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風淳俗美 國泰民安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197章 風淳俗美 國泰民安

第197章 風淳俗美 國泰民安(1 / 1)

長安的晨霧還未散儘,朱雀大街的灑水車已碾過青石板路,留下兩道濕漉漉的轍痕。車把式王老漢握著榆木車柄,看著清水漫過路麵的油汙,嘴裡哼著新學的《太平謠》——這曲子是教坊司新譜的,調子一半是中原的笛音,一半是西域的胡笳,唱的儘是“街淨巷明,五穀豐登”的新鮮事。

“王大爺,今兒灑得仔細!”賣胡餅的老王推著車經過,車鬥裡的餅子冒著熱氣,芝麻香混著水汽在空氣中彌漫。他指了指街角新立的“果皮箱”——那是用唐三彩窯的廢瓷片拚的,上麵刻著“勿拋雜物”四個隸書字,“昨兒波斯商隊的人還說,長安的街道比巴格達的宮殿還乾淨,連牆角都找不著半片廢紙。”

王老漢擦了把汗,往車鬥裡添了瓢井水:“可不是!自打去年殿下讓人在街坊設了‘值日牌’,每戶輪流掃街,連孩童都知道把糖紙扔進果皮箱。前兒我見新羅的留學生跟著掃落葉,用的還是咱們的竹掃帚呢。”他抬眼望向街東頭,那裡的“垃圾分類處”正圍著幾個婦人,她們手裡的竹籃分了三格,分彆裝著可燒的廢紙、可埋的菜葉、可賣的碎布,分類的法子是太學的學生們教的。

此時的東宮,李瑁正對著一幅《長安晨市圖》出神。圖是畫師李思訓昨日送來的,用的是水墨混著波斯礦物顏料的新法,畫中從朱雀門到西市的街景栩栩如生:灑水車在前麵開路,貨郎們推著帶滑輪的車緊隨其後,車身上掛著“公平秤”的木牌;街角的“義倉”前,幾個老農正用新製的鬥斛領救濟糧,鬥斛上的刻度與彙通號的砝碼一般精準。

“殿下,這是昨夜的市井報。”內侍捧著一卷竹簡進來,上麵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著各處見聞:紅色是坊市秩序,黑色是物價波動,藍色是百姓閒談。李瑁翻開最末頁,見寫著“西市胡商阿裡將廢香料渣製成花肥,贈予城南菜農”,旁邊還畫著個小小的花盆,盆底標著“廢物利用”四字。

“把這條記到《便民策》裡。”李瑁指尖劃過竹簡,“讓工部看看,能不能把各家作坊的廢料都收起來,分類利用——瓷窯的碎瓷片鋪路,織坊的線頭做氈子,酒樓的泔水喂豬。既乾淨了街道,又能生利。”他忽然想起昨日在藝彙樓聽的《太平謠》,便對身邊的起居郎道,“下午微服出巡,去看看民間的真實光景。”

未時的陽光斜照在西市,萬國藝展的餘韻尚未散儘,商鋪的幌子上還留著融合紋樣——綢緞莊的幡旗繡著唐式牡丹纏波斯綬帶,香料鋪的招牌畫著天竺蓮花托中原如意。李瑁換了身青布袍,跟著人流走進一家“便民肆”,這鋪子是去年按他的意思開的,裡麵既賣針頭線腦,又代書家書,甚至能兌換彙通號的飛錢,掌櫃的是個瘸腿的退伍老兵,櫃台上擺著太學學生送的《算數入門》。

“張掌櫃,取兩尺靛藍布。”一個穿粗布裙的婦人站在櫃台前,手裡攥著幾枚開元通寶,錢緣光滑無毛刺。張掌櫃用新製的木尺量布,尺子上的刻度精確到分,是官府統一發放的標準量具。“比上月便宜兩文呢。”婦人接過布,笑著往旁邊的“代書處”走,那裡坐著個戴眼鏡的老秀才——眼鏡是波斯商隊帶來的,鏡片用透明琉璃做的,能看清蠅頭小楷。

李瑁在鋪子角落坐下,聽著周圍的閒談。兩個腳夫模樣的漢子正算著工錢,用的是算學館新推的“籌算捷法”,手指在算盤上撥得劈啪響:“這次去洛陽運瓷器,用了新馬車,比往常省了兩成力,工錢還多領了三百文。”“可不是!聽說下個月要修長安到洛陽的官道,鋪石板呢,到時候跑車更穩當。”

隔壁的“勸學所”裡傳來孩童的讀書聲,三十多個孩子圍著一張大木桌,跟著先生讀《千字文》。其中既有漢家子弟,也有胡商的孩子,甚至還有兩個吐蕃的小使者。先生教完一段,便讓孩子們用彩筆在紙上畫“禮”字,有的畫成拱手的小人,有的畫成西域的拜火姿勢,最後竟湊成了一幅“萬國行禮圖”。

“殿下說,認字不隻是為了做官,更是為了明事理。”先生摸著一個胡商孩子的頭說道,那孩子正用漢文和波斯文對照著寫“孝”字,“你看這彙通號的飛錢,不認字怎麼辨真假?將來去波斯做買賣,不認字怎麼算賬目?”

