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身,隻是這小說裡的背景板,一個背景裡的路人甲。
因為家中祖母受傷,店鋪被家裡人打理的一團亂,再供不起她讀斯特普尼女子學校。
原身就提前半年退學,托校長介紹,去郵局做了打字員。
後來,由於祖母病危,她又草率的跟一個同事組建了家庭,不過,結婚幾年後,她的家庭並不幸福。
整天都要操心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偶爾丈夫喝醉了,還要從這堵牆被打到那堵牆。
某一天,原身實在是受不了,把餐刀戳進了他的喉嚨。
最後,她被關進了新門監獄。
在新門監獄,原身與第一次被抓的少年主角有過短暫的接觸。
她作為一個可憐且悲慘的中年女人,激發了少年主角的求生欲,幫助主角越獄了。
後來,原身就被法官判了絞刑,死的時候才三十歲。
…
梳理完原身的記憶。
黛莉很快就意識到,自己似乎穿到了距離被絞死還有十幾年的時間線。
原身還沒去郵局做打字員,也沒有結婚。
眼下,正是因為麗莎受傷,家裡雜貨店經營不善,原身不得不提前結束學業的節骨眼。
從十三歲起,她就在倫敦東區斯特普尼女子學校上學。
這所學校,對於住在克拉克街的人來說並不便宜。
每周的學費是十先令,每個月就是兩英鎊。
都抵得上半個月房租了,還不包飯費和書本費。
主要課程教拚寫,算術,簿記,速錄,校對,電報收發,還能選修法語,德語,西語,都是些現在最為實用的課程。
一共要上三年,畢業後,學校可以幫忙推薦工作,受眾為需要大量女文員的公司和單位。
原身的祖母麗莎.納什並不是要白花這份錢。
她希望,黛莉以後最好是能成為一個體麵的打字員或電報員,接收員,再或者秘書。
能進辦公室上班,不必乾臟活累活,於麗莎而言就是極為體麵的。
三十年前,祖母麗莎和祖父漢克因為愛爾蘭饑荒來到倫敦,在南倫敦的農場挖了三年牛糞。
或許是她不希望自己的後代還去挖牛糞。
也或許是盼著,她可以借職務之便,找個月薪幾十英鎊的丈夫結婚。
要是能找著,那自家就能一舉脫貧,成為中產人家,總算能讓她在街坊鄰居麵前抬起頭來。
聽說現在月薪幾十英鎊的律師或者醫生,就愛找漂亮的女秘書或者打字員。
所以,在如此利誘下,即便是每周十先令的學費,麗莎也掏的眼都不眨。
可她應該想不到後麵的事情,是人算不如天算。
…
黛莉重新躺回去,心情複雜的看著天花板。
意識到上輩子十年的打拚一鍵歸零後,她足足緩了半天。
在穿越之前,她是某零售品牌的CEO,正要來倫敦出差,死的時候,才二十五歲。
為什麼二十五歲就能做CEO?
故事要從黛莉十五時歲說起。
那時候是奧運年,她還是個小鎮少女。
爹死了,媽跑了,她跟姥姥相依為命,開著一家小賣店。
雖然情況看起來挺慘,但她的姥姥十分有本事,一邊開店,一邊在門口支桌子設麻將桌。
一個上午,就能給黛莉賺一個月的生活費,又教育她,得自己長本事,至少先把出老千學會。
於是,十六歲那年,黛莉學也不上了,掏了姥姥的棺材本,跟著親戚一起乾批發跑貨,弄了個小公司。
她被姥姥養的膽子大,做起事來拚的不要命,有一百就敢花一萬,偏偏又天生對信息和數字敏感。
不僅精賬算的無人能及,學習能力極強,又有觀察力,運氣也好,時代給力。
再不景氣的東西,隻要被她盤一盤,找找出路,總能起死回生。
生意做著做著,吃著互聯網新起的紅利,越滾越大。
沒幾年,公司就在本省有了相當大的規模。
二十三歲時,黛莉就有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CEO,管著一個便利店品牌,全省上百家門店。
那十年,為了圖發展,她又重新回爐重造,學語言,學商科,把沒讀的書全讀了。
包括啃那本名著的原文。
穿越半年前,正在錢堆裡頤養天年的姥姥忽然去世。
這打擊來的十分突然。
為了轉移注意力,黛莉開始不停出差,到海外市場調研,打算再找點項目。
總要把自己累的筋疲力儘,才好安心休息。
就是沒想到,空難這麼小概率能發生的事情,竟然被她這麼巧遇上了。
不過,這個黛莉.納什,似乎在冥冥之中,與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至少,家裡都是開雜貨店的。
黛莉苦澀的想著,愈發絕望,搖了搖頭,乾脆躺平蒙著被子囫圇睡了一會兒。
這身體很健康,沒怎麼透支過,能吃能睡,十分容易就困了。
隱約之中,黛莉聽見樓外窸窸窣窣的雪籽拍打屋簷,巷子裡過路的鄰居腳步沉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