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一張混紡布的暖,連著萬家的線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85章 一張混紡布的暖,連著萬家的線

第85章 一張混紡布的暖,連著萬家的線(2 / 2)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昨兒個來了個韓國繡娘,”掌櫃指著布上的細圈,“她教我們在裡麵加了韓國的苧麻線,說這樣更耐磨,結果紋路就自己長了圈。”

王二愣子媳婦給娃扯了塊做褥子的布,上麵的禾紋裡嵌著個小小的“家”字,正是娃上次用麵粉畫的那個。“這布認人呢,”她高興地說,“知道是給娃做的。”

貨郎扛著個大布卷進來,上麵印著列國的圖案:秦國的長城、魯國的杏壇、楚國的雲夢澤,最後都繞著中心的禾紋。“這是給列國驛站做的旗子,”他說,“不管到哪個驛站,看見這旗就像到家了。”

突然進來個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手裡攥著塊撕壞的帕子,帕子是楚國的雲錦,上麵繡著一半的禾紋。“俺娘讓俺送帕子給秦國的筆友,”小姑娘抽噎著,“路上不小心撕了……”

繡娘趕緊接過帕子,從櫃台裡拿出塊秦國的麻布,正好能補上撕壞的地方,補好的帕子上,楚國的雲錦和秦國的麻布融成了完整的禾紋。“你看,”她遞給小姑娘,“這樣不是更好看了?”

四、雨夜裡的暖意

穀雨那天突降大雨,布莊的屋簷下擠滿了避雨的人。列國的旅人擠在一起,秦國的商人用混紡布給楚國的老人擋雨,魯國的書生把布衫借給淋濕的燕國女子,屋簷下的積水裡,倒映著眾人手裡的混紡布,紋路在水裡連成一片。

“這布真頂用,”個魏國旅人擰著布上的水,“去年在趙國遇著山洪,就是用這布搭的棚子,救了好幾個列國的人。”

繡娘煮了鍋薑湯,用混紡布包著陶碗分給眾人,布上的禾紋被熱氣熏得發脹,竟在碗壁上印出淡淡的痕跡。“這布能留痕,”她笑著說,“就像咱相處的日子,過了也能記住。”

王二愣子帶著娃來送新做的布傘,傘麵用混紡布做的,撐開時列國的紋路在雨裡轉成個圓,傘柄上刻著的“和”字,正好對著公孫矩帶來的劍。

“您看這傘骨,”王二愣子指著傘架,“是用列國的木頭做的——秦國的柏木、趙國的槐木、楚國的楠木,拚在一起才結實。”

雨停時,眾人發現布莊的門檻上,被雨水泡軟的混紡布條纏著劍穗,慢慢長出個小小的“暖”字,筆畫裡還沾著點染缸裡的顏料。

“這劍又長新紋了!”有人喊。

公孫矩摸著新紋,突然明白過來:“不是劍長紋,是咱的日子長在劍上了。”

五、針線裡的傳承

麥收前,布莊舉辦了場“百家布”活動,請列國的人各帶塊布來,拚成塊大被單。王二愣子家的娃也湊了熱鬨,用小手把自家的布片往被單上按,布片是用混麵缸裡撈出的麵絮紡的線織成的,軟得像棉花。

“俺們村的老規矩,”個魯國老婦人坐在被單旁,手裡的針線在布片間穿梭,“百家布能消災,因為沾著各家的福氣。”

被單漸漸拚滿了,列國的布片在中間聚成個巨大的禾紋,秦國的麻布做根,魯國的棉布做葉,楚國的絲綢做穗,每個布片的角落裡,都繡著主人的家鄉。

“這被單該送給誰呢?”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

公孫矩指著街角的孤兒院:“送那兒去,讓沒家的娃知道,列國的人都是他們的親人。”

送被單那天,孤兒們摸著布上的紋路,突然發現每個禾紋的交點處,都有個小小的“家”字,和王二愣子家娃畫的一模一樣。“這布在叫我們呢,”個大點的孩子說,“叫我們記住自己有家。”

晚上收拾時,繡娘發現被單上多了道新的針腳,把最後塊空白處補上了,針腳歪歪扭扭,像個孩子的筆跡。“準是哪個娃縫的,”她笑著說,“這就叫續上了。”

公孫矩看著劍上的新紋,“暖”字旁邊又多了道“續”字紋,用手摸上去,竟帶著點布麵的粗糙感。“師父,這紋咋越來越像布了?”阿柴問。

公孫矩望著布莊裡來來往往的人,有人在扯布做新衣,有人在補舊衫,列國的語言混在一起,像織機上的線。“因為日子就是塊大布啊,”他說,“你織一道,我補一針,最後就分不清誰是誰的了。”

後來,那床百家被單成了孤兒院的寶貝,每年都有新的布片補上去,禾紋長得越來越大。有個史官見了,在《春秋會要》的續篇裡寫:“所謂傳承,不過是把各家的布片拚在一起,你連著我的線,我纏著你的頭,年深日久,就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暖。”

而那柄“華夏”劍,依舊掛在布莊的櫃台旁,劍鞘上的紋路越來越密,像塊浸了歲月的老布。有人說這劍吸了百家的暖意,摸起來總帶著點溫度;隻有公孫矩知道,那溫度哪是劍上的,不過是千萬雙手摸過的痕跡,是千家萬戶的日子,在木頭裡生了根,發了芽。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