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隨吾修習醫理、天文、數算,凡二十載。”周鳴的聲音帶著一種追憶的溫情,“昔年大疫,汝不避穢惡,率眾弟子入疫區,以統計之法析病源,以隔離之策緩蔓延,更以所學改良驗方,活人無算。此乃仁心,亦是大智。”他提及玄微在瘟疫中用統計方法分析傳播路徑、用隔離措施控製蔓延、並改良藥方的功績。
“汝改良桑蠶飼育之法,精研曆法以授農時,所製節氣歌訣,童子亦能傳唱。此乃‘天工利民’之踐行。”他又提到玄微在農業技術普及上的貢獻。
“齊侯、楚王皆曾遣使征召,許以高位厚祿。汝皆以‘醫術未精,不敢誤人;曆法未成,不敢欺天’婉拒,守身如玉,心誌如磐。此乃‘避世’之定力,護道之堅貞!”周鳴的語調陡然拔高,帶著深深的讚許。玄微麵對諸侯征召時,以謙遜而堅定的理由拒絕,展現出不為權貴所動的定力。
“汝之智慧,能格萬物細微之理;汝之仁德,常懷生民疾苦之心;汝之堅韌,可守學派風雨之舟;汝之淡泊,堪為‘避世’護源之砥柱。”周鳴的目光如同火炬,灼灼地凝視著玄微,“故,吾今日以天工院未來相托。自即日起,玄微,即為天工院第二任院主!”
話音落下,議事堂內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低低的、充滿敬意的驚歎聲。沒有人反對,更多的是恍然大悟與心悅誠服。玄微的品行、能力、以及在危機時刻瘟疫)和誘惑麵前諸侯征召)的表現,早已深入人心。她正是周鳴所描述的那位能平衡“入世”與“避世”、兼具智慧、仁德與堅定的最佳人選。
玄微深吸一口氣,並未推辭,隻是再次深深一揖,聲音清越而沉穩:“弟子玄微,蒙夫子重托,敢不竭儘駑鈍,守本院宗旨,護道統純粹,導弟子正途,不負‘格物致知,天工利民’之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鳴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近乎釋然的微笑。他顫巍巍地站起身,從案幾下取出一件用素布包裹的長條狀物品。他一層層揭開素布,露出裡麵的東西——並非象征權力的印璽,而是一把古樸的青銅矩尺。尺身磨損得光滑,刻度卻依然清晰精準。這是周鳴早年常用,後來用於教導弟子基礎幾何、丈量土地、乃至校準各種器具的標準尺,是天工院“格物”精神的具象化象征,也是“天工之律”的無聲代言。
“此尺,量天測地,度萬物之規。亦量人心,度行止之矩。”周鳴的聲音莊重無比,雙手將矩尺托起,遞向玄微,“持此尺,守吾院之‘律’——格物致知之誌不可移,天工利民之心不可墮,非攻守正之節不可失!更需明察秋毫,平衡院內諸力,使根深而葉茂,源清而流長!”
玄微神情肅穆,雙手恭敬地接過那把沉甸甸的青銅矩尺,如同接過一座山嶽:“弟子謹記!必持此尺,守此律,護此院,傳此道!”矩尺冰冷的觸感透過掌心傳來,卻讓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與力量。
領袖既定,周鳴並未停歇。他示意眾人坐下,開始部署學派未來的具體結構。
“九章議事:”周鳴以算籌在沙盤上劃分區域,“院中大事,由院主玄微)、工造主事子輿)、格致主事伯陽),並六位各有所長的資深弟子代表農、醫、算、曆、工、律),共九人共議。遇事不決,以九章格一種類似九宮格的沙盤推演區域)論之,各陳利弊,循‘數’數據、模型、邏輯)而決,非以位高而專斷。”他建立了一個九人議事製度,強調基於數據和邏輯的決策。
“技傳三重門:”周鳴繼續道,“其一,《天工格物篇》,乃吾等所研農、工、醫、算等實用之術精要。此篇,當廣刻簡牘,散於諸國市井鄉野,任人抄錄研習!唯願天下匠者得其利,農者增其產,醫者救其疾!此乃‘入世’之大道!”他宣布將核心實用技術編撰成《天工格物篇》公開傳播。
“其二,院中深研之技,如精密冶鑄、複雜機關、曆法推演核心、醫理精微等,由各主事擇品性純良、心誌堅毅之弟子,口傳心授,秘不示人。此乃護院安身、精益求精之本。”核心技術則通過師徒秘傳保留。
