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莉可以看見,這店裡的一樓十分寬敞。
估算至少比自家的鋪麵寬敞十幾倍,貨品種類是大而全。
裡麵可以供客人親自挑選東西,也有專賣煙酒的櫃台,擺了一整個櫥窗的各色酒水。
這會兒,正有員工,把鑲嵌在玻璃窗外的防護木板拆下來。
她搖搖頭,繼續跟著納什先生往奧本斯街趕去。
目前克拉克街從南到北一共有七八十棟房屋,總長大約二三百米。
裡麵一共住著二百多戶人家,人口大約五百到八百左右。
克拉克街內部有地下酒館,裁縫店,也有二手家具店,還有小咖啡館,麵包房。
雜貨店有三家。
克拉克街的南出頭通往裘德路,街口開著皮耶羅雜貨店。
克拉克街中間,開著她家小小的納什雜貨店。
街北邊的出口通往多羅斯街,還有一家洛比特雜貨店。
他們三家店,經營的模式都不同。
眼前這個皮耶羅雜貨店是規模最大的。
經營者皮耶羅和投資者合作,二人分紅。
背後的投資者買下了這棟房子,但是不管經營。
店鋪的裝修,運營一直是皮耶羅先生在做,雇傭五六個店員。
皮耶羅先生本人也不住店。
他家住在靠近蘇活區的五居室公寓,屬於標準的中產階級。
每天六點,皮耶羅會準時到店上班,每天晚上七點,又會準時下班。
皮耶羅背後擁有投資人,他這裡的貨鋪的豪橫。
從來都是各種批發商主動上門送來的。
至於克拉克街北出口街角的洛比特雜貨鋪,則是麗莎一直以來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洛比特雜貨鋪,情況比納什家的雜貨店好一些。
房子高一層,店鋪寬一倍。
三樓住人,二樓做倉庫廚房。
一樓是店麵,雇了一個員工。
洛比特的妻子還會做一點簡單的麵包售賣。
像皮耶羅雜貨店生意好,麗莎一點也不恨,她心服口服。
畢竟人家檔次不一樣,光是煙酒,擺的全是她搞不到的好貨。
可這個洛比特雜貨店,與納什雜貨店一樣,都從奧本斯街進貨。
那洛比特先生,自打麗莎病了,便三天兩頭的遣店員往納什雜貨店來打聽。
還說什麼,要是納什雜貨店辦不下去了,就把店裡的舊貨兌給他賣。
反正近來生意也不好,讓麗莎一個老太婆,就彆操這份心了。
這才把麗莎氣的不像樣,她扒著窗戶把人罵了一頓,才沒來了。
所以她寧願把店交給家裡人亂打理一通,也不要關一天門,讓人家笑話。
一路上,黛莉不露痕跡的向納什先生打聽這兩家店的客源。
自家的店,每個月的利潤在八到三英鎊之間。
說明基本的客源還是有幾十上百人的。
這些人,都是街坊鄰居,或著家對麵地下酒館的客人。
他們懶得去巷子口,就會來這裡買東西。
還有一些散客,是抄近道去裘德路或者多羅斯街經過門口的路人。
而洛比特雜貨店,占據了克拉克街的北出口,臨近著多羅斯街。
多羅斯街充滿生活氣息,有幾十上百家廉價麵包房,咖啡店,小酒館,小餐廳,糖果店,也有兩家小雜貨店,以及流動小攤販。
因為食品廉價,每天都有上千的工人在多羅斯街吃東西。
洛比特雜貨店的客源,大多數也是這些流動人群。
而位於南出口的皮耶羅雜貨店,客源則不是這些散客。
裘德路是一條能夠容納四輛馬車並行的大道路,黛莉與祖父正在這條街上慢慢走著。
她四處打量,才算是真正的見識到了維多利亞風格。
主街道上,都是褐色石頭砌起來的聯排房屋,樣子規整,質感厚重,雕飾細節古典,又大多顯得太過陳舊。
道路上經過烤漆馬車,貨車,還有人力拉的車,甚至還有人騎著獨輪車。
無論是路邊的工人,還是車裡坐的老爺,無一人不是穿著西服三件套,頭戴氈帽的。
窮女人穿著普通裙裝方便乾活,沒有太惹眼的雞屁股裙撐。