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慧眼觀微末 長策定乾坤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193章 慧眼觀微末 長策定乾坤

第193章 慧眼觀微末 長策定乾坤(1 / 1)

長安西市的夜市剛歇,彙通號票號後堂的油燈還亮著。李默之正對著賬簿上的數字皺眉——嶺南來的飛錢在本月激增了四成,可對應的綢緞訂單卻隻增了兩成,這細微的差額像根細刺,紮得他心裡不踏實。窗外忽然掠過一道流光,他揉了揉眼睛,以為是晨霧裡的霞光,沒承想案上的算盤珠子竟自己跳動起來,在木框上排出一串奇怪的數字:“嶺南商路,三月將有瘴癘。”

與此同時,東宮書房的燭火無風自動。李瑁案頭那本《大唐漕運全圖》突然泛起微光,圖上的嶺南水道旁,竟憑空浮現出一行朱砂小字:“預測:開元十七年三月,嶺南瀧州、端州將爆發瘴氣,影響漕運半月。建議:提前調運百草穀解暑藥材至沿線驛站。”

他指尖撫過那行字,墨跡便如活物般滲入紙中,隻留下淡淡的印痕。這已是係統第三次出現異動。自上月在揚州核定完新商律,腦海中那道熟悉的提示音便再未響起,直到此刻,這無聲的預示如驚雷般炸響,讓他瞬間明白——係統已在悄然間完成了升級。

“來人,傳百草穀蘇穀主即刻入宮。”李瑁揚聲喚道,聲音裡帶著難掩的振奮。內侍應聲而去時,他重新鋪開一張素紙,筆尖懸在半空,腦海中竟自動浮現出嶺南各州的藥材儲備數據:瀧州驛站現有青蒿三百斤,不足一月之用;端州藥鋪存有蒼術五百斤,可支撐二十日;唯有廣州港的藥材倉庫裡,還積壓著去年從吐蕃換來的麝香兩千兩,正是解瘴氣的良藥。

這些數字並非他刻意強記,更像是係統直接烙印在腦海中的圖譜。他提筆疾書,將各州藥材存量、調運路線、所需運力一一列明,墨跡落在紙上,竟與方才漕運圖上浮現的朱砂字跡隱隱相合。

半個時辰後,蘇墨卿踏著晨露入宮。他剛從泰山傳承大會趕回,藥鋤上還沾著齊魯的泥土。接過李瑁手中的字條,老穀主先是一驚,隨即撫掌道:“殿下神算!昨日收到嶺南分舵的傳信,說瀧州近來陰雨連綿,山澗水色發綠,正是瘴氣將發的征兆。隻是他們還在核查具體區域,沒想到殿下已算得如此精確。”

李瑁指著字條上的“麝香調運”一項:“係統提示,需用麝香配伍蒼術製成香囊,讓漕運船隊隨身攜帶。你看這調運量是否妥當?”他指尖點在“每日需三百個香囊”處,腦海中隨即浮現出更細致的分解:每個香囊需麝香一錢、蒼術三錢,按三十日計,共需麝香九斤、蒼術二十七斤,沿途十二處驛站均分,每日由藥農新鮮配製。

蘇墨卿看著那精確到錢的數字,眼中閃過詫異:“殿下連藥材配伍的分量都算好了?這正是我穀祖傳的‘避瘴方’,尋常人就算知道方子,也難算得這般分毫不差。”他忽然想起去年在長安義診時,係統曾提示他“關中將有瘟疫”,當時按提示提前熬製的湯藥,確實救了不少百姓,“莫非……係統又添了新本事?”

李瑁點頭,起身引他至書架前。指尖在一排典籍上劃過,《西域商路考》《江南水情誌》《邊軍布防圖》等書冊自動翻開,書頁空白處竟浮現出密密麻麻的批注。《西域商路考》的批注寫道:“預測:半年後大食將遣使通商,攜帶玻璃匠人二十名,可在西市設坊傳授技藝,年利預計五千貫。”《邊軍布防圖》上則標注著:“建議:增派三百名會水戰的士兵至嶺南軍鎮,明年夏季或將有海盜襲擾廣州港。”

“這些並非憑空臆測。”李瑁指著《江南水情誌》上的水位曲線,“係統能整合各地呈報的細微數據——比如嶺南的商品交易記錄、西域的商隊往來頻次、邊軍的巡邏日誌,再從中推演出趨勢。就像彙通號的飛錢與綢緞訂單差額,常人隻當是偶然,係統卻能從中看出商路隱憂。”

正說著,戶部侍郎崔瑾捧著賬冊匆匆進來,臉上帶著焦慮:“殿下,嶺南漕運的賬目出了些偏差。按往年慣例,這個月該有三千石新米到港,可實際隻到了兩千七百石,負責押運的綱頭說遇上了暗礁,可屬下總覺得不對勁。”

