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育才新途應時需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77章 育才新途應時需

第277章 育才新途應時需(1 / 1)

青城山下的義學又添了三間新校舍,青磚黛瓦映著秋日晴空,簷角下懸著的銅鈴被風拂得叮咚作響。李瑁站在窗下,望著裡麵端坐的少年們——他們中有漢族農戶的孩子,有突厥部落的少年,還有吐蕃商人的女兒,此刻都捧著新印的課本,跟著先生朗讀:“商者,通有無,利民生;武者,護家國,安四方。”

這場景讓他想起半月前的議事會。鐵劍門門主趙鐵柱拍著桌子歎氣:“新招的弟子劍法練得再好,讓他去管體驗坊的賬目,算個收支能把算盤打飛;護民部的後生們追匪患時,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繞著山頭轉了三圈才發現跑反了方向。”

清風觀的玄塵道長也捋著胡須附和:“前幾日接待波斯商人,貧道派去的道童連基本的見禮都不會,人家拱手他作揖,鬨了笑話不說,還差點耽誤了琉璃合作的大事。”

那時李瑁便意識到,江湖的日子變了。不再是單憑一把劍就能走天下的時代——管體驗坊要懂賬目,護商隊要識地理,跟外邦打交道要知禮儀。義學裡隻教武學和《論語》,就像給駿馬配了鞍卻不給韁繩,空有蠻力卻用不到正處。

“教育得改。”李瑁在義學的黑板上重重寫下這四個字,粉筆灰簌簌落在他的素色勁裝上,“以前教‘怎麼打’,現在得教‘打了之後怎麼辦’;以前學‘聖賢言’,現在得學‘怎麼把聖賢言用到生意、交際裡去’。”

他讓人搬來一張長桌,鋪上宣紙,召集各部門掌事和義學先生們圍坐議事。秦風先攤開護民部的報單:“上月有隊弟子去嶺南護商,因不懂當地俚語,誤會了山民的手勢,差點動起手來。這說明光會拳腳不行,得懂風土人情,會打交道。”

蘇婉接著說:“百草堂新收的學徒,認藥、製藥都學得快,可讓他們去跟藥商談價錢,要麼被壓得太低,要麼把藥價喊得沒人買,這就是缺了商業的本事。”

李瑁指尖在宣紙上滑動,畫出幾列大字:“課程得加新內容——商業管理,教算賬、定價、簽契約;外交禮儀,學各族、各國的見禮方式、忌諱;地理知識,識地圖、辨方向、記關隘;還有‘江湖實務’,用咱們經曆的真事當例子,教他們怎麼處理糾紛、化解危機。”

先生們起初還有些猶豫。教了一輩子《論語》的周先生皺著眉:“這些都是‘雜學’,會不會耽誤了正經學問?”

“能安身立命、幫到人的就是正經學問。”李瑁從懷裡掏出一本《江湖實務案例集》,那是文宣部剛編好的,裡麵記著“淮州救災時如何分糧”“瓊州港如何與暹羅商人交涉”等真事,“就用這些當教材,讓弟子們討論‘當時若換個法子,會有什麼結果’,這比死記硬背管用。”

改革的消息傳到義學,少年們炸開了鍋。突厥少年阿古拉最興奮,他爹是黑石部的馴馬場管事,常抱怨他“隻會套馬不會算賬”,如今聽說要學商業,拍著胸脯說:“學好了回去幫爹管馬場,再不用被漢商糊弄!”

吐蕃少女卓瑪卻有些發愁,她從小跟著師父練密宗拳,對算賬、看地圖一竅不通,拿著新課本嘟囔:“這些字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們……”

李瑁特意給她找了個“小先生”——鐵劍門趙鐵柱的兒子鐵蛋,那少年跟著父親管體驗坊,算盤打得比劍法還好。鐵蛋拿著算珠教卓瑪:“你看,這顆代表一,這顆代表五,就像你們的佛珠,各有各的數……”卓瑪聽得入迷,忽然指著“乘法口訣”說:“這像我們的經文,背熟了就能用!”

新校舍很快熱鬨起來。商業課上,先生帶著少年們模擬“定價”——用百草堂的藥材做例子,算清楚成本、運費,再定出合理的售價。有個江南來的少年算得最快,他爹是綢緞商,從小耳濡目染,此刻正教同桌的阿古拉:“你看,馴馬場的馬每次騎收五十文,除去草料錢二十文,純利三十文,要是一天有十個人騎,就賺三百文……”

外交禮儀課更是有趣。先生請來海外事務部的趙部頭,他曾跑遍西域,熟知各族風俗。趙部頭教大家行“回紇禮”要撫胸彎腰,“吐蕃禮”要雙手合十舉過頭頂,見波斯商人不能提“豬”,跟突厥人喝酒得一飲而儘。少年們學得認真,連卓瑪都跟著比劃,說:“以後去長安見陛下,就不會出錯了。”

地理課最受護民部弟子歡迎。科技研發部的工匠們做了巨大的“活動地圖”,用木片拚出山川河流,能拆開能組合。先生講到“嶺南多瘴氣”,就抽出對應區域的木片,露出下麵畫著的草藥圖標:“在這裡護商,得帶著薄荷、蒼術防瘴氣”;講到“西域沙漠多流沙”,就演示如何用駱駝糞便辨認方向,少年們聽得眼睛發亮,說:“以後追匪患,再也不會迷路了!”

