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江湖歸序 共護山河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182章 江湖歸序 共護山河

第182章 江湖歸序 共護山河(1 / 1)

當長安宮廷在李瑁的擘畫下呈現出君臣同心、內外和諧的景象時,大唐的江湖世界也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安穩與興盛。自江湖聯合議事會成立以來,那些曾困擾武林數百年的紛爭仇怨,正悄然消弭於無形,而這份穩定,恰與朝堂的清明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大唐盛世的堅實根基。

這日清晨,嵩山少林寺的鐘聲剛過三響,議事會的七位常任理事已齊聚在洛陽分舵的議事堂內。堂中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江湖輿圖,上麵用朱砂標注著各大門派的駐地與近年糾紛頻發的區域。玄智大師手指輿圖上的淮水流域,沉聲道:“上月淮水幫與過江龍的械鬥,雖已由調解部平息,但兩地商戶仍心有餘悸。依老衲之見,需在此處增設一處聯絡點,由議事會直接派駐專人,以防死灰複燃。”

清風道長撚著胡須點頭附和:“玄智大師所言極是。淮水乃南北商道要衝,江湖勢力盤根錯節,單靠當地門派調解恐難長久。貧道提議,讓武當派的俗家弟子與丐幫分舵聯手,既懂江湖規矩,又熟地方人情,定能鎮住局麵。”

坐在末位的峨眉派靜雲師太翻開卷宗,輕聲道:“調解部已收到兩地門派的悔過書,願以三年商稅所得補償受損商戶。隻是過江龍的幫主昨日派人送來密信,稱有境外勢力暗中挑撥,此事恐非尋常江湖恩怨。”

眾人聞言皆神色一凜。李瑁派駐議事會的朝廷代表張宇立刻接口:“此事已報兵部,邊境守軍已加強盤查。議事會情報部若有線索,可直接通過驛站傳遞長安,朝廷與江湖聯手,定能揪出幕後黑手。”

這般高效務實的討論,在議事會已成常態。自成立之初,李瑁便與各門派定下規矩:凡涉及江湖內部糾紛,由議事會全權處理,朝廷不直接乾預;但若牽扯地方治安、境外勢力或危害百姓,朝廷與江湖必須共享情報、協同行動。此刻,淮水流域的隱患在七人商議下迅速形成方案——三日內設立聯絡點,半月內完成商戶賠償,情報部與兵部同步追查境外勢力,條條分明,權責清晰。

議事會的高效,源於其對“規矩”的堅守。在長安城外的執法部刑堂,曾以“狠辣”聞名的黑風寨餘孽正低頭聽審。半年前,黑風寨殘部企圖重操舊業,在秦嶺古道劫掠商隊,被巡邏的議事會執法隊擒獲。按照新訂的《江湖守則》,劫掠商旅者需賠償十倍損失,主犯廢去武功流放邊陲,從犯則需在驛站服役三年。

執法部總領、昆侖派長老玉陽子看著堂下垂首的漢子,聲音不怒自威:“《守則》第三條寫得明白,‘凡江湖人,需守國法、護民生,違者雖遠必誅’。你們可知罪?”

為首的漢子哽咽道:“小人知罪!求長老開恩,我等願賠償所有損失,隻求留條活路!”

玉陽子冷哼一聲:“若非看在你們未曾傷及人命,今日便不是這般處置。念在你們願主動賠償,可減免部分勞役,但武功必須廢除——這是規矩,誰也改不得。”

這般鐵麵無私的處置,在江湖中傳開後,再無人敢輕易觸碰底線。據執法部卷宗記載,自《江湖守則》推行以來,江湖仇殺案件較往年下降七成,劫掠商旅之事更是罕見,連最混亂的嶺南山區,也已有半年未聞惡性案件。

秩序的穩定,催生了江湖的新生機。在洛陽舉辦的“武學交流會”上,來自南北的門派弟子正圍在一起切磋技藝。少林的武僧展示著剛猛的羅漢拳,武當弟子則以柔克剛演示太極劍,旁邊的峨眉女弟子一套“柳絮劍法”輕盈靈動,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張師兄,你這招‘靈蛇出洞’若再快半分,定能破了太極的卸力!”一位年輕的丐幫弟子指著場中,興奮地與身旁的武當弟子討論。

被稱作張師兄的武當弟子笑著搖頭:“李師弟有所不知,太極講究‘後發先至’,你那快招雖猛,卻露了破綻。來,我教你如何卸力……”

這般打破門戶之見的交流,在如今的江湖已是常態。議事會每月都會在各地舉辦交流會,鼓勵各門派公開武學精要,甚至組織跨門派的“武學編修館”,由少林、武當等大派牽頭,整理各家拳譜劍經,去蕪存菁,編纂成《大唐武學總錄》。

“武學之道,本就該相互印證,而非敝帚自珍。”玄智大師在總錄序言中寫道,“昔日各門派為爭‘天下第一’打得頭破血流,如今才明白,能護佑百姓、傳承文脈,方是武學真諦。”

