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毒瘴隱現鐵衣寒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穿越,闖王一統 > 第54章 毒瘴隱現鐵衣寒

第54章 毒瘴隱現鐵衣寒(2 / 2)

“活性炭不難。”李大坤打斷他,思路已經徹底活絡起來,語速也快了不少,“木材乾餾,或者專門燒製竹炭、果殼炭,然後進行破碎、篩選、活化處理……我記得好像可以用鹽水或者酸液處理來提高吸附性能?這個我可以試試。關鍵是麵罩本體的密封性和佩戴後的透氣性,這是個矛盾點。麵罩的材質,或許可以用浸過桐油或蠟的多層致密細棉布,增加阻隔性,再配合柔軟的皮革製作邊緣,儘量貼合不同人的麵部輪廓,減少縫隙。結構方麵,可以參考這個時代歐洲‘鳥嘴醫生’那種麵具的外形,但內部結構要徹底改造,留出空間放置我們的過濾層。”

戚睿涵眼前一亮:“對,鳥嘴麵具,這個時代應該已經有流傳,或者至少概念相似。過濾層就用你說的那種經過特殊處理、增加比表麵積的炭粉,或許還可以混合一些太醫院認為可能具有殺菌、辟穢作用的藥材粉末,比如蒼術、艾葉、雄黃之類的,將它們研磨得極細,夾在多層紗布或者更致密的棉紙之間。我們還需要設計一個呼氣閥,否則士兵戴久了,呼出的水汽無法排出,會非常悶熱難受,甚至導致窒息。”

“呼氣閥……這個有點技術難度,”李大坤摸著下巴,已然進入了全神貫注的研發狀態,“但也不是完全沒辦法。可以用打磨極薄的彈性銅片,做個簡單的單向閥試試,呼氣時頂開,吸氣時閉合。需要反複測試密封性。至於藥物方麵,太醫院肯定有應對時疫的成熟方子,比如什麼普濟消毒飲、達原飲之類,針對可能的呼吸道感染和瘟疫症狀,我們可以建議他們提前備藥,大規模煎製,配發給軍民。我們自己也要弄一些方便隨身攜帶、嗅聞的防疫香囊,或者濃縮的藥丸,作為輔助。”

兩人就在這寒風凜冽的小院裡,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深入,越說越具體。仿佛一瞬間回到了大學時代,在宿舍裡、在實驗室裡,為了一個課題、一個項目,激烈討論、碰撞思維的火花時光。隻是這一次,他們麵對的課題是如此沉重,如此殘酷,關乎著無數鮮活的生命,關乎著一個文明的延續。他們手中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沒有完善的工業體係,隻能依靠超越時代的知識眼光,和這個時代所能提供的有限材料,去挑戰一個來自同樣知識背景的對手所製造的、降維打擊般的恐怖武器。

接下來的日子,南京城皇宮一角,原本屬於太醫院下屬的一處存放藥材、相對僻靜的院落,被臨時劃撥給了新任太醫院使李大坤。

這裡迅速變得與眾不同,日夜燈火通明,人聲、敲打聲、研磨聲不絕於耳,成了整個南明王朝最奇特、也最寄予厚望的“防護裝備研發中心”和“臨時實驗室”。

李大坤展現出了驚人的行動力和資源調動能力。他憑借其禦膳房總管的職權雖然已升任太醫院使,但他仍兼管禦膳房,畢竟皇帝的胃口離不開他)和對宮中物料渠道的熱悉,迅速開出一張長長的清單,調集了所需的各類物資:上好的木炭、竹炭、各種厚度和密度的棉布、麻布、絲綢、柔軟的羊皮、牛皮、銅片、鐵線、各類工具,以及太醫院庫房裡幾乎所有被認為能“辟瘟解毒”的藥材,如蒼術、艾葉、雄黃、朱砂、麝香、丁香、藿香等等,堆積如山。

他甚至利用職權,在離院落不遠的一處空地上,讓人砌了一個小型炭窯,親自監督幾個信得過的工匠,按照他要求的方法和溫度,燒製用於製作過濾炭的特定竹炭和果木炭。他穿著官服,卻圍著圍裙,臉上時常沾著炭灰,親自上手處理燒好的炭塊,篩選顆粒,試驗用不同濃度的鹽水、醋液進行“活化”處理,並讓戚睿涵用他能想到的土辦法測試吸附效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戚睿涵則主要負責結構設計和理論支持。他將記憶中現代防毒麵具的簡化原理,結合李大坤關於“鳥嘴麵具”的建議,用毛筆在宣紙上繪製出一張張歪歪扭扭但標注清晰的結構圖、分解圖。他與李大坤,以及從工部借調來的幾位心靈手巧的老金銀匠、皮匠反複商討、修改設計方案。

