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城下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遠超官方驛馬的速度傳遍了福建各州縣。當李尤率領著得勝之師,押解著俘虜,攜帶著繳獲的軍械旗幟,浩浩蕩蕩返回泉州時,迎接他們的是萬人空巷的歡呼。“雷火營”、“李將軍”、“王司馬”的呼聲響徹雲霄,整個泉州城都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振奮與自豪之中。
然而,作為這場勝利的核心締造者,王審知在短暫的喜悅之後,迅速恢複了冷靜。他深知,一場戰術性的勝利固然可喜,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將這種勝利轉化為持久的戰略優勢,以及如何應對敵人必然隨之而來的調整與反撲。就在凱旋儀式後的第二天,他便在節度使府的正廳,召開了一場氣氛熱烈卻目標明確的戰後總結會議。
與會者除了核心的文臣武將,還特意召見了雷火營中幾位在戰鬥中表現突出的中下層軍官,甚至包括兩名在裝填速度測試中拔得頭籌的普通士兵。這讓與會的老派將領如吳猛頗感意外,卻也隱隱明白了王審知的用意。
“諸位,”王審知的聲音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永春之捷,揚我軍威,壯我士氣,李將軍、吳將軍及全體將士功不可沒!尤其雷火營,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打出了我福建新軍的威風!”他首先肯定了戰功,廳內頓時響起一片附和與讚歎之聲。
李尤紅光滿麵,難掩激動,抱拳道:“全賴大人運籌帷幄,提前布局,更有魯大匠打造的犀利火器!末將隻是依令行事!”他雖粗豪,卻也懂得將功勞歸於上官和技術支持。
王審知微笑著點點頭,話鋒隨即一轉:“然,勝不驕,敗不餒。今日之議,慶功其次,總結為主。李將軍,你親曆戰陣,雷火營表現如何?有何得失?但講無妨,我要聽實話。”
李尤收斂笑容,認真回想,沉聲道:“大人,火器之威,確實遠超預期!南漢軍猝不及防,瞬間崩潰,士氣瓦解乃製勝關鍵。然,實戰之中,問題亦有不少。”他頓了頓,條理清晰地列舉:
“其一,射速仍顯不足。三段擊雖能保證持續火力,但每輪齊射間隔,仍給敵軍喘息之機。若能再快一兩分,殺傷效果更佳。”
“其二,風雨天氣影響巨大。硝池、火繩易受潮,一旦雨天,戰力大減。”
“其三,近身防護薄弱。火槍兵一旦被敵軍騎兵或悍卒突入陣前,幾無還手之力,需依賴長矛手嚴密保護,配合要求極高。”
“其四,火藥、彈丸消耗驚人。一場戰鬥下來,所攜近半,後勤補給壓力巨大。”
那位被特意邀請來的雷火營隊正也鼓起勇氣補充:“大人,小的們發現,連續射擊後,槍管灼熱,不便裝填,且準頭有所下降。”
王審知認真聽著,不時點頭,目光又看向吳猛:“吳將軍,你守城苦戰,觀雷火營作戰,有何見解?”
吳猛此刻態度已大為轉變,語氣誠懇:“回司馬,雷火營聲威駭人,於破敵士氣效果卓著。然,正如李將軍所言,其依賴天時、地利與友軍配合,不可孤軍深入,亦不可替代攻堅、近戰之需。乃一強援利器,而非萬能之法。”
王審知對眾人能客觀分析利弊深感滿意。“諸位所言,切中要害。此正合我‘格物致知’之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發現問題的最佳途徑!”他看向魯震,“魯大匠,射速、槍管散熱、火藥防潮,這些難題,天工院可能攻克?”
