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行程,是攀登八達嶺長城。
站在巍峨的城牆之上,極目遠眺,群山如濤,層層疊疊,蒼翠欲滴,而那磚石砌成的巨龍便在這起伏的山脊上蜿蜒盤旋,伸向視野的儘頭,消失在薄霧籠罩的遠山之中。春末的山風帶著十足的涼意,呼嘯著吹過垛口,吹動眾人的發絲與衣角,帶來草木的清新氣息和泥土的芬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董小倩伸出微微冰涼的手,輕輕撫摸著身邊那些飽經數百年風霜雨雪、色澤沉黯卻依舊堅實的城磚,仿佛能感受到其上傳來的厚重曆史感與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意誌。磚石表麵粗糙而冰冷,帶著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她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輕聲吟誦著王昌齡的詩句,隨即又若有所思地說道,聲音被山風吹得有些飄忽,“聽聞後世有言,‘不到長城非好漢’。今日親身立於這城牆之上,方解其意。以此等雄關險隘抵禦外侮,守護身後黎民百姓,方顯我華夏風骨之剛毅。”
她想到的,自然是明末那段內憂外患、烽火連天的歲月,以及最終在戚睿涵等人的努力下被艱難扭轉的命運,語氣中不免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壯與慶幸。她仿佛能看到,在另一個時空裡,這片土地曾經燃燒的戰火,而如今,隻剩下和平的風吹過古老的城牆。
戚睿涵站在她身旁,雙手扶著冰冷的垛牆,感受著石頭的堅實,心中想的卻更多。在這條改變了的曆史線上,長城的象征意義或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軍事防禦,更多地內化為了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精神圖騰,而非僅僅是悲壯抵抗的見證。
他指著遠處那些被精心保護、鬱鬱蔥蔥的山嶺,對董小倩說:“你看,這裡的生態保護得很好。長城內外,如今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戰場,皆是安居樂業的家園。它現在是我們回顧曆史、汲取力量的場所。你看那些來攀登的人,臉上是挑戰自我的興奮,是對這壯麗景色的欣賞,而不是對戰爭的憂慮。”的確,周圍穿著各色運動服或漢服的遊客們,大多臉上帶著輕鬆的笑容,拍照留念,或是氣喘籲籲卻滿足地繼續攀登。
另一邊,袁薇和白詩悅正忙著以蜿蜒壯麗的長城為背景,互相拍攝照片,時而倚著垛口,時而指著遠山,笑聲隨風飄散,為這古老肅穆的景觀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刁如苑則和戚睿涵低聲討論著長城沿線文創產品開發的巨大潛力,她甚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思考著,能否將戚睿涵他們那段不為人知的、穿梭於兩個時代之間的“曆史”,以一種隱秘而藝術的方式融入文創故事中,讓這段傳奇以另一種形式被講述和銘記。“比如,設計一套‘時空守護者’係列的徽章或者文具,圖案就采用一些帶有穿越隱喻的符號……”刁如苑的眼中閃爍著商業的敏銳光芒。
之後的行程,他們遊覽了天壇。
在祈年殿前,董小倩立刻被這棟擁有三重簷、覆蓋著獨特孔雀藍琉璃瓦的圓形木構建築深深吸引。她仰著頭,仔細研究著那層層收束的穹宇結構,與自己所學的明式建築技法相互印證,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這藻井,這鬥拱,雖形製與南京所見略有不同,然其營造法式,一脈相承,且更顯恢宏精巧,暗合天圓地方之意。”她在心中默默比對,對古代工匠的智慧讚歎不已。
