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夏耘抗擾,簡鑄韌性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16章 夏耘抗擾,簡鑄韌性

第16章 夏耘抗擾,簡鑄韌性(1 / 1)

芒種的蟬鳴剛透進麥浪,曲沃的麥田就迎來了新的忙碌。趙無恤蹲在田埂上,手裡握著一把範家鐵匠新鍛的耘苗鋤——鋤刃呈月牙形,比普通鐵鋤更適合薅除麥間雜草,鋤柄上刻著“範趙共造”四個字,是第十五章殘兵歸農後,範明特意讓鐵匠結合農人的建議改良的,此刻鋤刃沾著新翻的泥土,泛著濕潤的青光。

“無恤大哥,魏成先生派人送消息,說智瑤的殘兵跟北邊的狄人勾結,要在三天後襲擾曲沃,搶我們的夏糧!”趙狗兒捧著一卷竹簡跑過來,竹片上還沾著耘苗時蹭的麥葉汁,他身上的麻布短衫已洗得發白,卻依舊平整,衣襟上“禮”字的織紋被汗水浸得更清晰——這是第十五章農桑宴後,韓氏織工特意為他補的,說是“穿得久了,禮就融進骨子裡了”。

趙無恤接過竹簡,指尖撫過魏成手書的“狄人善騎射,需早做防備”,心裡卻沒有第十五章遇殘兵時的慌亂。他抬頭望向麥田深處,範明正帶著範家農人與智氏農人一起耘苗,韓氏織工則領著婦人孩子們,將剛收獲的早豆晾曬在草席上,跨宗族的協作早已成了日常,像麥間的泥土與禾苗,密不可分。

“通知各宗族農人,按第十五章練的‘互助法’準備。”趙無恤將耘苗鋤插進土裡,“範家帶鐵匠加固村口柵欄,用鐵犁的犁尖做尖刺;韓家組織織工將麻布縫成糧袋,提前把夏糧運進地窖;魏家農官負責清點農具,把破損的鐵鋤、耒耜連夜修好;智氏農人熟悉狄人的習性,讓智伯勤領著他們做斥候,盯緊北邊的山道。”

指令剛傳下去,農人們就動了起來。範家的鐵匠把第十五章用剩的鐵料熔了,重新鍛打成柵欄尖刺,火星在鐵匠鋪的屋簷下飛濺,像落在黑夜裡的星;韓氏織工的“嗡嗡”線軸聲比往日更急,糧袋在草席上堆成小山,每個糧袋角都縫著“曲沃共守”的布條;魏氏農官帶著農人們檢修農具,磨得發亮的鐵鋤在陽光下排成長隊,像一列列守護麥田的士兵。

趙狗兒跟著智伯勤去北邊山道偵查,臨行前,他把第十五章埋在麥田裡的“曲沃共生”竹片挖了出來,用布條纏在腰間:“這是我們踐禮的證,帶著它,就像帶著所有人的念想。”智伯勤看著他熟練地辨認狄人留下的馬蹄印,突然想起第十四章會盟時,這個孩子還躲在農人身後怯生生的,如今卻已能獨當一麵,眼裡滿是欣慰:“禮不僅能讓人吃飽飯,還能讓人長誌氣啊。”

第三天清晨,狄人的馬蹄聲果然從北邊山道傳來。智伯勤帶著斥候及時回報:“大約五十人,都騎著馬,手裡拿著彎刀,還有幾輛裝糧的車。”趙無恤站在村口的了望台上,看著遠處塵煙中的黑影,突然想起第十五章殘兵歸農時,那個哭著說“隻想種麥”的士兵——亂世裡,有人為了活下去被迫為惡,也有人為了守護活下去的希望,選擇站在一起。

“放他們到麥田邊緣再動手!”趙無恤下令。狄人騎馬衝進麥田時,馬蹄陷進剛耘過的軟土,速度頓時慢了下來。範家農人們立刻推倒提前備好的柵欄,尖刺紮進馬腿,馬匹受驚嘶鳴,把狄人掀翻在麥地裡;韓氏織工們拋出纏好的麻線,像撒網一樣纏住狄人的手腳;魏氏農官帶著農人們舉著鐵鋤圍上來,卻沒有立刻動手,隻是將狄人困在中間。

“你們這些中原農人,也敢擋我們的路!”狄人首領舉著彎刀嘶吼,卻看著周圍越來越多的農人,聲音漸漸發虛。趙無恤從了望台上走下來,手裡捧著第十五章拚合的“守禮之禮”竹簡:“我們不想跟你們打,隻想守著自己的麥田過日子。你們若是願意,就留下跟我們一起種麥,按禮策上的‘流民之禮’分地;若是不願,就帶著乾糧離開,以後彆再來擾我們。”

狄人首領愣住了,看著周圍農人們沒有敵意的眼神,又看了看地上沾著麥香的泥土,突然扔了彎刀:“我們部落去年遭了旱災,實在沒糧了,才被智瑤的殘兵說動來搶……若是真能分地種麥,誰願意提著腦袋到處跑?”