走出西市,李瑁沿著朱雀大街往南,不知不覺到了曲江池畔。岸邊的柳樹下,十幾個老者正圍著一盤棋對弈,棋盤是用西域的胡桃木做的,棋子一半是中原的玉石,一半是大食的琉璃。他們爭論的不是棋路,而是新頒布的《養老令》:“聽說年滿七十,每月能領兩鬥米、一匹布,比兒子還貼心!”“可不是!我那老夥計在江南,說當地官府還請了百草穀的醫官,每月給老人義診呢。”

池麵上漂著幾艘遊船,船上的人正舉著琉璃鏡賞景。鏡中映出的不僅有岸邊的亭台,還有遠處正在修建的“惠民橋”——橋身用中原的榫卯結構,橋墩卻借鑒了大食的拱門設計,能減少水流阻力。幾個工匠正站在腳手架上測量,用的是從天竺學來的“三角測高法”,尺子拉得筆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橋明年開春就能通。”一個工匠模樣的人對船上遊人喊道,“到時候從曲江到城東,不用繞路了,比現在快一半時辰!”他腰間掛著的“工匠牌”閃著光,牌上除了姓名籍貫,還刻著“擅長修橋”四個字——這是按新製的“百工評級”定的,等級高的工匠,工錢比尋常人多三成。

暮色漸濃時,李瑁來到長安城外的樊川。秋收剛過的田野裡,幾十戶農家正忙著晾曬新穀,穀堆旁的“糧倉”是新砌的,用的是嶺南的防潮法,牆角還撒著防蟲的石灰。老農趙老實正用新製的“風車”揚穀,搖柄一轉,糠皮從一邊飛出,穀粒從另一邊落下,比用簸箕省力十倍。

“趙大爺,今年收成如何?”李瑁走上前幫著遞穀穗,穀穗沉甸甸的,每穗都結著近百粒米。趙老實直起腰,指著遠處的田埂:“托殿下的福!用了新稻種,畝產比去年多了兩石;又修了水渠,旱澇保收。你看那片桑田,是波斯商隊教的‘密植法’,桑葉比往年厚三成,蠶寶寶吃了長得快。”

他領著李瑁往村裡走,路邊的“村學”還亮著燈,二十多個孩子在裡麵讀書,窗紙上映出先生用大石玻璃筆寫字的影子。“這學是去年官府出錢蓋的,先生是太學的落第秀才,每月有俸祿。”趙老實指著牆上的“勸學榜”,上麵貼著幾個孩子的文章,有漢文的,也有吐蕃文的,“我那小孫子,以前放牛都沒空,現在天天背著書包上學,說將來要去長安考太學呢。”

村裡的“議事亭”裡,幾個村民正圍著裡正算賬。桌上攤著的《村戶收支冊》記得清清楚楚:誰家種了多少蔗,誰家養了多少蠶,誰家去長安做買賣賺了錢。裡正用算盤一算,全村的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長了四成,連最窮的孤寡老人,靠著義倉的接濟和村裡的互助,也添了件新棉衣。

“殿下您看這賬。”裡正指著其中一頁,“這是按新法子算的‘互助金’,誰家有困難就借點,秋收後還,不用利息。上個月王寡婦家的牛病了,借了五貫錢買新牛,現在已還了三成。”他又拿出一本《村規民約》,上麵用毛筆寫著“不偷不搶”“和睦鄰裡”,旁邊還貼著張村民們畫的“善惡圖”,善舉用紅筆,惡舉用黑筆,一目了然。

離開樊川時,月光已灑滿田埂。李瑁回頭望去,村莊的燈火星星點點,與天上的星辰交相輝映。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漢子正圍著篝火唱歌,唱的是中原的《詩經》選段,調子卻帶著幾分西域的豪邁;不遠處的打穀場上,幾個婦人在用新紡車紡線,紡車是按大食的圖紙改良的,錠子轉得飛快,線軸上的絲線越來越滿。