最特彆的是“江湖實務”課。先生拿出《案例集》,讓大家討論“淮州分糧時,若遇到有人多領怎麼辦”。有的說“按規矩罰他”,有的說“先問清原因,若是真有難處就幫他”,爭論不休時,李瑁正好路過,笑著說:“清議堂當時是這麼做的——先查他是不是真困難,是就記上賬,讓他日後幫著修房抵債,既顧了規矩,又留了人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少年們頓時恍然大悟,阿古拉拍著大腿:“這法子好!就像我們部落,欠了馬債可以幫人牧馬抵債,道理一樣!”

實踐教學更是讓課堂活了起來。商業課的學生去鐵劍門的體驗坊實習,幫著記賬、收銀子,鐵蛋帶著他們盤點劍坯,說:“記住,每把劍坯都要刻編號,賣出去了就記上,不然容易混了賬。”有個少年算錯了賬,少收了二十文,急得臉通紅,鐵蛋卻擺手:“沒事,下次仔細些就好,咱們學本事,就是從錯裡學的。”

地理課的學生跟著護民部去巡山,拿著羅盤辨認方向,在地圖上標注新發現的山泉、小道。有個少年發現一條近路,能比原來節省一半時間,趙虎高興地拍著他的肩:“這路記下來,以後護糧就能快些!”

外交禮儀課的學生則去接待來參加文化節的外邦客人。卓瑪學著給波斯商人獻茶,用剛學會的漢話加波斯語說:“請用茶,這是我們吐蕃的酥油茶。”商人驚喜地接過,連誇她“聰明伶俐”,卓瑪的臉羞得通紅,心裡卻甜滋滋的。

三個月後,義學迎來了第一次“實務考核”。先生們設置了模擬場景:“西域商隊遇劫,貨物被搶,弟子們該怎麼辦?”

阿古拉第一個站出來,結合地理課學的知識說:“先看地圖,找最近的分壇求援,再根據馬蹄印判斷劫匪往哪個方向跑,路上留意有沒有水源,劫匪肯定要喝水。”

卓瑪接著說:“找到劫匪後,先按江湖規矩交涉,問他們是不是有難處,若是被逼無奈,就請他們還貨物,聯盟可以幫他們找活計;若是故意作惡,再動手,動手時彆忘了留活口,按清議堂的規矩處置。”

最後是江南少年補充:“還要跟商隊簽文書,說明損失多少,聯盟會賠償一部分,剩下的等抓到劫匪再追討,這是商業課學的‘風險共擔’。”

先生們聽得連連點頭,周先生撫著胡須笑道:“以前隻教他們‘義’字怎麼寫,現在他們知道‘義’字該怎麼行,這才是真學問。”

改革的成效很快顯現在各部門。護民部新招的弟子出去護商,不僅能打退劫匪,還能幫商人規劃路線,避開瘴氣、流沙,商人們都說“現在的聯盟弟子,比鏢局的管事還貼心”;百草堂的學徒去談生意,能算清成本、講清藥效,藥商們不敢再糊弄,藥材銷量比以前漲了四成。

連波斯商人都察覺到了變化。上次來洽談琉璃生意,接待他們的是幾個義學畢業生,不僅禮儀周到,還能拿出詳細的合作方案,算清楚利潤分成,商人笑著對李瑁說:“這些少年比老江湖還懂生意,跟你們合作,我們放心。”

這天,李瑁去義學看新出的板報,上麵貼著少年們的“實務心得”。阿古拉寫道:“學了地理,才知道草原之外有大山,大山之外有大海,江湖比我想的大得多。”卓瑪畫了一幅畫,左邊是密宗拳的招式,右邊是算盤,中間用箭頭連起來,寫著“練拳強身,算賬安身”。

秦風走過來,手裡拿著各部門的薦舉名單,上麵有不少義學少年的名字:“護民部要阿古拉去西域分壇,說他懂地理、會突厥語,是塊好料;百草堂想讓卓瑪去管藥材貿易,說她既懂藥理又會算賬。”

李瑁望著教室裡朗朗讀書的少年們,陽光透過窗欞,在他們臉上投下金色的光斑。他忽然明白,教育改革改的不隻是課程,更是讓江湖的後輩們明白:俠義不隻是揮劍相向,更是知進退、明事理、懂人心;本事不隻是能打能殺,更是會盤算、識天地、通人情。

義學的銅鈴又響了,這次是“江湖實務”課的鈴聲。少年們湧到操場上,圍著先生帶來的新案例——“如何幫俚族部落把蛇酒賣給長安的藥鋪”。討論聲、笑聲混在一起,像一群雛鳥在練習展翅,充滿了生機。

李瑁轉身離開,腳步輕快。他知道,這些少年就是江湖的未來,他們帶著老江湖的俠義,又裝著新學的本事,定能讓這江湖在變幻的世道裡,走得更穩、更遠。

秋風穿過義學的庭院,吹起少年們的課本,書頁上“育才新途”四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在訴說著一個簡單而堅定的道理:要讓江湖常青,先讓教育常新。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鐵血1645:從揚州十日開始 被做局後我獲得最強消費返現係統 八零:十歲上山打獵忙,全家幫忙 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紀進化五億年 小醜皇!追隨者全是絕世美女 重回1983:東北趕山狩獵年代 諸天:開局舌戰杏子林 我在聊齋當合同工 鳳棲九霄重生 拾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