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暮色剛漫過雜院的牆頭,列國的百姓就圍著燈架忙開了。秦國的工匠削著竹篾,楚國的姑娘糊著彩紙,魯國的書生寫著燈謎,竹刀劃過篾條的“沙沙”聲,像春蠶在織繭,引得簷下的紅燈籠都晃出了光暈。
“公孫先生,您看這燈架紮得中不中?”王二愣子舉著個竹骨燈籠往杆上掛,竹條間還纏著些彩綢,“昨兒個李掌櫃從布莊扯了些新綢,列國的絲線織的,秦國的紅綢、趙國的綠綢、楚國的黃綢,糊燈才鮮亮。”
公孫矩剛把“華夏”劍靠在燈棚的柱子上,劍鞘上的“暖”字紋旁,新長出的“燈紋”像串燈籠,把之前的紋路都串得亮堂堂的。“這融合燈會得湊夠百盞燈才像樣,”他幫著掛燈謎,“阿柴剛從庫房取了些新做的燈座,都是列國手藝合著造的,秦國的陶燈座、楚國的木燈座、魯國的銅燈座,放燈正合適。”
說話間,小石頭捧著個走馬燈跑過來,燈壁上的畫紋竟和劍上的燈紋一個樣。“娃非要跟著秦竹匠和楚畫師學做燈,”王二愣子媳婦拿著塊糨糊刷跟在後頭,“說要做盞能轉下列國景致的走馬燈,讓大夥的元宵夜就像這燈裡的畫,越轉越熱鬨。”
小石頭把走馬燈往劍旁邊一放,劍穗突然晃了晃,掉下來顆燈珠,落在燈座的縫隙處“哢嗒”一響,正好把鬆動的轉軸墊穩了,燈影頓時轉得勻了,畫裡的列國風光像活了似的。
一、燈場的巧思
紮燈籠的時候最熱鬨,列國的材料往院裡一攤,秦國的竹篾、趙國的宣紙、楚國的彩綢堆得像小山,篾匠的刀子削著這個,繡娘的針線縫著那個,轉眼間,個亮堂堂的燈場就成了,像幅鋪開的星河圖。
“這燈場得摻著列國的家什才像樣,”老篾匠用糨糊粘著燈麵,“秦國的竹篾紮骨硬挺,楚國的彩紙透光鮮亮,魯國的棉線捆紮結實,湊在一塊兒做燈才得勁,就像咱這場上的人,各有各的巧勁才周全。”
公孫矩幫著做燈穗,把燕國的絲線和韓國的棉線纏在一起,穗子在風裡蕩出的弧度,竟和劍上的燈紋分毫不差。“您看這燈穗,”他指著垂下的流蘇,“秦國的紅穗顯熱烈,楚國的黃穗顯明快,魯國的綠穗顯清新,配著來才好看。”
阿柴在旁邊點蠟燭,突然指著燈場的影子:“師父,這燈籠的影子跟劍上的燈紋對上了!”
眾人湊過去看,果然見不同燈籠的影子在地上連成串,秦國的宮燈影裡裹著趙國的紗燈影,楚國的走馬燈影纏著齊國的孔明燈影,像把列國的光亮都織成了網。
“昨兒個試做《和合燈》的時候,”李掌櫃提著壺熱茶進來,“秦國的工匠想多紮棱角,楚國的姑娘說要做圓形,最後各讓一步,外圓內方,連教書先生都誇這燈透著學問。”
繡娘捧著個針線籃進來,裡麵是列國姑娘做的燈繡,秦國的布繡、魯國的絲繡、楚國的絨繡疊得整整齊齊。“這是給燈籠做裝飾的,”她往每個燈角都縫了片,“做的時候用了列國的針法,秦國的平針、趙國的盤針、楚國的打籽針,混著做才出彩。”
小石頭突然指著燈棚中央的主燈,眾人抬頭,見燭光透過燈麵的花紋,在地上投出個“燈”字,正好把劍的影子圈在中間。
二、燈料裡的名堂
做燈料的時候總有人搭把手,列國的材料在案上鋪開,秦國的鬆脂、趙國的燈芯、楚國的燈油堆得像小山,燈匠的手熬著這個,搓著那個,轉眼間,種種燈料都做得地道,像天生就該這麼用。
“這燈料得混著做才中用,”老燈匠用鬆脂塗著燈芯,“秦國的鬆脂耐燒,楚國的燈油清亮,魯國的棉線吸油,看著簡單,其實藏著列國的巧勁。”
公孫矩幫著做燈罩,把齊國的紗紙和燕國的皮紙糊在一起,紙上還畫著列國的景致,秦國的山、楚國的水、魯國的城,用手一照,竟有種說不出的朦朧美,像蒙著層薄霧的月夜。“您看這透光,”他指著映出的影子,“秦國的紙厚,就得糊單層;楚國的紙薄,得糊雙層,湊在一起才勻淨。”
貨郎背著布包逛燈場,見裡麵熱鬨,掀簾進來:“俺從南邊帶了些熒光粉,能讓燈籠夜裡更亮,要不要試試?”
他把熒光粉塗在燈麵內側,楚國的紗燈頓時添了三分奇幻,夜裡點亮像落了滿地星子,連最膽小的孩童都敢伸手摸。“這叫‘星月輝’,”貨郎舉著燈籠笑,“去年在魏國的燈會,用這粉做的燈,列國的百姓追著看,連王爺家的小姐都來討樣式。”
公孫矩把劍放在燈料旁,劍鞘上的水汽凝在燈油碗上,竟讓散開的油花慢慢聚成個圓,圓心處正好是秦竹楚紙合做的宮燈。
“這劍是真懂燈的,”老燈匠指著新紋,“知道咱今兒紮的是《萬家燈》。”
正說著,教書先生拄著拐杖來了,手裡拿著本《列國燈譜》,裡麵記著列國燈藝融合的故事,秦國工匠學楚法、魯國學究學秦藝、楚國畫師學魯技都有,頁邊寫滿了批注。“這是給大夥找靈感的,”先生指著燈譜,“得讓他們知道,燈藝融合的門道,跟列國的相處是一個理,光影相照才明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融合燈照萬家
點燈的時候,列國的百姓都來掌燈,秦國的漢子舉著宮燈,楚國的姑娘提著紗燈,魯國的孩童捧著小燈籠,燭火晃動的光暈,像撒了滿地的金子,引得巷子裡的狗都跟著搖尾巴。
“今兒掛的是《同心燈》,”王二愣子媳婦舉著盞走馬燈喊,“秦國的竹骨燈抗風,魯國的紗麵燈透光,楚國的彩綢燈鮮豔,合在一起才璀璨,看著看著就心裡亮堂。”
公孫矩站在燈棚下,看著眾人點燈,旁邊的小石頭舉著個燈謎牌,正跟著書生學猜謎。“慢點念,”公孫矩幫孩子扶正燈牌,“這燈越照越亮,就像日子越過越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