這份共識,讓江湖與朝堂的合作愈發緊密。在北疆抵禦突厥的戰場上,議事會組織的“江湖義士營”正與唐軍並肩作戰。義士營中,有擅長輕功的丐幫弟子負責偵察,有精通暗器的唐門高手配合唐軍伏擊,更有少林武僧組成的“護旗隊”,在陣前築起人肉盾牌,硬生生擋住了突厥的鐵騎衝鋒。

“李將軍,左翼有突厥遊騎繞後!”一位丐幫長老翻身下馬,向唐軍主將遞上繪製清晰的地形圖。圖上不僅標注了敵軍動向,還特意標出了適合設伏的峽穀與水源地——這些都是義士營的弟子們冒著箭雨偵察所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將軍看著地圖,眼中閃過一絲敬佩:“多謝長老!請轉告各位義士,待擊退敵軍,本將定奏請陛下,為諸位請功!”

長老哈哈一笑:“將軍客氣!我等雖是江湖人,卻也是大唐子民,護土衛疆,分內之事!”

這樣的場景,在大唐的邊境線上屢見不鮮。據兵部統計,僅去年一年,江湖義士營便協助唐軍擊退大小侵擾三十餘次,救下百姓數千人,繳獲的戰馬、糧草更是不計其數。李瑁在朝會上曾感慨:“江湖不是朝廷的對立麵,而是大唐的筋骨。筋骨強健,國家方能立得住、走得遠。”

江湖的穩定,更惠及了尋常百姓。在江南水鄉,曾因幫派爭奪碼頭而停滯的漕運,如今暢通無阻,商船日行千裡,稻米、絲綢得以快速運往各地;在蜀地山區,議事會設立的“武學堂”免費教授山民基礎拳腳,既讓他們能防身自衛,又約束了山民中好勇鬥狠的習氣;就連長安城中的市井小兒,也能說出幾句“少林拳剛、武當劍柔”,模仿著江湖武師的招式打鬨——江湖,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傳說,而是融入大唐血脈的一部分。

這日,李瑁微服來到洛陽的武學編修館。館內,數十位白發老者正圍坐在一起,對著泛黃的拳譜爭論不休。見李瑁進來,眾人紛紛起身行禮,玄智大師笑道:“殿下來得正好,我等正為《總錄》中‘內力運功圖’的標注爭執不下,還請殿下定奪。”

李瑁擺擺手,走到案前翻看圖紙,笑道:“諸位都是武學宗師,何必問我這個門外漢?依我看,不如各按門派心法標注,再附上台詞解釋,讓後學者自行參悟——武學本就無定法,強求統一,反倒失了靈氣。”

眾人聞言皆是一怔,隨即撫掌大笑。清風道長道:“殿下此言有理!是我等鑽了牛角尖。武學如江河,分流方能彙聚,強求一致,反倒成了死水。”

李瑁看著眼前這些曾為“武學正統”爭得麵紅耳赤的老者,如今能心平氣和地探討學問,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初設議事會時,多少人質疑“江湖事豈能由朝廷插手”,多少人擔憂“門派傳承會被同化”,而如今,江湖不僅守住了傳承,更煥發了新生,這其中,正是“尊重”二字在起作用——朝廷尊重江湖的規矩,江湖尊重朝廷的法度,彼此守住邊界,又相互借力,方能成就今日的和諧。

離開編修館時,暮色已濃。洛陽城的夜市正熱鬨起來,說書先生唾沫橫飛地講著“議事會智破連環案”,酒肆裡的鏢師們談論著下月要護送的西域商隊,連賣糖畫的小販,都能捏出“少林武僧”“武當道長”的模樣。

李瑁站在街角,聽著這喧囂市井聲,心中一片安寧。他知道,江湖的穩定,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功績,而是無數人放下執念、攜手同行的結果。議事會的鐘聲、武學館的爭論、邊境線上的呐喊、市井間的傳說,共同譜寫著大唐江湖的新篇章。

然而,平靜之下,一股暗流正悄然湧動。李瑁剛回到長安不久,便收到了來自議事會的加急密報。密報稱,在西域邊境發現了一股神秘的江湖勢力,他們行蹤詭秘,似在策劃著一場針對大唐的陰謀。李瑁立刻召集議事會代表與朝廷官員商議對策。眾人推測,這股勢力極有可能與之前淮水流域械鬥背後的境外勢力有關。議事會決定派遣精銳義士營深入西域探查,朝廷則增派軍隊加強邊境防禦。與此同時,江湖各門派也紛紛響應,主動請纓協助。李瑁深知,此次挑戰不同以往,但他堅信,隻要朝廷與江湖繼續攜手,尊重彼此,定能像以往一樣,化險為夷,守護住這來之不易的大唐盛世與江湖和諧。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混世宇宙大將軍 重生六零家屬院,紡織女工要翻身 投奔渣爹被棄?軍區大佬卻爭著寵她 驚!嬌知青竟是國家的寶貝疙瘩 保姆作家劉青青 70年代狼崽子的嬌氣包 重生八零,先踹了白眼狼兒女 快穿之雲煙化雨 基因科技之生物人 女帝歸來:她開局殺瘋,萬物皆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