趙無恤讓人給狄人端來粟米粥,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轉身對趙狗兒說:“把剛才的事記在竹簡上,就叫‘抗擾之禮’——抗擾非以殺戮,以防禦;止戰非以強權,以包容。”趙狗兒立刻掏出竹筆,在新的竹片上認真書寫,筆尖劃過竹片的“沙沙”聲,混著狄人喝粥的“呼嚕”聲,像一曲特殊的“止戰歌”。

接下來的日子,狄人跟著農人們一起耘苗、曬糧。有擅長養馬的狄人,幫著範家鐵匠改良了拉犁的馬具,讓鐵犁的效率提高了一倍;有熟悉草藥的狄人,教農人們認識麥田裡能治病的野菜,韓氏織工還把這些草藥的樣子織在麻布上,做成“草藥圖”掛在傳禮堂裡。

趙無恤坐在傳禮堂的案前,翻看著趙狗兒記錄的“抗擾之禮”竹簡,上麵還畫著狄人改良的馬具草圖,旁邊寫著“狄人馬具,可助犁地,當學之”。他想起第十五章殘兵歸農時的包容,想起第十四章會盟時的同心,突然明白,禮的真正韌性,不是永遠平順時的堅守,是遇到危機時,仍能保持包容與智慧,讓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活下去的方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至那天,曲沃的農人們又擺起了宴,這次的宴席上,多了狄人的烤羊肉和趙氏的粟米粥,範家的麥餅和韓家的豆羹擺在一起,像一幅“晉地共生圖”。智伯勤舉著陶碗,對趙無恤說:“以前總覺得,不同宗族、不同族群的人,隻能互相打殺。現在才懂,隻要有‘禮’在,就算語言不一樣、習慣不一樣,也能一起種麥、一起過日子。”

趙無恤點點頭,掏出竹筆,在“抗擾之禮”的末尾補了一行:“禮之韌性,在能容異;文明之續,在能共生。曲沃之麥,不分趙氏、範氏、狄人;晉地之禮,不分族群、不分言語,唯以人心為根,以共生為魂。”

趙狗兒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塊新削的竹片,上麵刻著“曲沃共融”四個字,竹片邊緣還刻著小小的馬具和草藥圖案:“無恤大哥,我們把這竹片跟‘曲沃共生’的竹片埋在一起吧,讓以後的人知道,我們不僅一起守過禮,還一起接納了不一樣的人。”

農人們紛紛點頭,一起動手在麥田中央挖了個坑,將兩塊竹片並排埋進去,上麵蓋了塊新的石板,石板上刻著“禮融萬邦”四個大字,是魏成特意讓人刻的,字體渾厚,像曲沃的麥田一樣,充滿生命力。

夜風漸起,帶著麥浪的香氣和狄人烤羊肉的味道。趙無恤握著那卷補滿“抗擾之禮”的竹簡,走在農人們中間,範明、智伯勤、狄人首領跟在後麵,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長,像一道跨越族群的同心線。他想起第十五章埋“曲沃共生”竹片時的安穩,想起第十四章會盟時的緊張,突然覺得,禮就像這麥田裡的麥種,不管遇到旱災、蝗災,還是外敵侵擾,隻要根還在,就能重新發芽、生長,長出滿田的希望。

月光灑在麥田裡,麥穗在風中輕輕搖晃,像在唱著一首無聲的“共生歌”。趙無恤知道,這不是結束——第十四章的“盟心”是禮的光,第十五章的“踐禮”是禮的根,第十六章的“共融”是禮的魂。以後,這魂會在晉地的土地上飄得更遠,讓更多不同族群、不同宗族的人,都能在禮的包容下,好好種麥、好好生活,讓華夏的文明,在亂世裡靠著這份韌性,永遠存續下去。

遠處的草屋裡,傳來農人們和狄人一起哼的“農桑歌”,歌聲裡多了幾句狄人的語言,卻依舊聽得懂“禮在心中”的意思,歌聲飄在月光裡,飄在麥田上,像給這片土地,又添了一層更厚的“禮之衣”。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