在圜丘壇,她學著其他遊客的樣子,小心翼翼地站上中心那塊光滑的圓形天心石上,輕聲說話,感受著聲音奇妙的回蕩效果,體會著古人“祭天”時試圖與天地溝通、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虔誠與宏大理念。“古人雲,天人感應,於此壇上,或能窺得一絲玄機。”她低聲對身旁的戚睿涵說道,眼中帶著一絲敬畏。
香山公園則給了他們一番彆樣的幽靜體驗。雖已過了紅葉最盛、層林儘染的秋季,但暮春時節的香山滿目蒼翠,空氣清新沁人心脾,足以洗去連日遊覽的疲憊。
他們沿著蜿蜒的山道漫步,聽著不知名的鳥兒在深澗中清脆鳴叫,看著清澈的溪流潺潺流過布滿青苔的山石,偶爾還能遇到些同樣穿著漢服、特意來此山林間踏青尋幽的遊人,寬大的衣袂飄舉於蒼鬆翠柏之間,與自然融為一體,彆有一番遠離塵囂的出世風韻與詩意。
董小倩深深吸了一口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覺得連日的疲憊都被這山林間的靜謐洗滌一空。“若能常居此等山林,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亦是人生樂事。”她感慨道,語氣中流露出對這份寧靜的喜愛。
而此行的重頭戲,也是董小倩在聽聞行程安排後最為期待的一站,便是北京動物園。
一進入園內,董小倩那份屬於年輕女孩的好奇心與來自古代的靈魂求知欲便被徹底點燃。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動物、飼料和草木混合的獨特氣息,各種或高亢、或低沉、或尖銳的鳴叫聲、吼聲從四麵八方傳來,構成了一曲奇異的自然交響樂。首先吸引她目光的是羚牛區,那種介於牛與羊之間的奇特外形,披著金棕偏白色的長毛,頂著粗壯彎曲的角,讓她在欄杆外駐足良久,細細觀察,“此獸形態殊異,似牛非牛,似羊非羊,角勢雄奇,披毛覆身,宛如《山海經》中所錄之異獸走入凡間,實在令人稱奇。不知其性溫馴否?以何為食?”她一邊看,一邊向身旁的袁薇發出疑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到貘的展區,這種長著靈活長鼻子、體型笨拙憨厚、皮膚黝黑的動物正泡在水池中納涼,偶爾動動耳朵,甩甩鼻子,那副與世無爭的模樣讓董小倩忍俊不禁,掩口輕笑:“其鼻如象,其身如豬,性情卻看似溫順無害,世間竟有如此奇妙組合之物,造物之奇,果然無窮。瞧它那悠閒模樣,倒似個不理世事的隱士。”她看著貘慢悠悠地在水裡轉身,露出粉色的皮膚,覺得既怪異又可愛。
而當她看到來自非洲密林的霍加狓時,更是驚訝於其似驢非驢的優雅體型,以及後肢與臀部那清晰如斑馬般的黑白條紋,她湊近玻璃,試圖看得更清楚,鼻尖幾乎要碰到冰涼的玻璃麵,“此物……頸腿修長,紋彩斑斕,形態如此優雅怪異,莫非是古傳說中麒麟的近親?隻是缺了角鱗,更顯質樸天然。”她的猜測帶著古典的浪漫色彩,引得旁邊一位同樣穿著漢服、似乎對動物學頗有了解的老者微笑著點頭附和:“小姑娘聯想得有趣,霍加狓確實常被稱作‘森林長頸鹿’,與麒麟一樣,都帶著些神秘色彩呢。它生活在非洲剛果的密林裡,很不容易見到。”老者友善地補充了一些關於霍加狓習性的知識,董小倩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道謝。
在美洲野牛的展區,那龐大體型與披散長毛所展現出的原始力量和凶猛氣勢,讓她直觀地感受到了新大陸的粗獷與野性。幾頭巨大的野牛正低頭啃食著地上的草料,肌肉在厚實的皮毛下賁張,偶爾抬頭,眼神顯得平靜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力量感。“此牛體型竟如此碩大,披毛覆體,氣勢雄渾,若在曠野之中遇見,定然駭人。”她輕聲對戚睿涵說道,下意識地稍稍後退了半步。
