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秋田實穗,簡載傳承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7章 秋田實穗,簡載傳承

第7章 秋田實穗,簡載傳承(1 / 1)

立秋過後,晉地的麥田翻起了金浪。

趙無恤站在田埂上,看著農隊的人收割麥子。鐮刀劃過麥稈的“唰唰”聲,流民們的笑聲,還有趙狗兒跑前跑後的呼喊聲,混在一起,像一曲亂世裡難得的樂歌。風從麥田裡吹過,帶著成熟的麥香,拂過他懷裡的竹簡——那卷寫滿“鄰裡之禮”“同舟之禮”的新竹簡,已經被他用布條纏了三層,竹片邊緣磨出了包漿,卻比任何時候都厚重。

“無恤大哥!你看這穗子,多飽滿!”

趙狗兒抱著一捆麥子跑過來,麥芒上還沾著晨露,映著朝陽,閃著細碎的光。他的短褐已經換成了新的粗布衣,是用農隊收獲的麻織的,針腳比之前整齊多了——這是流民婦人教他縫的,也是他自己在竹簡上寫的“習藝之禮”。

趙無恤接過麥穗,指尖撚開麥殼,飽滿的麥粒滾落在掌心,帶著溫熱的土氣。“比去年的麥,飽滿多了。”他想起春旱時蔫黃的麥苗,想起眾人挖渠時磨破的手,想起那場遲來的雨,眼眶突然有些發熱——這些麥粒,不是土長的,是人心長的。

農隊的老農人走過來,手裡拿著一把木尺,量了量麥穗:“按這收成,除去‘什一稅’,每戶還能剩兩石糧,夠過冬了。”他的臉上滿是笑意,皺紋裡都藏著麥香,“活了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實在的稅——以前不管收多少,都被貴族搶得差不多了,今年……今年總算能給娃留口糧。”

趙無恤點點頭,心裡卻想起了範家。春旱時和範家將領的約定——秋收時按“什一稅”的數分糧,他沒忘,也不能忘。“趙午宗正那邊,已經備好分範家的糧了嗎?”他問身邊的趙氏士兵,士兵是趙鞅派來幫忙收麥的,也是來見證這場“禮的試驗”。

“備好了,就在營地外的糧倉裡,一共五十石。”士兵的聲音裡帶著敬佩,“族長說,這不僅是分糧,是讓範家看看,趙氏的‘禮’,比搶更管用。”

趙無恤笑了。他想起趙鞅之前說“亂世要靠狠”,現在卻主動備糧履約,這比任何誇讚都讓他開心——“禮”不是靠說的,是靠做的,做著做著,就會有人信,有人學,有人傳。

午後,範家的人來了。還是春旱時的那個將領,卻沒帶多少士兵,隻跟著兩個挑夫。他下了馬,看著滿田的金麥,又看了看營地外堆得整齊的糧袋,眼神裡滿是驚訝,沒了之前的輕蔑。

“這糧……真給我們?”將領的聲音有些不自在,他顯然沒料到趙氏真的會履約——亂世裡,約定像麥稈一樣脆,一折就斷,可眼前的糧袋,卻實打實地堆在那裡。

“春旱時說好了,秋收分糧。”趙無恤指著糧袋,“一共五十石,是農隊‘什一稅’的數,你點點。”他沒提春旱時的衝突,也沒提範家搶糧的事,隻提“約定”——這是《周禮》裡的“賓禮”,也是他在竹簡上寫的“守信之禮”。

將領沒點糧,卻走到麥田邊,蹲下來摸了摸麥茬。麥茬很齊,顯然是用心割的,沒有浪費一點。“你們……怎麼種的?”他突然問,聲音裡帶著困惑,“去年晉陽被圍,趙氏連自己都養不活,今年怎麼能種出這麼好的麥?”

