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京華新律話平居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穿越,闖王一統 > 第158章 京華新律話平居

第158章 京華新律話平居(2 / 2)

幾人又圍繞著新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議論了一番,包括對農業恢複的促進,對商業可能產生的間接影響,以及對地方豪強勢力的製約等。戚睿涵憑借著自己超越時代的見識,在討論中提出了一些鼓勵工商、發展國內乃至海外貿易的初步構想,比如簡化商稅、設立官督商辦的工坊、探索與南洋、西洋的貿易路線等。這些想法引得對經濟頗為敏感的袁薇和出身商賈之家的董小倩頻頻發問,深入探討其中的可行性與細節。白詩悅則在一旁含笑聽著,偶爾補充幾句從現代管理角度出發的建議,氣氛熱烈而融洽。

聊了一陣,戚睿涵見透過雕花木窗欞投入室內的陽光愈發顯得明媚,便放下茶杯,提議道:“整日在這府中悶著議事、看書也無趣,外麵的陽光正好,不如我們出去走走?也叫上如苑姐和菲含,一起去看看,親身體驗一下這永昌九年冬日的北京城,在新政之下,究竟是何等光景,與我們來時有何不同。”

眾人皆表同意。白詩悅立刻起身,顯得興致勃勃;袁薇也合上了麵前的圖紙,眼中帶著期待;董小倩則輕輕整理了一下稍顯淩亂的鬢角,動作優雅。不多時,住在相鄰院落的刁如苑和劉菲含也應邀過來了。刁如苑一身靛藍色長裙,外罩同色比甲,氣質乾練沉穩,她經營的文創理念在此時空雖難以完全施展,但那份敏銳依舊;劉菲含則穿著鵝黃色的襖子,圍著雪白的狐裘圍領,性格細致溫婉,作為曾經的班長,她總是留意著細節。

六人稍作收拾,便一起出了寧國公府,信步走上了北京的街道。

冬日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略顯凹凸的青石板路麵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旌旗招展。賣雜貨的、沽酒的、售布匹的、挑擔叫賣小吃零食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馬蹄踏在石板上的嘚嘚聲、車輪碾過的轔轔聲,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交響樂。

販夫走卒,行人車馬,雖大多衣著樸素,甚至帶有補丁,但神色間少了往年常見的慌亂與麻木,多了幾分屬於太平年月的從容與安定。偶爾有裝飾華麗的馬車駛過,也能看到綢緞車簾被一隻纖手掀起一角,露出裡麵女眷好奇張望街景的臉龐。

劉菲含走在戚睿涵身邊,她性格細致,觀察力敏銳,走著走著,她忽然輕輕拉了拉戚睿涵的衣袖,示意他稍慢一步,然後壓低聲音,帶著一絲疑惑問道:“睿涵,你有沒有發現……街上這些女子,她們的腳……好像有點不對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戚睿涵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順著她的目光,仔細打量起過往行人的腳下。隻見來往的女性,無論是步行匆匆的平民女子,還是乘坐著小轎或慢行的富家小姐、夫人,她們裙擺下偶爾露出的鞋履,雖然大小不一,用料各異,但形狀都頗為正常,是自然的腳型,絕無他印象中那種因為極端纏足而導致的前端尖如角黍、腳背高高弓起、整體嚴重彎曲變形的所謂“三寸金蓮”的恐怖模樣。最多隻是有些女子的腳型,因穿著前端略尖的弓鞋,而顯得較為細長纖瘦,步履也相應地小一些,但整體行動並無大礙。

“對啊,”劉菲含見戚睿涵注意到了,便繼續說出自己的觀察和疑惑,眉頭微微蹙起,“我記得曆史書上說,古代婦女不是都要裹小腳嗎?那種很殘忍的,把腳骨弄斷、纏成三寸大小的‘三寸金蓮’。怎麼我看這裡,從我們到過的江南,再到這北京城,無論是小倩姐姐,還是街上走動的這些女子,好像都沒有那樣啊?隻有零星幾個,腳看起來特彆細長,走起路來有些扭捏,但也不是那種畸形的樣子。這和我以前了解的不太一樣。”

她這話一問出來,不僅戚睿涵,連稍微走在前麵的白詩悅、袁薇和刁如苑也都聽到了,她們放慢腳步,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她們來自現代,自然都知道“纏足”是中國古代一項迫害女性的陋習,但具體細節,以及這個由於戚睿涵介入而曆史走向大變的時空的情況,確實需要戚睿涵這個“曆史通”來解惑。董小倩則微微低頭,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裙擺下那雙穿著精致繡花弓鞋的腳,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有回憶,也有些微的窘迫。

戚睿涵笑了笑,語氣平和而舒緩地解釋道:“菲含這個問題問得好,非常細致。這也是一直以來,很多人對古代婦女纏足現象存在的普遍誤解。”他刻意放緩了腳步,讓其他幾人都能圍攏過來聽清,他們一行人站在街邊一棵葉子落儘的大槐樹下,倒也不甚引人注目。