當看到巨大的河馬從渾濁的水池中猛然冒出,張開那堪稱血盆的巨口,露出碩大的牙齒時,她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輕輕抽了口氣,“陸上竟有如此巨物,皮糙肉厚,血盆大口,潛於水中則如小山,真乃水中一方霸主,威勢駭人。”那河馬打了個響鼻,噴出陣陣水汽,又慢吞吞地沉入水中,隻留下幾個氣泡。董小倩撫了撫胸口,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巨口”嚇了一跳,隨即又覺得自己的反應有些好笑。
來到長頸鹿園區,幾隻高大的長頸鹿正邁著優雅的步伐,伸著長長的脖頸,取食高處的樹葉。董小倩眼睛驟然一亮,仿佛想起了什麼,脫口而出:“此乃‘玉麒麟’!元芝,詩悅,你們看,這與鄭和公公下西洋時,榜葛剌國進貢之‘玉麒麟’,畫師曾有圖錄傳世,與此獸一般無二。頸項修長,花紋雅致,神態安詳。”她激動地拉著身旁白詩悅的袖子,語氣中充滿了印證曆史的興奮。一隻長頸鹿恰好低下頭,用溫和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玻璃外的遊客,那長長的睫毛忽閃著,更顯得神態安詳。
戚睿涵和袁薇等人這才恍然,在明代,長頸鹿確實因其祥瑞的外表而被視為傳說中的“麒麟”或“玉麒麟”。旁邊那位老者再次投來讚許的目光,笑道:“小姑娘博聞強識,正是如此。這長頸鹿初入中土時,確被當作祥瑞呢。看來你讀過的書不少。”董小倩微微頷首致意,臉上泛起一絲被誇獎後的紅暈。
他們饒有興致地觀看了亞洲象用鼻子靈活如手般卷取飼草送入嘴中,也去看了樹懶如何能長時間掛在樹上一動不動,展現其驚人的“定力”,董小倩看著那隻幾乎靜止不動的樹懶,疑惑地問:“它……可是在修煉什麼龜息之法?竟能如此安之若素。”引得大家輕笑;小巧靈活的水獺在水中急速穿梭、翻滾嬉戲,逗得大家笑聲不斷,董小倩看著它們像水中精靈般靈活,眼中滿是喜愛;黑白相間、形似鼬科的臭鼬邁著憨態可掬的步伐,一旁的工作人員特意說明它們通常溫和,不會隨意釋放那著名的“防禦武器”。
董小倩仔細聽著講解,對這小動物的“防身之術”感到驚奇。還有各種色彩斑斕、鳴聲各異的鳥類園區,孔雀開屏時那絢麗的尾羽讓她讚歎不已;神態威猛、目光如電的金雕與白頭海雕的猛禽籠舍,那銳利的眼神和鉤狀的喙讓她感受到自然的威嚴;以及在仿照原生環境建造的館舍中靜伏不動、卻散發著原始氣息的巨蜥、鱷魚與各種蟒蛇,那冰冷的鱗片和潛在的危險感讓她屏息凝神。
然而,董小倩最流連忘返、看得目不轉睛的,無疑還是大熊貓館。看著那些黑白相間、圓滾滾毛茸茸的團子們,或慵懶地靠在木架上,用前爪抱著翠綠的竹葉,慢條斯理地啃食,發出清脆的咀嚼聲;或笨拙地嘗試攀爬光滑的木樁,時不時因失手而滾作一團,然後茫然地坐起來,晃晃圓圓的腦袋;或乾脆四仰八叉地躺在陽光下,安然酣睡,肚皮隨著呼吸輕輕起伏,她的臉上露出了近乎癡迷的喜愛之情,眼神柔軟得能滴出水來。
“食鐵獸竟如此憨態可掬,萌動人心。瞧它那黑眼圈,那圓耳朵,那慵懶姿態,真真是惹人憐愛!”她尤其喜歡那隻格外活躍好動、被稱為“西直門三太子”的雄性大熊貓萌蘭,以及它的家族成員。看著萌蘭在運動場上調皮搗蛋,或是抱著玩具不撒手,或是與同伴打鬨,又或是某一刻突然安靜下來,坐在地上若有所思地望著遊客,董小倩手中的相機幾乎不曾停歇,恨不得將每一個可愛的瞬間都記錄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甚至學著旁邊小朋友的樣子,對著玻璃後的熊貓輕輕揮手,雖然知道它們可能並不理解,但那份喜愛之情卻溢於言表。當萌蘭似乎朝她這個方向看了一眼時,她驚喜地低呼一聲,連忙拉身邊的戚睿涵看:“元芝你看,它是不是在看我們?”