這些老工匠起初對這位“廚子院長”和“戚公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感到匪夷所思,但在李大坤詳細解釋了“毒氣”、“疫氣”需要隔絕的道理,以及戚睿涵展示了初步的、簡陋的“科學原理”後,他們也被激起了好勝心和責任感,貢獻出了許多符合當時工藝水平的巧妙解決辦法。

他們嘗試了各種布料的組合,測試浸油或浸蠟後的透氣度與防水性能;精心打磨炭粉,用最細密的絲綢篩子篩選出不同目數的顆粒,然後與太醫提供的、研磨得極其精細的藥粉按不同比例混合,裝入特製的小布袋或夾層中,測試過濾效率和呼吸阻力。

過程絕非一帆風順。最初製作出的幾批麵罩原型,要麼過於笨重,佩戴起來如同頂著一個頭盔,轉動不靈;要麼邊緣密封不嚴,用簡單的煙霧測試點燃艾草靠近)發現漏氣嚴重;要麼就是呼吸阻力太大,正常人根本無法長時間佩戴和使用,稍一活動就會感到窒息。失敗的作品、不滿意的半成品,很快就堆滿了院子的一角。

但李大坤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耐心、毅力和動手能力。他仿佛將烹飪中對待食材火候、刀工、調味的那份極致精細和不斷嘗試的精神,完美地用到了這些冰冷的炭粉、布料和皮革上。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總結,一次次調整。他改良了炭粉的顆粒度和均勻度,調整了藥粉的種類和比例以減少呼吸阻力,甚至借鑒了蒸籠的密封原理,改進了麵罩邊緣皮革襯墊的填充物和形狀,使其能更好地適應不同臉型。

戚睿涵也充分利用了他有限的化學知識。雖然受限於時代,他無法提純高濃度酒精用於消毒,也無法製造出標準的化學消毒劑,但他指導工匠們用石灰水處理飲用水,建議所有可能重複使用的布製品必須煮沸消毒,並設計了一個極其簡陋但有效的氯氣測試裝置——他將少量綠礬與食鹽混合,加入濃醋加熱,製取微量的氯氣。這刺鼻、危險的黃綠色氣體,被用來在極端條件下,初步驗證麵罩過濾層的防護效果。每次測試都小心翼翼,如臨大敵。

時間在緊張的研發中飛逝,轉眼已到臘月中旬。

這一日,天氣陰沉,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打在窗紙上沙沙作響。在研發院落中央,一個用厚帆布臨時搭起來的、密封性尚可的簡易帳篷被立了起來。帳篷不大,僅能容納一人站立。帳篷外,戚睿涵和李大坤並肩而立,神情都異常緊張。被請來觀摩的史可法、馬士英派來的心腹代表,以及太醫院的幾位資深院判,也都神情肅穆地站在一旁,裹緊了身上的裘皮大氅,目光緊緊盯著那頂帳篷。

帳篷內,放置著他們最新一代,也是寄予厚望的“防毒防疫麵罩”原型機。麵罩主體是用多層浸過特製蠟液的厚實棉布與內側柔軟的羊皮縫製而成,眼睛部位鑲嵌著兩片精心打磨得儘可能薄而透明的優質雲母片,保證了基本的視野。口鼻部位是一個可拆卸的圓形或橢圓柱狀小盒,由薄木片或硬紙板製成,內填他們最新配置的、以最佳比例混合的炭粉與精選藥材以蒼術、艾葉為主,輔以少量丁香等)的濾芯。一個用彈性極佳的薄銅片精心製作的簡易單向呼氣閥,安裝在麵罩的側下方。整個麵罩用皮繩在腦後係緊。

