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知那句“福建的航船,必將在風浪與星火的交織中,駛向更廣闊的天地!”的豪言,仿佛帶著某種奇異的魔力,催動著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競相勃發。
首先是那來自台灣的“甘薯”,其推廣速度之快,超乎了陳褚等人的預料。由天工院農科精心編寫的《甘薯栽培簡要》,連同第一批經過篩選的健壯薯苗,被快馬加鞭送往福建路下轄的各州縣。王審知更是親自下令,將甘薯的試種與推廣,列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一項。
起初,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習慣了稻作的老農,對這不挑地、看似“賤生”的塊莖作物將信將疑,寧願守著貧瘠的山地望天收,也不願輕易嘗試。但在官府“免費發放薯苗、提供技術指導、承諾保底收購”的三重激勵下,尤其是在幾個由官府主導的示範田取得了肉眼可見的豐收後,觀望的農民們終於動心了。
這一日,王審知在陳褚的陪同下,微服出巡,來到泉州城西的一處丘陵地帶。昔日這裡多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卻被開墾成一層層錯落的梯田,綠油油的薯蔓匍匐在地,長勢喜人。幾個老農正在田埂邊歇腳,抽著旱煙,臉上帶著難得的滿足笑容。
“老丈,這甘薯種著可還順手?”王審知走上前,和氣地問道。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農見王審知氣度不凡,連忙在鞋底磕了磕煙鍋,起身回道:“這位官人有所不知,起初咱也不信這玩意能頂餓,可官府的人手把手教,苗子白送,種下去也沒費啥勁,澆點水就活,你看這長勢!聽說畝產能有十幾石!頂得上好幾畝薄田的收成哩!往後啊,這山坡地再也不是廢地嘍!”
旁邊另一個精瘦的漢子也插話道:“是啊是啊!家裡娃多,以前就指著那幾畝水田,交了租子勉強糊口,遇上災年就得餓肚子。現在好了,把這屋前屋後的零碎地、山坡地都種上這甘薯,心裡踏實多了!這真是‘王父母’給咱們尋來的活命糧啊!”
聽著老農們質樸而充滿感激的話語,王審知與陳褚相視一笑。陳褚低聲道:“大人,看來此物推廣,已成星火燎原之勢。假以時日,福建山多地少、糧食不足的窘境,或可大為緩解。流民安置,也多了份底氣。”
王審知點點頭,心中慰藉。這蔓延開來的薯蔓,不僅是填飽肚子的希望,更是穩定民心、積蓄力量的基石。
然而,海的另一邊,被暫時壓製下去的風浪,並未真正平息。就在王審知視察甘薯田的當天下午,李尤再次帶著一身風塵和凝重之色,匆匆趕回了節度使府。
“大人,情況有變!”李尤甚至來不及喝口水,便急切地彙報,“我們按照張奎的口供,重點清剿了幾股北來的潰兵,效果顯著,沿海確實消停了不少。但剛剛接到前出巡邏的‘海隼九號’急報,他們在閩粵交界以南海域,發現了一支新的船隊!規模不大,隻有五艘船,但……船型與我們之前遇到的任何潰兵海盜都不同,更像是……更像是經過偽裝的戰船!而且,他們行蹤詭秘,似乎在測繪海圖,窺探我沿海防務!”
“偽裝的戰船?測繪海圖?”王審知眼神一凝,“能判斷來曆嗎?”
李尤搖頭:“距離太遠,天色也暗,看不真切。但‘海隼九號’的艦長是個老水師,他憑經驗感覺,那幾艘船的建造工藝和帆裝風格,不似北地或中原樣式,倒有幾分……幾分南漢水師早期戰船的影子,但又有些不同,似乎做了改進。”
“南漢?”王審知走到海圖前,手指點向閩粵交界那片海域,“劉隱賊心不死,剛折了‘混海蛟’這把刀,就又派了探路的爪子來?還是說……這不是劉隱的人?”
