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一捧雜合糧的香,喂飽萬家的碗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86章 一捧雜合糧的香,喂飽萬家的碗

第86章 一捧雜合糧的香,喂飽萬家的碗(2 / 2)

公孫矩舀了一勺,飯粒在嘴裡散開,不同糧食的香味慢慢融成一團,秦國粟子的綿、趙國黍米的黏、楚國稻米的滑,竟分不清誰是誰。

“昨兒個來了個遊方郎中,”李掌櫃湊過來說,“他說雜合糧養人,就像列國的人湊在一起過日子,互相幫襯著才結實。”

角落裡,幾個列國的農夫在討教種糧的法子。秦國農夫教魯國農夫抗旱的技巧,楚國農夫給韓國農夫講育秧的竅門,手裡的筷子在桌上畫著田壟,竟畫出了劍鞘上的粒紋。

“俺們村的地,”個齊國農夫扒著飯說,“左邊種的燕國高粱,右邊是楚國稻子,中間的田埂上,自己長出了混種的苗,穗子比兩邊的都大。”

王二愣子帶著娃來吃飯,娃坐在嬰兒椅裡,手裡抓著塊雜糧糕,往劍鞘上蹭。眾人發現,糕渣粘在“糧”字紋上,竟慢慢長出個小小的“飽”字,和鋪子裡的招牌一個樣。

“這劍是餓不著了,”有人打趣,“天天跟著吃好的。”

四、暴雨中的糧倉

夏至那天突降暴雨,鋪子裡的人都跑去幫李掌櫃搶收糧食。列國的食客在雨裡排成隊,秦國的壯漢扛著麻袋,楚國的書生撐著布莊的混紡傘,趙國的婦人用圍裙兜著散糧,雨水順著脊梁骨往下淌,混著汗水在地上彙成小溪。

“這雨來得邪乎,”李掌櫃踩著梯子堵糧倉的漏,“去年這時候,也是列國的人幫俺保住了糧,不然早餓肚子了。”

公孫矩抱著劍站在糧倉門口,劍鞘上的水珠滴在糧堆上,竟讓散落的糧食慢慢聚成個圓,圓心處正好放著那柄劍。

“您看這糧堆,”教書先生用拐杖指著圓,“跟《禮記》裡說的‘大同’一個理,有飯大家吃,有難大家扛。”

雨最大的時候,糧倉的屋頂塌了個角,眾人趕緊用布莊的混紡布當補丁。秦國的麻線布擋著最上麵,趙國的棉布墊在中間,楚國的絲綢兜著底下,三層布疊在一起,竟把雨水牢牢擋住。

“這布比單獨用哪國的都管用,”繡娘踩著凳子幫忙釘布,“就像這雜合糧,混在一起才經得住餓。”

雨停時,眾人發現糧倉的牆角,被雨水泡脹的糧食貼著劍鞘,長出個小小的“共”字,筆畫裡還沾著點磨盤裡的青稞殼。

“這劍又長新本事了,”李掌櫃擦著汗笑,“知道咱是一夥的。”

公孫矩摸著新紋,突然明白:“不是劍長本事,是咱的心湊得近了,糧也跟著親。”

五、糧囤裡的傳承

秋收前,村裡要建個新糧倉,列國的人都來幫忙。秦國的石匠打地基,趙國的木匠做梁架,楚國的瓦匠蓋屋頂,糧倉的牆用列國的泥土混合砌成——秦國的黃土、魯國的黑土、齊國的沙土,夯在一起竟比石頭還硬。

“這糧倉得叫‘合歡倉’,”王二愣子媳婦給娃喂奶,娃的小手抓著塊混糧餅,“就像布莊和鋪子一樣,沾著各家的氣。”

新糧倉落成那天,眾人往裡麵囤糧,每個國家的糧食都留出一小部分,混在最中間的大糧囤裡。秦國的粟子鋪底層,趙國的黍米蓋中間,楚國的稻子放最上麵,最後在頂上擺了那柄“華夏”劍,劍鞘上的紋路正好對著糧囤的螺旋紋。

“這叫壓倉劍,”公孫矩拍了拍劍,“有它鎮著,糧囤裡的糧永遠吃不完。”

孩子們在糧倉裡捉迷藏,最小的娃鑽進中間的大糧囤,在裡麵打滾,身上沾滿了列國的糧食。“這糧不紮人,”娃咯咯笑,“像。”

晚上盤點時,李掌櫃發現中間的糧囤裡,糧食自己形成了個巨大的禾紋,秦國的粟子做根,魯國的麥子做葉,楚國的稻子做穗,和劍鞘上的紋路分毫不差。“準是哪個娃滾出來的,”他笑著說,“這叫天意。”

公孫矩看著劍上的新紋,“共”字旁邊又多了道“續”字紋,用手摸上去,竟帶著點糧食的顆粒感。“師父,這紋咋越來越像糧囤了?”阿柴問。

公孫矩望著糧倉裡來來往往的人,有人在囤新糧,有人在取陳糧,列國的方言混在一起,像石磨轉動的聲音。“因為日子就是座大糧囤啊,”他說,“你添一捧,我加一瓢,最後就分不清誰是誰的了。”

後來,那座“合歡倉”成了村裡的寶貝,每年秋收,列國的人都來添把新糧,糧囤裡的禾紋長得越來越清晰。有個史官見了,在《春秋會要》的末卷裡寫:“所謂根基,不過是把各家的糧食堆在一起,你挨著我,我靠著你,年深日久,就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飽暖。”

而那柄“華夏”劍,依舊擺在糧囤頂上,劍鞘上的紋路越來越密,像串滿了穀粒的穗子。有人說這劍吸了五穀的精氣,聞著總帶著點米香;隻有公孫矩知道,那香味哪是劍上的,不過是千萬雙手捧過的痕跡,是千家萬戶的飯碗,在木頭裡結了實,成了倉。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