戚睿涵看著董小倩像隻快樂的蝴蝶,穿梭於各個場館之間,如饑似渴地觀察著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獸”,聽著她不時引用《山海經》裡的描述或是明代的海內外見聞來對比、認知這些新鮮事物,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欣慰。這個廣闊而新奇的世界對她而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拓展著她認知的邊界,滋養著她對這個時代的熱愛。
他看到董小倩在熊貓紀念品商店裡,拿著一個毛茸茸的熊貓玩偶愛不釋手,最終刁如苑爽快地買下送給了她,她抱著玩偶,臉上露出孩子般純真的笑容,那是在另一個時空裡,背負著家國命運的她很少能流露出的神情。
五天的北京之旅轉瞬即逝,仿佛隻是彈指一揮間。登上返程的飛機時,董小倩依舊選擇了靠窗的位置。她係好安全帶,靜靜地望著窗外。下方,北京城的夜景如同一幅巨大無朋的星圖緩緩鋪陳開來,無數燈火勾勒出城市的脈絡,主乾道是流動的金色燈河,街區是鑲嵌著點點銀光的網格,巨大的建築群則像是用光雕琢出的奇異晶體,璀璨奪目,一直延伸到視野的儘頭,與天際的星光隱隱相接。她就那樣望著,久久不語,仿佛要將這片輝煌的燈火深深烙印在心底,將這五日的所見所感,都融入這無邊的光海之中。
直到飛機開始滑行、加速,最終輕盈地脫離跑道,爬升到高空,地麵的燈火漸漸模糊,縮小成一片朦朧的光海,最終融入下方浩瀚無邊的沉沉夜空與上方清晰可見的星辰之間,她才緩緩回過頭,目光掃過身旁的戚睿涵,又望向過道另一側的白詩悅、袁薇和前排的刁如苑,神情認真而莊重,眼中閃爍著複雜而明亮的光芒,說道:“此行收獲,勝讀十年書。我見到了皇城不再是帝王家,而成了萬民之園,百姓可著自家衣冠,自在遊賞,再無森嚴等級之隔;見到了長城依舊雄峙於群山之巔,守護的卻是一片太平安寧、生機勃勃,而非烽火連天;見到了《山海經》中的異獸竟真實存在,且來自五湖四海,方知天地之大,無奇不有,華夏之外,亦有廣袤世界;更見到了……我華夏衣冠,重現於街市巷陌,自然從容,宛如從未離去,已融入這現代煙火氣息之中,成為尋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她頓了頓,眼中閃爍著如同窗外星辰般堅定而明亮的光芒,聲音清晰而柔和,帶著一種曆經洗禮後的通透:“元芝,詩悅,薇薇,刁姐姐,多謝你們。讓我不僅看到了未來的模樣,更看到了……文明本應延續的,最好的模樣。這京城煙雲,這盛世華章,小倩此生難忘。”她的目光最後落在戚睿涵臉上,那裡麵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感激,有理解,有對過去的釋然,更有對未來的憧憬。
機艙內的燈光被調至柔和,營造出靜謐的氛圍。窗外是萬米高空中永恒的靜謐夜空與遠方清晰可見的點點繁星,如同一塊深藍色的天鵝絨上綴滿了鑽石。
戚睿涵伸出手,輕輕握住了身旁白詩悅的手,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在心,他們都明白這次旅行對董小倩、對他們所有人的意義。他又看向對麵座位上,正頭靠著頭低聲交談、臉上帶著輕鬆笑意的袁薇和刁如苑,她們似乎也在回味著這趟旅程的趣事。最後,他的目光再次落回到神情滿足而平和、眼中對未來充滿希冀的董小倩身上。
他知道,這趟旅程的意義,遠不止於一次簡單的觀光遊覽。它像一把鑰匙,為董小倩打開了通往這個嶄新世界的大門,讓她身臨其境地領略了現代北京的繁華與多元,更在她心中,深深地植根了對這個由他們親手參與塑造的、文明得以延續並蓬勃發展的世界的歸屬感與無限熱愛。
曆史的遺憾已被彌補,傷痕正在淡去,未來的壯麗長卷,正等待著他們,攜手共同去描繪更多精彩的篇章。飛機平穩地飛行在雲層之上,朝著南方那座同樣承載著無數曆史與未來的城市——南京,歸去。
喜歡明末穿越,闖王一統請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闖王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