陳褚沉吟道:“大人,會不會是吳越錢鏐?他雖與我們表麵維持和平,但背地裡的小動作從未停止。”
“都有可能。”王審知目光深邃,“亦或是……盤踞在安南靜海軍節度使)那邊的勢力?或是更遠地方的窺伺者?如今我福建商路四通八達,富庶之名遠播,引來些豺狼覬覦,也不足為奇。”
他沉思片刻,果斷下令:“李將軍,不管來的是誰,既然敢窺探我門戶,就必須予以迎頭痛擊!命令‘海隼九號’繼續監視,但不要打草驚蛇。同時,增派‘海隼二號’、‘四號’前往該海域,與‘九號’彙合,組成特遣分隊。一旦確認對方意圖不軌,或有機會,立即出擊,務求俘獲其一兩艘船,弄清楚他們的底細!”
“末將明白!”李尤眼中寒光一閃,“正好新補充進來的那些原張奎部下,急著立功表現,這次就讓他們去打頭陣,也看看他們的成色!”
“可以,但需派老成之將統領,把握好分寸。”王審知叮囑道,“記住,我要的是活口和情報,不是擊沉幾艘來曆不明的船。”
李尤領命而去,書房內暫時恢複了安靜,但一種山雨欲來的緊繃感已然彌漫開來。
陳褚憂心道:“大人,海疆不寧,強敵環伺,如今又出現不明勢力的窺探,長此以往,恐消耗我們太多精力,拖慢內部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審知卻顯得頗為平靜,他走到窗邊,望著庭院中那幾株試種的甘薯,綠意盎然。“元亮,你看這甘薯,看似柔弱,卻能在貧瘠之地紮根蔓延,汲取養分,最終結出豐碩果實。外部壓力亦然,它既是挑戰,也是淬煉。沒有這些磨刀石,我們的水師如何能更快地成長?我們的技術如何能在實戰中檢驗和完善?”
他轉過身,語氣堅定:“我們要做的,不是畏懼風浪,而是要學會在風浪中行船,甚至……駕馭風浪。告訴魯震,他那能帶動鍛錘的‘鐵牛’,要儘快嘗試應用到造船工坊,哪怕先用來驅動鋸木機也好!我們要用更快的速度,造出更多、更好的戰艦!告訴林謙,加大對海外情報的收集力度,我要知道更廣闊世界的信息!同時,內部流民安置、甘薯推廣、工坊建設,一刻也不能停!”
“是!”陳褚被王審知的鎮定和遠見所感染,心中的憂慮稍減。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送來了一份來自天工院的密報。王審知拆開一看,臉上露出了些許驚訝,隨即化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元亮,你看看這個。魯大匠那邊,又給了我們一個驚喜。”
陳褚接過密報,隻見上麵是魯震那略顯潦草卻激動難抑的字跡:“大人!按您之前提點,弟子們嘗試用那‘鐵牛’蒸汽機)之力,驅動一台小型鼓風機,用於焦炭高爐助燃,效果……效果驚人也!爐溫提升近三成,出鐵速度更快,鐵水質地似乎亦有提升!此乃‘金石之言’助力‘金石之煉’矣!唯‘鐵牛’尚小,力道不足,若能有更大‘鐵牛’,高爐產量必可再上重樓!某與弟子,日夜不休,定要造出更大‘鐵牛’!”
陳褚看完,不禁撫掌讚歎:“妙啊!格物之道,環環相扣!這蒸汽之力,竟能反哺冶金!大人,若真能實現,我福建的鋼鐵產量與質量,將遠超周邊,無論是打造兵甲還是造船,都將占據絕對優勢!”
王審知頷首微笑,目光再次投向海圖,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福建艦隊縱橫四海的雄姿。“所以,元亮,你看,壓力之下,並非隻有消耗。它也在逼迫我們迸發出更大的潛力,催生出更強大的力量。這窺探的幽靈船隊,或許來得正是時候。”
他輕輕敲了敲桌麵,語氣沉靜而充滿力量:“讓李尤去對付海上的幽靈,讓魯震去鍛造更強大的‘鐵牛’,讓陳褚你去推動甘薯遍野……而我們,隻需穩住舵盤,看清方向。這艘福建的巨輪,注定要在不斷的挑戰與突破中,破開迷霧,駛向那無人能及的遠方。”
喜歡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請大家收藏:()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