“其三……”周鳴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書房的方向,聲音低沉下去,“《歸藏》之秘,非此世可解。唯院主一人,知其所在,守其奧秘。非存亡絕續之秋,不得開啟,更不得外傳一字!此乃吾為後世所留星火,非今世爭雄之資!”《歸藏真解》被列為最高機密,僅院主知曉。
“守禦之環:”針對昨日的教訓,周鳴加強了防禦體係,“外,依托地形,廣布疑陣、示警、遲滯之設,不求殲敵,但求預警與周旋之機。內,弟子輪值巡守,精習自保之術以改良農具為基礎)。更重者,乃‘心防’!凡弟子,需明大義,辨忠奸,知何可為,何不可為!季孫之鑒,當刻骨銘心!”防禦體係強調預警、周旋和思想建設。
一條條清晰明確的製度,如同堅實的骨架,支撐起天工院未來的藍圖。弟子們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迷茫被方向取代,爭論被共識覆蓋。玄微手持青銅矩尺,目光沉靜地掃過全場,已然有了院主的擔當。
議事結束,已是午後。冬日的陽光帶著稀薄的暖意,灑在天工院的土地上。玄微並未立刻離開議事堂,而是走到周鳴身邊,低聲道:“夫子,弟子尚有一慮。若他日,有明君賢主,真心求教利國利民之術,而非窮兵黷武,吾院……當如何處之?一概拒之門外,豈非亦有違‘利民’之旨?”玄微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對待真正尋求利國利民之道的賢明君主。
周鳴看著這位自己選定的繼承人,眼中露出讚許。能想到此節,證明她已在思考如何執掌這微妙的平衡。
“尺在汝手。”周鳴指了指玄微手中的青銅矩尺,“其度在心。若其君,其國,其求,確為生民福祉,合乎‘天工利民’之本,合乎‘非攻守正’之節……”他頓了頓,目光悠遠,“可遣精於其事之弟子,攜《天工格物篇》所載之術,以‘匠師’、‘醫師’之身份前往,助其興修水利,改良農桑,防治疫病,厘定律法。但需約法:其一,弟子隻獻其技,不涉權爭;其二,所授之術,需準其廣傳於民,不得壟斷;其三,事畢即歸,不得滯留為官。天工院,永不設‘國師’之位!”他給出了靈活而原則性極強的方案:派遣技術人員以民間身份協助,約定三原則,絕不設立官方職位。
玄微凝視著手中的矩尺,尺身上冰冷的青銅光澤映著她深思的眼眸。她緩緩點頭,將周鳴的每一個字刻入心底:“弟子明白了。以技助人,以律束行,以院為根。分寸之度,存乎一心。謝夫子指點。”
夕陽西下,將天工院的影子拉得很長。匠坊裡重新響起鍛打的鏗鏘,農田間傳來歸家的號子,藏書閣的燈火也次第點亮。一場決定未來的會議散去,理念之爭在更高層麵達成和解,新的領袖接過了守護火種的重任,學派的結構被賦予了更堅實的筋骨。
周鳴獨自一人,慢慢踱步到觀星台下。他仰望著那片開始閃爍星光的深邃蒼穹,又回望身後這片在暮色中漸漸亮起溫暖燈火、充滿生機的院落。寒風掠過他如雪的白發與胡須,他裹緊了身上的舊裘,輕輕咳嗽了兩聲。那咳嗽聲在空曠的暮色中顯得格外清晰,帶著一絲力不從心的疲憊。
然而,當他看到玄微手持矩尺,正與子輿、伯陽等人站在院中篝火旁,指著工坊方向低聲商議著什麼,火光跳躍在她沉靜而堅定的側臉上時;當他聽到幾個年輕弟子一邊走向膳堂,一邊興奮地討論著《天工格物篇》裡某個新農具的推廣計劃時;當他感受到腳下這片土地所散發出的、那種因智慧與勞作而生的踏實暖意時……
一絲極其淡泊、卻又無比澄澈安然的笑意,如同投入古井的微光,悄然浮現在周鳴布滿皺紋的嘴角。他緩緩轉過身,不再看那象征無垠未知的星空,而是將目光,長久地、溫柔地,投注在眼前這片由他親手點燃、如今正被新一代人小心嗬護、並注定要傳遞下去的文明篝火之上。那火光中躍動的,不僅是溫暖,更是人類理性麵對蒙昧時,那微小卻倔強、脆弱卻永恒的希望之光。
喜歡數學易聖:我在春秋當國師請大家收藏:()數學易聖:我在春秋當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