一名自願參與測試的囚犯,在被告知了可能的風險後,被兩名戴著簡易口罩多層棉布製成)的兵士帶到了帳篷前。囚犯臉上帶著恐懼和聽天由命的表情。

戚睿涵最後一次檢查了麵罩和帳篷內的裝置——帳篷一角,放著那個小瓦盆,裡麵已經放置了製備氯氣的原料。他深吸一口氣,對囚犯點了點頭。

囚犯被帶入帳篷,兵士迅速拉好帳簾。按照事先反複訓練過的步驟,囚犯在裡麵戴上了那個造型怪異的麵罩。然後,帳篷外的戚睿涵示意,一名助手通過一根細長的竹管,向帳篷內投入一顆燒紅的木炭,引燃瓦盆中的混合物。

很快,一絲絲黃綠色的氯氣開始從瓦盆中緩緩逸出,在帳篷內不大的空間裡彌漫開來。帳篷並不完全密封,有極淡的氣味開始向外飄散,讓外麵靠近的人忍不住皺眉掩鼻,下意識地後退半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史可法緊握著拳頭,指節發白;太醫院的院判們伸長脖子,試圖透過帳簾的縫隙看清裡麵;馬士英的代表則麵無表情,但眼神深處也藏著一絲緊張。

時間一點點過去,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漫長。帳篷內起初能聽到囚犯有些粗重、緊張的呼吸聲,以及身體微微移動、摩擦帳篷布的聲音。但過了一會兒,裡麵的動靜似乎平穩了下來。那囚犯並沒有發出預想中的劇烈咳嗽或痛苦的掙紮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戚睿涵和李大坤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們知道,這氯氣的濃度、暴露時間,都無法與真實戰場上可能遇到的毒氣襲擊相比,但這至少是一個定性的、具有說服力的測試。

約莫一盞茶的時間到了。戚睿涵立刻示意。兵士迅速上前,掀開帳簾,一股淡淡的氯氣味和藥材、炭粉混合的奇特氣味飄散出來。裡麵的囚犯被快速帶出帳篷,來到上風處。

取下那個略顯沉重的麵罩後,囚犯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寒冷而新鮮的空氣,臉上雖然還殘留著驚悸和後怕,嘴唇也有些發白,但並無明顯的痛苦神色,眼神也還算清明。他回報說,戴上麵罩後,能清晰地聞到麵罩內那股濃鬱的、帶著苦味的藥材氣息和炭火的焦糊氣,但確實沒有聞到之前在外麵聞到的那股極其刺鼻、讓人喉嚨發癢的“惡臭”。隻是感覺麵罩內有些悶熱,呼吸比平常要費力一些,但完全可以忍受。

李大坤立刻上前,仔細檢查了麵罩的濾芯盒,發現外層的布料顏色略有變化,但內部濾料似乎尚未完全飽和。他又趕緊讓隨行的太醫上前為囚犯診脈,檢查瞳孔、舌苔等。太醫仔細檢查後,回報:“陛下,諸位大人,此人脈象略速,乃心神緊張所致,但並無中毒之邪象,身體亦無大礙。”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李大坤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猛地轉過頭,看向戚睿涵,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連日來的疲憊似乎一掃而空。

戚睿涵也長長地、徹底地舒了一口氣,一直緊繃的肩膀終於放鬆了些許。儘管他知道,這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測試條件簡陋,氯氣也無法完全模擬可能存在的細菌或病毒,更無法模擬戰場惡劣環境下的長期佩戴和使用,但這無疑證明了他們的設計思路是可行的,核心的過濾、密封、呼吸閥理念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從零到一的巨大突破。

他轉向史可法等官員,鄭重地拱手道:“史閣老,諸位大人,此麵罩雖顯簡陋粗糙,遠非完美,但經此測試,確能有效防護類似‘綠氣’之毒煞。對於可能通過飛沫、塵埃傳播的疫病邪氣,亦能起到相當的物理隔絕之效。若能舉國之力,大規模製作,優先配發給前線將士、重要城池的守軍、醫官以及巡邏丁壯,必能大大減少毒氣與疫病造成的傷亡,穩定軍心民心!”

史可法親眼目睹了測試過程,雖然對那“科學原理”仍是一知半解,但結果擺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他臉上露出了許久未見的、一絲真正的振奮之色,連連點頭:“好,好,戚公子,李院使,二位真乃國之乾城。此物若能量產,實乃挽救萬千生靈之無上功德。本官即刻回稟陛下與馬閣老,奏請工部、戶部及各地方官府,全力配合,征調匠人,趕製此‘驅鬼罩’!”

