追奪誥敕,罰沒全部非法家產,並可視情況,罰其歸原籍種田,親身體驗民生之艱難,以砥礪其心誌,若有悔過,或可免除後續勞役。”

牛金星語氣堅決地接上:“一百貫以上至兩百貫,流放三千裡,至邊陲苦寒之地充軍或服苦役,觀其成效考慮後續刑滿;兩百貫以上至五百貫,絞刑立決,家產抄沒;五百貫以上者,立斬。但其直係家眷,若能證明並未參與貪墨,且不知情,或可酌情赦免,或僅流放,不必儘數株連,以免傷及無辜稚子,有違陛下仁德之心。”

當討論到涉及盤剝百姓的貪官時,殿內所有人的態度立刻變得空前一致,語氣也森冷起來,帶著一種近乎本能的厭惡與決絕。

“盤剝百姓者,與隻受賄者截然不同!”李自成的聲音低沉,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仿佛地底奔湧的熔岩,“此輩心如蛇蠍,毫無道德底線,視民如草芥,直接吮吸民髓民血。其罪,遠甚於尋常貪墨,當施以重罰,絕不姑息!”

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一向以剛正不阿著稱,此時更是須發皆張,高聲道:“陛下聖明,臣建議,凡有確鑿證據證明盤剝百姓者,如強征暴斂、克扣糧餉、勒索商民,致人破家、逃亡或死傷者,其定罪標準當大幅降低。三十貫以上,即斬首示眾,傳首地方;八十貫以上,當處剝皮實草之刑,將其人皮填滿草料,懸於其原任職衙署之公堂側,或城門之處,警示後來為官者;兩百貫以上,罪大惡極,可加熔銀灌目之刑,使其永世不得見天日,死後亦難瞑目;三百貫以上,或造成數十上百人家破人亡者……淩遲處死,以謝天下。且此類罪臣,無論最終核定數額大小,一旦查實有盤剝百姓之行,其三族儘誅,以絕其後,震懾宵小!”

“附議!”李岩沉聲道,臉上沒有任何不忍。

“臣亦附議,對此類蠹蟲,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憤,正綱紀!”牛金星和其他幾位大臣也紛紛表態,聲音在殿內回蕩,帶著鐵血的味道。

關於功臣與皇親國戚貪腐的處置,眾人斟酌良久,這裡涉及情、法、權的平衡。最終,還是李岩提出了一個相對折中但強調原則的方案:“功臣勳貴,皇親國戚,或於國有大功,或身份特殊,與國同休。若係初犯,且所犯非盤剝百姓之重罪,或可依其往日功勳、陛下親誼,由陛下聖裁,酌情減刑一等。例如,依律當斬首者,可改為絞刑,留其全屍;當流放者,可改為削職為民,禁錮於京城或府邸。然,必須輔以嚴格改造過程,令其深刻悔過,寫下悔罪書,並公告天下,以明朝廷法度之公,示陛下雖念舊情,但絕不姑息養奸。若有再犯,”李岩語氣一頓,目光掃過眾人,斬釘截鐵地說,“無論其往日功勞多大,與陛下親誼多近,定斬不饒,且需從重懲處,以儆效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條得到了李自成的微微頷首,算是為這個棘手的問題暫時定下了基調。

一條條,一款款,在激烈的辯論、嚴謹的推敲和反複的權衡中逐漸清晰、成型。陽光從高大的殿門縫隙中悄然偏移,殿內的光線隨之明暗交替,映照著每個人肅穆而專注的臉龐。檀香的煙霧在光束中嫋嫋盤旋,與空氣中彌漫的嚴肅氣息交織在一起。這部尚在醞釀中的《大順懲貪新律》,仿佛一柄正在被眾多能工巧匠精心鍛造的利劍,既要鋒利無比,寒光四射,能斬斷一切伸向民脂民膏的貪腐黑手;又要刻度精準,不枉不縱,體現律法的公正與威嚴。

……

當武英殿內的討論聲漸漸平息,新的懲貪法令初具雛形,隻待潤色文字、最終核定頒布之時,位於北京城西的光祿大夫府內,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雖無朝堂之上的劍拔弩張、言辭交鋒,但同樣彌漫著對關震一案及其深遠影響的深深思慮,隻是這思慮更帶了幾分朋友間閒談的隨意與深入。


最新小说: 八零:十歲上山打獵忙,全家幫忙 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紀進化五億年 小醜皇!追隨者全是絕世美女 重回1983:東北趕山狩獵年代 諸天:開局舌戰杏子林 我在聊齋當合同工 鳳棲九霄重生 拾穗兒 靈氣複蘇:開局獲得河圖洛書 傀儡修士逆改天道的熱血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