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坐落在我國青藏高原西南部。這裡的平均海拔有四千多米,號稱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當地人穿著藏袍,袍子寬大,天冷了能裹緊,天熱了能敞開,腰帶一係,既擋風又利落,特彆適應西藏溫差變化大的天氣。
他們說話帶著獨特的口音,尾音拖得長長的,像唱歌。
他們經常手拿轉經筒轉著,一圈又一圈,嘴裡念著經文。
這裡的人信仰虔誠,對神山聖湖、古寺經文有著刻入骨髓的敬畏,哪怕是路邊一塊刻著經文的石頭,路過時也會輕輕撫摸,像是通過這樣可以與神靈對話一樣。
不過在過去,受宗教和曆史習俗影響,他們的信仰表達中也存在一些在我們看來頗為驚悚的形式。
比如在一些古老的教派傳說裡,有用修行者的頭蓋骨製成的“嘎巴拉碗”,據說這是高僧圓寂後留下的信物,被認為能承載修行者的智慧與力量,常被用於宗教儀式中的供奉。
還有用腿骨做成的“脛骨號”,長約兩尺,表麵刻著經文,吹響時聲音低沉悠遠,被視作能溝通天地的法器。
這些物件的使用,在當時的信仰體係裡被賦予了神聖意義,與普通的暴力或殘忍無關,更像是一種對生命輪回與精神傳承的極端詮釋,隻是如今看來,難免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也刻在骨子裡。山有山神,湖有湖神,連一塊石頭、一棵老樹也有靈,有神聖的也有邪惡的。
路過神山,要順時針繞著走。遇到聖湖,不能大聲喧嘩,更不能往水裡扔臟東西。老人們說,這些規矩破不得,破了,就會被“神靈”怪罪。
這裡的飲食也大不一樣。主食是青稞做的糌粑,用酥油茶拌著吃,黏糊糊的,帶著股穀物的香。
酥油茶是用茶磚、酥油和鹽巴打出來的,喝下去渾身發熱,能抵擋住山裡的寒氣。
還有風乾肉,切成條掛在房梁上,能放大半年,嚼起來費勁,卻越嚼越香。前麵兩種可能我們很多人還吃不慣,可這風乾肉,大家基本都很愛吃。
解放以前,內地人要想去趟西藏,比登天還難。翻不完的雪山,走不儘的荒原,路上能遇上什麼,能不能安全到達就全看運氣了。
有時候會遇到狼群,有時候會遇到暴雪,有時候甚至會遇到突然消失的腳印。
老輩人說,那是“山靈”在指路,也可能是在攔路。
那些年這裡傳出來的事,多半帶著點玄乎勁兒。說某座雪山裡有會說話的石頭,說某個湖裡沉著一座黃金鑄就的宮殿,說草原上的牧民夜裡能聽見帳篷外有馬蹄聲,出去看卻連個半個蹄印都沒有
解放後藏區就通了路,有了來往的汽車、部隊和藏區內地兩地倒貨做生意的人,可那份神秘感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傳說故事。
這裡的海拔高離天近,雲低得像貼在山尖上,伸手就能摸到,卻又總差那麼一點。
山是青黑色的,一座接一座,山頂的雪幾百年不變,亮得人不敢直眼看。
湖是藍的,藍得不像真的,湖水涼得刺骨,當地人說那是“神的鏡子”。照過的人能看見前世,可要是有人不小心掉下去了,沒一個能活著上來的。
這裡的風都跟彆處不一樣。白天卷著沙粒打在石頭上,劈啪響。夜裡靜下來的時候,風從山穀裡鑽出來,嗚嗚咽咽的,像是有無數人在說話,仔細聽又辨不出一個字,隻能覺得後脖子發涼。
當地人不怎麼談論這些,隻是對著雪山會彎腰,路過湖邊會低頭,像是在跟什麼看不見的東西打招呼。
他們說,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比草原上的草還多,有些能說,有些不能說。說了,風就會把你的話帶到山那邊去,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多數內地人隻聽說過這裡的雪域高原、布達拉宮,卻很少有人真的踏足。
流傳出來的故事,也多半帶著點離奇色彩。說某座雪山深處有秘境,進去的人再也沒出來。說草原上的湖泊會移動,夜裡能聽見湖水拍打著不存在的岸。說有些寺廟建在懸崖上,裡麵的喇嘛能預知未來。
而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最讓人琢磨、最神秘,連本地人都弄不清楚的,就是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遺址藏在阿裡劄達縣的土林裡,從縣城往南走,全是土路,難走得能把車顛散架。
這個土林不是正經的林子,是黃土堆成的山,被風啃得坑坑窪窪,有的像塔,有的像牆,遠看像一片被遺棄的城郭。
風刮過的時候,發出嗚嗚的聲音,像是有人在哭,又像有人在笑,聽久了能讓人頭皮發麻。
遺址就戳在土林中間的一座土坡上,紅顏色的土坯牆,最高的那棟有十幾米,牆皮掉得東一塊西一塊,露出裡麵的黃土,像沒穿好衣服。
周圍是戈壁,除了偶爾有幾隻野鴿子撲棱棱飛過去,連草都長不起來,光禿禿的,顯得遺址孤零零的。
這裡海拔快四千米了,走路快了人會喘的受不了,說話聲音大了,回聲能在土林裡繞半天。
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曬得石頭發燙,直接煎雞蛋都沒問題。
到了晚上,溫度又能降到零度以下,風跟刀子似的,往骨頭縫裡鑽。
喜歡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請大家收藏:()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