趙無恤指了指農隊的人——老農人在曬糧,流民婦人在磨麵,趙狗兒在教小孩認麥穗上的麥粒。“不是趙氏種的,是他們種的。”他的聲音很輕,卻很堅定,“給他們地,給他們種子,按‘什一稅’收糧,不搶,不逼,不疑——這就是趙氏的‘禮’。”

將領沉默了,看著農隊的人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堆在一旁的糧袋,突然歎了口氣:“以前總覺得,亂世裡隻有搶才能活下去,現在才知道,讓農人好好種麥,比搶更能活下去。”他回頭對挑夫說,“把糧挑回去,告訴族長,趙氏的‘禮’,我們服了。”

看著範家的人挑著糧離開,趙無恤心裡的石頭落了地。他走到麥田邊的空地上,把懷裡的新竹簡掏出來,拿起竹筆,蘸了墨,在“同舟之禮”後麵,又寫了“守信之禮”“富民之禮”——這是秋收給“禮”的新注解,也是給亂世的新答案。

趙狗兒跑過來,看著竹簡上的新字,好奇地問:“無恤大哥,這些字,以後會有人看嗎?”

“會的。”趙無恤摸了摸他的頭,“以後會有很多人看,會有人照著做,會有人把這些字傳下去——就像你娘留下的麥種,種下去,就會發芽,就會長大,就會有新的麥。”

趙狗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從懷裡掏出一塊小小的竹片,上麵刻著一個歪歪扭扭的“禮”字——是他用鏽刀刻的,刻了好幾天,手指都磨破了。“我也想寫這些字,以後傳給我的娃。”他的聲音很認真,眼睛裡閃著光,像朝陽下的麥粒。

趙無恤接過竹片,指尖撫過刻痕,粗糙卻有力。他想起潏水河邊的老丈,想起麥田裡的曾點,想起趙鞅,想起農隊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這“禮”的刻者,有的刻在竹簡上,有的刻在麥田裡,有的刻在心裡,刻著刻著,就成了華夏的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傍晚,趙鞅來了。他沒穿朝服,隻穿了件粗布短褐,像個普通的農人,蹲在麥田裡,和老農人一起曬糧。“今年的麥,能讓趙氏的人,還有流民,都過個暖冬了。”他的聲音裡滿是欣慰,“你寫的那些‘禮’,我看了,很好——比《周禮》裡的字,更活,更實在。”

“是農隊的人一起做出來的,不是我一個人的。”趙無恤遞過新竹簡,“我想把這卷竹簡,交給宗族的史官,讓他們記下來,以後趙氏的人,都能看到。”

趙鞅接過竹簡,仔細翻看著,指尖在“仁”“鄰裡”“同舟”“守信”這些字上輕輕摩挲。“不用交給史官。”他把竹簡還給趙無恤,“這卷竹簡,你自己留著。以後你要教更多人寫這些字,要讓更多人懂這些‘禮’——比史官記下來,更有用。”

趙無恤點點頭,把竹簡重新揣進懷裡。夕陽落在麥田裡,把金麥染成了橙紅,像一片燃燒的火,暖得人心裡發燙。農隊的人圍在篝火旁,開始煮新收的麥粥,麥香混著煙火氣,飄了很遠很遠。

趙狗兒坐在篝火旁,拿著竹片,在火光下練習刻字。老農人在講以前種麥的故事,流民婦人在縫新的布衣,趙氏的士兵在幫著劈柴——沒有人說“禮”,卻每個人都在做“禮”。

趙無恤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禮”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儀式,不是刻在竹簡上的教條,是秋收時滿田的金麥,是過冬時足夠的糧食,是流民臉上的笑容,是少年手裡的竹片,是亂世裡,人與人之間那點實實在在的暖。

他摸了摸懷裡的竹簡,又摸了摸趙狗兒手裡的竹片,心裡滿是踏實。夜色漸濃,篝火的光映在麥田裡,映在竹簡上,映在每個人的臉上,像一顆小小的太陽,亮在晉土的夜裡,也亮在華夏的未來裡。

趙無恤知道,這場秋收不是結束,是“禮”的新開始——以後還會有春旱,還會有戰爭,還會有苦難,可隻要有這些麥,這些人,這些字,“禮”就不會滅,華夏就不會滅。

他拿起一碗新煮的麥粥,喝了一口,暖得從喉嚨一直熱到心裡。麥香在嘴裡散開,像春旱時的雨,像挖渠時的汗,像眾人同心的暖——這是“禮”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華夏的味道。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