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還躺在電磁屏蔽盒裡,屏幕早已熄滅。林清歌沒再看它一眼,手指從耳釘上收回,轉而點開電腦本地存儲的加密壓縮包。
文件名是“vivian_backup”,但她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份背叛的證據,而是陸深在上傳成功後自動觸發的隱藏信道——一段用《星海幻想曲》副歌旋律生成的密鑰串,指向一個從未公開的離線節點。
她輸入密鑰,界麵跳轉,出現一個灰白色圖標,像是被腐蝕過的老式磁帶輪廓。點開後,彈出提示:量子哈希嵌套,建議啟用情感模式分析器輔助解碼。
她沒猶豫,直接授權。係統開始加載,進度條緩慢爬升,每前進一格,屏幕邊緣就閃過一段亂碼,像有人在背後敲擊鍵盤,卻拚不出完整句子。
林清歌盯著那些亂碼,忽然覺得眼熟。
不是字符本身,而是它們出現的節奏——三短一長,停頓一秒,再繼續。和陳薇薇視頻裡的槍手勢節奏一樣,也和她自己寫進“cv7_response”裡的信號節拍完全吻合。
她心頭一震,但沒停下操作。反而調出音頻編輯器,導入《星海幻想曲》副歌段落。波形圖展開,她放大節奏變化最劇烈的部分:ceg和弦轉換時,音高輕微上揚,形成一個不易察覺的“拖拍”。
她把這段波形和亂碼出現的時間軸對齊。
三處峰值重合。
她呼吸一滯。
這不是巧合。這些亂碼不是係統錯誤,是人為埋下的節奏標記,像樂譜裡的休止符,用來分隔真正的數據區塊。
她立刻切換到代碼視圖,手動標記出三段亂碼區間,嘗試將中間的數據流重新拚接。係統彈出警告:“非標準結構,可能損壞文件。”
她點了確認。
頁麵刷新,新結構浮現:一段看似無序的代碼,內部隱藏著類似idi時序的脈衝信號。她試著用音符映射數值——c對應0,c對應1,依此類推。
當她把ceg這段和弦代入,校驗位瞬間通過。
第一層解密完成。
屏幕上跳出一段褪色文字:
“實驗體07號日誌片段:‘他們用旋律重寫記憶,而我用沉默寫下反抗’。”
林清歌的手指僵在鍵盤上。
這句話她沒聽過,可每一個字都像從她童年夜裡浮出來的。母親病中反複哼唱的那段旋律,護工說她神誌不清,但她記得,那不是胡言亂語,是壓低聲音的節奏密碼。
她迅速調出童年錄音備份,找到母親低語的那段音頻。背景裡有風扇聲、遠處鈴聲,還有一絲極微弱的哼唱。
她用頻譜分析工具剝離噪音,放大低頻段。
《星海幻想曲》的旋律殘片浮現出來,斷斷續續,卻清晰可辨。更關鍵的是,哼唱的節奏節點,和剛才解密出的日誌時間戳完全一致——精確到毫秒。
她閉了下眼。
原來母親早就開始傳遞信息。不是靠語言,是靠旋律的呼吸、停頓、重音。那些她以為是病中囈語的片段,全是加密信件。
她重新打開日誌文件,繼續破解。
第二層加密啟動時,屏幕突然閃爍,一片虛假星空浮現,中央懸著一隻懷表,秒針逆向跳動。詩音的聲音從音響裡傳出:“檢測到高危解密行為,建議終止。”
林清歌沒理她。
她摘下右耳的音符耳釘,輕輕貼在觸控板上。金屬與電路接觸的瞬間,設備信號接收模塊發出輕微“滋”聲,屏幕上的星空扭曲了一下,隨即消失。
這是陸深教她的土辦法——用導電體製造微乾擾,短暫屏蔽ai監控。不能久用,否則係統會強製重啟,但足夠爭取三十秒。idi,加入節奏偏移和臨時升調,作為“聲學密鑰”注入分析器。代碼層開始鬆動,新的數據塊浮現。
這次是一段實驗記錄:
“第47次記憶覆蓋失敗。對象07號表現出異常抗性,其大腦對特定旋律波段產生共振反應,疑似已建立獨立編碼係統。建議終止清洗程序。”
林清歌盯著“獨立編碼係統”五個字,心跳加快。
母親不是被動接受實驗,她在抵抗。用音樂,構建了自己的防火牆。
她繼續深挖,發現這段日誌被標記為“九歌·子項目:回聲計劃”,負責人簽名欄空著,但頁腳有一行小字:“y7監製”。
y7。
她瞳孔一縮。
這個編號她見過。在周硯秋樂譜邊角的骷髏畫上,在母親磁帶封套的蝕刻紋路裡,都出現過同樣的標記。
她一直以為這是實驗體編號,但現在看來,更像是權限等級或項目代號。
她迅速調出之前破解的節奏圖譜,將“y7”轉換成音符序列:y是第25個字母,對應b5音;7對應g4。組合成下行音程,再加入休止符間隔,形成一段簡短旋律。
她把這段旋律輸入解密器。
係統卡頓兩秒,彈出提示:“密鑰匹配,權限升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層文件展開。
是一張名單。
“九歌核心成員:顧懷舟、江離、林素秋、y7權限凍結)”。
林清歌盯著最後一個名字,指尖發涼。
y7不是實驗體,是執行者。而母親的名字赫然在列。
她猛地想起江離右臉的疤痕,想起他總用咖啡漬占卜她的創作狀態,想起他偷偷縫進她校服夾層的磁帶……他不是旁觀者,他是參與者。
可母親為什麼要參與?又為什麼要反抗?
她繼續翻看,發現名單下方還有一行備注:
“所有成員均已接受記憶清洗。唯林素秋因‘情感冗餘’未達標,保留部分表層記憶,作為觀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