“首先,我們需要厘清‘三寸金蓮’這個詞,”戚睿涵開始娓娓道來,如同在課堂上傳授知識,“中國女性纏足的風俗,學術界一般認為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宮,據說始於那位以纖麗著稱的貴妃窅娘,後來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教坊、青樓,再影響到士大夫家,最後蔓延至民間。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乃至直到前明,甚至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主流的、最普遍的纏足方式,並非後世那種極端殘酷的、刻意折斷腳骨、使腳嚴重畸形的做法。”

他頓了頓,組織了一下更精準的語言,目光掃過幾位認真聆聽的女性同伴,繼續說道:“更普遍的一種傳統纏足方式,在曆史上被稱為‘金蓮窄窄’或者‘細足’。其目的,主要是用長長的布帛,將女孩的腳,尤其是前腳掌和中間部分,束縛得纖細、窄小,以求達到瘦不盈握的視覺效果,但腳的長度,還是完全可以自然生長的,腳部的骨骼也基本保持完整,隻是受到約束。所謂‘三寸金蓮’,其實更多是指腳的寬度在三寸左右約10厘米),顯得小巧玲瓏,如同蓮花瓣尖,並非指腳的長度隻有三寸。那種長度也僅三寸且嚴重彎曲變形、幾乎無法承重行走的纏足,在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甚至可能更多是後世的一種誇張描述或者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的極端特例,在滿清以前是絕對不普遍存在的。”

他指了指街上一位剛剛走過、提著菜籃、步履相當穩健的中年婦人,說道:“你們看,像她這樣的,她們的腳可能比我們現代女性天足的要明顯窄小一些,腳型更尖,因為長期穿著弓鞋,但你們注意她的步伐,整體結構是正常的,足以支撐日常的行走和適當的勞作。”

劉菲含恍然大悟,眼睛睜得大了些:“原來是這樣,我就說嘛,如果古代女人都被纏成那種走不了路、需要人攙扶的畸形腳,那農村的女子還怎麼下地乾活?城市的平民女子還怎麼操持家務、出門謀生?整個社會的運轉都要出大問題了。”

“正是此理。”戚睿涵讚許地點點頭,“而且,纏足的程度和風尚,也因時代、地域、家庭階層而異,並非鐵板一塊。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家女,城市貧苦人家的女兒,很多時候纏足會比較寬鬆,甚至乾脆不纏,或者像小倩這樣,可能年少時家境尚可時纏過一段時間,後來家道中落或因為其他原因,就放開了,或者隻是象征性地纏一下,以求腳形看起來更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但絕不至於到傷殘、影響基本行動能力的地步。”

他繼續給大家補充更冷僻的知識:“實際上,不僅女子,古代有些特定群體的男子,也存在類似追求腳部纖細的習俗,同樣是這種細長腳型,多出現於一些江湖藝人、武師,或者某些追求‘飄逸’形象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為求步履輕盈、動作靈活,或者單純為了審美,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纏足,當然方式和目的與女性有所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一直默默聽著的董小倩抬起頭,臉頰微紅,輕聲道:“睿涵說得不錯。我……我家中姐妹,大約都是到十二三歲,身體開始發育時,母親才為我們請人開始纏足,用的也是相對溫和的方式,主要求個腳形窄削,穿起弓鞋來顯得輕盈好看。到十五六歲時,骨骼大致定型,便不再那般緊緊束縛了,隻是習慣使然,依舊穿著窄小的弓鞋。”她說著,似乎為了佐證戚睿涵的話,還微微側身,稍稍提起一點裙擺,小心翼翼地露出一雙穿著精美繡花弓鞋的腳。那鞋確實前端尖細,鞋幫很高,但整體鞋型是流暢的,絕非那種令人觸目驚心的畸形。她細聲補充道:“我這雙腳,寬度確在三寸左右,但長度……與詩悅妹妹的天然雙足相比,或許稍短些,卻絕非隻有三寸那般駭人。”

戚睿涵也笑了,帶著一絲調侃,試圖緩解董小倩微微的窘迫,也為了讓氣氛更輕鬆:“說來慚愧,我一個大男人,天生腳板不算寬大,自然生長的腳,寬度怕是還不到三寸呢。若隻按寬度來算,我這也是‘金蓮’了不成?”

他這話一出,頓時引得身邊五位女子忍俊不禁。白詩悅笑著輕輕捶了他肩膀一下:“貧嘴!哪有這麼比的,你這是偷換概念!”