李瑁並未看賬冊,而是徑直道:“不是暗礁,是船底漏水。那批漕船用的桐油灰配比有誤,防水性能差了三成,在鹹淡水交彙處容易滲水,導致載重減少。你去查去年負責監造漕船的將作監官員,他定是偷換了桐油的品級。”

崔瑾驚得張大了嘴:“殿下怎會知曉?屬下剛收到漕船的檢修報告,還未來得及細看……”他翻開賬冊最後一頁,果然寫著“船底滲水,卸載三百石減重”,旁邊批注著“桐油灰含雜質過多”。

李瑁微微一笑:“係統已將將作監的物料采購記錄與漕船損耗數據做了比對。那官員采購的桐油價格比市價低了兩成,而同期嶺南的劣質桐油銷量正好多了三成,兩相對照,答案便出來了。”他提筆在紙上寫下一串名字,“這些是去年參與監造的工匠,你去問詢時,重點問第三批船的桐油灰調製者,他定是知情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崔瑾捧著名單匆匆離去,蘇墨卿看著紙上的名字,忽然想起一事:“殿下,上月泰山大會上,華山派有個叫林平之的弟子,劍法雖隻算中等,卻對各州地貌了如指掌。當時我還納悶,一個年輕弟子怎會有這般見識,莫非……”

“係統對人才的評估,從不止於表麵技藝。”李瑁走到牆邊,那裡掛著一幅新繪的《天下人才圖譜》,上麵用不同顏色的圓點標注著各地人才,紅色代表已任用,藍色代表待考察,綠色則是潛力股。林平之的名字旁,標注著“擅長輿地,可任測繪官”,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其父曾為嶺南驛丞,自幼隨父遍曆山川。”

“你看這裡。”李瑁指向圖譜角落的一個藍點,“此人叫徐敬業,現任揚州倉曹,看似平庸,係統卻評估他‘擅長安撫流民,若遇災年,可委以賑災之職’。去年江南水災,他瞞著上官開倉放糧,雖違了規矩,卻救了數千百姓,這份魄力正是賑災所需。”

蘇墨卿湊近細看,見徐敬業的條目下還附著一串數據:“開倉速度:比同僚快兩時辰;災民存活率:高出平均水平三成;事後追責時,能條理清晰辯解,既認罰又護民。”這些細節,怕是連吏部的考功郎都未必知曉。

說話間,天樞閣閣主魏先生求見,帶來了江湖門派的最新動向。“殿下,昆侖派送來消息,說西域的馬匪近來頻頻聚集,似要襲擾絲綢商路。可他們查了許久,也沒摸清馬匪的具體動向。”魏先生遞上密報,上麵畫著幾個模糊的山寨位置。

李瑁接過密報,指尖剛觸到紙麵,腦海中便浮現出一幅動態地圖:馬匪主力藏在龜茲以西的黑風穀,其補給線依賴三處綠洲,每月初三會派人去疏勒城采買糧草。地圖旁還標注著:“建議:讓昆侖派弟子偽裝成商販,初三在疏勒城設伏,一舉端掉補給點。”

“告訴昆侖派,按這個時辰和地點行動。”李瑁在密報上圈出疏勒城的位置,“再讓西域都護府派三百輕騎接應,切記要留活口,馬匪背後似有更大勢力支持,係統預測他們與大食的叛軍有勾結。”

魏先生接過密報,見上麵還寫著馬匪首領的樣貌特征、常用暗號,甚至連采買糧草時必點的“胡麻餅”都標注在內,不由得咋舌:“殿下這預判,比江湖最頂尖的斥候還精準!難怪去年能提前截獲吐蕃的密信,原來……”

“係統能整合的,遠不止官府文書。”李瑁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昆侖派弟子的巡邏記錄、商旅的口述見聞、甚至西域各國的使節密報,都能化作推演的素材。就像織錦時,單根絲線微不足道,可織成圖譜,便能見山水溝壑。”

辰時三刻,朝堂議事開始。當李瑁提出“提前調運藥材至嶺南防瘴癘”時,嶺南道節度使的奏報恰好送到,說瀧州已出現零星病例;當他彈劾將作監官員偷換桐油時,大理寺的核查結果剛傳入殿內,與他所言分毫不差;當他舉薦徐敬業任江南賑災使時,吏部尚書連忙附和,說此人確有機智,隻是以往考績被同僚壓製,未能顯露。

散朝後,玄宗留下李瑁,指著案上的《年度稅賦預測表》笑道:“瑁兒,你前日遞上的這份預測,說今年秋收後,江南茶稅將增一成,嶺南鹽利將減三成,如今看來竟絲毫不差。尤其這鹽利減少的緣由,你說是因為廣州港新開了三家波斯鹽鋪,分流了客源,連朕都不知道波斯人竟也賣鹽。”

李瑁躬身道:“陛下,這並非兒臣之功,而是係統整合了各地市舶司的交易記錄。波斯鹽鋪每月從大食運鹽二十石,每石售價比官鹽低兩成,雖隻占嶺南鹽市的一成份額,卻已讓官鹽銷量略降,長此以往,差額便會顯現。”他取出係統生成的《應對方案》,“建議官府與波斯鹽商簽訂‘統購協議’,由他們負責供應偏遠海島,官府則保障其商路安全,如此既能保鹽利,又能拓商路。”

