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降溫了_宋神宗的新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5章 降溫了(1 / 1)

趙頊見火候已到,終於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語氣緩和下來,帶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務實:

“司馬卿家,阿雲一案,其情確有可憫之處。母喪期間被逼嫁,一弱女子,憤而出手,終未釀成慘禍,且能自首伏法。

朕意,可否援引‘恤刑’之古義?不必在‘謀殺’、‘故殺’或婚姻效力上再做糾纏,直以其‘事出有因,悔罪可矜’為由,將刑名由死減流死刑減為流放)。

如此,既存其生路,顯朝廷仁政,亦未完全否定前判之嚴正。最重要的是——”

趙頊的目光緊緊盯著司馬光,一字一句地說道:

“此事可就此了結。朕不希望再看到任何因此案而起的奏章、辯論和攻訐。

朝廷的精力,必須立刻、全部地放回到河北的災民、西北的邊防、國家的度支上來!卿家明白朕的意思嗎?”

這已不是商量,而是近乎最後的定論。趙頊的意圖再明白不過:他要在不公開否定司馬光的前提下,快刀斬亂麻地結束這場爭論。

他避開了所有意識形態的陷阱,選擇了一條最務實、也是政治成本最低的路徑——運用皇帝特有的“赦免”或“恤刑”權,以“仁政”的名義,將案件從禮法之爭的漩渦中強行剝離出來。

司馬光沉默了很長時間。他一生堅守原則,最厭惡的就是這種“和稀泥”的權宜之計。

但他同樣是一位老練的政治家,深知皇帝此刻承受的壓力,也明白如果再堅持下去,可能真的會引發難以預料的朝局動蕩。

更重要的是,皇帝將河北、西北的慘狀赤裸裸地擺在他麵前,那份沉甸甸的現實,讓他無法再僅僅執著於一條抽象的“綱常”。

終於,司馬光緩緩站起身,深深一揖,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和難以言喻的沉重:

“陛下……心懷天下,以蒼生為念,臣……謹遵聖諭。臣會依陛下指示,重新擬定阿雲案判決意見,以‘恤刑’為由,奏請減刑。”

他沒有說“陛下聖明”,而是說“謹遵聖諭”。這細微的差彆,表明他內心並未完全認同,但他選擇了服從,為了他所效忠的王朝更大的“穩定”。

趙頊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知道這場風波終於可以平息了。他點了點頭,語氣也緩和下來:“有勞卿家了。退下吧。”

司馬光再次行禮,轉身退出禦書房。他的背影,在那一刻,顯得有些佝僂和落寞。

趙頊獨自坐在書房內,看著司馬光離去,又看了看地上那堆奏章,臉上沒有任何輕鬆的表情。

他知道,這隻是暫時壓下了矛盾。司馬光心中的理念並未改變,而士林中的裂痕也已產生。

如何真正彌合這些分歧,將所有人的力量引導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上,才是他這位年輕皇帝未來將要麵對的最艱巨的挑戰。

阿雲案的波瀾看似平息,但水麵之下,暗流依舊洶湧。而河北的旱情,依然如火,灼燒著大宋的江山。

熙寧元年七月下旬,隨著趙頊在禦書房內與司馬光那場關乎“勢”與“理”的談話結束,喧囂一時的“阿雲案”風波,終於以一種近乎“和稀泥”卻各方都能暫時接受的方式平息了下去。

在皇帝的私下示意下,司馬光雖心有不甘,但仍以審刑院的名義重新呈遞了奏狀,

援引“婦人在母喪期間,神哀誌沮,行事或有偏激,情有可原”以及“罪犯自首,查證屬實,依律可減等”的“恤刑”原則,奏請將阿雲由死刑減為“流三千裡”。趙頊當即朱批準奏。

這道旨意一下,原本爭論得麵紅耳赤的雙方,都像被掐住了脖子,瞬間安靜了下來。

支持嚴懲的一方,見司馬光本人都已“轉彎”,且皇帝最終畢竟還是定了流刑重罪,並未完全否定“謀殺”性質,算是保住了禮法的基本麵子,便也不好再說什麼。

主張寬宥的一方,見最終保住了阿雲的性命,達到了核心目的,也深知若再糾纏細節恐引皇帝不悅,遂也見好就收。

太學裡的激昂辯論,茶坊酒肆間的熱議,幾乎一夜之間便煙消雲散。人們的注意力,很快又被河北持續旱情的最新消息、或是某地官員貪腐被查的新聞所吸引。

一樁原本可能引發朝堂撕裂的案件,就這樣被趙頊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強行降溫,迅速翻篇。

數日後,中書門下政事堂側廳。

首輔韓琦、樞密使文彥博、次相曾公亮、三司使韓絳,這四位眼下支撐著帝國運轉的核心人物,難得地聚在一起,享用著簡單的午膳後茶點。處理完上午緊急公務,略有片刻閒暇。

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剛剛平息的阿雲案上。

韓絳年輕氣盛,率先開口,帶著幾分輕鬆:“阿雲案總算塵埃落定。陛下此番處置,倒是乾脆利落。司馬君實那般固執之人,竟也被說服了。”

曾公亮撚著胡須,微微頷首,語氣中帶著讚賞:

“陛下此舉,看似和稀泥,實則高明。既未公然否定司馬光的‘禮法’大旗,免卻了無儘的口水之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又實際保全了人命,彰顯了仁恕之道。最關鍵的是,快刀斬亂麻,沒讓這樁案子變成第二個‘濮議’。如今河北、西北事急如星火,朝廷實在經不起內耗了。”

文彥博沉穩地接過話茬,目光掃過在座諸人:

“富弼在河北鎮之以威,歐陽修籌之以文,王安石、元絳行之以乾。陛下設此‘河北東西路經略使司’,用人各取所長,互為補充,成效已顯。

如今對這阿雲案,陛下又能衡情酌勢,果斷止損。由此可見,陛下雖年輕,但已深知為政之要,在於務實與權衡,而非拘泥於虛名意氣。”

一直閉目養神的韓琦,此時緩緩睜開眼,聲音蒼老卻帶著洞察世事的清明:

“陛下之心,日益沉練矣。他欲更革祖宗之法,富國強兵,此誌已明。然觀其近來所為,無論是河北設官,還是處置此案,雖手段漸趨淩厲,卻始終未脫我士大夫共治之軌範。

所用之人,所行之事,皆在規矩之內,即便有所變通,亦能自圓其說。此乃社稷之福。”

韓琦這番話,點出了關鍵。趙頊的種種舉措,在韓琦這些老成謀國的重臣看來,雖然比仁宗、英宗時代更為主動進取,但依然遵守著北宋“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政治規則。

皇帝沒有濫用皇權獨斷專行,而是通過任命官員、調整機構、引導輿論的方式來推行改革,這讓他們感到放心。皇帝的“成熟”,正在於他學會了在既有框架內更有效地行使權力,而非試圖砸爛框架。

四人相視點頭,心中對這位年輕官家的評價,又高了幾分。一種“帝國雖麵臨艱難,但中樞舵手愈發穩健”的默契,在無聲中流淌。

然而,上天似乎總要考驗這位年輕皇帝和這個多難的王朝。

喜歡宋神宗的新宋請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詭神密語 讓你回高三奮鬥,你卻做空股市? 鬼吹燈之昆侖神宮新篇 抗戰:隊伍拉起來後,老李人麻了 大唐劍聖錄 變身傭兵以為佬,實則人妻當到老 廢柴覺醒:開局獻祭親妹妹 被休後,每日情報助我熬過荒年 目光所及都將是你 明豔知青遇上偏執痞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