馬士英派來的代表也微微頷首,表示會如實稟報。太醫院的院判們更是對李大坤這個“空降”的院使刮目相看,態度恭敬了許多,紛紛表示會全力協助完善防疫藥方和後續的醫療支持。

消息迅速傳入宮中,朱由崧聞訊,龍顏大悅,多日來的陰鬱和驚惶一掃而空,立刻再次下旨,命工部、太醫院、內府各監局全力配合,征調南京城內外的所有能工巧匠和大量擅長女紅的婦人,按照李大坤和戚睿涵最終製定的標準圖紙和工藝流程,日夜不停地趕製這種“驅鬼罩”以及配套的可替換過濾濾芯。同時,由太醫院根據古籍方劑並結合江南地域、氣候特點擬定的防疫湯藥方子,也作為官方指南,以六百裡加急的速度,下發各地府縣,要求各地立即籌集藥材,提前備藥,一旦發現疫情苗頭或遭遇可疑攻擊,立即在城鄉各處設立防疫湯藥鋪,免費發放給軍民。

南京城的這個冬天,在表麵的壓抑和寧靜之下,一股緊張而有序的備戰潛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湧動著。皇宮內的那個小院落,燈火常常徹夜不熄。李大坤和戚睿涵,這對來自近四百年後的室友,在這個遙遠而危機的時空,為了對抗另一位墮落的同窗所帶來的、可能毀滅一切的災難,傾注著他們的智慧、心血和全部的努力。

夜深人靜時,戚睿涵常常獨自一人站在院落中,看著南京冬日天空中那被薄雲遮掩、顯得黯淡而遙遠的星月。寒風吹過,帶著江南特有的、浸入骨髓的濕冷寒意。他下意識地摸了摸懷中那個冰涼、電量早已耗儘的智能手機。這來自未來的造物,如今隻剩下一塊冰冷的玻璃和金屬。但他知道,裡麵或許還存著昔日他們五人——他,白詩涵,李大坤,張曉宇,袁薇,一起在大學校園裡、在旅遊景點時留下的合影。照片上,白詩涵依偎在他身邊,笑靨如花;袁薇站在張曉宇身旁,溫柔嫻靜;李大坤則搞怪地做著鬼臉;而那時的張曉宇,臉上帶著陽光而略帶靦腆的笑容,眼神清澈,對未來充滿憧憬……

那些笑容清晰如昨,溫暖得仿佛能驅散此刻南京冬夜的所有寒冷。

而如今……白詩涵不知所蹤,袁薇生死難料,張曉宇……他閉上眼,腦海中無法控製地浮現出北京城中那個陰暗柴房裡,張曉宇那張因為仇恨和痛苦而徹底扭曲、充滿怨毒的臉,以及後來在斥候得到的戰報裡,隱約見到的關於“瘟疫武器”的、那冰冷得不帶一絲人氣的瘋狂話語。

“曉宇,你究竟還要在這條複仇的路上走多遠……究竟還要拉上多少無辜的人為你陪葬……”他在心中默問,卻無人能答。寒夜寂寂,隻有遠處工匠坊裡傳來的、為趕製“驅鬼罩”而不眠不休的敲打聲、縫紉聲,以及彌漫在研發院落空氣中的、混合了藥草苦澀與炭火焦糊的氣味,無比真實地提醒著他——一場更加殘酷、更加超越這個時代所有人認知的、混合了無形毒瘴與有形鐵蹄的戰爭,已然迫在眉睫,如同這冬夜蓄勢的暴風雪。

他們傾儘全力製作的這些“驅鬼罩”,這些依據有限知識配比的藥湯,是否能真正抵擋住那來自同窗之手、即將到來的、凝聚了現代科學黑暗麵的死亡風暴?

猶未可知。

前路依舊迷茫,危機四伏。

但,這是他們必須邁出的第一步,是絕望中為自己,也為這片土地上掙紮求生的人們,點燃的第一縷,微弱的希望之火。

喜歡明末穿越,闖王一統請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闖王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在農行的日子 一起擺爛吧!我的反派師尊! 重生後,全門派都是我的守護神 多子多福,養育後代得長生 靈蔬天價?抱歉,有錢也得排隊 末世進化我是異種生物製造師 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 仙尊重生:強吻校花後,全網炸了 第四天災:到底誰才是域外天魔 模擬器:我,諸天至高家族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