玄宗看著方案上詳細的價格換算、運力分配、甚至連波斯商人的喜好都標注在內如“喜用絲綢包裹鹽袋,可提升售價”),不由得撫掌:“此法甚好!既不堵其生路,又能為我所用,比一味禁絕高明多了。”

午後,李瑁來到彙通號。李默之正對著一張新到的嶺南飛錢發愁,說這票子的密押雖無錯漏,紙張卻比尋常的薄了半分。“這是仿造的。”李瑁接過飛錢,指尖撫過紙麵,係統已提示“紙漿含稻草過多,非官方桑皮紙”,並標注出仿造者的特征:“慣用左手蓋章,密押字跡有頓挫感,應是前隋官宦後裔,藏身於廣州港的‘寶和號’錢莊。”

“難怪!”李默之恍然大悟,“寶和號上個月突然多了許多嶺南飛錢,我還當是生意好,原來是在造假!”他按著李瑁的提示去查,果然在寶和號的賬本上發現了左手蓋章的痕跡,人贓並獲時,掌櫃正是前隋禮部尚書的孫子,因懷恨大唐,故意擾亂金融。

處理完票號的事,李瑁漫步至西市。波斯商人阿裡正對著一堆滯銷的玻璃器皿發愁,這些器皿雖精美,卻因價格太高無人問津。“阿裡先生,可將玻璃器分作三等。”李瑁指著最大的琉璃盞,“一等品供宮廷貴族,保持原價;二等品賣給富商,減兩成價;三等品做成小珠子,串成項鏈賣給百姓,價錢隻需十分之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腦海中浮現出係統給出的《市場分析》:長安百姓年人均飾品支出為十二文,小玻璃珠定價十文一串,恰在承受範圍內,預計月銷五千串,可清庫存並盈利三成。阿裡按著此法調整售價,三日後便派人送來謝禮,說滯銷的器皿已賣出大半,連街頭的小丫鬟都戴著玻璃珠項鏈。

暮色降臨時,李瑁回到東宮。係統的提示再次浮現,這次是關於即將到來的科舉:“預測:本科進士中,張九齡、嚴挺之二人潛力最優。張九齡擅謀略,可任中書舍人;嚴挺之精律法,宜放地方曆練,三年後可任大理寺卿。”旁邊還附帶著二人的答卷節選、師承關係,甚至連他們在客棧苦讀時,常去哪家麵館吃麵都有記錄。

他將這些信息抄錄下來,準備舉薦給玄宗。窗外的月光灑在紙頁上,那些精準的預測與細致的分析,讓他忽然明白,係統升級的真正意義,並非能未卜先知,而是教會他從萬千細節中看見脈絡,從尋常軌跡裡察覺端倪。

就像彙通號的飛錢差額裡藏著商路隱患,漕船的桐油灰中透著貪腐痕跡,嶺南的陰雨連綿預示著瘴癘將至。這些散落在大唐疆土上的細碎微光,被係統彙聚成照亮前路的火炬,讓每一次決策都有跡可循,每一步前行都踏實穩健。

夜深人靜時,李瑁翻開係統自動生成的《開元十七年發展總覽》。上麵不僅有經濟、民生、邊防的預測,還有一行醒目的結語:“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調料、時機,缺一不可。係統助你觀火候、辨調料,然掌勺之道,仍在人心。”

他合上冊子,望著窗外沉沉夜色。遠處的西市已無喧囂,唯有彙通號的守夜人在打更,梆子聲穿過街巷,與宮廷的夜巡鼓聲遙相呼應。這些聲音裡,藏著大唐的脈搏,也藏著係統永遠無法替代的溫度——是林平之遍曆山川的執著,是徐敬業開倉放糧的擔當,是蘇墨卿濟世救人的仁心,是萬千百姓對安穩日子的樸素期盼。

係統升級帶來的,是更銳利的眼睛,更縝密的思維,卻終究要服務於這份人間煙火。當精準的預測遇上滾燙的人心,當冰冷的數據融入溫熱的民生,大唐的長卷才能在歲月中鋪展得愈發壯闊,每一筆都寫滿生機,每一頁都透著希望。

天快亮時,李瑁提筆在總覽冊上添了一句:“器者,載道之具也。道在人心,器方能顯其功。”墨跡乾透時,窗外已泛起魚肚白,新的一天,正帶著無限可能,向大唐緩緩走來。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丟,沒看過小說的老婆得到係統 薪紀元:千秋劫 諸界帝主:從重生開始鑄運朝 大明:最狠太子,開局請崇禎上吊 我留守的十七年 女配太惡毒?苗疆大佬跪求我生崽 萌妻出逃:霸總追愛 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 神話物理局 NPC說我才是虛擬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