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員點頭:“隨時可以開始,先生。”
馬可尼看向青林,眼神中帶著期待:“青先生,您覺得我們該發送什麼信號?”
青林沉吟片刻,想起了莫爾斯電碼中最著名的三個字符——sos還未成為國際通用求救信號,而曆史上第一封跨洋無線電報發送的是“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但他有更好的選擇。
“發送三個點吧。”他輕聲說,“在莫爾斯電碼裡,三個點代表字母‘s’。但對我們來說,它可以是‘開始’start)的第一個字母。”
馬可尼眼睛一亮:“一個全新的開始,很好的寓意。”
上午七點零五分,操作員按下了電鍵。
青林站在發射機旁,能聽到火花間隙發出的劈啪聲,聞到臭氧的特殊氣味。他閉上眼睛,仿佛能“看到”那頻率雜亂的電磁波從傾斜的天線出發,貼著海麵蜿蜒前行,穿過薄霧,越過波浪,向著對岸的接收站飛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每一秒都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突然,對岸的信號燈閃爍起來,短、短、短——三個清晰的閃光,與發送的信號完全一致。
“收到了!我們收到信號了!”觀測員激動地大喊,聲音在海風中顫抖。
團隊裡爆發出震天的歡呼,工人們互相擁抱,馬可尼緊緊握住青林的手,掌心全是汗水:“成功了!我們真的做到了!”
青林看著對岸那代表成功的閃光,眼眶莫名發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看似微弱的信號意味著什麼。它是未來移動通信的起點,是衛星通信的基石,是互聯網浪潮的源頭。從這三個點開始,人類文明將掙脫有線的束縛,讓信息像空氣一樣自由流動。
接下來的幾天,青林成了馬可尼團隊的特殊顧問。他沒有直接給出答案,隻是提出一個個引導性的問題。
“為什麼不嘗試用金屬管代替木杆做天線支架?也許能減少信號損耗。”——這是基於導體與絕緣體特性的提示。
“如果在接收端加一個簡單的放大裝置,會不會讓信號更清晰?”——這隱含了三極管放大原理的雛形。
“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傳播特性可能不同,或許可以試試改變火花間隙的大小?”——這是在引導他們發現頻率的重要性。
馬可尼像海綿一樣吸收著這些想法,他的筆記上很快寫滿了新的實驗方案。有一次,他拿著一張草圖找到青林:“青先生,您看這樣的線圈結構是否可行?我覺得可能會讓信號更穩定。”
青林看著那張圖,呼吸驟然停滯。圖上畫的,赫然是電感線圈與電容組成的諧振回路的雛形——這正是無線電通信從無序到有序的關鍵一步。
“這……非常出色的想法。”他由衷地讚歎。即使沒有他的提示,這位天才科學家依然會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在多佛爾港停留的第十天,青林站在海邊,看著馬可尼團隊正在安裝的新設備。他們已經能穩定地收發莫爾斯電碼,甚至成功傳輸了一條完整的新聞——關於英國議會的最新決議。當地報紙已經開始報道這項“神奇的無線通信技術”,稱其為“新時代的曙光”。
口袋裡的量子芯片微微發燙,像是在提醒他什麼。青林握緊芯片,感受著那來自未來的溫度。他知道,自己該離開了。這裡的使命已經完成,他見證了曆史,也在不經意間推動了它,但終究不屬於這個時代。
“青先生,您要走了嗎?”馬可尼不知何時站到了他身後,手裡拿著一本簽名的筆記本,“真希望您能留下,我們還有太多問題想向您請教。”
青林接過筆記本,上麵用意大利文寫著:“致青林先生——感謝您帶來的靈感,願無線電波連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我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微笑著說,“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無線電報就會傳遍全球。也許有一天,人們可以用它通話,甚至看到遠方的影像。”
馬可尼眼中閃爍著憧憬:“能看到影像的無線通信?那真是難以想象的奇跡。”
“不是奇跡,是科學。”青林抬頭看向天空,陽光穿過雲層,在海麵上灑下金色的光斑。他想起了自己時代的5g基站,想起了衛星通信網絡,想起了量子糾纏實現的超光速通信——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技術,不都是從這跨海的三個點開始的嗎?
告彆馬可尼後,青林獨自登上了返回倫敦的火車。他坐在窗邊,翻開馬可尼的筆記本,指尖拂過那些充滿智慧的草圖和公式。當火車駛入一條長長的隧道,黑暗吞噬一切時,他感到一陣熟悉的眩暈。
再次醒來時,刺鼻的消毒水味取代了煤煙味。白色的天花板,輸液管的滴答聲,還有床邊閃爍的生命體征監測儀——他回到了2077年的醫院。
“你終於醒了!”同事驚喜的聲音傳來,“你在實驗室暈倒了,還好隻是短暫的電流衝擊,沒有生命危險。”
青林動了動手指,熟悉的觸感傳來——指尖的老繭,手腕上智能手環的壓痕。他猛地坐起身,看到床頭櫃上放著的新聞全息投影:“最新消息,我國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通信,標誌著……”
一切都回來了。
他下意識地摸向口袋,那枚量子芯片還在,隻是表麵的聚合物外殼已經開裂。
而在他的手心,不知何時多了一樣東西——那本馬可尼簽名的筆記本,紙張泛黃,卻真實地存在著。
不是夢。
青林翻開筆記本,在最後一頁,他看到了自己穿越時留下的字跡——那是用馬可尼的羽毛筆寫的,一行中文:“路雖遠,行則將至。”
他走到窗邊,看著城市上空交織的無形電波。手機裡傳來信息提示音,是母親發來的視頻通話請求。他按下接聽鍵,母親慈祥的麵容出現在屏幕上,背景是老家院子裡盛開的桃花。
“小林,身體好點了嗎?記得按時吃飯……”
看著母親的笑臉,聽著熟悉的嘮叨,青林忽然眼眶濕潤。從1897年多佛爾港的三個莫爾斯電碼點,到2077年的量子視頻通話,跨越一個多世紀的距離,人類用智慧和勇氣編織了一張無形的網,讓愛與思念可以瞬間傳遞。
他低頭看向那本泛黃的筆記本,仿佛看到了馬可尼站在懸崖邊的身影,看到了無數通信先驅者的探索之路。
而他,隻是這條漫長道路上的一個接力者。
手機屏幕上,信號強度顯示滿格。青林笑了笑,指尖在屏幕上敲下回複:“媽,我很好。等實驗結束,我就回家看您。”
按下發送鍵的瞬間,他仿佛聽到了跨越時空的滴答聲——那是1897年英吉利海峽上,第一縷無線電波的回響,也是人類文明向著星辰大海,永不停歇的腳步。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