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冷風剛給雜院的石磨裹上層薄霜,列國的農夫已扛著修器家夥往院壩趕。秦國的漢子背著鐵砧,砧麵磨得亮閃閃;楚國的農婦挎著竹篾,篾條泡得軟乎乎;魯國的田夫挑著木刨,刨刃削得溜光。腳步踩在凍硬的土路上“噔噔”響,像給春耕農具提前打節拍,引得牆根的臘梅都綻了瓣,冷香飄滿院,也來湊冬閒修器的熱鬨。
“公孫先生,您看這犁鏵都鏽得豁了口!”王二愣子蹲在鐵砧旁,手裡拎著去年用舊的犁,鏽跡斑斑的鏵尖翹著個小豁,“再不修開春翻地準費勁,俺按秦國的法子磨了半天,鏽還是去不淨,您給瞅瞅咋弄才好。”
公孫矩剛把“華夏”劍靠在院壩的老椿樹上,劍鞘上的“盼耕紋”旁,新長出的“冬修紋”像把修好的犁鏵,把舊紋路襯得勁鼓鼓的。“這修農具跟給老夥計‘做體檢’似的,得除鏽、補豁、調鬆緊,”他用砂紙蹭了蹭犁鏵,露出底下的亮鐵,“阿柴從楚地老木匠那學的法子,秦國的砧修鐵件、楚國的篾編農器、魯國的刨做木柄,三樣配著來,開春的家夥才稱手。”
說話間,小石頭抱著個竹編的修器籃跑過來,籃底的編紋刻著犁鏵和秧盤的圖案,倒跟劍上的冬修紋一個樣。“這是跟魯國家爺學編的‘分件籃’,”王二愣子媳婦拎著布包跟在後頭,包裡裝著測工具的木尺,“一格放除鏽砂、一格盛補件釘、一格擋木刨片,乾活時不混茬,木尺還能量尺寸——犁柄長三尺、秧盤寬兩尺,不短不長。”
小石頭把修器籃往劍邊一放,劍穗突然晃了晃,墜下片細砂紙,正好落在籃裡的除鏽砂堆上“啪”地疊住,原本要滑出來的木尺頓時穩住了。跟著看熱鬨的小黃狗湊過來,鼻子湊著鐵砧嗅了嗅,被凍得打了個哆嗦,引得大夥都笑。
一、冬閒修器的巧心思
修農具的場麵比冬日的集市還熱鬨,列國的工具往院壩裡一擺,秦國的鐵犁、楚國的秧盤、魯國的播種勺排成排,除鏽的“沙沙”聲、編篾的“嘩嘩”聲、刨木的“咯吱”聲纏成團,轉眼間,一件件舊農具就換了新模樣,像等著開春“上戰場”的老夥計。
“這除鏽得按鐵件鏽情來,”秦國的老鐵匠蹲在鐵砧旁,手裡拿著小錘敲掉犁鏵上的厚鏽,火星濺在凍地上像小煙花,“厚鏽得先敲再磨,薄鏽直接用砂紙蹭,磨完還得塗層桐油,像給鐵件穿‘防冷衣’,開春不生鏽。”
王二愣子學著磨犁鏵,砂紙蹭得太使勁,手都酸了還沒磨亮。“你這是跟鐵件‘較勁’呢!”秦國的張大哥笑著遞過粗砂紙,“先粗砂去鏽,再細砂拋光,省勁還磨得亮。”
公孫矩幫著編秧盤,把楚國的軟篾分成細條,又在盤底加了層魯國的薄藤,“這樣秧盤又輕又結實,裝秧苗不塌底,”他捏著盤邊試了試,篾條彈性正好,“像給秧苗編‘小搖籃’,開春育苗才穩當。”
楚國的劉嬸正給播種勺裝木柄,勺底鑽了小孔,能控製下種量:“這勺孔得按種子大小鑽,麥種孔大些,稻種孔小些,一勺播三穴,不稠不稀。”
阿柴突然指著地上的影子喊:“師父,您看這秧盤的影子,跟劍上的冬修紋對上了!”
