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坊融合做的香,暖著萬家的炕_青史照山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青史照山河 > 第133章 一坊融合做的香,暖著萬家的炕

第133章 一坊融合做的香,暖著萬家的炕(2 / 2)

活才乾到一半,麵食的甜香就漫了整個村子。秦國蒸籠剛揭蓋的饅頭,楚國石臼剛捶好的年糕,魯國鐵鏊剛烙的油餅,三夥人忙得像轉起來的磨盤,引得人心裡發癢。

“您看這搭配,”隔壁的老太太坐在灶門口燒火笑,“揉麵的是秦國的媳婦,可遞糖的是楚國的丫頭,燒火的是魯國的老漢,忙著忙著就忘了哪國的。”

做給列國合住的“共暖院”時,坊裡的秦國婦人調鹹餡,楚國姑娘拌糖泥,魯國婆婆捏造型,指尖捏出的麵食都帶著花,連飛過的麻雀都落在窗台上,像在聞香味。

“這混做暖的是咱過日子的炕,”李掌櫃提著個食盒說,“就像去年咱修的暖炕,秦國的瓦匠砌灶、楚國的木匠做板、魯國的石匠壘炕,炕熱了,麵香了,冬天才舒坦。”

歇晌時,小石頭舉著自己捏的小麵人跑向劍,剛到旁邊,麵人突然和劍同時亮了亮,麵團的紋路和劍鞘上的麵紋在蒸汽裡連成片,像朵剛蒸開的麵花。

“這倆是一夥兒的吧?”有人大著嗓門喊。

四、冬日裡的麵坊

冬至那天飄著雪,列國的婦人卻沒歇,秦國的嬸子把麵盆往炕頭挪,楚國的姑娘用棉被蓋著發麵,趙國的老漢往灶裡添柴火,雪花打在窗紙上的“簌簌”聲,竟像在拍巴掌。

“這麵坊真抗凍,”王二愣子往灶膛塞鬆柴,“去年下雪也是這坊子,列國的人湊一塊兒做,凍著凍著就不冷了。”

公孫矩抱著劍站在坊邊,劍鞘上的雪花化成水,順著紋路彙成個圓,把所有麵具和人都圈在裡麵。

“您看這熱乎,”教書先生用拐杖指著蒸籠,“跟《歲時廣記》裡說的‘冬至餛飩夏至麵’一個理,人齊了,啥冷都不怕。”

雪下得緊的時候,有籠饅頭突然沒發起來,眾人趕緊用列國的法子救——秦國的酵母水調麵、魯國的溫水燙麵、楚國的桂花糖增香,重新做的饅頭竟比往常更暄騰,像鼓足了氣的白胖子。

“這補救比原來的還好吃,”廚娘掰著饅頭笑,“就像這混做,缺了哪國的法子都不行,湊在一起才得勁。”

雪停時,眾人發現麵坊門口的雪地上,印著個小小的“香”字,是用列國的麵食擺的,秦國的饅頭做筆畫,楚國的年糕當點綴,正好在劍的影子裡。

“這劍又長新本事了,”李掌櫃擦著手上的麵笑,“知道咱盼麵香。”

公孫矩摸著劍上的新紋,突然明白:“不是劍長本事,是咱的心在混做裡融在了一塊兒,連雪花都跟著添暖。”

五、歲月裡的麵香

小寒的時候,雜院要新做批麵具,列國的人又來搭手。秦國的木匠打新案,趙國的陶匠燒新盆,楚國的竹匠編新籠,連小石頭都拿著個小刀,學著刻麵模。

“這新家夥得叫‘共暖具’,”王二愣子媳婦在蒸籠上係紅綢,“不管哪國的麵食,用這兒的家夥做,都能香透炕,熱熱鬨鬨的才叫年景。”

新麵具備好那天,列國的人都來試做,秦國的婦人蒸著新籠饅頭,楚國的姑娘捶著新臼年糕,魯國的婆婆烙著新鏊油餅,歡笑聲飄出老遠,引得四鄰都來看。

“這叫麵香飄半裡,”教書先生捋著胡子笑,“就像過日子要摻糖,麵食也得混著做,才甜得暖心,看著就親。”

孩子們在麵坊邊學做麵,秦國的娃學揉饅頭,楚國的娃學搗年糕,燕國的小石頭學捏餃子,笑聲混在一起,分不清誰是誰,隻有“嘻嘻哈哈”的調子在坊裡飄。

晚上收拾時,王二愣子發現老棗樹下,不知誰刻了道新紋,把列國的麵具都刻在上麵,秦國的蒸籠、楚國的石臼、魯國的鐵鏊湊成個圓,和劍鞘上的新紋一個樣。“準是哪個老廚娘刻的,”他笑著說,“這叫念想。”

公孫矩看著劍上的新紋,“做”字旁邊又多了道“香”字紋,摸上去竟帶著點麵團的軟和。“師父,這紋咋越來越像咱的麵坊了?”阿柴問。

公孫矩望著坊裡來來往往的人,有人在洗麵盆,有人在晾籠屜,有人在盤點麵食,列國的智慧混在這坊裡,像股用不完的熱乎勁。“因為日子就是由這混做暖得香甜的啊,”他說,“你揉你的麵,我搗你的糕,你包你的餃,我烙你的餅,做著做著就忘了哪是哪國的地界,隻記得要熱熱乎乎、和和美美。”

後來,這麵坊成了全縣的寶貝,每年都有新的混做方子加進來,老棗樹下的刻痕被摸得鋥亮。有個史官見了,在《春秋會要》續卷裡寫:“所謂暖炕,不過是把各家的手藝揉在一團麵,你發一塊,我擀一張,你包一個,我蒸一籠,年深日久,就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親情。”

而那柄“華夏”劍,依舊靠在老棗樹下,劍鞘上的紋路越來越密,像幅活的麵食圖。有人說這劍吸了麵香的靈氣,摸上去總帶著點溫軟;隻有公孫矩知道,那溫軟哪是劍上的,不過是千萬雙手做過的痕跡,是千家萬戶的暖炕,在木頭裡生了根,開了花。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