回到東宮時,已是深夜。李瑁鋪開宣紙,將今日的見聞一一記下:西市的便民肆、曲江的惠民橋、樊川的村學……筆尖劃過紙麵,竟不自覺地畫出一幅小小的“民生圖”。係統的提示悄然浮現:“社會滿意度提升至八成,各階層收入差距縮小,犯罪率下降三成。建議:持續優化‘互助金’製度,擴大村學覆蓋範圍,關注手工業者技能培訓。”

他忽然想起白日裡聽一個老工匠說的話:“太平日子不是天上掉的,是乾出來的,更是守出來的。”便在圖旁批注:“治世如種樹,既要施肥澆水,也要修枝剪葉,方能常青。”

次日清晨,李瑁帶著《民生圖》進宮麵聖。玄宗看著圖上的細節——從西市的果皮箱到樊川的風車,從村學的課本到工匠的牌子,眼中滿是欣慰:“瑁兒,你看這長安的晨霧,以前總帶著煤煙味,如今卻隻有水汽和花香。這便是盛世的味道啊。”

“陛下所言極是,隻是尚有不足。”李瑁指著圖上的一處空白,“昨日在樊川,有農戶說新稻種雖好,卻不知如何儲存過冬;西市的腳夫也說,新馬車雖快,卻缺修馬車的鋪子。這些細節,還需細細打磨。”

玄宗點頭道:“你說的是。傳朕旨意,讓戶部牽頭,編一本《便民手冊》,把儲糧法、修具術、辨錢法都寫進去,配上圖,發到每家每戶。再讓工部在各州設‘工匠坊’,既修農具,也教手藝,讓百姓有活乾、有飯吃、有盼頭。”

幾日後,《便民手冊》的雕版在長安的書局開工了。書裡既有中原的老農經驗,也有西域的工匠技巧,甚至還附了一頁“投訴指引”,教百姓如何向官府反映問題——或投“意見箱”,或找“巡街使”,或寫“陳情書”,條條路徑都寫得明明白白。

李瑁再次微服出巡時,見西市的“意見箱”前圍了不少人。一個賣菜的婦人正往裡投紙條,上麵寫著“希望在菜市場設公平秤”;旁邊的腳夫們則在跟巡街使念叨:“長安到太原的商路該修修了,有些路段坑窪難行。”巡街使拿著小本子一一記下,承諾三日內給回複。

走到一家酒肆前,李瑁聽見幾個書生正在爭論《萬國經義合編》裡的句子。他們說得興起,竟用波斯語背了一段《論語》,引得鄰桌的胡商也加入討論。酒肆老板端上新釀的“合歡酒”,笑著說:“這酒用了江南的米、西域的葡萄,就像咱們現在的日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和美美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夕陽西下時,李瑁站在長安城的角樓上,望著這座生機勃勃的都城。街道上的灑水車還在緩緩前行,車鈴聲與遠處的鐘聲交織;西市的商鋪陸續上燈,胡商與漢商在燈下討價還價,用的是半唐半胡的混合語;城南的學宮裡,讀書聲與孩童的嬉笑聲飄得很遠,其中還夾雜著幾句吐蕃語的兒歌。

這些聲音與景象,像無數條溪流彙入大唐的江海,激蕩出最動人的波濤。李瑁知道,所謂的盛世,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輝煌,而是由灑掃街道的王老漢、教孩子讀書的先生、種莊稼的趙老實、做買賣的阿裡……無數普通人的日子串聯起來的真實幸福。

他輕輕撫摸著角樓的欄杆,欄杆上的雕刻已被歲月磨得光滑,既有中原的雲紋,也有西域的卷草。遠處的天空中,一隻風箏正乘著晚風扶搖直上,風箏麵是幅小小的“萬國圖”,上麵的長安與巴格達、洛陽與撒馬爾罕,都被一條金色的絲路連在一起。

李瑁握緊了手中的《便民手冊》初稿,指尖傳來紙張的溫度。他知道,前路還有許多細節要完善,還有許多心聲要傾聽,但隻要守住這份“以民為本”的初心,大唐的風,就會永遠這樣清;大唐的民,就會永遠這樣安;大唐的未來,就會永遠這樣向著光明,一步步前行。

夜色漸深,長安的萬家燈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大地上的星辰。李瑁走下角樓,融入熙攘的人流,他的身影與無數普通人的身影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這幅名為“太平盛世”的壯闊畫卷,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為青梅守身?資本家小姐嫁他首長 窗台上的暖陽 入夜,寵她入骨 全球領主:神話帝國 我在末世撿破爛,撿出個仙界 足球開局就有3個億 網遊:重鑄白絲女神兵,無敵萬界 玄門大師今天也在物理超度 百人藏凶 千秋一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