魯震早已聽得心潮澎湃,又感責任重大,起身肅然道:“大人放心!某家回去就召集人手,成立專組!射速或可從燧發機構思路上想辦法,比火繩更快更穩!槍管可嘗試加厚或尋找更耐熱鋼材,亦可設計簡易水冷套筒!火藥防潮……需反複試驗封裝之法與防潮配料!給某家時間,必有所成!”他眼中閃爍著技術狂人遇到挑戰時的興奮光芒。
“好!”王審知讚道,“需要什麼材料、人手,儘管提!陳長史會全力配合。”他又看向李尤和張渠,“李將軍,針對近戰薄弱與配合問題,你與張渠要加緊演練雷火營與長矛兵、刀盾兵、乃至騎兵的協同戰術,務必做到如臂使指!後勤保障,張渠你要建立專門通道,確保戰時供應不絕!”
“末將屬下)明白!”幾人齊聲領命。
王審知最後總結道:“此戰證明,火器乃未來方向,但絕非唯一。我軍需走精兵、合成之路!雷火營要成為尖刀,而非孤狼。各兵種需緊密配合,方能發揮最大戰力。此次總結之得失,要形成條例,下發各軍學習,並在日常操演中針對性改進!”
這場務實高效的戰後總結,沒有停留在慶功層麵,而是迅速轉化為具體的改進措施和研發方向。王審知借此向所有人傳遞了一個明確信息:勝利值得慶祝,但追求更強、更完美的腳步永不停歇。
會後,王審知單獨留下了李尤和魯震。
“李尤,此戰你打得不錯,但不可自滿。南漢劉隱絕非庸主,下次再來,必有防備。你要加緊訓練,尤其是應對敵軍可能采取的針對火器的戰術,比如快速突進、夜襲、或者利用複雜地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魯震,技術迭代是關鍵。不僅要解決現有問題,更要著眼未來。我之前與你提過的,可以連續發射的‘連珠銃’構想,以及更大口徑、可以發射爆炸彈丸的‘火炮’,要加緊預研。我們要始終保持一代甚至兩代的優勢!”
就在王審知緊鑼密鼓地總結、改進、布局未來之時,南漢國都興王府今廣州)的宮殿內,氣氛卻是一片凝重。
敗軍之將吳珣跪在殿前,詳細稟報了永春城下的遭遇,尤其重點描述了那支能發出雷鳴、噴射火光與鉛彈的神秘軍隊。他心有餘悸地總結:“陛下,非是末將不用命,實是敵軍火器犀利,聞所未聞,聲若驚雷,彈如飛蝗,中者立斃,我軍將士……實難抵擋啊!”
南漢主劉隱高坐龍椅,麵色陰沉如水。他年約四旬,野心勃勃,一直視福建為嘴邊肥肉,豈料初次大規模交鋒便遭此重挫。
“火器……王審知……”他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龍椅扶手,“朕早聞此人好弄奇巧,不想竟真煉出如此凶器!”他看向殿下的文武大臣,“諸卿,有何對策?”
一位老臣出列:“陛下,此物雖利,然必有其短。或可遣細作探明其虛實,尋其弱點。亦可仿而製之……”
另一位武將則道:“陛下,下次交戰,可選風雨之日,或趁夜突襲,令其火器難以施為!或驅牛羊牲畜為先導,消耗其彈藥!”
劉隱聽著眾人的建議,眼中寒光閃爍。“吳珣,敗軍之將,本應重處!念你帶回敵軍虛實,暫免處罰,戴罪立功!”
“謝陛下隆恩!”吳珣連忙叩首。
“傳令!”劉隱站起身,聲音冷厲,“加緊打探福建火器情報,不惜代價!工部召集能工巧匠,依據吳珣所述,嘗試仿製!各軍加強訓練,尤其是夜間及惡劣天氣下的作戰!王審知……朕倒要看看,你的‘雷火’,能逞凶幾時!”
永春的雷鳴,不僅震撼了戰場,也徹底改變了敵對雙方的戰略思維和行動節奏。一場圍繞著火器優勢與反製的軍備競賽與戰術博弈,在福建與南漢之間,悄然升級。王審知的雷火營,在首戰的輝煌之後,即將迎來更加嚴峻和複雜的考驗。
喜歡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請大家收藏:()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