袁薇也抿嘴笑道:“不過這麼一解釋,倒是解開了我心中存在已久的一個大疑惑。以前讀曆史,總是不理解,如果古代女人都是那種幾乎殘疾的腳,這個以農業為主的龐大社會簡直無法正常運轉了。原來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複雜,那種極端化的纏足並非自古如此,也非普遍現象。”

戚睿涵收斂了笑容,正色道:“至於菲含你提到的,那種將腳骨強行弄斷、彎曲、造成嚴重畸形和終身痛苦的極端纏足方式,根據後世曆史學家的研究,其大規模推行、標準化和極端化,主要是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尤其是在康熙、乾隆時期逐漸強化並成為主流審美。”

“哦?”此言一出,眾女都提起了興趣,連一向沉穩的刁如苑也投來專注的詢問目光。

“滿清以關外異族入主中原,為了從根本上削弱漢人的民族意識和反抗潛力,尤其是在身體上留下馴服的標記,他們在服飾、發式等方麵進行了極其嚴格和血腥的規定,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戚睿涵的聲音壓低了一些,帶著一絲曆史的沉痛與批判,“而在纏足問題上,他們可能通過潛移默化的審美引導,甚至某些隱性的政策鼓勵,促使漢人女子采用更極端、更致殘的纏足方式。因為一雙嚴重殘疾、無法正常行走的腳,不僅極大地限製了女子的活動範圍,使其難以遠行,無法參與許多社會活動,從而更便於家庭和社會的控製,也從身體上象征性地閹割了漢民族的一部分活力。有說法是‘男降女不降’,意指男子被迫剃發易服,從精神和象征意義上進行了奴化;而女子的極端纏足,則是從身體和行動能力上進行了另一種形式的禁錮與規訓,其危害同樣深遠。”

他環顧四周熙攘的人群,看著那些步履或匆忙或從容的女子,說道:“如今,覆滅明朝、將韃虜逐回關外的是我們漢人自己建立的大順王朝。陛下起於草莽,軍中原本就有健婦營,許多女子和男子一樣跋涉征戰,本就對那種摧殘身體、削弱勞動力的陋習深惡痛絕。加上立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生產建設,朝廷雖未必會立刻明令禁止傳統的‘細足’之風——因為這涉及深層的審美和社會習俗,難以一蹴而就;但對於那種導致殘疾的斷骨纏足,必然是持否定和抑製態度的。你們看,這京城之中,女子出行相對自如,能承擔各種勞作,便是明證。這種自然而健康的,或者至少是不影響基本功能的腳形,才是我們華夏自古以來更主流的形態,或者說,是至少被允許存在的常態。”

一番解釋,引經據典,結合現實觀察,條理清晰,徹底解開了劉菲含心中的謎團,也讓白詩悅、袁薇、刁如苑對這段被誤解的曆史有了更深入、更真切的認識。

劉菲含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認知負擔,感慨道:“原來如此。看來曆史書上的記載,有時為了強調某種現象,或者受限於史料,也隻是截取了最極端、最引人注目的一麵,反而忽略了更複雜、更廣闊的真相。這樣真好,這個時空的女子,至少目前看來,大部分不必受那種酷刑般的折磨,還能相對自由地行走在這天地之間。”她的目光追隨著一個提著籃子、腳步輕快地從他們身邊跑過的小女孩,眼中流露出欣慰。

陽光依舊明媚,透過光禿的枝椏,在六人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也灑在街道上那些為生活奔波的女子身上。董小倩悄悄地將裙擺放得更低些,完全遮住了鞋履,但她的步伐,在接下來的行走中,似乎比剛才更輕快、更坦然了一些。

戚睿涵看著身邊這些來自不同時空、擁有不同知識背景、卻因奇妙的命運聚集在一起的夥伴,再看著這逐漸恢複生機、並且似乎因為他和無數人的努力而走上了一條不同於他已知曆史那條沉淪道路的北京城,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有改變曆史的欣慰,有對未來的期待,也有對這條新道路前方未知挑戰的隱隱擔憂。但無論如何,眼前這片充滿生活氣息的景象,這場關於纏足曆史真相的深入討論,都讓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們正身處在一個正在被重新塑造的、活生生的曆史現場,他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走吧,”他最終說道,語氣恢複了平日的開朗與溫和,將那絲憂慮暫時壓下,“前門大街那邊,聽說新開了家南式茶樓,茶點頗為精致,口碑不錯。我們去嘗嘗鮮,也順便聽聽市井百姓們,對這些新政都有些什麼議論。”

眾人欣然應和,說笑著,繼續向前走去,融入了永昌九年冬日北京城那漸漸複蘇、充滿希望的人流之中。新的律法、新的稅製、還有這悄然改變著的社會風貌與身體觀念,一切都預示著,這個新生的大順王朝,正在摸索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道路,而他們的故事,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也還遠未結束。

喜歡明末穿越,闖王一統請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闖王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小醜皇!追隨者全是絕世美女 重回1983:東北趕山狩獵年代 諸天:開局舌戰杏子林 我在聊齋當合同工 鳳棲九霄重生 拾穗兒 靈氣複蘇:開局獲得河圖洛書 傀儡修士逆改天道的熱血傳奇 神界卷編製?憑考公卷贏諸神 快穿蘇景妧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