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一共有百來種。
快銷的貨物標有紅墨水,庫存多的商品標有綠色墨水。
這單子,平時除了麗莎之外的人,一點也看不明白。
漢克看見黛莉對著貨單在櫃子上理貨,動作流暢,略有訝異。
“你能看得懂這貨單了?”
黛莉正在罐頭貨架邊上,她都沒回過頭,隻是“嗯。”了一聲。
上輩子最開始與合夥人一起乾批發商時,要身兼數職。
每天都要麵對亂七八糟的出貨單據,每個人記賬的方式都有出入。
乾久了之後,她隻需要掃一眼,也就能理解每個人寫的單據是按照什麼規律了。
在黛莉看來,這雜貨店雖小,卻是漏洞百出,到處都是毛病。
先說衛生條件,這些貨櫃應該都是二手貨,散發著一股悶木頭味,有些地方都受潮的快爛了,搞不好還會發黴。
換櫃子有些不現實,她想著,也隻能找點桐油或木蠟來刷刷,稍做補救。
櫃子裡麵,也沒人有功夫仔細擦,麗莎臥病的這段日子,櫃子和窗戶都積了一層灰。
再說這個貨品陳列。
上次原身的爸爸弗萊德去進了一些番茄醬和可可粉的罐頭回來。
他缺乏經驗的擺了一通,將舊日期全壓在後排。
現在的罐頭食品,通常沒有明確的生產日期,但是,廠商會在瓶底標記生產批次。
生產批次數字越小,生產日越久。
罐頭食品包裝並不如後世那樣規範和嚴實。
倫敦還存在很多劣質的小型罐頭加工廠。
長期存放,依舊會鼓包,漏氣受潮,食品會變味。
售賣變質的食品,要是被告到衛生監督員那裡,又要罰錢。
無論是往窗外倒糞便,還是售賣腐爛食品,這位衛生監督員都有權利罰款,一次幾先令不等。
每個月麗莎總給這監督員塞一盒幾先令的廉價雪茄做賄賂。
以免真出什麼問題,或者有人故意找茬。
不過,不知道看日期這樣的小毛病,對於不經常經營店鋪的人來說,確實是容易犯的錯。
她將五六種罐頭全拿了出來,把批次順序理好。
每個櫃一共有十層格子,如果隻擺罐頭,每層可以擺四十瓶。
現在總共還有四十六瓶番茄罐頭。
黛莉看了看,自家進的罐頭,都來自一家名為佳沃特食品的罐頭公司。
馬口鐵罐上,貼著印了佳沃特兄弟紅色花體字的白紙,瓶底還貼著廠商的地址。
來自倫敦大都會聖潘克拉教區拜克街a30幢。
也就是倫敦北邊,與國王十字火車站不遠。
她拿出進貨票據,發現這番茄罐頭的進貨價格是三便士,四十瓶起批。
而貨單上標的售價是五便士一瓶,九便士兩瓶。
麗莎還是有些生意頭腦的,攬客時總會告訴人家,買兩罐比一罐劃算。
一個英鎊是二十個先令,一個先令是十二個便士。
這一批的罐頭賣完,至少是可以賺六十九便士。
她又繼續清點貨物,發現快銷產品肥皂,火柴,火漆,蘇打粉什麼的,竟然都空了。
她扯了扯唇線,終於有些忍無可忍。
不過,一想到這一家子人艱苦忙碌的生活節奏,這麗莎病了,店鋪沒有人能看顧的上。
讓瑪麗來乾,她又大字不識一個,隻帶孩子和做飯是把好手,現在還得照顧麗莎,能看店就很不錯了。
黛莉花半小時的時間,簡單的把貨櫃過了一遍。
這十九世紀的貨物,種類比上輩子要少的多。
對她來說,即便是每種貨物的庫存都背下,也不算什麼難事。
現在,店內的情況簡單了解了,黛莉便打算出門去進貨。
也順便了解一下這附近的客源,其他競爭對手。
臨走前,她從櫃台裡揣了兩個麻袋,又把瑪麗叫了出來看門賣貨。
才與老頭一起出門去,順著狹窄的巷子,一路朝南麵走。
克拉克街的南出頭通往裘德路,北出口通往多羅斯街。
他們的目的地是白教堂路,要經過南出口。
距離白教堂路隻有半英裡的直線路程,但雪天七拐八拐需要走上半小時。
至於麗莎進貨常去的斯皮塔佛德市場和佩蒂考特巷。
地方位於奧本斯街附近,與白教堂路連成片。
那整片區域都算是東區最熱鬨的地方了。
黛莉憑借原身對這個地方的生理抵觸,能感覺這“熱鬨”並不是什麼好詞。
但是,想要廉價的,遠遠低於市場價的商品,就必須來這片地方。
倫敦東區地價便宜,所有的煙酒茶批發商,工廠經銷商都在這片聚集。
雖然這個時代,鐵路遍布全國,倫敦也已經有地鐵了。
但是開通的站很少,她現在享受不到,還得走路。
黛莉跟著老頭一路往南,剛走出克拉克巷子南出口,就看見了一家比自家規模大很多的雜貨鋪。
其實,黛莉居住的克拉克巷內部,大多數房子都跟她家一樣。
又窄又小又矮,有灰撲撲的磚牆,掉漆的木頭門窗,破敗的屋瓦,毫無設計風格,時代特色可言。
窮人家的房子沒有時尚可言,從十八世紀到現在就沒變過樣。
每一棟房子,要麼用來做生意,擠一家人。
要麼就是分租,每一棟住三四戶人家。
到了連接主街道的路口,她站在狹窄的路口朝街角望去。
眼前這個皮耶羅雜貨店在這個灰撲撲的街口顯得鶴立雞群。
店鋪占據了一整獨門獨戶的樓房,擁有寬闊的玻璃櫥窗。
乾淨的紅磚牆,古典風味的米色門柱和門廊,門口掛著新鮮的鬆枝。
陽光迎麵照進去,門口進出著穿棉布巴斯爾裙的年輕女人,一大早上,生意就十分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