眾人扭頭一看,可不是嘛!犁鏵的影子閃著亮,秧盤的影子漏著格,播種勺的影子圈著圓,三股影子在地上織成張網,把列國的巧思都兜在裡頭。
“昨兒個試編秧盤時還吵了兩句,”李掌櫃提著藤籃過來,籃裡的紅薯粥還冒熱氣,“秦國的小夥想編得密點,說裝苗多;楚國的媳婦說編得稀點,講透氣好。最後各讓一步,育苗用密盤、移栽用稀盤,連教書先生都誇這法子細。”
繡娘抱著布包袱走來,裡麵是列國農夫用的護具:秦國的布手套沾著桐油,魯國的草圍裙打著補丁,楚國的麻護腕縫著軟布。“這是給大夥備的,”她往每個手套裡塞了塊芝麻糖,“手套防鐵屑硌手,圍裙擋木刨花濺身,嘴裡含點甜的,乾活不凍手。”
小石頭突然指著椿樹上的麻雀,眾人抬頭,見陽光穿過枝葉,在地上投出個歪歪扭扭的“修”字,正好把劍的影子圈在正中間。
二、新種試育的細準備
修完農具,列國的人又忙著試種新作物——王大叔從南方換來的油菜種,說是能過冬,開春還能當綠肥。楚國的劉嬸找了塊向陽的小地塊,秦國的張大哥幫著翻土,魯國的王大叔搭小暖棚,像給新種蓋“小房子”,怕凍著嬌嫩的芽。
“這油菜種得像養娃娃,得暖、得鬆、得勻,”王大叔把種子倒在手心,顆顆黑亮像小芝麻,“先把土翻鬆,再撒種,最後蓋層薄土,暖棚白天掀、晚上蓋,彆悶著芽。”
小石頭也跟著學撒種,他抓了把種子往土裡撒,卻撒得東一顆西一顆。“傻小子,得順著壟撒,”劉嬸笑著拿過種子,“一壟撒五行,行間距一指寬,像給種子‘分床位’,才長得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孫矩幫著搭暖棚,把魯國的竹條彎成拱,再蓋上楚國的薄布,布邊用土壓牢:“這暖棚得留透氣縫,不然水汽多了芽會爛,像給小房子開‘氣窗’,又暖又透氣。”
“俺家還有舊的棉絮,能蓋在暖棚上,更保暖!”西頭的張嬸扛著棉絮跑過來,棉絮上還帶著太陽的味;“俺去燒點溫水,撒完種澆點,芽出得快!”東頭的李叔拎著水壺往地塊跑,溫水澆在土裡,冒起淡淡的水汽。
撒完種的第三天,土裡就冒出了嫩黃的芽。小石頭蹲在暖棚旁,眼睛瞪得圓圓的:“芽冒出來啦!像小豆芽!”大夥都圍過來看,連小黃狗都湊過來,鼻子湊著暖棚嗅,搖著尾巴像是好奇。
王大叔摸著芽尖笑:“這芽長得精神,開春準能長好,到時候割了埋在地裡當肥,莊稼長得更壯!”
“俺家的菜種也想試種,能借你家的暖棚不?”南頭的趙嬸拎著菜種過來,有點不好意思地問。王大叔趕緊往旁邊挪了挪:“挪點地方給你,咱一起種,開春一起收!”
教書先生拄著拐杖走來,看著暖棚裡的嫩芽,手裡捧著本《農書》:“你們看,古人也試種新作物,講究‘適地適種’,跟咱現在一樣,這就是‘冬育春用,地不虧’的理。”
試種到夕陽西下,暖棚都蓋得整整齊齊,新種的芽透著勁。王二愣子拍著手上的土:“今年這新種試得好,開春多了綠肥,收成就更有譜了!”
三、冬至暖宴的鄰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